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狼》教學實錄

《狼》教學實錄(通用6篇)

教學實錄是記錄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教學記錄資料,它可以的評判教師教學效果的借鑑材料。下面由小編整理了《狼》教學實錄(通用6篇),歡迎檢視。

《狼》教學實錄 篇1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狼》這篇課文。下面一起來搶答幾個問題。《狼》的作者是———一起來說。

生:蒲松齡。

師:他所處的朝代是———

生:清朝。

師:《狼》這篇課文選自於他的小說集———

生:《聊齋志異》。

師:《聊齋志異》是什麼意思?(學生不能回答)

師:那老師來告訴大家。“聊齋”就是蒲松齡書屋的名稱。“志”,是記敘的意思。“異”呢,奇異的故事。好,接著問,還是一起答。《狼》這篇課文的體裁是———

生:短篇小說。

師:對,小說,短篇小說。或者說,小小說。或者說文言小小說,都可以。它裡面塑造了哪兩個形象?

生:屠戶,狼。

師:一個是屠戶的形象,一個是狼的形象。下面我們再來回答一個問題,狼的形象在我們課文中表現為一種什麼樣的形象?是狡猾的呢,還是殘忍的呢?

生:狡猾。

師:很好。哪一個字可以表現?

生:(小聲地)黠。

師:一起說。

生:黠。

師:黠,什麼意思?

生:狡猾。

師:對,這篇文言小小說,充分地表現了狼狡詐的一面。回答得很好。咱們下一步開始讀課文。讀課文,要積極一點。我想聽你們讀一遍,看看你們的讀音如何,如果有誤讀的地方,老師給你們校正一下。齊讀———一屠晚歸

生:(讀全文)一屠晚歸

師:有這樣幾個地方要注意一下讀音的問題。一個地方是第二段,“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這個“之”,要讀得很輕,請在下面打一個小叉做記號。另外,把“骨已盡矣”這個“矣”字後面的句號改為逗號。這個地方不能夠停下來。還有一個地方,“少時,一狼徑去”,是jìng去,不是jìn去。“其一犬坐於前”,“其一”後面打一個斜線,這兒要停一下,不是“其一犬”,不是一隻狗子,是“其一”像狗一樣坐在前面。第三個讀音,“意暇甚shèn”,不是“意暇shèng”,“甚”,沒有後鼻音。還有一個地方,“狼亦黠矣,而頃qīng刻兩斃”,應是“qǐng刻兩斃”,第三聲。下面再讀一遍。剛才讀的速度太慢。這是一篇小說,你在讀的時候,你就是屠戶,你就是狼,要把那種情境讀出來。老師讀一段你們聽。(師範讀)屠懼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要這樣來讀。齊讀的方式不好,你們雜然地讀。各讀各的———“一屠晚歸”,讀———

(生雜然讀)

師:好,讀完了。我們來把第四段試一下,一起來。要讀出情景。———“少時,一狼徑去”,讀———

生:(齊)少時,一狼徑去亦斃之。

師:沒有讀出屠戶的勇敢。(教師範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這才是屠戶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自救的一種緊張的搏鬥。再來———“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讀—

生:(齊)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師:“犬”的意思是———

生:狗。

師:不對,怎麼會是狗呢?“犬”的含義是,像狗一樣。再來一遍,要強化這個問題。

師:“犬”的含義是———

生:像狗一樣。

師:“洞”的意思是———

生:打洞。

師:“隧”的意思是———

生:鑽洞。

師:這兩個詞都是名詞,在這裡作動詞用。打洞,鑽洞。“止”呢,在這裡是什麼意思?通“只是”的“只”,對不對?這四個詞的用法,叫做特殊用法。把它記在旁邊。用一個符號,打上框框,註明是特殊用法。還有四個字,在下面作記號。主要在第四段裡面。“一狼徑去”的“去”,什麼意思?

生:離開,走開。

師:“屠自後斷其股”的“股”,什麼意思?

生:大腿。

師:“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的“蓋”———

生:原來。

師:對,相當於“原來”的意思。最後一個字:“止增笑耳。”“耳朵”的“耳”,在這兒是什麼意思呢?

生:笑料。

師:不。“止增笑耳”,那個“笑”是“笑料”,那個“耳”呢?相當於“罷了”,它是一個語氣詞。那麼你們讀的時候就不能說“止增轅笑耳”,不是笑的耳朵啊。“止增笑耳”,感嘆一下,“只不過是增加笑料罷了”,要讀得很輕。這四個字,是古今意義區別很大的四個字。古今異義的差別。還有一組,三個詞。“少時”,什麼意思———

生:一會兒。

師:那麼“頃刻”呢?

生:一會兒。

師:一會兒,我建議大家把它解釋為“很短的時間”。兩個“一會兒”擺在一起,“頃刻”時間還要短一些。“幾何哉”,“幾何”,什麼意思啊?

生:多少。

師:詞義的問題,基本上就學到這裡。我還發現同學們在預習時有一個缺點,就是課文下面的註釋還沒讀好。好,下面咱們再讀,這一次讀,我們要讀很長的時間。怎麼樣讀呢?就是要讀得你知道這篇文章是怎麼樣寫的,文章的脈絡是什麼。我們開始第一輪的朗讀,讀法是全班齊讀。注意這樣讀:讀完第一段之後,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教材的編者為我們寫的“評點”,然後再讀第二段,再讀評點,這樣讀下去。哪一位想做先鋒?好,你來。我們開始讀了。懂得讀法了吧。好,快一點進入情境。一屠晚歸,開始讀———

生:(齊讀)一屠晚歸綴行甚遠。

生: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生:(齊讀)屠懼並驅如故。

生: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這是故事的發展。

生:(齊讀)屠大窘眈眈相向。

生: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生:(齊讀)少時蓋以誘敵。

生: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以上是第一部分,是故事本身。

生:(齊讀)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生:作者發表評論,點明故事的主題。此為第二部分。

師:嗯,合作得很好。但是還有兩個地方沒有讀好。再讀一下。前面第一個句子,“其一犬坐於前”還是沒有讀好。“其一犬坐於前”,“一”後面要停一下。“犬”字後面不能停的,不然那就讀亂了。讀,“其一犬坐於前”。再來。

生:(齊讀)少時止增笑耳。

師:最後一段讀得不流暢,應該這樣讀———“狼亦黠矣止增笑耳。”讀———

生:(齊讀)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師:好,剛剛那位同學讀了課文的評點。我在第一段的評點裡面圈上了四個字:“遇狼”和“開端”;你們迅速地往下看,看看應該圈什麼?

