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兵教學實錄
一、匯入
(課前三分鐘:學生齊育楊伯峻的《論語譯註》中的《里仁篇》20—25則),
進教室後是學生的寒假交流:可以是一人、一電影、一書、一新鮮詞、一事等(開學第一課我就和學生交流我的寒假中的一人、一詞、一電影、一書,告訴他們“讓自己的假期,屬於自己的成長”。要讓自己有一個不一樣的假期成長)。
師:(板書:鐵騎兵),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三課:鐵騎兵,作者:楊—朔(停頓),有學生讀出“塑”音,我糾正後,注了音“shuo4”,並說:《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
大家都預習了吧,給大家三分鐘,再默讀遍課文,思考這個問題:(板書)概括故事的情節。(三分鐘之內,保持絕對安靜,不再囉嗦)(學生靜靜讀、思考)
師:(三分鐘後),這是一個傳奇色彩的故事(做好批註)。傳奇在何處?(生),他們這一群鐵騎兵離開部隊後渡過黃河(有學生反駁,沒有渡過)的故事。這個傳奇嗎?比如,上一課《永久的悔》有傳奇色彩嗎?(沒有),這篇文章傳奇在哪?(另一學生):脫離大部隊的一個騎兵連以少勝多,讓人驚奇。對。以少勝多,這是永久的傳奇,如歷史留名青史的往往是這樣的故事。(師)只看了你一眼,就無法再忘記的傳奇,(馬上一名學生哼起:)只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
師:再問一問,文章用一、二、三進行小標,你看出了什麼?(故意不將問題清晰化,看學生的預習思考與否?)(一生)他們的英勇果斷。(一片笑聲)嗯,從一二三看得出英勇?!(另一生)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師)從哪看出來的,具體點。(生)可以看出分三部分。(追問)可以看出哪三部分?(生說,老師板書):對了,一、起因;二、經過;三、結果。做批註了吧。(看看身邊的學生,表揚了下)做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值得表揚。
二、整體理解
1.概括故事情節
師:(指著前面的板書:概括故事情節,問)如何概括:人+事,對。寫了幾件事?(一陣打嘴仗後,顯出爭辯與思考的結果,最後統一成)對。一件事。概括一件事時,我們要講清:起因、經過、結果。那麼就是將一、二、三部分進行概括後,聯結起來,就對了。現在分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給大家一個精彩的答案。
(學生開始熱烈討論:因為問題精簡,又有可持續發展的地方)。
大家說說,先應該討論哪個要素?(雜聲)(抽一學生)故事的過程,是嗎?看大家討論的挺熱鬧,可以後要注意,討論要有思考在裡面,要知道,該從哪些方面討論哈。指指板書,有學生說了,人物。對。你說說(指指面前的一名學生),人物是:(生)騎兵連。老師強調,騎兵連,敵人的、百姓的,還是誰的騎兵連。(學生同聲)八路軍的!對了,人物可要儘量具體準確啊。這下,誰來說說,故事情節
(以下記錄,由於憑回憶,可能描繪不出精彩之處,只能說過程了)。
生1:一隊八路軍的鐵騎班被敵人的裝甲車切斷了,離開大隊,單獨活動,遇到敵人的秋季掃蕩,只好朝北去,來到一個村落,想渡過了河水很深的河,然後到達一座亮著燈泡的城,放了一排馬槍,惹得城裡一片騷亂,朝另一個方向跑去,最後到一個村裡問清是黃河是包頭城,最後回到根據地,尋到了大隊。
師:不錯,但有些囉嗦,概括性不夠,來看看,人說得很清楚,一部分的起因也交代了:失去部隊的聯絡情況下,可經過太(學生說,囉嗦、繁雜了),誰能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七嘴八舌的),老師引導,打一槍就跑了,到處前行,這其實就是我們八路軍最擅長的?(當然有學生認真預習的了)游擊戰,對,一句話,經過可以用一句話:與敵人展開了游擊戰。那結果也有點不全:大家翻到P15“三”部分,來勾畫(只畫我讀的,讓學生學會篩選):掃蕩停止了;騎兵平平安安地轉回根據地,尋到了大隊。(這一過程,是讓學生回到文字,從文字中找答案。)
