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計算機軟體

計算機軟體可維護性方法有哪些

計算機軟體可維護性方法有哪些

計算機軟體可維護性方法有哪些

1 計算機軟體維護性概述

在軟體生命週期,涵蓋了兩個重要階段,包括開發期和運營期,執行期是系統有效發展的階段,在系統開發時,出於花了很多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所以,大家總是希望能看到,可以儘可能地延長系統的執行週期,使軟體發揮更大的效能,與其他相對比,軟體成本也較低。然而,這卻尚未出現以確認該軟體不存在錯誤的技術。事實上,該軟體執行時,它是不可能不修改軟體的,開發是一項大投資,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保證軟體的品質,人們總是希望使用現有的軟體,對其擴張或移植。所以,在操作過程中,軟體人員的任務是繼續進行修改軟體,這項工作就是所說的系統維護。

軟體維護一般包括三大類,一是糾正性維護。這類工作主要是糾正軟體存在的錯誤;二是適應性維護。這類工作主要是為能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對軟體應用程式做出修改;三是完善性維護。這類工作是為能提升系統性能或擴大其功能,也對軟體進行更改。這三個方面的維護工作,第二和第三層面維護方面所佔的份額最大,佔80%左右的總維護工作。可見,該軟體在執行過程中也是開發商的維修過程,維護軟體的價值也是不用多說的。根據調查表明,軟體維護成本已佔到整個軟體生命週期成本的70%以上,軟體的可維護性居於首位。但軟體維護的難度越來越大,並已成為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2 計算機軟體可維護性一般方法


2.1 提升軟體工具模組化和質量技術

在軟體開發過程,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軟體質量和降低成本,其有效技術也是提高可維護性。它的優點是,如果需要改變一個功能模組,只需要改變這個模組,不會影響到其他模組;如果程式需要新增一些功能,只需完成這些功能,增加一個新的模組或模組層;採用結構化程式設計技術,以提高現有系統的可維護性。這種辦法需要掌握更換模組的'外部特徵,不需要把握其內部運作的狀態。它可以幫助其減少新的錯誤,並有機會提供一個結構化的模組,並逐步取代非結構化的模組,運用自動重建結構和重新格式化的工具。

2.2 建立精密的軟體品質目標和優先順序

程式的維護性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可靠的、可修改和測試的、可移植的、可以使用和效率高的。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要求付出的代價很大,也未必是可行的。一些質量特性存在互補性,如可理解性和可測試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等。然而,其他一些質量特性互相矛盾,如效率和可移植性、效率和可變性。因此,各品質特性的維護性要求可以得到滿足,但它們相對重要性應遵循程式使用作用和計算環境變化而變化。

2.3 選有可維護的程式設計語言

根據程式可維護性,選擇程式設計語言,其影響是極大的。低層次的語言就是機器語言和組合語言,這非常難以理解和掌握,也更難以對其進行維護。高階語言更容易理解,具有更好的可維護性,而低層次語言相對要差,但作為高層次語言,難易程度不一樣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第四代語言是過程化語言,而有些是非程式語言。不管是什麼語言,程式編制出來都很容易理解和修改,但存在指令數量可能會少一個數量級,而語言編制數量級要多一個,其開發速度會快多倍。

3 加強計算機軟體可維護性方法發展與研究

在軟體維護過程,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該軟體易於開發,但其難以維持,通用性較差,這是以前設計軟體比較常見的通病問題,也是在同一個系統或重複開發的原由。重複開發會加強其系統功能,但單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會被浪費,而且還影響系統的正常使用。在軟體開發過程,應充分和適當地思索,其系統通用性和自我維護能力,以避免系統開發重複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軟體開發過程是需要重點留意的地方。

如果要設計多功能易於維護的軟體,就必須有以靈活、通用和易維護為主旨的設計方法和思路。體系共性和個性方法分析,實現了對系統自維護功能的具體保證。在實際應用程序中使用此係統,並且得到使用者的好評。在該系統自維護功能概念基礎上,調整其引數,其實可以做一個小的開發工具,進而可以開發類似的系統管理。這至少表明,引入該系統自維護功能定義,為系統使用和維護管理帶來了極大方便。

4 結語

總之,當前計算機技術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具有相當廣泛的領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計算機技術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以軟體技術作為其內在靈魂的計算機資訊系統,正在對系統高度整合化、結構廣泛分佈化、資訊多元化和功能智慧化等一系列新型發展方向越來越重視,並逐步在實踐中得以實現。在軟體開發各個階段,軟體的可維護性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因此,必須在整個軟體開發的各個方面上,以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進行貫穿。學習和掌握軟體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對軟體的可維護性會產生一定影響,對軟體開發和一般軟體維護人員的實際工作具有極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