生:應該是“御狼”和“故事的發展”。

師:挺好的,接著來。

生:第三個是“屠戶殺狼”和“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生:第四個是“發表評論”和“故事的主題”。

師:兩個詞。

生:評論,主題。

師:你們看,故事的脈絡就出來了。但是,我們的學習不能就此而滿足。這是寫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我覺得,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一遍。我們不從屠戶的角度來講,從狼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第一段,狼怎麼樣;第二段,狼怎麼樣;第三段,狼怎麼樣;第四段,狼怎麼樣。你們趕快想一句簡單的評點。這一組,第一段;這一組,第二段;這一組,第三段;這一組,第四段。趕快想。狼怎麼樣呢?越簡單越好。

師:應該是不假思索地把它說出來。好,第一組的,第一段,狼怎麼樣啊?誰來說?你來。

生:第一段寫狼的狡猾。

師:不確切,最好能用課文裡面的話說。

生:綴行甚遠。

師:對。應該這樣來說:兩狼綴行。好,第二組的。寫兩狼怎麼樣呢?好,你說。

生:寫兩狼兇惡貪婪。

師:後面有個“並驅如故”,這個意思沒有體現出來。誰來補充?兩狼怎麼樣呢?跟在他後面,幹什麼呢?追!是不是追啊?

生:是兩狼緊追不捨。

師:緊追,這個詞用得好。或者兩狼窮追,可以。第三組———

生:這一段寫狼不甘罷休,從“眈眈相向”可以看出來。

師:對,兩狼逼人。第四組。最好說了。你想說,好,你說。

生:第四組寫狼的狡詐和陰險。

師:你說呢?

生:可以從“乃悟前狼假寐”看出來。

師:應該怎麼用“兩狼———”來概括它的意思啊?

生:兩狼奸詐陰險。

師:它的結果呢?

生:結果是給屠戶劈死了———

師:嗚呼哀哉———

生:兩狼被屠戶殺死。

師:用四個字。兩狼怎麼樣?好,你說。

生:兩狼被殺。

師:很好。下面我們再來朗讀一遍。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評點,要從狼的角度來。我選一位。你來,你就說這一段是寫兩狼怎麼樣,那一段是寫兩狼怎麼樣。下面,我們就開始朗讀,開始評點。(生齊讀第一段)

生:寫兩狼綴行。

師:好,繼續。(生齊讀第二段)

生:寫兩狼貪婪兇惡。

師:兩狼緊追。好,第三段———(生齊讀第三段)

生:這一段寫兩狼逼人。(生齊讀第四段)

生:這一段寫兩狼被殺。

師:好,坐下。這個任務很艱難,你們終於完成了。下面你們就輕鬆了。你們朗讀,我來評。好不好?你們要讀出情境來。“一屠晚歸”,讀———(生齊讀第一段)

師:文章開門見山,寫一人遇兩狼,揭示險惡的情境,扣人心絃。(生齊讀第二段)

師:投骨而不止狼,使人覺得屠戶面臨巨大的危險,後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現屠戶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生齊讀三段)

師:屠戶在情急之中佔據有利的地形,準備與狼搏鬥,人、狼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情勢難以預料。(生齊讀第四段)

師:狼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將危險性渲染到了極點。但是,人終於戰勝了狼,化險為夷。(生齊讀第五段)

師:我問大家,這一段的表達方式是什麼?一起說———

生:議論。

師:前面是記敘,在記敘的基礎上進行議論。它的作用是———

生:點明主題。

師:你看,敘議結合。這是文章的一個妙筆。光寫故事不寫寓意的話,這個故事沒有深度。沒有記敘,這個故事的議論就沒有基礎。下面,我們就把這一句再要讀一下。我建議大家要讀出一種深思感嘆的語氣,因為這個故事裡蘊含著很多很多的教育意義。我們要讀出沉思的語氣。你們讀一下,我聽一聽。“狼亦黠矣”,———讀———

生:狼亦黠矣

師:好,感嘆的意味還要濃一點。我讀一遍試一下,好不好。狼亦黠矣學不學得到?來,要像老夫子一樣來讀,要醞釀一下。“狼亦黠矣”,讀———

生:狼亦黠矣

師:還要有韻味地讀一下,頭搖晃一下,“狼亦黠矣”———一起來———

生:狼亦黠矣

師:好,咱們進行最後一個關鍵性的學習環節:品語言。這一個環節你們要是表現好的話,老師在下課之前就用武漢話給大家講一段《狼》的湖北評書。品語言,怎麼個品法呢?非常簡單。你就說一句話,這一個詞寫出了什麼,就行了。或者是,這一個字表現了什麼什麼。我先舉一個例子。“一屠晚歸,止有剩骨”,這個“晚”字用得好,它寫出了一個特定的時間,表現這個屠戶處於無人援助的境地,這就行了。你們還可以說半句,就是表明了時間,就行了,老師跟著你們來。準備一下就開始說,任何地方你都可以講。(生準備)

