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風箏》生本課堂實錄

《風箏》生本課堂實錄

誰在淺吟我童年的歌曲:“又是那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心和思念,走回到童年……”是誰,是誰在燦爛的豔陽下在和煦的春風中放飛我童年的風箏?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箏》生本課堂實錄,希望大家喜歡。

生(很整齊的):多!

師:有沒有覺得作業少的?覺得自己作業少的同學舉個手好不好?

(沒有學生舉手)

師:看來大家意見很一致。那麼作業多到什麼程度?XX,你來說說。

生:反正就是不停的做啊做的。

師:“不停”,呵呵,“不停”這個詞比較模糊,我們精確點吧:你有多少玩的時間?

生:大概1小時。

師:XX,你呢?

生:平時每天玩半小時,作業做完了也得呆在房裡看書,週六補課半天半天玩,週日有大半天。

師:感覺怎麼樣?

生:嗯,還好吧。

師:XX,你來說。(該女生屬於尖子生,我提問之後她一直高舉手臂,在告訴我她很想說說自己的境況。)

生:平時一點都沒得玩,週六上午學校補課,下午家教,週日上午家教,下午玩1個小時。

師:很悲慘啊!說說你對補課、作業的看法。

生:我不大喜歡這樣,不過我理解。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不拼命只有回家種田去了。(聽到“回家種田”四字,學生都笑了,這大概是這裡家長教育使用最多的詞)

師:看來說到大家的苦處了,舉手的同學太多,想發表意見可要舉得高一點啊。(點名)XX。

生:我也覺得作業多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做的少,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我媽媽說,如果考不起,就讓我去討飯。(師插嘴:你呢,你自己什麼想法?)我如果考不起,就自殺!(該生也是尖子生)

師(搖頭):看來為了不讓你自殺,我以後得佈置點作業了(我基本沒有作業的),不做作業的學生是對自己不負責的學生──不佈置作業的老師就是不負責的老師了?

生:那倒也不是,只要成績教得好,作業沒有比有更好。

生:我補充一句:只要成績好,作業不做比做更好。不過那樣的人是天才,我不是,所以我還是做了。

師:XX,發表你的意見。(還是尖子生,不過她是屬於開朗活潑型的。)

生:自殺才傻瓜呢!(師插:“插一句:不做作業是對自己前途的不負責,自殺更嚴重,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我要是考不起,就復讀再考,直到考起為止!

師:還是你堅強。不過你對於作業、補課的基本意見還是與他們一致的,是不是?(學生點頭)那麼接下去我們把機會給有不同意見的同學。XX,你來說。(一個很可愛的小胖子,但成績很糟糕。)

生:我才不做呢!考試麼考得起最好,考不起就考不起,又不是沒飯吃,再說成績好也不一定以後有出息。

師:好,不同意見來了──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我們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XX,你怎麼說?(這個學生也屬於尖子生,閱讀面比較廣,常有高水平見解,所以我總是最後叫他。)

生:我覺得一天到晚做作業、補課有可能限制了他其他方面的發展,知識面不廣會影響他長遠發展,還有就是總是做同樣的事情,人的大腦會疲勞,效果反而不如一會兒做功課,一會兒做另外事情好。

師:說得好,我看大家的意見基本擺開了。現在我們來聽聽偉大人物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大家把書開啟,今天我們上魯迅的《風箏》

(學生開啟書,找到課文)

師:我們先花幾分鐘時間默讀一下課文。看看魯迅是怎麼回答我們剛才的問題的。

(若干時間後)

師:先問一下,文章裡有幾個魯迅?

生:兩個,小時侯的與長大了的。

師:那麼我們先請小時候的魯迅來回答一下,誰來?

生:我覺得魯迅會說……(師插:“現在你就是魯迅了,別客氣。”)我覺得不應該玩,應該去做作業、補課,因為玩是沒出息的表現。

師:好的,引用了文章裡魯迅的話。再來。

生:對玩入迷是笑柄,是可鄙的。

師:還是引用了文章裡的話,好的,還有沒有想說的?

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師:非常好,用了一句魯迅那個時代的名言。看來少年魯迅的想法與我們班許多同學的想法都一樣。成年魯迅呢?

生:我覺得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小孩子玩是正當的。

生:不讓孩子玩是一種精神的虐殺。

師:好,魯迅的不同於我們的意見來了,他不象XX同學一樣從玩有什麼好處出發考慮問題,也不說玩別的可能也會有出息。他說玩是兒童的本性,不讓孩子玩是一種精神的虐殺。文章裡就記載了一件這樣的虐殺。大家找一下,在哪裡?(學生答:第四節)我們一起來把第四節讀一下。

(學生齊讀)

師:“精神的虐殺”,誰來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生:魯迅虐殺了他弟弟遊戲的天性。

師:看來魯迅是犯了錯,君子知錯則改,魯迅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麼?

