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國際投資學的雙語教學改革的論文

關於國際投資學的雙語教學改革的論文

摘要:“國際投資學”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並重、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國際投資學”雙語課程教學在實踐中,存在著教學內容滯後於實踐發展、教學方法單一和雙語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據此,文章提出教學改革設計以教學內容的最佳化、教學資源的豐富和教學方法的調整為主要內容。

關鍵詞:雙語教學;“國際投資學”;教學改革

一、“國際投資學”課程的特點

國際投資活動興起於20世紀初,進入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世界市場的融合,國際分工日益加深,跨國經濟合作不斷加強,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其中,跨國公司的國際運作、跨國經營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國際投資活動得到極大的促進和發展。國際投資理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國際投資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貨幣資本和國際產業資本的跨國流動,以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國際投資學”是國際經濟學和投資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物件主要包括國際間接投資和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間接投資包括國際股票投資、國際債券投資、國際衍生產品投資,國際直接投資主要指國際投資主體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的國際化經營。“國際投資學”課程設定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國際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理論,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國際投資環境,參與國際投資管理,瞭解國際投資運作機制,培養專業的國際投資和管理人才。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國開設“國際投資學”課程開始,至今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儘管伴隨著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的積累,“國際投資學”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然而,其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國際投資領域的實踐仍然無法匹配。因此,如何提高“國際投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從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科體系出發,總結出其特點。

(一)理論與實務並重

“國際投資學”是一門兼顧理論和實踐的應用經濟學課程,既包括豐富的國際投資理論,又有極強的實踐性。早期的國際投資理論,主要用來解釋當時普遍存在的國際證券投資和信貸投資行為,包括國際資本流動理論、兩缺口理論、債務週期理論、外匯匯率理論等。此後,隨著國際直接投資規模擴大,由跨國公司主導的直接投資逐漸在經濟增長中佔據更為重要的地位,尤其對於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接受和流出的國際直接投資規模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2]。與此相對應,形成了大量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包括廠商壟斷優勢論、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比較優勢理論、投資發展理論等。另外,國際投資需要極強的實踐操作訓練。現代國際證券投資的操作不僅需要理論指導,而且需要掌握相關作業系統的執行方式、規則,以及在面臨不確定環境和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時的應變能力。同時,在進行證券投資操作時,需要大量的資訊收集和分析,如何對資訊進行彙總、整理,將其轉換為具有指導價值的有效資訊,是在國際投資理論應用之外,必要的替代和補充。而這一部分內容,必須透過實踐操作的積累才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應用。國際直接投資方面,選擇投資方式、投資地點、合作物件、營銷渠道都需要針對具體物件進行,此外包括對投資國的具體環境和投資風險的分析,同樣需要實踐操作的經驗積累,才能夠結合理論,指導投資實踐。

(二)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快

國際投資由於涉及地域廣,環境複雜,面臨相對國內投資更為複雜多變的情況。隨著世界經濟增長的步伐加快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國際投資方式、領域及所涉及的地域範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國內國際投資環境紛繁複雜。以聯合國釋出的《世界投資報告》為例,無論是國際投資的規模、流向,還是方式、手段,每一年都會有明顯的變化。與此相對應,國際投資理論也隨之發生變化。相關理論的發展促使“國際投資學”課程內容的講解需要與時俱進,持續地改進和更新。同時,伴隨國際投資理論的不斷髮展,金融產品創新和投資方式創新層出不窮。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例,除了傳統的股權式投資外,諸如合同製造、服務外包、訂單農業、特許經營、技術許可及管理合同等非股權式投資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3]。這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和教學內容的同步更新,需要教學重點的傾斜和取捨,也需要更為靈活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有效的輸出。

二、“國際投資學”雙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國際投資學”課程具有理論與實務並重、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其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的不足,將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與實踐應用嚴重脫節等問題。