師:有同學舉手了,老師太高興了。

生:第三自然段的“顧”字,表示環視,表現出屠戶急中生智,在尋找機會和利用環境。

師:表達非常清晰。你來。

生:第一段中的“綴”字用得很好,表現出了狼的狡猾。

師:“綴行甚遠”,表示時間之長,距離之遠,它在窺視,看屠戶這個人怎麼樣,好不好殺他,好不好吃他。

生:第二段的“後狼止而前狼又至”,說明了狼的狡猾和姦詐。

師:對,它們有恃無恐,彼此配合作戰。

生:第四段的“以刀劈狼首”,“劈”,寫出屠戶的當機立斷,勇敢機智。

師:對,力量之大。

生:第四段的“目似瞑,意暇甚”,也寫出了狼的狡猾陰險。

師:對,眼睛好像眯著,好像很輕鬆,實際上醞釀著一個陰謀。

生:第二段的“兩狼之並驅如故”,寫出了兩隻狼的兇惡和貪婪。

師:聲勢逼人啊,兩隻狼一起追。

生:第四段的“奔”,是快速跑的意思。寫出屠戶迅速佔據有利的位置。

師:“奔”這個動詞用得好。好,接著來。

生:“止增笑耳”用得好,因為它諷刺了狼的奸詐。

師:對,點出了它只不過還是禽獸,它畢竟沒有人那麼聰明勇敢,是不是?好,說到這裡,我再說一下,這個“增笑”,實際上是作者要表達深層的含義,那就是狼,或者是像狼那樣狡詐的勢力,它們終究是要失敗的,只不過是笑料。所以,“增笑”這兩個字,很重要。它雖然很狡猾,但是它只不過是笑料。好,接著來。

生:第三段中的“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中“眈眈相向”用得很好,因為“眈眈”寫出了狼注視的樣子。

師:嗯,寫了它觀望的神態和兇殘的眼光。

生:第二段的“屠懼”,寫出了屠戶的害怕和擔心。

師:啊!寫了心態!“投以骨”,他還在想辦法,並沒有怕得要死。

生:第四段,“屠暴起”,寫出了屠戶勇敢機智,抓住時機。

師:對,他所有的力量集中在這一“起”上,然後殺狼。

生:第三段的“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說明屠戶反應快,十分聰明。

師:對,一下子就把防禦的動作做出來了。

生:第四段的“假寐”,表現了狼非常狡詐,奸詐。

師:對,“假寐”,假裝睡著,多麼狡猾啊。好,你說。

生:一狼洞其中,也可以寫出狼的陰險和狡詐。

師:對,它們相互配合。前面的假裝狗坐在那裡,後面的搞陰謀詭計。

生:一狼洞其中,也可以顯出狼的陰險和狡詐。

師:它們相互配合,前面的一個假裝狗坐在那裡,後面的一個搞陰謀詭計。還有沒有?啊,我覺得太美了,你們這麼多的發言,應該還有幾句話要說。好,你說。

生:“骨已盡矣”寫出了兩狼的貪婪。

師:屠戶的辦法已經想完了,連骨頭都扔完了,但是狼呢,還在逼他。

生:第四自然段的“意暇甚”寫出狼的神情悠閒,表現出狼的狡詐和陰險。

師:嗯,這個“甚”字用得好,神情意態悠閒得很哪!是不是悠閒得很哪?它得假裝出來呀。

生:還有第三自然段的“屠大窘”寫出了屠戶當時急迫困窘的處境。

師:這個“大窘”用得好,尤其是“大”字用得特別好,非常非常的窘迫,形勢非常緊張,既寫出了環境,又寫出了他的心理活動。還有沒有?好,沒有了,我們就輕鬆一下,我們覺得應該為剛剛的發言鼓一下掌,好不好?(生鼓掌)下面老師就給你們概括一下剛才的發言,同學們記一下:《狼》的語言非常簡練生動,開頭圓園字,交待了故事的時、地、人、事、環境,渲染出了緊張的氣氛;結尾圓園字,點出主題,寓意豐富深刻;中間?多字,寫出了一個波瀾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凡是寫狼或者人的動作、神情之處,無不表現人和狼的性格特點,文章正是透過像這樣一連串的簡練生動的描寫,把狼的狡詐、屠戶的機智表現得淋漓盡致。

寫完了嗎?哪位同學有勇氣起來唸一下你的筆記?(一生舉手)這位同學值得表揚,總是先發言,總是先舉手。但是我還是想把機會留給沒有發言的同學。好,你來,你代表全班來表現你們記錄的水平。(生念所抄筆記)

師:怎麼樣?好!有很強的獲取學習資訊的能力!你們的表現非常好,看來老師逃不過表演這一關哪!老師真是不好意思,但是老師在表演之前還想送你們一句話,老師的話是這樣的,希望你們記在課本上面:孩子們———(學生笑)

師:啊,你們都笑起來了。我送給你們的話是:孩子們,警惕生活中的“狼”。“狼”打引號。這句話好不好?

生:好。

師:因為我們同學們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正在成長之中。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故事。是先鼓掌還是後鼓掌?

生:先鼓掌。(鼓掌)

師:講得好的話就再鼓掌,講得不好就算了。好,行了。開始講!

(老師用湖北評書的語調講《狼》)

師:老師的故事講完了。(生鼓掌)

師:這節課就講完了。謝謝同學們。謝謝同學們的語文老師徐老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狼》教學實錄 篇2

一、課題匯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蒲松齡的文言小說《狼》。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初步疏通文意

師:先請這一組同學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其他同學注意辨析讀音是否正確,停頓是否準確,拿筆在課

文上圈畫出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聽讀。圈畫。)

師:大家聽得很仔細,他們讀得有沒有和你們不一樣的地方?

生1:第五自然段的“少時(shǎo)”,而不是“少時(shào)”。

師:“少時(shǎo)”,和“少時(shào)”有什麼區別?

生1:“少時(shǎo)”是指過了一會兒,“少時(shào)”是指年少的時候。課文中指的是第一種意思。

生2:“只露尻尾”的“尻”字,應該讀kāo,而不是hāo。

生3:第一自然段的“擔中肉盡”的“擔”讀第四聲,而不是第一聲。後文的“弛擔持刀”的“擔”也讀第四聲。讀四聲表示擔子,讀第一聲表示動作。

生4:“一狼徑去”的“徑”讀第四聲。

師:老師補充,好像還有一個地方,“而頃刻兩斃”的“頃”字,讀qǐng。

師:大家找得很仔細。剛才我們在關注讀音是否正確,那麼停頓是否準確呢?

(學生沉默。)

(屏顯:其一犬坐於前)

師: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1:其一/犬坐/於前

生2:其/一犬/坐於前

師: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讀?

