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課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課設計範文

一、教學簡析: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已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餘味無窮。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孟、帆、唯。(智慧目標)

2、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慧目標)

3、掌握古詩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能目標)

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技能目標)

5、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理解詩意,想像詩中描寫的情景是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作者感情,並學會詩人表達感情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教法: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領會詩情,確

實不容易。我在教學設計時以師生互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點,相機引導,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透過品析詩句,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透過多種誦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語感。

學法: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讀,即讀詩中的重點詞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始終貫穿於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覆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三、教學程式: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實現有效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合作探究是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出問題、多元朗讀、個性表達,感悟文字,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一、談話匯入,提示詩題。

談話匯入:古代交通不便,通訊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別表達深厚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我們學過李白的哪首描寫送別的詩?(一生背《贈汪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教師便揭示詩題。

[設計意圖:教師動情的匯入,能激發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興趣,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

二、預習交流,瞭解學情。

1、指名學生讀詩。

2、讓學生自主質疑,如:“廣陵”在什麼地方?“故人”指的是誰?“西辭”是什麼意思?“煙花三月”指的是什麼樣的情景?“下揚州”的“下”、“孤帆”、“唯見”是什麼意思?“天際流”是怎麼回事?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問號被稱為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所以課開始便讓學生帶著問題迫不及待地進入古詩的學習。這樣,能使課之始,疑即生。]

三、閱讀討論,體會詩情。

1、帶著疑問,再次自學,還可以和同學交流,看看有什麼新的收穫。

2、學生自學,交流討論。

3、生交流彙報,師相機指導。如:幫助學生理解“西辭”,可以藉助示意圖: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直流而下

在理解“廣陵和揚州”的關係時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以前是“廣陵”,現在叫“揚州”。在漢朝時候就叫“廣陵”,到“隋、唐”時稱為“揚州”。在唐朝,揚州已經成為最繁華的都市之一了,孟浩然就要到一個非常繁華的大都市去了。相信學生對“廣陵和揚州”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在體會詩人的情感時,可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孤”字,悟出李白對孟浩然的關心,並讓學生進行角色

轉換,假如此時,你就是站在江邊的大詩人李白,遙望那一片孤帆,你想對老朋友說些什麼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釋疑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同時,教師相機的點撥引導,把積極的接受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發揮了師生的主體和主導作用。]

四、想象畫面,誦讀悟情。

1、為古詩配畫,圖的內容如下:

圖1:黃鶴樓會景圖,繁花似錦,柳枝翠綠,水天一色

圖2:李白佇立在江邊黃鶴樓下,江上帆影點點。

圖3:寬闊的長江上孤帆一葉

讓他們想象畫面內容,覺得哪一幅圖配這首詩最好?關鍵是要說明理由。

2、學生小組討論。

3、學生交流反饋:有的學生可能會選第一幅,認為水天一色,水連著天,天連著水,望去無邊無際,李白在黃鶴樓目送朋友遠去,有種離別的感覺。有的學生可能會選第三幅,認為第三幅符合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有的學生可能會選第二幅,因為浩瀚的長江上肯定不止一條帆船,李白寫“孤帆”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感情全部放在了友人乘坐的帆船上,表現了他們真摯的.友誼。還有的學生會這樣認為這三幅圖各有特點。只要把三幅圖的特點結合起來就是一首完整的詩。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尤其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重點。只有學生親自參與的學習過程,學生才不容易遺忘。自主後再合作的學習過程,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又能夠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僅能活躍課堂教學,而且能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利於體現學生學習時個性化的特點。]

4、誦讀、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在學生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齊讀、表演讀等多形式朗讀後,我把音樂引進課堂,讓學生和著音樂,或讀,或背,使學生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淨化,朗讀訓練也將水到渠成。]

五、拓展閱讀,深化感情。

1、生背誦課前收錄的送別詩。

2、比較閱讀李白的送別送詩。

3、選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學自己喜歡的古詩。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應靈活把握教材,擴充套件教材,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實踐活動為雙翼,展開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小課堂得到無限的拓展和延伸,架設起課內、課外有機連線的橋樑,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的課程體系。

30

美國華特有句名言:知識是寶庫,實踐是鑰匙,有了知識不運用,如同農民耕而不播種。學生透過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課堂最後,我讓學生背誦課前收錄的有關送別的古詩,拓展比較閱讀李白的兩首送別的詩,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開闊。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選學自己喜歡的古詩,可個人自學,可小組合作學,可讀,可畫,可寫,學懂多少是多少,強調自我感悟,個性發展。學習後集中交流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收穫。這樣,以課堂為載體,以有限拓無限,會給語文教學不斷注入生機和活力。]

六、作業超市,選擇自由。

1、讀一讀 閱讀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其他詩。

2、畫一畫 畫出自己想象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畫面。

3、寫一寫 把詩歌編成一個小故事。

4、學一學 藉助資料自學崔顥寫的《黃鶴樓》。

……

學生還可以自己設計作業。

[設計意圖:這樣自主選擇或自行設計作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耳目一新,又能使學生真正享受當學習小主人的自主與快樂,並且能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絡,樹立大語文觀,學生各取所需,每個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力圖建立一個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課堂結構,建立起師生平等感悟的課堂,對話與實踐的課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在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