(一)教學內容嚴重滯後於實踐發展

理論的發展根源於實踐,並將推動實踐的發展。課程教學多采用在長期教學實踐和經濟實踐中經過檢驗的理論,其中部分理論或以西方金融投資環境為背景,或已嚴重脫離世界經濟發展和投資實踐,其結果必然是學生難以理解、掌握和應用。以國際間接投資為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資本市場持續完善,市場準入條件日益放寬,2017年6月,中國資本市場被正式納入摩根史丹利編制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加入這一指數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資本市場的完善。而在教學實踐中,教材等教學資料偏重於西方國際投資實踐,鮮少提及或一筆帶過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國際投資現實,這導致教學內容與實踐發展嚴重脫節。

(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儘管教學模式改革已進行多年,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傳授的比例仍然偏低。教學實踐仍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授為主,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知識傳授數量方面具有明顯的效率,但從教學效果看,單向傳輸顯然不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偏重於接受,弱化思考,導致知識掌握和應用的機械性,既降低了學習效率,又無法培養在實踐應用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案例式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等是強調互動、激發主動性的教學方法,雖在教學改革中被頻繁提及,但在實踐中卻使用寥寥。除實踐教學手段需要更好的物質條件輔助外,科研和教學在業績考核中的對比失衡,導致的教學改革積極性缺乏,這是教學手段應用單一的關鍵障礙。更新教學手段,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資料、更新課件、教學前準備和課堂後驗收,對於科研人員而言將是時間分配比重傾斜的選擇難題。

(三)雙語教學資源的匱乏

由於我國與西方理論體系不同,國際直接投資並未納入西方國家國際投資的'教學範疇中,因此市面上可以找到的英文原文教材僅包括國際間接投資,即證券投資的相關內容,這與我國中文教材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主的教學體系難以契合,國際投資雙語教學中的教材資源嚴重缺乏。同時,國內教材的相關案例更是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主,間接投資的內容不多見。以雙語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是符合課程教學目的和特點的,以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為背景的投資行為,需要掌握投資理論和語言使用,而雙語教學資源缺乏是課程教學的重要障礙。

三、“國際投資學”雙語課程教學改革設計

針對“國際投資學”雙語課程的特點,以及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教學改革進行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最佳化

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內容的更新主要是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國際投資理論新發展對課程內容的更新替代,以及對即時國際投資資訊的解讀。伴隨著世界經濟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高速增長,國際投資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同時,國際投資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形式和新問題推動國際投資理論持續發展。例如,國際直接投資發展程序中,以發達國家對外投資,發展中國家接收投資的理論佔據主導地位,這是與當時的國際投資實踐相符的。然而,這種理論思路已與今日之國際投資發展現狀相悖,如我國已經從早期的以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為主向淨對外投資為主過渡,這不僅根源於經濟發展優勢地位的變化,同時也呈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投資發展路徑,已有理論很難解釋。這需要理論、教學與實踐的密切結合。以與現實相符的理論對教學內容進行最佳化,是實現教學目的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途徑。在國際投資實踐中,存在大量即時的國際投資資訊,其中不乏與課程教學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對於即時國際投資資訊的解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也是活躍“國際投資學”課堂氣氛的手段[4]。理論來源於實踐,必須服務於實踐。在掌握國際投資理論的同時,瞭解其如何來源於實踐,未來將會如何作用於實踐,這是培養高等院校本科生實踐能力的必然要求。即時資訊的解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案例式教學內容較為陳舊,對實際國際投資操作價值不高的缺點。即時國際投資資訊的課堂引入、討論和解讀等能夠引導學生直觀地運用國際投資理論解釋現實問題,培養以國際投資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國際投資問題與現實生活經驗距離較遠,理論式教學易於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即時性資訊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輔之以課堂問答、小組討論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直接間接投資理論比重的調整。在國際投資發展歷程中,以國際間接投資為起點。二戰後,隨著世界經濟復甦和第三次工業革命,國際直接投資逐漸佔據國際投資的主導地位。此後,伴隨著融資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品規模擴大,國際間接投資的增速遠超國際直接投資[5]。從國際投資的全球實踐來看,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比重交替上升。然而,遍觀國內“國際投資學”相關教材,國際直接投資佔據過七成的比重,授課比例明顯高於國際間接投資。這符合改革開放以來,國際直接投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日臻成熟,對於個人投資者國際間接投資的逐漸開放,國際間接投資的渠道拓寬,國際間接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就要求在課程設定、教材編排、授課比重方面應向國際間接投資進行一定的傾斜。