生3:我比較贊同第二種,因為這句話應該這樣翻譯:其中有一隻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師:照你這樣翻譯,“一犬”合在一起呢,還是“犬坐”合在一起?

生3:犬坐。

師:對,“犬”是用來修飾“坐”的,表示“像狗一樣地坐”。像“犬”這樣的用法在古代漢語中還有很

多。如狼吞虎嚥,像狼一樣吞,像虎一樣的咽,突出吃得急吃得猛;鬼哭狼嚎突出聲音的可怕等。那麼“犬坐”又是為了突出什麼呢?

生4:狗給人的感覺是忠厚老實,狼象狗一樣,寫出狼好像也很忠厚老實。

師:是啊,狼裝得像狗一樣忠厚老實的樣子。文言文中一個朗讀的停頓,一個字的解釋都是很有意思,我們可以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去讀出它的文學意蘊、文化內涵。

三、解疑答惑,品讀語句,感受狼的形象

(一)解疑答惑,理解重點詞義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到不太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把它圈出來,讀到特別有意思的描寫狼的

句子,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討論。

(學生自由朗讀3分鐘,圈畫詞句。)

(學生提問。)

師:有沒有還不太理解的詞句?

生1:第三段,“屠乃奔倚其下”,這句話什麼意思?

師:哪位同學幫他解決?

生2:於是那個屠夫奔向草堆,倚靠在草堆下面。“其”指代的是草堆。

師:這句話有幾個動作?

生2:一個“奔”,一個“倚”。

教師:現在理解了嗎?

生2:理解了。

生3:“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是什麼意思?

師: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

生4:想要從草堆中打洞,攻擊他的後面。

師:“隧”在這兒是什麼意思?

生4:是打隧道的意思,名詞作動詞。

師:就在它附近,還有一個詞也是這樣的用法,是哪一個詞?

生4:“一狼洞其中”的“洞”,是打洞的意思。

師:文中像這樣有著特殊用法的詞語還不少,課後要去整理。

生5:“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的“之”是什麼意思?

生6:“之”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生7:“顧也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一句中的“顧”字,原意指回頭看,課文中指往旁邊看。可是我怎麼覺得應該解釋為“回頭看”啊。

師: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方面該同學敢於質疑課文註解,不盲從權威,很好!另一方面,這也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哪位同學說說你的看法?

生8:之前寫到“而兩狼之並驅入故”,說明兩隻狼在屠夫的後面,因此應該解釋為“回頭看”。

生9:不對,課文寫到“屠大窘,恐前後受敵”,說明此時兩隻狼的位置是一前一後,如果往後看,前面那隻狼就要攻擊他,往旁邊看,一方面能觀測地形,另一方面還能提防兩隻狼。

生9:我也認為是往旁邊看。當時情況緊急,屠夫急於尋找有利地形,因此左顧右盼,符合當時的情況。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緊緊扣住文字,結合當時的情境做合理的想象和分析。像“顧”這樣的詞語有語境義,只有結合上下文,透過對文意的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解答。還有嗎?

生10:“屠自後斷其股”怎麼解釋?

生11:屠夫從後面砍斷它的屁股。

生(眾,叫出):“股”是大腿。

師:對啊,文言文中的“股”往往指大腿,古代的意思和現在不一樣。大家看看還有沒有別的問題?

生(眾):沒有問題了。

師:那我們看看描寫狼特別有意思的句子有哪些?

生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前狼止而後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生2: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生3:目似瞑,意暇甚。

生4: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生5: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

(教師板書以上句子。)

(二)品讀語句,分析狼之形象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這些語句。先看第一句。哪個同學覺得這句話特別有意思?

生1:我。

師:那就請你先把這句話朗讀一下。

(學生朗讀。)

師:讀得很響亮。你覺得這個情節有意思在哪呢?

生1:屠夫把骨頭扔出去,一隻狼在吃骨頭,另一隻狼還在追著屠夫,交替著進行,說明狼很聰明。

生2:我覺得這兩隻狼很團結,它們倆不是同時盯著屠夫,而是一隻狼吃,一隻狼追,好像商量好似的。

師:兩隻狼很默契,講究戰術。狼也懂得互相配合,讓屠夫始終處於緊張之中。

師:再看這兩句話,“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誰來把這句話翻譯一下?

生3:骨頭已經吃完了,但兩隻狼還是像以前那樣一起追趕。

師:“並驅”是什麼意思?(板書:並驅)

生(眾):一起追趕。

師:兩隻狼原先的位置是怎麼樣的呢?

生(眾):一前一後。

師:然後等到屠夫的骨頭的丟完了,它們的位置——?

生(眾):並驅。

師:“並驅如故”的“故”是什麼意思?

生4:原來的。

師:“原來的”是指什麼樣子呢?根據上下文來回答。

生4:綴行甚遠。(板書:綴行)

師:“綴行甚遠”是怎樣的一種行走姿態?

生4:緊緊地跟了很遠。

師:“綴”是絞絲旁,絲帶連綴著不斷,說明狼緊緊地跟著屠夫,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間斷。“綴行”和

“並驅”能不能互換?

生5:不能。因為狼追的是屠夫,不知道屠夫有沒有威脅,說不定他的籃子裡有刀,不能輕舉妄動。所以要遠遠地跟著。

師:原來屠夫的籃子裡可能有刀,狼不敢貿然行事,先跟著試探一下。那後來又怎麼敢“並驅”了呢?

生(眾):因為它們發現屠夫沒有亮刀,而是投骨頭給它們。

師:看來這兩個詞的詞義不一樣,與情節的發展各自有關聯,對人物心理的表現上也有不同關係,所以不

能換。蒲松齡用詞準確,雖寥寥幾筆,但表現力卻非常強,就這兩個詞語已經把狼的狡猾、貪婪表現

得淋漓盡致。我們把這一段分角色朗讀。老師讀描寫屠夫的句子,你們來讀描寫狼的句子。

(師生分角色朗讀。)

師:再看這兩句。也是你們覺得描寫得特別有意思的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久之,目似暝,

意暇甚。”一起來朗讀一下。

(學生齊讀。)

師:我們來看這兩句話,這兩句在寫狼的什麼?

