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四年級上冊《瑞雪圖》課堂實錄

四年級上冊《瑞雪圖》課堂實錄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喜歡雪嗎?

生:喜歡

2、老師也很喜歡雪,而且給大家把雪帶到了教室,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出示雪的圖片)

3、看這些美麗的雪,你能想到哪些關於雪的四字詞語?

冰天雪地 白雪皚皚 冰雪聰明 白雪陽春 鬥霜傲雪 鵝毛大雪 飛鴻踏雪 風花雪月

4、同學們的詞語積累的很豐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瑞雪圖》,誰還記得這遍課文主要

講的什麼內容?

生:本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評議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後的美景,抒發了作者對這場雪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5、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銀白的大雪,去欣賞雪後的美麗景色吧!

板書:瑞雪圖 讀課題。

二、通讀課文,理解課文

一、默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詞句,描寫了雪大,雪美,說說你的感受,做好批註。

生默讀課文,找到句子,抓住重點詞語,感受雪大,雪美,標出自己的感受,

誰來彙報?

1、我是從第2自然段知道的。我從這句話感受到的。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

從大片大片這個詞感受到雪花很大,像鵝毛一樣。

誰還從這句話感受到雪大的?

我也是從大片大片感受到雪大的,大片大片的,就說明雪花很大,雪很多,像鵝毛一樣。

我還從簌簌落落這個詞感受到雪下得很大,透過預習我知道簌簌是雪落下的聲音,如果雪小的話,就不會聽到下落的聲音,只有雪大的時候,像樹葉一樣大時,才會在落下的時候發出簌簌的聲音。

2、那你怎麼讀才能讀出雪大的感覺呢?

大片大片和簌簌落落重點讀, 指名讀,2人。

3、誰接著彙報?

生:一會兒,地面上就發白了。我從一會兒這個詞感受到雪大的,一會兒,就說明時間很短,只有很大的雪,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使地面發白。 2 人

4、說的很好,能夠抓住表現時間很短的詞來感受雪下的很大!那麼一會兒,還可以換成什麼呢?試著讀一讀?

一瞬間,一秒鐘,片刻,一眨眼,

5、同學們的詞語積累的很豐富,希望以後能用到你的寫作當中去。之前作者描寫的景色作者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這些景色都是作者看到的。

6、說的很好,這都是白天的時候,作者看到的景色。你還找到哪些地方描寫雪大?

夜裡,冬天的山村,萬籟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關於下雪的說說高興

我從沙沙聲感受到雪下得非常的大,因為如果是小雪的話,下的時候非常的輕,不會有聲音。

誰還從這個詞感受到雪大的?

我從沙沙聲感受到雪下得很大,如果是小雪的話,雪花小,降落時不會發出任何聲音,而只有當雪花很大時,才會在降落時發發沙沙聲。

你能讀一下沙沙聲嗎?讀的很好,誰再說說。

我從咯吱聲感受到雪下得非常的大,因為由於雪大,所以樹枝上都堆滿了雪,雪越積越多,把樹枝都壓斷了。 你能讀一下嗎?

7、同學們說的真好,在這寂靜的夜裡,只聽到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誰能給大家讀出當時的感受。

指名讀。齊讀。2 人

但是沙沙聲和咯吱聲有多大呢,如果很吵雜 能聽到嗎?在什麼情況下作者才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呢?

從萬簌俱寂這個詞我感受到夜裡非常的靜,所以才能聽到大雪降落的沙沙聲和由於雪太大了,把枯枝壓斷的咯吱聲。

8、萬簌俱寂你怎麼理解?

說明夜非常的靜,沒有一點聲音,所以才會聽到下雪的聲音和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9、那你在讀這個詞的時候,應該讀呢?

聲音輕一點

10、你能讀出這種靜的感覺嗎?

指名讀,齊讀。

11、誰再說說。

12、那麼,這又是作者怎麼知道的呢?

是作者聽到的。

13、這個自然段,前面是作者看到的,後面是作者聽到的,那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呢?

課件出示: 先寫看到的,再寫聽到的。 先寫形態,再寫聲音。

14、同學們歸納的非常好,希望作者的這種寫法也能運用到你的寫作當中去。

15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雪很大?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我從這句話感受到,雪下得很大,因為雪下了整整一夜,時間非常的長,我想這個雪己經很深了。

16,好請坐,下了這麼長的時間,那肯定是非常大了。還有嗎?

嗬!好大的雪啊!這句話直接告訴我們,這場雪下得很大。

17,注意觀察這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用了兩個感嘆號,

18,為什麼作者在這個句子裡用了兩個感嘆號呢?

因為作者很喜歡雪,

因為作者看到這麼美的雪不由自主的感嘆!

因為作者看到雪之後非常的高興。

19、那你能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嗎?

指名讀。

20,咱們可以做一做動作,再讀,2人。齊讀。

21、嗬!好大的雪啊!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在書上找一找,畫一畫。談談你的感受

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一層白茫茫的厚雪。 從這句話我感受到雪很大也很美,大雪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白色的。就像給世界蓋上了一層雪白雪白的被子。

22,比喻的真好,誰接著說?

