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水利工程師的論文探討當下農業水利的新管理發展模式的論文

水利工程師的論文探討當下農業水利的新管理發展模式的論文

摘要:節水灌溉制度在滿足作物需水量要求和適時適量灌溉前提下,實施的一種先進灌溉工程技術、農藝技術、管理等綜合節水措施和用水管理制度,以實現灌溉農業的低耗高效目標。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發展,多種先進實用節水灌溉技術不斷實踐和推廣,如噴灌、滴灌、膜上灌、膜下滴灌等制度。

關鍵詞:灌溉,農業技術,水利工程

節水灌溉制度的實施,與節水灌溉方法和措施有關,節水灌溉措施有多種分類方法。這裡將其分為工程類和管理類措施兩大類。其中工程類措施又可進一步劃分為:渠系輸水節水、田間灌溉節水措施;管理類節水可劃分為工程管理節水、用水管理節水、政策與法規節水、管理體制改革型節水。節水灌溉措施的實施,需要有關部門單位、科技管理人員和受益區用水者的通力合作。實踐和經驗表明,先進技術或管理措施能否有效應用和產生應有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領導是關鍵,部門協調是保障;示範推廣應用是基礎;灌區用水者認同是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應用的試金石。

灌溉制度是灌區用水管理編制和執行用水計劃、合理用水的依據。合理的灌溉制度還是指導農田灌溉工作的重要依據,它關係著灌區水土資源充分利用與灌溉工程設施效益的發揮。需要明確一個理念,這就是供水與用水之間是一個服務協作的`雙贏關係,服務質量好,雙方的效益就會自然顯現出來。確定作物灌溉制度通常採用以下3種方法:一是總結當地群眾灌溉經驗。群眾積累了當地灌溉生產經驗,對這些生產經驗加以調查分析總結,可以得到符合當地實際、具有實用意義的灌溉制度。二是根據灌溉試驗制定灌溉制度。開展田間作物灌溉試驗研究工作,積累一定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溉效益等技術資料,可作為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依據。但是,在選用試驗資料確定灌溉制度時,需注意原試驗的條件,不可生搬硬套。三是水量平衡分析計算確定。根據農田水量平衡原理確定作物灌溉制度。計算方法較多,比如彭曼公式。為使制定灌溉制度符合實際利於運用,還需要參考群眾豐產灌水經驗或灌溉試驗成果。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自然氣候和農業技術條件下,使農作物獲取優質高產穩產的產量所需的灌水時間、灌水次數、灌水定額和全生育期所需的總灌水量,即灌溉定額。灌溉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灌溉制度,既可使作物適時適量灌溉,又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節約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和灌區內大面積農業獲取高產。灌溉制度。的合理制定與正確執行,對於充分發揮灌溉工程效益和改善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傳統灌溉理論認為,作物灌溉就是把作物和土壤“喝足吃飽”。然而隨著灌溉理論深入研究和灌溉實踐,節水灌溉新理論認為灌溉是“適時適量灌”、“精細灌水”、“灌作物而不是灌地”。灌溉制度已不再是過去單一的充分(或稱為充足)灌溉,其是以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節水灌溉3種制度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髮展,並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論。

根據動態平衡原理可知,隨作物某時段的蒸騰作用,必然使土壤、作物體失水(土壤水分蒸發,作物蒸騰);平衡失水,否則作物生長受影響;及時補充水量(灌水、降雨或地下水補給)以滿足水分供給。充分灌溉制度,是一種完全滿足作物需用水的灌溉制度。由於充分無節制的供水與田間灌溉,產生了田間水量深層滲漏,導致水量田間大量消耗和浪費,從灌溉原理上講是正確的,但從灌溉實踐看,卻是不夠合理地用水,是一種傳統不夠經濟合理的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制度指在灌溉水資源不足或由於工程性缺水不能滿足作物充足用水供應和及時調節水量的情況下,允許作物某一階段或某一生育時期水分虧缺(或者說作物一定程度受旱)灌溉。這是一種不能完全滿足作物灌溉用水的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是由於灌溉水供給相對緊缺使得土壤水分不足,因而不能完全充分地供給作物用水灌溉。綜合我國一些試驗情況,在作物關鍵用水時期因灌水不充分,致使作物減產情況大致是:玉米減產10%~40%;苜蓿減產20%~30%;棉花減產15%~25%;穀物減產20%~25%。因此,灌溉水資源缺水灌區,合理配置灌溉水量顯得十分重要。非充分灌溉制度實施的核心是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階段對水分的敏感性和需求,把有限灌溉水量用到對作物產量貢獻最大的階段,從而節約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增加單方水產出量,使全灌區總體收益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