生:他想改,但是已經無法補救了,因為他想到自己錯了時候他跟他弟弟年紀都很大了,都不再玩風箏了。

師:那麼怎麼辦呢?當你做了一件無法挽回的錯事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生:去道歉。魯迅也去道歉了,但他道歉也道不成,因為他弟弟已經忘了。

師:忘了不就好了?那不等於對方已經原諒他了?

生:不一樣的,他弟弟忘記了,可是他自己還記得啊。

生:這裡說“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魯迅覺得他弟弟在說謊,他不肯原諒他!(這句是文章中最難的一句,我在四個班上過,這個句子都給學生造成了理解上困難,像這樣誤讀的學生很多很多)

師:這句話是在說“弟弟在說謊”麼?換句話說,他其實是記得的,為了讓魯迅難受,不得解脫,就故意說不記得了?

生:是啊,前面說了他是“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風箏,說明這件事他印象肯定很深刻,怎麼會忘記呢?

師:好,懂得利用課文為自己辯護了,有不同意見或者對這個意見還有補充麼?

生:前面說他弟弟“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這說明他對風箏很喜歡很喜歡,這樣喜歡的一樣東西被人毀了,肯定要記恨一輩子的。

師:理由好象很充分啊,不過我們先回到這個句子看看,它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大家一起把倒數2、3、4節讀一下。

生(齊讀):“有過這樣的事麼?”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師:魯迅到底說什麼在說謊,是說他弟弟說謊嗎?

生:不是,他是說“無怨的恕”是說謊。

師: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下。

生:毫無怨恨的寬恕是說謊。

師:我再明確一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沒有怨恨就沒有寬恕。他弟弟根本就沒恨過他,所以根本沒辦法寬恕他,他想寬恕魯迅也不行,因為他沒恨過魯迅,明白嗎?(下面仍有部分學生搖頭)

師:那我打個比方,就好象魯迅借了他弟弟10元錢,30年後去還,然後他弟弟全然忘記了,不收,因為他印象裡從來沒有借給哥哥錢過,明白了吧?(這下大部分都點頭了,我鬆了口氣,因為這個確實是難點。)

師:有沒有同學能從文章裡找點證據出來說明他弟弟是真忘了?

生:這裡:“有過這樣的事麼?”他驚異地笑著說。“驚異”兩個字說明他是真忘了。

師:好。但是問題就來了:剛才那幾個同學說得有道理啊。他是這樣喜歡風箏,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真的忘記了呢?(沒人舉手)我們討論一下吧。

生:我覺得他是真忘記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放風箏是錯誤的,而他哥哥是對的,所以他並沒有記恨哥哥。(這個回答是我意料不到的,在另三個班,我都是舉例提示之後才有人想到的。)

師:從哪裡看得出他覺得自己是錯的?

生:他做風箏是偷偷做的,在“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裡做,說明他覺得這件事不能被人看到。

生:被“我”發現以後,“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這也說明他自己覺得自己是錯的。

生:還有就是我踩風箏的時候他毫無反抗。

師:打個比方,今天你上課吵鬧被我點名批評,你會不會把這件事記在心裡?

生:不會。

師:如果是你同桌講話,你沒講,但我批評了你,你會怎麼想。

生:那我肯定很生氣!

師:看來事情就是這樣了:合情合理的事總是容易忘記。大家再看看文中的“我”,我是不是一直記著。

生:“我”是二十年後才記得的。

師:為什麼我也忘記了20年?為什麼20年後我會記得?

生:因為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做對的,所以心裡沒有愧疚,20年後因為看了一本書,知道自己錯了,所以才記起來。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魯迅發現自己錯誤的一節吧。

生(齊讀)

師: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魯迅弟弟的童年被無知的哥哥虐殺了,你們呢,你們的童年在哪裡?(這個問題一問,就炸開了,大家議論紛紛,情緒激動。)

生:我們的童年被學校、家長、老師虐殺了!

師:這個罪名讓我們背?

生:學校、家長、老師也是沒辦法,他們都是為我們好,我們的童年是社會虐殺的。

師:是啊,我們也很無奈,剛才同學都說了,做作業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這個社會不拼命就會被淘汰。但我們至少應該知道,我們的童年是被虐殺了,我們不能象魯迅的弟弟一樣麻木,以為這樣是對的,就把這個“恨”給忘記了,只有記得這個“恨”,我們長大才會努力的去改變這個虐殺兒童的社會。今天的課上到這裡,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