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五年級數學《看圖找關係》的課堂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數學《看圖找關係》的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讀懂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取資訊,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瞭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學圖形簡潔、明瞭的特點,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從縱軸和橫軸表示的意義來認識圖表,並能從圖表中獲取資訊。

教學難點:用語言表述事件發生的過程,特別是特殊時段發生的事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初步感受

1、複習回顧:課前請同學們回想,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 (出示一幅2010年九寨溝月平均氣溫折線統計圖) 這是一幅什麼統計圖?從這幅圖上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2.學生尋找圖上的資訊:結合橫軸和豎軸上的資訊,具體描述各月平均氣溫。

師:看了這幅圖你對九寨溝月的氣溫有什麼感受?

(夏季去旅遊氣溫合適,結合橫軸和豎軸上的資訊,我們看出這幅圖說的是時間與平均氣溫的關係。)

二、創設情境,經歷分析。

1.創設情境,出示主題圖。

師:其實和九寨溝比起來,咱們宜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更適合人們居住,我的工作生活都很愉快,週末吳老師喜歡逛街,常常從解放路坐車到商場,只有一站路,我把一天公交車的行駛情況繪成了一幅圖。我們來看看。(板書課題:看圖)

2.出示主題圖.尋找關係。

(1)問:這幅圖描述的是誰和誰之間的'關係?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描述的是時間與速度的關係,橫軸表示公汽行駛的時間,縱軸表示公汽行駛的速度。(課件展示,隨機板書時間速度)

(2) 仔細看圖(板書看圖),透過觀察你還了解到了哪些資訊?把你獲得的資訊告訴小組的同學。

小組交流,自由描述汽車行駛情況。

(3)小組彙報

①:折線上各個具體點的描述:解放路這一點表示起點速度為0,A點表示行駛到第一分鐘時,速度是400米/分,B點表示行駛到第三分鐘時速度也是400米/分,行駛四分鐘後汽車到站,停車速度為0。

②:汽車先提速到了400米份,再一直行駛,到第3分時,開始減速,最後停止。

③:汽車從0分到第1分鐘,速度開始慢慢上升到400米/分,然後一直以這個速度前進,從第3分鐘到第4分鐘,速度從400米/分降到0,最後停了下來。

師:他描述的怎麼樣?聽了剛才他們的發言。你們覺得他們說的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師:你從圖上的哪裡看出速度在增加?

師:從這條斜線上我們能看出時間從0分鐘到了第1分鐘,速度從0增加到了400米/分,(邊說邊演示課件)。也就是說,時間在變,速度在增加。(板書:變化增加)

師:你看出了哪一段速度沒變?理由?

生:橫著這一段(板書:變化不變)

師:(指34分鐘對應的斜線)問:你能不能說說這一段?(板書:變化減少)

(4)表演: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觀察到,隨著時間的變化,第~段速度在增加;第二段速度沒有變:第三段速度在減少。

師:聽一聽我的掌聲能表示汽車行駛的哪一段?(生:第一段。)

師:第二段和第三段能不能用你的辦法也來表演一下,你可以用拍手,也可以用發聲音,還可以用別的方式。這樣吧,你先演給同桌看,讓他猜一猜你演的哪一段。

師:請你來表演,其他孩子猜一猜他們表現的汽車行駛的哪一段?你是怎麼聽出來的?

生:我認為他表演的是第三段。因為他的掌聲越來越小了。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五年級數學《看圖找關係》教學設計、過程及評價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五年級數學《看圖找關係》教學設計、過程及評價(5) 小結:時間在不斷變化,速度卻時而變時而沒變。透過看圖,我們找到了時間與速度的關係。(板書課題:找關係)

(6) 根據你剛才看圖找到的關係完成以下填空。

2.事實上,交通並不是每天都這樣.同樣是從解放路上車.到商場下車,吳老師偶爾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出示圖)

(1)師:請你試一試大致描述這輛汽車的行駛情況?

同桌兩人交流後描述:汽車先提速,再保持一定的速度,然後減速,可能中途遇到了紅燈停了一會兒,接著提速,再勻速前進,最後減速直至停止。

(2)閃點(第一次停車的點和第二次停車的點):結合橫線和豎線,請你說說在A點車速為多少?那在B點呢?

3、談話:拿到一幅圖你先看什麼?再看什麼?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方法? 總結、歸納看圖的方法,學生進一步理解看圖的方法與兩個量之間的關係。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橫線 豎線 折線)

師:我們拿到一幅圖,先看橫線和豎線表示的意思(板書連線),看說的是誰和誰的關係,比如時間與面積,時間與速度,再看看折線,結合折線來找關係。(板書:找關係)

三、練習鞏固,思維訓練。

1、活動二,研究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變化關係。

提供資訊: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門散步,走到讀報欄後,小明的母親獨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親看了一會兒報後回家。下面的兩幅圖,哪幅圖描述的是小明父親的行為,哪幅圖描述的是小明母親的行為,說說你的理由。

(1)這一段橫著線表示什麼?

(2)這個點表示什麼?(老師走到報亭,開始看報)那這個點呢?(看報結束,開始回家)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適當拓展:父親和母親行為的兩幅圖有哪些區別?說明了什麼?

2、活動三,研究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係。

提供資訊:學校教學樓有四層。五(1)班的同學第一節課到三樓上數學課,第二節課到二樓上美術課,第三節課到四樓上音樂課,第四節課回到三樓上語文課,中午到一樓食堂吃飯。下面哪一幅圖比較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過程?

集體反饋,說說排除另外兩幅圖的理由。

透過這兩題的練習,學生經歷了選擇,排除,分析等學習方式方法,體會圖的變化與事件或行為變化的聯絡。

四、實踐應用,總結評價。

1、欣賞生活中各類圖表。重新審視課前出示的圖表時,雖然對有些專業性很強的圖表只停留在略知一二的水平上,但學生擁有了信心。

2、總結評價:今天我們學了什麼?你覺得用圖表來描述事情有什麼好處?(簡潔、直觀)生活中有很多用圖表描述的情況,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觀察,你會發現很多圖表的美,數學的美。透過這個環節的設定,主要是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上的總結,表現上的評價,情感上的認知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