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學會合作》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學會合作》

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則故事:說一賣油翁能從一錢孔中倒入油,而沒有一滴掉在外面,於是人們便悟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於教學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教學效率低下的時代,“熟能生巧”也確實發揮了它的作用。但是,“熟”真能生出巧來嗎?也許,經過強化的訓練,學生是會解題了,但這只是在模仿,學生的創造思維從此被扼殺了。我國學生在奧數比賽中屢屢獲獎,然而,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卻是極差的。新中國成立了50多年,但沒有一人能捧上諾貝爾獎。“熟”並未能生出“巧”來,相反,學生的創造精神卻無情地被扼殺了。

以往的教學“繁、難、偏、舊”,學生成了學習的奴隸,為了擠過那座“獨木橋”,“學海無涯苦作舟”成了許多老師和同學的座右銘。但是,學生揹著沉重的包袱,如何學得好?更別談創新了。

但是,學習非要吃“苦”才能取得佳績嗎?回答是肯定的:否也!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現代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發展,包括情感的發展。教學過程富有趣味性,教學設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透過一系列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這樣的學習何苦之有?學海無涯,應為“樂”作舟了!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8課《學會合作》一文中,有一個小故事,也是一個小實驗。說的是,一位外國的教育家邀請中國的幾個小學生做實驗,來證明他們是否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是否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在教學時,語文教師不妨讓學生也來做一下這個實驗,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有這麼一個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我們也來做一下書本上的這個實驗,好嗎?

突然,全班響起了一陣歡呼。隨著一隻只小手紛紛舉了起來,踴躍報名參加。

這時,老師取出一個小口玻璃瓶,7個扎線的綵球,線的一端露出瓶口,請7位同學上臺表演,交代清楚實驗的方法,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他們如何合作取出綵球,並計算時間。

7位同學上臺做實驗,其他同學邊看手錶邊觀察。

師:剛才這7位同學共用了多少時間做完了實驗?

生:(齊聲)12秒!

師:文中的那7個小學生呢?

生:(齊聲)3秒!

師:我們用的時間比他們長多了,透過剛才的觀察,你們能說說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生1:我發現他們剛才在拉球時,有幾個同學一起往上拉,球被卡在了瓶口,出不去了。

生2:我發現剛才在實驗時有一瞬間又沒有人拉球。這又浪費了許多時間。

生3:我發現他們那些綵球的線繞在一起,同時浪費了不少的時間。

……

師:你們觀察非常仔細!如果我們住的房子真的著火了,而你們沒有在極短的時間內逃出來,那後果將不堪設想。假如遇到這種情況,你將會怎麼做呢?

生1:我會拼命往外面跑!(全班大笑!)

生2:我會把同學們組織好,有秩序地逃出去!

生3:我會先人後己!等大家都出去了,我再走!

……

師:對!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但是,你們也不能“先人”為上,“後己”不管啊。到後來,人都出去了,而自己卻不出去了,等著燒死是不值得的,也絕對不能為了逃命而跳樓啊!

全班一陣大笑。

師:我們所談論的“合作”,其實,首先要有一個能領導大家的人,就像交響樂團演奏得那麼完美和諧,那一位指揮家應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再者,那7位小學生只用了3秒鐘的時間就把綵球從瓶子裡取了出來,老師相信,在他們取之前,一定有一位同學進行了分配、指揮,不然就會像我們一樣了,不是嗎?其次,有了指揮的人物,大家都必須服從命令,為了自己,為了別人,更為了集體能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我們每個人必須具有協作的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你們說對嗎?

全班學生一陣沉思。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認真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思維與學習。同時,我們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他們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與活動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

“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們教師的目的應該都是一樣的,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果能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那麼,又為何不使我們的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