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論文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的型別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論文 篇1

在文化發展多元化日趨明顯的當代社會,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視。然而在現代化程序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空前的衝擊,正面臨消逝的危機。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飛速消逝的情況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顯得異常的複雜和艱難。在社會現代化程序中,尊重差異,解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問題,形成文化多樣性已成為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義。

一、現代化程序中,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界定

(一)對少數民族現代化的界定

1.現代化概念的界定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在現代化程序中前進的步伐不斷加快,但對現代化這個概念的界定還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數人對現代化的理解與描繪較模糊,尚未呈現一個清晰的認識。每位學者對現代化的含義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說。我國現代化理論家羅榮渠教授認為現代化不是一個自然的社會演變過程,它是落後國家採取高效率的途徑,透過有計劃的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帶動廣泛的社會改革,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現代世界環境的發展過程。嚴英龍研究員認為現代化就是以市場原則為取向,以工業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現代生產力對傳統生產力的代替,並引起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適應性變革的過程。厲以寧教授認為,現代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下,經濟、社會、文化、習慣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發生重要變化的過程。隨著這一程序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不斷的改善,社會執行效率得以不斷提高。馬崇明認為所謂的現代化就是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而導致的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機構的根本變化。①

2.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界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是指:在社會現代化程序中,文化與社會發生同質、同向的變遷。“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行為層面的現代化。簡單的說,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可以理解為在現代化程序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在現代化程序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不是用別的文化去代替傳統文化,不是讓少數民族捨棄傳統而另就,而是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力量推動現代化,透過現代化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現代化對於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能夠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在現代化程序中傳承與發展,創造出新的少數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文化在現代化程序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發生交流和碰撞。

(二)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界定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上創造的文化的總和,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進入現代社會後,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的積澱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傳承了下來。傳統文化負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攏聚著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生命在現實生活中的延續”②這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了長時間形成,積澱並傳承下來。並且在現實生活中繼承,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從古至今,學者們普遍認為應該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且都積極的為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出謀劃策,各抒己見。當前學術界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較大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是原封不動的保留,側重於原生態的保護,原汁原味的保留。這些學者認為如果保護措施和手段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原貌,實際上是對文化的變革甚至是異化,就背離了保護的原意。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對文化多樣性觀念的本質把握古往今來,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始終面對著文化差異和社會生活多樣的客觀現實。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之於民族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建設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澱的產物。只有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差異性,才能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漢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促進文化共同繁榮,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設奠定思想文化基礎。

(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有利於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和諧社會當然包括各民族和諧相處。在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和諧相處,是減少社會矛盾,建構和諧社會的前提。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正是實現少數民族文化之間、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之間的和諧,最終將建設“精神家園”落到實處,共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

(三)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文化的生命在於傳承,文化的繁榮在於發展,傳承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發展,而發展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傳承。因此,文化的活力只能在發展中得以展現和延續。相對於變化發展的世界,停滯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活力”③因此,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少數民族自身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結合當代實際的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最終將因為落後於社會發展程序而被遺棄。

(四)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能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現代化程序的步伐“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民族這種社會共同體特有的實質“核心”不僅在歷史上為維繫民族的認同與團結,生存與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對於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活動,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成為決定許多重大經濟活動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5]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力量,有著渾厚的社會基礎,構成了一個社會發展的起點,影響著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並且與社會現實生活相交融。因此,文化之於社會現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五)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存亡危機的時候,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地大物博、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很多特殊的、複雜的問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顯得異常的複雜和艱難。現代化的推進必然引起民族文化的變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了衝擊,它的傳承面臨著更大的難題。加上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國家行政的干預,機遇與難題並存,形成諸多急劇複雜的變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程序驅動著各民族為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而奮鬥。由於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一些民族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喪失信心,導致很多文化都出現了流失加劇的危機。這個危機有可能使少數民族歷經數千年曆史發展積澱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在一段時間後大部分丟失。因此,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危機的時候,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總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聯結著民族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大業,在國家現代化程序中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論文 篇2

摘要: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是我國曆史上若干民族經歷3000多年的融合形成的。新時期我們繼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作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重要內容,應該對其加強弘揚與維護。文章主要從少數民族文化及其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之間的關係同時對少數民族文化如何進行弘揚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少數民族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建設;弘揚

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所組成的共同體的代稱。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脈,同時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更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建設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應當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重視。

一、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之間的關係

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需要我們從不同的發明去探索,“五位一體”總佈局便應運而生。民族是透過文化關係進行不斷的凝聚不斷的確立的,民族的凝聚、形成過程,在其本質上便是文化的凝聚與融合,而這種文化的凝聚、融合又是透過民族精神來核心凝聚、融合起來的,由此可知民族文化對於民族的形成、凝聚是非常重要的。①以下幾個方面是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之間的關係的具體體現:

首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文化,其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是建設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源泉。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各個少數民族在幾千年的生活生產的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的積累逐漸沉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等等不同的文化內容。其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文化認同,而我國各個少數民族產生文化認同的基礎就是對各自民族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重要性的認識。建設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國的公民道德文化素質的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增加中華民族的親和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各個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歸屬感,從而增強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在我國時刻注重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各方面文化內容的保護與尊重,同時及時吸納各個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這些都是確保我國56個民族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文化親近的前提與基礎。此外,少數民族文化中的許許多多的優秀的文化特質如西南少數民族各自對自然的崇拜使得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十分顯著的成就,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建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時,要把“多元的文化資本轉化成社會資本,讓多元的民族文化在國家的社會文化舞臺上都承擔自己的積極角色”②。

二、如何在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弘揚少數民族文化

上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體系建設之間的關係,那麼,如何在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呢?

第一,在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弘揚少數民族文化,首先必須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十八大報告指出,作為興國之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決定因素。我們在吸納、弘揚不同少數民族文化,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增加多樣性養料時,一定要保證被吸收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既要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同時又要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等等要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

第二,在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就必須要加強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意識的不斷培養以及提升其對中華民族的意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是歷經千百年形成的,少數民族多元文化的發展是建立在56個民族一體的基礎之上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原則的基礎之上,加強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一體格局的民族意識的培養。

第四,在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繁榮發展我國各個少數民族文化事業,不斷開展各個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保護工作,同時加強各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黨報黨刊、廣播影視節目、出版物等譯製播出出版。加強各個少數民族文化典籍整理及其出版工作的安排,推進各個少數民族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同時報告中還提出,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建設,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國現在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是“科教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對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有巨大的作用。科教素養與科技創新能力要求之間的差距,直接影響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科技轉換為生產力的水平。”④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我們可以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對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如前不久拍攝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以中國紅為主色調,展現了以“智慧、美麗、勇敢、才能、財富”等詮釋中國人形象。

此外,要加強少數民族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重視發現和培養紮根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的鄉土文化能力、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鼓勵和扶持少數民族群體中湧現出的各種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促進少數民族傳承人的健康成長並且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壯大願意為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做貢獻的志願者隊伍的發展,鼓勵各界人士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