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自己去吧》課堂實錄

《自己去吧》課堂實錄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的詞句。因此,在學生認識了本課生字、熟讀了課文之後,我決定,把第一個故事的閱讀學習目標定位於“結合課文學習,瞭解一些關於鴨子的科普常識。透過閱讀故事,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透過觀察、表演、朗讀、口語交際等途徑來學習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學中,重點採用了角色朗讀和角色表演遊戲的方式來進行。下面,是第一個故事的教學片斷介紹和我的反思。

一、情境激趣,匯入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歌嗎?我們先聽一首歌《母鴨帶小鴨》,會唱的跟著唱,拍手。(同學們邊唱邊做動作)

師:現在,老師就像一隻鴨媽媽,帶著我們班56只小鴨子去玩,我們一邊玩一邊學,好嗎?

生:好。

師:把桌子上的小鴨子貼圖,像老師一樣貼在胸前,看誰貼得最快。老師手上有許多小魚,如果哪隻小鴨子表現好,就獎他一條小魚。

[反思:教學開始,透過歌曲和遊戲,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教師和學生拉近了距離。]

師:(出示一隻鴨子圖案)仔細觀察一下鴨子的身體,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身體扁扁的。

生:鴨子的腳連起來的。

師:鴨子的腳連起來有什麼用?

生:幫鴨子游泳。

生:它的鴨掌可以幫助它游泳。

師:鴨掌還有什麼名字?

生:腳。

生:腿。

生:蹼。

師;扁扁的身體和蹼可以幫助我們游泳,你知道我們鴨子有什麼本事了嗎?

生:知道了。

[反思:教學結束評課時,有人說這個環節沒必要,認為我把語文課上成了“科普知識課”。他認為,學生本身是知道這些的。語文課上沒必要講這些。我做過調查:一年級的小孩子。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知識。如果不讓學生有所瞭解,那麼,學生對鴨媽媽的做法就會不理解──沒人保護,萬一淹死怎麼辦?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初學游泳時,需要有大人或專門的救生員來保護的.。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對學生解決自己已有經驗與課文內客衝突是有幫助的。再有,我認為,語文字身是個綜合學科,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本身,正是體現了新課程綜合性的特點。

不過,我現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語文課堂上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知識?倘若在課上不太合適,我們可以結合美術課,開展一次製作鴨子、小鷹頭飾的活動,並且結合利用已有的材料製作頭飾,瞭解鴨子、小鷹身體的個個部分與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區別。這樣就把語文實踐活動、美術課、科普知識的瞭解與語文課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

(課件演示:小鴨子從蛋殼裡鑽出來,配合著音樂和叫聲。學生一聽就樂了。)

師:鴨子睜開了眼睛看見了什麼?

生:看見小朋友。

生:看見同學們。

生:看見教室裡的老師。

師:(拿出風景圖,圖上有一隻鴨媽媽。)小鴨子還看見了什麼風景?

生:看見小溪裡的水。

生:看見很漂亮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