生(眾):神態。

師:更確切地說,是在寫狼的——?

生(眾):眼睛。

師:沒錯,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眈眈相向”,“目似暝,意暇甚”,從這個眼神的變化中,你看到了

什麼?我們可以把這個句子還原到文中去朗讀。(板書:眈眈)

生1:狼的狡猾。

師:能不能具體分析一下。

生1:面對屠夫的刀,“狼不敢前”,它不能硬來。可是它又不肯示弱,瞪著眼睛。有一個成語叫“虎視眈眈”,很兇的樣子。這是一種心理戰術,用眼神恐嚇屠夫,你瞧,這狼有多狡猾啊。

生2:而且我知道狼的眼睛在夜晚會發出可怕綠光。更可怕。

師:你倆分析得真好,一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一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我們再來看,“目似暝,意暇甚”,這下狼有些放鬆了吧?

生3:不,它更緊張了。

師:為什麼?

生3:因為從後文看,這隻狼的任務是引開屠夫的注意,它很怕屠夫看穿它們的計劃,所以就更緊張了,大家看,文中寫道“目似暝,意暇甚”,如果真的放鬆,就只要寫“目暝,意暇”不就可以了嗎?“似”是好像,說明不是真的閉上了眼;甚是“很”說明越是裝得很悠閒,越是緊張。

師:有道理。可見這兩個詞體現了這隻狼是“假寐”,目的是為了迷惑屠夫。真是——

生3:太狡猾了。(板書:假寐)

三、分析心理,感受屠戶形象

師:從“綴行”到“並驅”到“耽耽”到“假寐”,蒲松齡只是寥寥數筆,把狼的貪婪、狡詐表現得一覽無餘。狼的每個動作都會引起屠夫的心理反應,我們來看看屠夫是怎麼接招的?

生1:屠夫一開始看到狼還是有點害怕的,所以是“懼,投以骨”;然後是“大窘”,“弛擔持刀”,想以死

相拼;趁“一狼徑去”一狼“目似暝,意暇甚”時,“暴起,以刀劈狼首”。

(板書:屠夫:懼——大窘—————乃悟

投骨——持刀————暴起斃之)

師:屠夫雖然最後是果斷地殺了這兩隻狼。但是當他看到後面那隻狼在鑽隧道準備偷襲時,才明白原來“前

狼假寐”。假如你是屠夫,你一轉身,發現後面有一隻狼想要攻擊你,你那一刻心理是什麼感覺?

生2:害怕。

生3:心有餘悸。

生4:腿會發軟。

師:對啊,其實到最後別看屠夫殺了狼,但心理還是有一種後怕。

師:蒲松齡在寫這場人與狼的較量,文字很簡短。這狼啊是窮追不捨,變化多端,置屠夫於死地;而屠夫

是從最初的妥協到了最後的奮起反擊,置於死地而後生。正是從這場較量中,蒲松齡完成了對狼和屠

夫形象的塑造。

四、品議狼“黠”,多角度認識狼

師:對於這場人狼之戰,作者蒲松齡又是怎麼評價的呢?我們一起來朗讀最後一段。

(學生朗讀)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寫在書本空白的地方。

(學生翻譯)

師:好,誰來讀一讀你的翻譯?

生1:狼也很狡猾,可是一會兒都被砍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

師:大家說翻譯得怎麼樣?

生2:最後的“耳”字沒翻譯出來

師:很好,“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你覺得蒲松齡在笑什麼?

生3:應該在笑狼的不自量力。

生4:他還在笑像狼一樣的禽獸。

生5:他也是對社會上一些人的諷刺,像狼一樣狡猾,像禽獸一樣喜歡玩弄陰謀、耍花招。

師:笑狼的狡猾、笑禽獸的欺騙手段、笑像狼一樣的耍花招的人。我們要把這句話的嘲笑口吻讀出來。哪個同學試試?

(學生朗讀)

師:我們請同學來點評一下。

生1:他最後一句話讀得很好,前面的“幾何哉?”語氣要再加強一些。

師:除了這個地方要作處理之外,還有哪些建議?

生2:停頓要恰當。如“止/增笑/耳”。

師:好。還可以作什麼處理?

生3:把“幾何哉”的反問語氣讀得更強烈一些。“禽獸”也要重讀。

生4:我覺得“幾何哉”反而要讀得輕一點,更能體現作者內心的蔑視與嘲笑。

師:說得很好,還有別的建議嗎?

(學生沉默)

師:老師倒有個建議:這裡有兩個虛詞,一個是“矣”,還有一個字“耳”,這兩個字都是第三聲,我們要讀足語調。另外,我們還可以採取一種反覆的修辭手法,透過讀兩遍的方式來加強語氣。比如“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幾何哉?止增笑耳,止增笑耳。”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把內心的嘲諷語氣讀出來,我們來試試看。

(學生朗讀)

師:是不是效果也好一些?(學生點頭)其實我們在朗讀這類句子時都可以做這樣的處理。我還想問,你同不同意蒲松齡這個觀點?你認為狼與人的這場鬥爭,只是增加了笑料嗎?

生1:不同意。我認為應該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他應該還嘲諷了像狼這樣的人。

師:按你的理解,那你應該是同意作者的觀點。

生2:它應該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師:也就是在這個笑的背後,應該有更多的思索在裡面。

生3:不贊同。蒲松齡說“頃刻兩斃”,而事實上,人戰勝狼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狼是很強大的敵人。

生4:不贊同。因為狼實在是太聰明瞭,他們高度配合,充滿智慧。憑這一點,我們人類有時還不及它們呢!

師:從這點看,再可惡的狼也有我們可以學習的一面。

生5:不贊同。我覺得人太殘忍了。“暴起斃之”,這麼狠。

生6:不對,你是站在狼的角度看,人很殘忍。但如果在那樣的你死我活的生死關頭,屠夫不揮刀斃狼,他就成為狼口中的骨頭了呀!