師:來重複一遍,不記,用腦思考(我用重音將關鍵部分強調出來):八路軍的一個騎兵連在失去大部隊的聯絡情況下,與敵人展開了游擊戰,打亂了日寇的佈署,最後迫使敵人停止了掃蕩,而他們平平安安地轉回根據地的傳奇故事。
師:語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其實,我們在其中還可以加點主旨性的東西,大家想想,十幾二十人的一個班為何敢衝進敵人的老巢去打游擊?(學生髮言後的歸納):英勇無畏的精神、聰明機智的戰術,當然還有必勝的信念,這可以加在經過前做修飾語。正如(手指一個膽小的學生,說)×××若是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就直接躲到哪個洞裡當野人了,他會打游擊嗎。(在學生的笑聲中,小結)這下完美了:八路軍的一個騎兵連在失去大部隊的聯絡情況下,憑著英勇無畏的精神、聰明機智的戰術,還有必勝的信念,與敵人展開了游擊戰,打亂了日寇的佈署,最後迫使敵人停止了掃蕩,而他們平平安安地轉回根據地的傳奇故事。
2.懸念手法的理解
大家都預習了吧。下面我們一起來找找文中運用到的設懸手法?(板書:設懸),什麼是設懸?就是設定懸念。說得有意思。正如“江油技院”就是“江油高階技工學院”的簡稱一樣。第一部分有懸念嗎?在哪裡?(學生舉手)“幾輛裝甲車,把隊伍切斷了。離開大隊,單獨活動。”對,什麼是懸念?讓人緊張,想往下讀的意願很強,相迫切知道情節的後續和人物的後續發展,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這就叫設懸(做好批註:設懸1),想想:十幾二十人的一個班,離開大部隊,又處在敵人的老巢被佔區,敵人多兵多將,又有大炮加掃蕩,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騎兵連會遇到什麼困難,他們活著嗎?會找到大部隊嗎?他們危險嗎?大家是不是想知道這些啊。這就是設懸。
再找。
生1:聽到吵叫,看到雞叫,像是村落,(老師打斷),這是設懸嗎?(有學生說,是),為什麼?是引起這是什麼村落,是敵人的,還是老鄉的嗎?(學生說,對),真的嗎?看來,只要引起注意的都是設懸了,噫,今天中午吃什麼飯?這也是設懸了喲。因為它引起了是乾飯,還是稀飯的猜測嘛。(學生笑聲中否定,這不是,也似乎明白了什麼是設懸。)當然,這隻能由老師來概括:設懸的地方,應該是能充分吸引讀者讀下去的,情節曲折的巧妙設計。
生2:河水沒凍,可是很急,而且越來越深,最後都沒到馬肚子了。
師:這是設懸嗎?到底什麼是設懸,看來大家沒有搞懂?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感受!
生3:不巧,敵人開始了秋季掃蕩,到處出去。他們只好朝北開去,接連十幾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
師:這是嗎?對,是。本來人少,還不知方向地往敵人的(學生說,根據地,我說,這有點褒義,用在敵人這不好,又有學生換了個大本營,我說,快樂大本營哪。學生一笑,我說,這也不合適,稍顯褒義。應該是敵人的老巢更好。)老巢跑。他們不是更讓糾心嗎?他們會被敵人逮捕或消滅嗎?(做好批註設懸2)
接著找懸念之處。
生4(想顯示自己的意見):這、這。退到河頭。爬上一個山頭。在山頂上,全驚呆了,原來山下模模糊糊地顯出一座城,到處亮著燈,好像星星。
師:(看來學生還沒能真正明白如何表述什麼是設懸)什麼是設懸?看來預習沒到位哈。設懸,就是引起你注意的問題,可以用自己的說說,是什麼引起了你的注意和緊張?比如,楊過被郭芙砍斷了手,掉入了懸崖,你會設懸:他會摔死嗎?你是不是被樹掛住了,會被違救嗎?會產生奇蹟嗎?這就是設懸啊。
就是剛才這兩個同學說的,水深,水急,讓人產生疑問的是什麼?對了,是:“這是什麼河?”那“在山頂上,全驚呆了,原來山下模模糊糊地顯出一座城,到處亮著燈,好像星星。”讓人疑惑的.是?(這下都明白了:)什麼城?什麼地方?這就是設懸。
生:什麼河?什麼城。(做好批註:設懸3,並寫下這兩句話。)
師:同學們,你們讀這篇文章時,就應該注意這些設定懸念的地方,不知道你們注意了嗎?讀出味道了嗎?那說說,這樣的表達效果?
生1:吸引讀者。
師:為何能吸引?
