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利用電教手段進行古詩教學的三種嘗試技巧

利用電教手段進行古詩教學的三種嘗試技巧

情境設定即是詩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情境設定是指課堂上設定一個與詩作情感基調和諧一致的情境,營造出一種特定的情感氛圍,引導幼兒走進作品,把握詩作內容。簡而言之,也就是設定一個促使孩子容易、迅捷、優質理解詩詞的環境。在這一點上,老師們往往使出渾身解數,或是設計精妙的導語,或是進行優美的範讀,也或是竭盡語言表述之能事作詳盡透徹的分析,卻往往收效甚微,事倍而功半。這種狀況表明,傳統教學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詩詞教學的需要,尤其與情境設定的要求大相徑庭。利用電教手段加強視聽效果,改善純語言教學環境,衝破課堂教學的時空性,以音像的生動、可感性強化教學內容勢在必行。下面就三方面談一談利用電教手段設定情境的方法和效果。

1、以和諧的音韻營造氛圍,體驗豐富情感。詩詞的抒情性極強。《毛詩序》在論及詩詞抒情言志的特點時寫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說明詩詞與音樂、舞蹈一樣都是人們心中的 “情”、“志”的表現,都是由“情動”而引起的;而所謂“詩言志”,就是詩詞要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實踐表明,詩詞的創作自始至終都伴隨著詩人情感的激動而進行,是其強烈感情的產物。營造適合於詩作內容的情感氛圍,體驗詩作表現的情感美是詩詞情境教學的第一要務。常規詩詞教學中,感情充沛、激情洋溢的範讀能幫助孩子初步感知詩詞內容,初步把握詩詞感情基調的作用。然而,施教者往往因範讀語音語調缺陷,或因本身對詩詞內容把握的深度不夠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加之孩子閱歷較淺,感情不豐富,示範效果微乎其微,有時只能引起孩子熟悉詩文內容的作用。配上與詩詞節奏、音韻、情感和諧一致的背景音樂,效果則迥然不同。例如:大班幼兒在欣賞杜甫的《春望》之前,我精心挑選,採用二胡協奏曲《二泉映月》為背景音樂。此曲描繪了月映清泉的優美景色,以詠歎作者一生坎坷的命運為主題。曲調低沉抑鬱,哀婉悽苦,如泣如訴。孩子閉上眼睛,靜靜感受。樂曲入場句先聲奪人,扣人心絃,一下子就揪住了每一個幼兒的心。定下了這樣的感情基調,孩子自然隨樂曲進入特定的情感氛圍,為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悲苦命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範讀結束時,孩子都能用苦字來理解詩作內容。賞析將至結束,再次用背景音樂為孩子配樂朗誦,樂曲之音韻、情感與詩作之韻律情感完全妙合於一,彼此不分,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孩子對詩中情感的體驗藉助音樂營造的氛圍達到了飽和點。可以說,利用錄音裝置進行教學是可供使用的簡單易行的現代教學手段。它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變為有聲的口頭語言,同時藉助音樂的生動、可感性,給孩子一種更直接的感受,以其特有的感染力營造出強烈的情感氛圍,促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詩作所要表現的強烈豐富的情感。當然,配合範讀的背景音樂須精心挑選,其基調須與詩作感情色彩保持一致。而節奏、韻律與詩作不相吻合的背景音樂,非但不能配合情境的設定,反而會破壞孩子對其總體情感的把握,效果適得其反,這是情境設定所必須堅決摒棄的。

2、以逼真畫面增強直觀,感悟鮮明主題。詩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不僅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更是對社會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一般地講,詩人總是選取生活中最有特徵、最典型的事物,將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濃縮後,集中概括在這些事物之中,透過描寫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徵,表現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和更具普遍性的思想意義。仍以欣賞《春望》為例。此詩內容透過教師的講解,孩子根據已有知識或許能瞭解個大概,但效果不佳,印象不深。藉助畫面提供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真實可感的實物圖象,能再現詩作場景、人物及隱含於其中的動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為孩子提供積極思考、準確表達的機會;能有效地把人類第一訊號系統所反映的實物和第二訊號系統的語言直接聯絡起來,將繁鎖的精細分析轉化為直觀的畫面形象,透過畫面豐富的內容傳達意象,使孩子藉助畫面馳騁於作品之中,從而準確理解作品主題。為達到這一效果,課前,我準備好三幅能恰如其分地表現此詩主題的水粉畫。三幅畫構圖簡單明瞭,主體卻鮮明突出,陪襯背影若隱若現,意蘊深遠,令人思索玩味,色調明暗適度,調配適當。在設定了強烈的情感氛圍後,用影片轉換臺依次展示三幅畫面,形象逼真,清晰可感,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絡,有機統一,詩作深廣的內容盡在其中,可謂“畫中有詩”。而且畫面形象將在幼兒記憶中打上清晰的烙印,經久難忘,歷久不衰。

3、以視聽效果開啟想象,領略和諧意境。真正優秀的詩詞不僅有豐富的思想感情,深廣的社會內容,更特具一種耐人尋味,引人遐思的東西,這就是意境,是詩詞創作中透過想象和聯想,突破時空界限,能最大限度地將詩人的心靈感受和豐富情感表現出來,能令人感受領悟,玩味無窮卻又難為言傳的藝術境界。對於這樣一種深邃高妙的.藝術境界,面對還不能獨自進行藝術感受、評判、鑑賞的孩子,僅靠單一的語言刺激,聽覺效果或是純粹的畫面效應,遠不能收到詩詞教學情境設定的最佳效果,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音畫同步進行,更益於孩子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吸引,對其和諧意境美的感悟,有時甚至會出現“1+1=3”的喜人效果。以欣賞李白的《望天門山》為例。李白詩多浪漫情調,自然奔放,想象離奇,情真意濃。《望天門山》這首寫景小詩正體現了這一點:天門山夾江對峙,佳木蔥蘢,峰戀青翠,長江水青綠澄澈,波瀾壯闊。詩中描繪了雄奇、秀麗的景色,充滿了無限美感,充分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烈感情。藉助多媒體計算機,以昂揚激越的《大浪淘沙》為背景音樂,畫面則展示滾滾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浩蕩氣勢及其所表現的巨大力量,展示碧水青山、紅日白帆互相映襯之絢麗畫面,展示天水相接處,一片“孤帆”迎面撲來烘托出的遼闊的江面,邈遠的江流。正如西方一位美學家在一篇論美和美感中所說的那樣:“眼睛一看到形狀,耳朵一聽到聲音,就立刻認識到美,秀雅與和諧。”置身於如此極具感染力的情境之中,由視聽效果觸發而產生的想象和再創造,將使孩子恍若身臨其境。反覆朗誦,細細品味,用心揣摩,施教者只需在必要時略作解說、點撥,即使孩子矛塞頓開,領悟詩作者傾瀉於其中的情感和充滿哲理意蘊的藝術境界,達到一種充分領略意境美的境界,達到“情境”與“觀境人之心”和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