五、引導學生閱讀《聊齋志異》

師:我非常欣喜,同學們在讀懂作者的意思之後還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非常可貴。其實狼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學著作中的形象是豐富多彩的。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就描寫了多則關於狼的故事。(屏顯)《狼三則》講了三則關於狼的故事,今天所學的是其中的一則,另兩則狼的結局分別是“鉤死”和“吹死”。其實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不僅寫了惡狼,也有善良的狼。我們來看一則故事。

(屏顯)昔一穩婆出歸,遇一狼阻道,牽衣若欲召之。乃從去,見雌狼方娩不下。嫗為用力按捺,產下放歸。明日,狼銜鹿肉置其家以報之。可知此事從來多有。

如果你還想讀更多的故事,請大家課後去閱讀《聊齋志異》。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讀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也發現了文言文中一些解釋很特別也挺有意思的詞語,比如:洞,隧、股、意等,請大家課後做整理完成相應的表格練習。

《狼》教學實錄 篇3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是蒲松齡的《狼》,現在,請你們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什麼,但是不要重複剛才老師的話,誰先說?

生1:這節課上的是《狼》,是蒲松齡寫的。

師:這是重複老師的,只是顛倒了字。

生2:今天我們上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戶之間較勁的故事。

師:還有,文體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說。

生3:今天我們上的是蒲松齡寫的文言文《狼》。

師:文言文,這是一個角度。還有什麼?

生4:今天我們上的是選自《聊齋志異》的課文《狼》。

師:從故事情節或者從另外的角度來看……

生5:今天我們閱讀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戶搏鬥的精彩情景。

師:欣賞這樣一個情景;還有,這是一篇短篇小說,你們說對不對?《聊齋志異》是小說故事集,再從文章結構來看,我們學的是……

生6:我們學習的是一篇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文言文。

(評點:開篇就讓學生“說”,這不僅僅只是文學常識問題,這樣做頗有深意,有利於引導多向地感知課文,點明課文是經典的文言文小說,為後面“讀”與“評”定下調子,埋下教學的伏筆。)

師:請大家讀一讀課文,教師聽一聽。

(同學們讀課文。)

師:看看文章的結構,它實際上分兩塊,你們看著練習題來思考。現在大家看課文,大聲地讀起來。

(全班學生朗讀。)

師:好,有兩個地方要注意一下,第二段這個“之”要讀得很輕,(範讀)“而兩狼之並驅如故”,這個“之”不要讀太重。還有一個地方:“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不要讀成“其一犬/坐於前”。剛才,大家讀得很流暢,但故事的味道沒有讀出來,速度比較平緩。再讀一次,請自讀,不要齊讀。“一屠晚歸,擔中肉盡……”,讀。

(生朗讀。)

師:好,請大家讀課文註釋,讀起來……

(生自讀。)

(評點:採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沿著文字,有聲有色地走進故事。好!不僅讀原文,而且讀註釋,意在用註釋去掃清原文的文字及其他知識障礙,形式看似“笨拙”,效果卻不容忽視。兩處朗讀點撥,一是著眼於讀出味道,一是提醒句子不能讀“破”。讀得流暢還不行,要求自讀並讀出味道,給本文的“讀”豎起了“路標”。)

師:這一節課,我們完成四個學習任務。第一個學習任務是

屏顯:

《狼》課堂智慧作業:

1、請同學們進行聯想,寫出含“狼”的成語。

2、理解下面四組字詞。

⑴ 標出拼音:窘( )倚( )瞑( )隧( )

⑵ 指出含義:丘( )犬( )洞( )隧( )

⑶ 區別詞義:去( )股( )蓋( )耳( )

⑷ 解釋意思:少時( ) 頃刻( ) 變詐( ) 幾何( )

3、辨析下面多義詞的意思。

⑴ 目似瞑意( ) 暇甚意 ( )

⑵ 恐前後受其敵( ) 蓋以誘敵( )

4、寫出下面一句話的意思,說明它在文中的作用。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師:大家看一下練習,這叫課堂智慧練習。這份練習有四個題目,咱們分組來做,一個組做一題。

(老師將題目分到組。)

(學生開始做題,老師巡堂。)

師:第一組,哪位來?

生1:我想到三個成語,第一個是“狼吞虎嚥”,第二個是“狼心狗肺”,第三個是“鬼哭狼嚎”。

師:寫得好,少了一點。

生2:我寫了兩個,一個是“狼子野心”,一個是“狼狽為奸”。生3:我寫了一個是“豺狼虎豹”。

師:這是一個短語,還有嗎?

生4:我加一個“引狼入室”。

師:好。還有嗎?想想看:亂七八糟,吃了酒之後,桌上亂七八糟……杯盤怎樣?

生5:一片狼籍……

師:這個不是成語啊。你說……

生6:杯盤狼籍。

師:好,我們來對一下,其實,關於狼的成語很多:

屏顯,學生讀下列成語:

狼狽為奸 狼吞虎嚥 狼子野心 聲名狼藉 狼心狗肺 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 鬼哭狼嚎

師:絕大多與狼有關的詞語都是貶義的,這篇文章中寫到的狼是兇狠的。好,我們來看第二題,第一小題,拼音……

(評點:引導學生積累與“狼”有關的四字成語,點明與狼有關的詞多為貶義。此舉因類聯篇,舉一反三。語文課要重視積累,但積累也應懂得“發散”,抓住機緣。此處看似尋常,但若識得妙處,會讓人懂得教學藝術常常就是對一個個生動細節的妥帖安排。)

(生1生讀出“窘”“倚”“暝”“隧”的拼音。)

師:對的,第二小題解釋詞語。生2:“丘”是山丘;“犬”是狗;“洞”是打洞;“隧”是從柴草堆中打洞。

師:丘?

生3:“丘”應該是小山。

師:第二個詞“犬”。你說……

生4:“犬”不是狗,是像狗一樣。

師:剛才老師講了,“其一犬坐於前”: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坐在那裡。“丘”,小山;“犬”像狗一樣;“洞”打洞;“隧”打洞。好,第三小題,區別詞義。

生5:“去”是離開;“股”是大腿;“蓋”是原來;“耳”是罷了。

師:大家的答案是不是一樣的?“去”是離,“蓋”是承接上文表原因:“啊,原來是這樣的”。第四小題是個雙音節詞,你來。

生6:“少(shào)時”是一會兒,“頃刻”是一會兒;“變詐”是做假;“幾何”是多少。

師:有更正的嗎?