生2:因為設懸了啊。(繞進去了。)
師:設懸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節,才最終吸引了讀者。
生3:讓人聯想。(不著調)
生4:讓故事更生動更曲折。
師:對了,設懸會產生曲折動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這吸引了讀者。(做批註)
還有……
生5: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師:不錯,可以改準確點,因為設懸還不僅僅是為了讓故事能發展下去。
來,做批註:(學生有的搶答了)為後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
第三點呢?(一片沉默)。看看,上兩條都是結構方面的,但我們的文章,再好,也是為表現人:“鐵騎兵”,對吧。想想,昨天我們上《永久的悔》時歸納的線索的作用時,第三點歸納了什麼?
生6:噢!對人物的刻畫非常有用,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師:對了,你看,一次次的設懸,吸引我們迫不及待地讀下去,而我們對八路軍的這個騎兵連戰士們漸漸產生了傳奇般的崇敬、喜愛、熱愛之情,對吧。
生齊答:是。
師:做好批註:3、更能表現八路軍戰士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氣概。
3.懸念的運用。
今晚有自習,就不做書面作業了(這是我形成的規定。由於本期晚自習為了迎接地理、生物的中考,減至為一節,所以,似乎這沒有書面作業就更顯可貴了,一片歡呼)。就將作業推遲到下週一吧。內容就是用3、4課的重點字詞寫一段話,必須要設定懸念的地方,週二我們要將好的作品來讀,看大家的文章有沒有引起大家的興趣和緊張,使自己的文章變得曲折生動了沒有?我將帶著棒棒糖進教室啊。(有些同學這時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比如,一天晚上,我獨自回家,在漆黑無人的夜晚,遇到一個巨大黑影,龐然大物攔住了我的去路,我一咬牙,一拳打過去,就飛快跑回家了。第二天,我正興致勃勃,慶幸之際,發現我們可愛的、敬業的,從來老早到校守我們的老何卻沒來(老何,這個班班主任,有點胖哈!),聽說昨晚被襲擊了,住院了(全班一片鬨然大笑)。對頭,這就是設懸哈。但這是我的版權,你們不能用。大家想想,怎樣將自己的文章設懸得如此吸引人哈。
三、自我交流
我的講完了。來回顧一下。一是概括故事情節,人加上事,但一定要注意(知識的延伸):若是一件事,要說清起因、經過、結果,但若是三件或以上的事呢:就主要是人加上事了,如爸爸為我做飯,媽媽為我送傘,奶奶為我縫衣這樣進行概括。二是設懸及作用。送大家八個字,金口玉言哈(就是讓你做批註嘛):懸念橫生、扣人心絃。
現在就是大家自我交流了(我的預習作業,一般就是根據課後題,或按我的要求,或自我要求,做不少於五處的批註。結構嚴謹的文章,還需要列出提綱)。來,誰在第一部分做了批註。
生1:“一過雁門關,氣候顯然不同了。重陽前後,天上就飄起大雪來。”環境描寫。(不對,補充一下:自然環境或景物描寫),渲染了惡劣的天氣及氛圍,烘托了戰士們行軍的艱苦,也為下文戰士們的英勇氣概做鋪墊。
師:太完美了。做批註哈。這正是我本來想講的。景物描寫,渲染氛圍,烘托心情,還要考慮有無結構上的作用(作鋪墊),注意回答要具體。寒風凜冽,大雪紛飛,本已經夠艱難的騎兵連戰士,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更是艱辛,會不會被動死呢?
剩下的部分,還有做了批註,你覺得最想和大家交流的嗎?(時間不多了,直接引導)比如,這是篇人敘“鐵騎兵”的,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舉手如林哈)
生2:“班長是個矮漢子,左腮有一條刀傷,彎彎的,像是月牙。”外貌描寫。(強調學生注意傾聽,做好批註),寫出了班長英勇殺敵,身經百戰的氣概,比喻,一個月牙,這麼美好的形象,表現了對戰士們的讚美、熱愛、崇敬之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奮勇殺敵的英雄形象。
師:聽,這太完美了。我本想,主要講這兩個內容的,大家都說出來、講出來了,若能做到這點,我就可以不講了。今天,我們上了一節完美的語文課啊。後面的時間,大家就可以放鬆各抒己見了。
(突然覺得這太完美了。)我弱弱問句:小慶同學,這是你自己做的批註嗎?(該生不好意思的捂嘴笑笑),沒關係,哪怕是參考了書籍,從中能選擇這麼精彩的句子與大家齊賞析,這也是種能力哈!