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一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 我從粉妝玉砌這個詞感受到,雪後的景色非常的美。沒下雪的時候,樹啊什麼的,都死了,不像春天那樣好看,房子也是灰濛濛的,但是,下雪後,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就像把樹啊,房子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用最好的粉和最好的玉做成的,白白了,亮亮的,非常好看。

23,你說的太好了,讓我都想走進那個粉妝玉砌的世界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粉妝玉砌的?

我想,粉妝玉砌就是說到處都是潔白的,晶瑩的雪,像白色的透亮的塗料一樣,把世界粉刷了一遍,到處都是潔白如玉的。

我想,粉妝玉砌就像是所有的東西都像是用白玉砌成的一樣,很晶瑩,很耀眼

24,看到這樣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這樣美麗的景色,你想用什麼心情來讀這句話呢?

25,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粉妝玉砌的世界的呢?

極目遠眺

26、極目遠眺是什麼意思,你能做一個動作嗎?

向遠處看,直到視線的盡頭,看到看不到了。

27,從遠處看,整個世界盡收眼底,好一片銀妝素裹的山河。還從哪可以感受到雪的美?

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毛茸茸這個詞讓我感受到雪很可愛,就像是樹技上掛滿了蒲公英,軟軟的。

我從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感受到雪的美麗,感覺樹枝上就像鑲滿了寶石,閃閃發光,晶瑩剔透。

我從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感受到雪的美麗,就像是樹枝上都掛滿了潔白的棉花糖,很誘人,一個又一個雪球像是一盞盞晶瑩剔透的燈,在陽光的照射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8、如果把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和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去掉,再讀這句話,你感覺怎麼樣?

讀改後的句子,感覺沒能寫出雪後的美,一點也不生動。

29、能去掉這些形容詞嗎?

30、同學們說的太好了,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想用什麼心情來讀呢?

喜悅,興奮,高興

31、那就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吧!

指名2人。

32、這場大雪是那樣的潔白無瑕,那樣的晶瑩剔透,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童話般的幻境。出示圖片,現在這美麗的雪就在你的面前,誰願意當一回童話裡的王子與公主,告訴人們,這裡的世界有多美。再讀課文,配樂。

33、原本樹木的枯枝死氣沉沉的垂著,因為有了這場大雪,所有的枯枝上都被穿上了雪白晶瑩的新衣,所有的樹木都掛滿了鑽石般光彩照人的明燈,多麼神奇的雪,多麼美妙的雪,多麼讓人心曠神怡的雪啊。再讀課文。齊讀 那麼這些美景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呢?課件出示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作者由遠及近把雪後的美寫得生動具體,遠處略寫,只寫了顏色,近處詳寫,寫形態。

34、還有哪讓你感受到雪的美?

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我從玉屑這個詞感受到雪很美,雪末兒比喻成玉屑,感受到雪的柔細,潔白,

我從五光十色這個詞感受到雪的美。五光十色,讓我感受到顏色很多,這些雪末兒,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太陽七彩的光芒,每一粒小小的雪末兒,都放射出耀眼的光澤。

我從幻映這個詞感受到雪的美,幻映是幻化映襯出來的意思,一朵朵晶瑩透亮的小雪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示出五顏六色的光,就像是一道道彩虹一樣,非常美麗。

你能讀出這種美麗嗎?

35、那你知道這個自然段先寫什麼再寫什麼嗎

先寫靜態,再寫動態。

36、看到這樣的美景,人們的心情怎麼樣?從哪感受到的?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裡堆雪人,擲雪球。 我感覺到孩子們很開心,很快樂,在高興的玩著只有雪後才能玩的遊戲,這種快樂只能是在雪後才能有的。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裡堆雪人,擲雪球。我從這句話感受到,孩子們很開心,可以痛痛快快的玩雪,不用考慮會不會弄髒衣服,只要你不怕冷,就可以一直玩。

那歡樂的叫喊聲,嬉鬧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叫喊聲和嬉鬧聲感受到孩子們很開心,高興得又喊又叫,很盡興。當我玩的開心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喊叫起來。

我從震落這個起感受到孩子們很開心,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們在玩的時候是忘記了一切,就是開心,不想聲音的大小,就是開心的玩,高興的樂,發出最真的笑聲,由於聲音很大,好像樹上的雪都被震落下來。

37,那樹上的雪是真的被震落下來嗎?

不是

38,那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

誇張。

39,為什麼要這麼誇張呢?

為了要告訴大家,這一群群孩子玩的有多高興

40,那你能讀出這種高興嗎?

指名讀課文 。

三、拓展昇華

1,孩子玩的真是高興極了,那除了孩子們,還有誰會高興呢?

2,看過之後,你就會知道答案了!出示時代背景。及雪的作用

3、想象一下,人們看到了這場大雪之後,什麼心情,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4、想一想,除了人們,還有誰會高興呢?會說什麼?

5、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悅讀課文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