生7:我讀的是“少(shǎo)時”不是“少(shào)時”。

師:對,讀“少(shǎo)時”,“頃刻”是一會兒;“變詐”是欺騙;“幾何”是多少。第三題辨析多義詞的意思,請你來。

生8:第一個應該是神情的意思,第二個是想做或打算,第三個是威脅,第四個是敵人。

師:請答第四題。

生1: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狼也夠狡猾了,但是,一會兒,兩隻狼都死了。貪婪狡詐的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罷了。它在文中的作用是總結全文,告訴本文要揭示的道理,動物當然是狡猾的,但是它們再怎樣也高明不過人。

師: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很重要,剛才我們說了,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是一篇敘議……,後面加兩個字,敘議怎麼樣?(學生答不出)敘議結合。前面是敘,後面是議,有了這些議,就表達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就是講明瞭一個道理。所以,這句話的作用是議論結尾,點明主題。我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個任務,好,接著往下走。

(評點:教文言文,生字詞怎麼讓學生熟悉、掌握,多讀和解釋仍是每節課不容忽視的“常規動作”。“蓋”的解釋很生活化,真是化難為易!“少(shǎo)時”的'訂正也很細緻,這些細節在後面的教學中還會被提及,學生自然印象深刻。)

師:我們的第二個學習任務是:(屏顯:師生誦讀品評。)

師:師生誦讀品評。分三步走:第一步,從屠戶的角度評點段落內容;第二步,從狼的角度評點段落內容;第三步,從語言的角度評點段落內容。咱們把評點內容放在前四段,放在“敘”這一部分。我們這樣做:大家讀第一段,然後停下來,這個時候應該有個同學起來說:“這一段的大意是……”或“這一段的作用是……”我們每讀一段,就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評點一下這一段說什麼……

(全班讀第一段)

生1:這一段交待的是起因。

師:“起因”寫屠戶遇狼,交待故事的起因,點明瞭時間、地點,這是故事的開端。

下一段“屠懼,投以骨……”讀起來。

(學生讀。)

生2:我覺得第二段寫屠戶懼狼。

師:這是故事情節的……

生2:發展。

師:對,很聰明。接著往下說。第3段“屠大窘……”讀起來。(學生讀)

生3:這一段寫屠戶御狼,這是故事的發展。

師:防禦它,抵禦它,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第四段“少時……”讀起來(學生讀)

生4:這是屠戶斃狼,這應該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尾。

師:這是故事的高潮和收束。挺好,剛才是從屠戶的角度評說課文。下面從狼的角度來評這四段。老師提個建議,這樣說:“這一段寫兩狼怎麼樣……

生1:第一段寫兩狼跟蹤那個屠戶。

師:用課文的話來說,“兩狼綴行甚遠……”很好,第二段。

生2:第二段是寫“兩狼之並軀如故”。

師:好,老師給你換一種說法:“兩狼窮追不捨”,第三段呢?

生3:兩狼對屠戶虎視眈眈。

生4:我認為是兩狼很邪惡地……

師:咄咄逼人。

生5:我覺得這一段是兩狼與屠戶對峙。

師:兩狼與人對峙,簡單地說就是兩狼逼人,把人逼到柴堆邊了。第四段呢?

生5:兩狼被斃。

師:好的。下面再從語言的角度來評說,你們朗讀課文,我來評。一段一段地讀,一段一段地評。

(生讀“一屠晚歸”)

師:這一段開門見山,二十個字就點明瞭記敘的要素。兩狼跟蹤逼人,寫出了緊張的氣氛,情景扣人心絃,

(生讀:“屠懼……”)

師:這一段描寫細膩,“投”、“復投”寫出了屠戶的一再退讓,“並驅如故”表現了狼的聯合作戰,這時候的情景是,強敵壓境,不容樂觀。

(學生讀第三段。)

師:這一段動詞用得非常好,“恐”、“顧”、“奔”、“倚”、“馳”、“持”一連串的動作寫出了屠戶的緊張,也寫出了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奔”、“倚”、“馳”、“持”使這一段故事更加緊張。故事的危險性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學生讀“少時……”)

師:這一段手法用得好,“一狼徑去”給我們留下了懸念。“其一犬坐於前”也是一個懸念。這兩個懸念其實寫的是一個陰謀,“轉視積薪後”寫出屠戶的警覺,“數刀斃之”寫出了屠戶的果斷,故事到了這一段,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評點:“師生誦讀品評”是整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如果說前面的環節是鋪墊,這一板塊即“爬坡”,難度不低。餘老師採用先誦後評、角度多元、易難相續的辦法,使眼前的“高山”化為克服困難後致勝的快樂,不由人不折服。品評角度的設定既富於變化,又分工明確:學生點評重在梳理故事情節,屬“初級動作”,難度不大,使之樂於嘗試。而教師從語言方面置評,則使賞析既細緻入微,又內涵豐富,涉及文字的方方面面,這確屬“示範性高難度動作”,但學生獲得“薰染”之後,也可得其“神髓”。)

師:好,咱們的課文評讀品析,就到這兒。下面我們完成第三個學習任務。

(屏顯:語言欣賞體味。)

師:每位同學認真地找一個地方,或者找一個詞,或者找一個句,或者找一個段,談談“這個地方寫出了什麼,表現了什麼?”老師先舉個例,比如,一屠晚歸,“晚”說明當時路上已無人了,一個“晚”字,就渲染出氣氛。好,開始。自選內容,品味語言。方法是用你的筆,圈出一個地方,然後寫上一兩個關鍵詞,就表示你的點評。

(同學們獨立進行語言欣賞。)

師:好的,全班來交流一下。

生1:“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寫出了屠戶的冷靜,如果他沒有冷靜的頭腦,他就什麼都不能做了,等著狼來吃他。

師:寫出屠戶在情急之中能搶佔有利地形,保護自己。

生2:我來說“乃奔倚其下”,這“奔”的動作很快,說明當時的形勢很緊張。

師:是啊,“奔倚其下”,快跑,跑到柴堆旁,靠著。放下擔子,馬上把刀拔出來,寫出了屠夫的緊張,還有情形的驚險。

生3:我說“擔中肉盡”,情況很危險。

師:這地方是故事的伏筆,沒有東西可扔了,一扔再扔,沒有了!