哪來的傷疤?為何像月牙?(包青天的顯示正義不阿、威嚴自威;哈利·波特的閃電,顯示的是神秘特別,機智聰慧。壞人的就是橫肉滿生、凶神惡煞。)學生從問中具體自我感受,將句子讀出了情感,讀出了味道。這不需要再講了吧。學生的回答我也不贅述了。
(這個步驟,幾乎我每一篇課文都有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一節課、半節課都行,當然不是隨意,是任性中的競爭,讓同學們在自由交流中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這是需要用腦預習的。正所謂:“認真預習了怎麼任性都可以”!若學生沒有及時找到本課的重點內容進行交流,可以適時地加以引導,若引不出來,哪是學生火力不夠,乾脆忍痛割捨,時機總是有的!這節課完美就完美在學生能一下子抓住你要講的靈魂。)
(另個班引了許久,才找出這句話,到達這個環節,下簡略陳述:表現了班長受傷的嚴重和英勇。你瞧,哪有點想象,有點程式化了。哪來的傷疤?身經百戰,奮勇殺敵,再想想,這句描寫中,還能得到哪些資訊,噢,比喻!走火入魔的孩子們。比喻。將什麼比作什麼,傷疤比作月牙,為何這樣比?一生恍然說到,喲,這傷疤很深!我大笑不已。深?!我說想想,傷疤像月牙!順便在黑板上畫了個修長的月牙。一生又驚歎到,我知道了,這傷疤很長!我不能再忍受這般孩子的天真了。我說,將月牙應該是很美好的啊,四月份我們將共讀一本書動老舍的短篇小說集《月牙兒》。你說將傷疤比作這麼美,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下學生有終於醒悟的了:讚美、熱愛、崇敬之情。唉!上帝啊,終於引上正道了。看來,個性化的閱讀,情感投入很重要,我再次強調了,散文,一定要如單元說明了強調的,要體會作者在敘事中所蘊涵的情感。)
生3:“班長的臉頰抽動著,月牙形的刀傷也像活了似的動起來,嘴裡罵道:‘龜兒子!咱們闖到什麼地方了!’”,語言描寫,透過平實的語文,寫出班長了的著急,還有憤怒,對敵人的痛恨。
師:說得好!做好批註,語文樸實,特別的口語化,流暢、如話家常,讓人感到(學生說,親切)。對頭(我用四川話說到,並用川話接著讀:)“龜兒子,咱們闖到什麼地方了!”你聽,多麼豪爽快意,意所風發,讓人感到直爽中的英豪氣概,樸實中見英勇。這樣說:“同志們哪,我們這是身處何方啊!”好不好?學生說不好。對,如京劇,讓人感到樣板戲,太呆板,不生動,對吧。做好關鍵詞的批註。
生4:我還是這句:“月牙形的刀傷也像活了似的動起來”這用了神態描寫,將班長的對敵人的憤怒與仇恨寫得淋漓盡致。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一句的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在大家的分析下,立馬立體化、形象化了,我們賞析句子,就要這樣,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人物,品味字裡行間的情感所有在,讓文中的人物活起來,對吧。讀讀,讀出情感來。
四、結課餘音
好,請大家辯辯為什麼八路軍的一個騎兵連,竟能打亂敵人的軍事佈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掃蕩”,可以從敵我兩方面加以分析。
生1:(你想從哪個方面?)我從我方方面來說,他們不畏艱苦,機智聰明,奮勇戰鬥,還有必勝的信念,所以用了。
師:我問個小問題:你們能快速從文中找到老百姓對八路軍的支援和熱愛嗎?(舉手如林)
生2:P15這句“農民熱情地回答他們說……”
師:對,找得很好。這也是騎兵連取勝的一個因素吧。
生3:(插嘴)我覺得還有運氣在裡面。
師:有運氣嗎?你說說,哪裡年利出有運氣。
生3:他們打了一排槍,跑了,敵人幸好沒追上來,否則……
師:(走近這名學生):是呀,看似是有那麼點運氣哈。可真的全是憑運氣嗎?就像剛才那個同學,早就躲進山洞做野人了,哪有勝利可言?!
生雜七雜八:不全是運氣。不是靠運氣。還是有運氣的。
師:這是偶然中的必然。如諸葛亮的空城計,他憑的是運氣嗎?若司馬懿直衝進去,那不就成了自我挖陷阱,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嗎?諸葛亮憑的是料人料事如神的神機妙算啊。
想想,敵人在聽到一排槍聲後的表現:他們是?
師生共說:外強中乾、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是紙老虎!
師:對,日本鬼子侵佔了我們的家鄉,他們面對的百姓的仇恨的目光,他們能不虛嗎?我這從方面在分析?對,是從敵方方面。
師:看來,運氣不是運氣,勝利是偶然中實際上是戰士們英勇正義奮戰的必然結果。
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