(二)教學資源的豐富

在國際投資雙語課程教學中,教學資源匱乏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其中,雙語教材的缺乏是最大的短板。英文原版的國際投資學教材內容包括國際金融和國際間接投資,不涉及國際直接投資。這給學生深入瞭解、全面掌握相關理論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另外,由於在國際投資實踐教學中,案例教學是重要手段,而教學案例庫的構建、儲備和更新,也給國際投資的教學造成了較大影響。目前在教材中出現的和課件中使用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多年前的經典案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際投資實踐的發展,很多經典案例已經與現實脫節。曾經成功的經典併購案例,又經歷了新的變更,曾經被認為是成功經驗的內容,已經被理論新發展推翻,這類教學案例很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新案例的編寫和經典案例的更新在國際投資學領域則更為困難,例如內部資料和內部的獲取面臨著現實障礙;應用英語教學案例,需要解決案例內容與教學內容的對接、跨國文化隔閡等問題;而自主編寫雙語教學案例,對教師的水平以及資源的可得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豐富教學資源是國際投資學雙語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

(三)教學方法的調整

國際投資學的課程特點是理論與實踐並重。針對國際投資學的課程特點,需要在教學方法的應用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輕視互動性的教學模式。

1.案例式教學。案例式教學透過引入現實經濟案例,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參與對於某個案例的探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師也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授者,以增強學生主動意識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6]。案例式教學能夠更好地適應“國際投資學”理論和實踐並重的特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國際投資的理論和實踐發展。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具有較高抽象性的概念和理論,培養學生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潛能,提高教學效果。

2.實驗實踐教學。實驗實踐教學方法是指利用相關學科的教學軟體,針對課程教學內容,在軟體中進行模擬操作,獲取實戰經驗,輔助學生以實踐操作為手段深入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的教學方式。以國際證券投資為例,課堂理論講授和實際案例講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將流程、技術、理論和概念傳輸給學生,然而實驗實踐教學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短間接知識和直接經驗之間的差距。在國際直接投資方面,如跨國併購、國際投資環境評價等實驗實踐專案,能夠給予學生在國際直接投資領域較為直觀的認知和經驗[7]。實驗實踐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是國際投資教學模式的有益創新。

3.情景式研討教學。情景式研討教學是指教師透過創設虛擬環境,引導學生對虛擬環境進行體驗,從中發現問題、形成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8]。對於一些學術性較強的知識,由教師創造出學術研究的情境,指導學生蒐集整理分析資料,撰寫講稿,小組討論、大班講評,獲得知識並培養能力。情景式研討教學的特點在於虛擬情景的創設,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想象、理解、總結、解決相關問題,不同於案例式教學法對已有例項的分析,也區別於實驗實踐教學中注重於實踐的虛擬或實際流程的操作和技術的分析,主要依靠學生的想象,以及基於想象中的問題與教師的思想碰撞,在這一過程中,自主形成知識、思維邏輯,並據此獲得結論。從知識獲取路徑而言,情景式研討教學在激發積極性、提高理解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聶名華.關於國際投資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J].當代財經,1994,(4).

[2]吳立廣.關於國際投資學課程建設的探討[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9,(4).

[3]李輝,邢智毅.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對外經貿,2014,(5).

[4]吳華明.應用型本科“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12).

[5]楊曄,楊大楷.國際投資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109.

[6]馬瑞.案例教學法在《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6).

[7]鄭先勇,胡純.國際投資學課程實驗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時代金融,2016,(11).

[8]程金亮.基於情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以國際投資學為例[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