生4:我說的是“綴行甚遠”。狼很餓,它們就是不放過屠夫,寫出了氣氛的緊張。

師:這裡有兩個含義:一個含義是餓,還有另一個含義是在探虛實。狼不敢靠近人,遠遠地跟著,在觀察形勢。

生5:第二段“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這個“止”和“至”表現出狼的合作性和貪得無厭。

師:是啊,不斷地給屠夫強大的思想壓力和心理壓力,“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多危險啊。

生6:我講的是“身已半入”這個“半入”說明了狼做好從後面攻擊屠夫的準備。

師:是啊,狼在後面打洞,已打了一半了,還在繼續往前打,形勢也是夠緊張了。

生7:“目似瞑,意暇甚”這句話寫出了狼的狡詐。狼的戰術是想讓屠夫放鬆心理壓力,放鬆警惕,然後就可以得逞了。

師:是的,狼很狡猾,假裝睡覺,迷惑屠夫,但正是這個機會給屠夫抓住了,因此,就有了“屠暴起”這個動作。

生8:“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說明當時矛盾跌宕起伏,情況緊急,容不得屠夫細想。

師:屠夫“大窘”,非常窘迫,好,你說。

生9:“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這說明屠夫已將擔中的肉扔完了,但兩隻狼還窮追不捨。

師:還有嗎?

生10:“屠暴起”寫屠夫在瞬間用很快的動作,很大的力氣用刀把狼殺死。

師:啊,速度快,力氣大。第一刀劈了一下,第一隻狼死了,連聲音都沒有,如果他有嚎叫的聲音,另一隻狼會知道……這一刀很厲害!再想一下,這篇小說為什麼寫一個屠戶啊?他有刀啊,而且是殺豬刀。

師:好,大家說得很好。時間不夠了,老師小結一下:

這篇文章語言簡潔生動,開頭二十個字,寫出了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渲染了緊張的氣氛;結尾二十個字,點明瞭主旨,使文章的含義深刻,中間一百多個字寫出了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作者的生動描寫,把狼的變詐、屠夫的機智表現得淋漓盡致。

(評點:從這裡可以看出教學內容的紮實以及鋪墊的到位。同學們對“奔”、“綴行”、“止”、“至”、“暴起”等詞語的賞析和若干句子品評大多能品出味道來,這就是明證。由此可知,教而有術終緣於教須用心,教而有“道”。)

師:那麼我們下一個動作是什麼?

(屏顯:課文趣味誦讀。)

師:朗讀課文最後一段,要求加進一個“啊”字。

(請同學試著在文中恰當的地方加一個“啊”字。)

(同學們思考,試讀。)

師:你的“啊”加在哪裡?

生1:加在“蓋以誘敵”前面。敘述完一件事後感嘆一下,(大聲喊)“啊,蓋以誘敵”!

生2:我是加在最後一段開頭“啊,狼亦黠矣……”

師:你加在哪裡?

生3:我加在“亦斃之”後面:“啊,都死了。”

(眾笑。)

師:他很高興啊。你加在哪裡?

生4:我加在“乃悟前狼假寐”前面,“啊,乃悟前狼假寐”,恍然大悟。

生5:我加在“屠暴起”前面。(大聲朗讀)“啊,屠暴起”,表達屠夫從內心發出的吼聲。

(眾笑。)

生6:我想加在“蓋以誘敵”前面,表現狼的狡猾。

師:你們的答案豐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樣!

(眾笑。)

生7:我加在“以刀劈狼首”後面,狼的慘叫後面應加一個象聲詞,(大聲朗讀)“以刀劈狼首,啊,又數刀斃之”。

師:(笑)狼就“犧牲”了。我來說一個地方,(朗讀)“少時,一狼徑去,轉視積薪後,啊!一狼洞其中。”加在最緊張的時候,這個時候屠夫突然發現一狼在他的身後打洞,加在這個地方最合適。你們加的大多數都對,但有些地方不對,“啊!狼死了。”不對,(眾笑)好的,就在老師剛才加“啊”的地方,我們讀起來啊,這個“啊”字要讀得很傳神。

(學生齊讀。)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啊!)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師:這一課咱們就學習到這裡,同學們很辛苦,很聰明,很積極,謝謝大家,下課。

(評點:在課堂上,餘老師讓學生在課文適當的地方加個“啊”字,這的確是個極富想象力,極富趣味的環節。學生在參與這一活動時是十分投入的,答案五花八門,理由林林總總,“戲說”不斷,笑聲不斷,錯多對少。餘老師也不失時機地幽了學生一“默”:“你們的答案豐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樣!”回頭想想,這一設計仍令人稱賞:不是把課文教“死”了,而是教活了,教得趣味橫生。一個“趣”字貴於金!一個“啊”字加到恰當的地方,居然神彩畢現!學生由此領略到古文的魅力,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習由怕到愛,一個“趣”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視。)

【總評】

這則教學實錄在文言文教學上給人如下啟迪:

1、以內容解讀為重心,依據文字特徵,巧妙切入,上出滋味。《狼》是篇文言小說,餘老師以狼與人的鬥智鬥勇為核心,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讀懂文字,梳理情節,品咂細節,使教學過程也如故事發展一樣充滿懸念,引人入勝。

2、文言文教學必須落實《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時下,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已近鈣化、僵化,變成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古漢語(語法)分析課。從餘老師的教學實錄看,字詞落實,文句疏通並不一定就讓人感到乏味,枯燥難耐,相反,“讀註釋”、“積成語”、“結合情節辯音析詞”等環節前呼後應,自然渾成,不僅字句落實,而且文味四溢。這樣應對文字,不僅可保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口糧”,而且可以夯實日後文言閱讀的堅實基礎。

3、重視誦讀品析,強調教師示範,學生嘗試,讀出節奏,讀出內涵,讀出滋味,是教好文言文的有效路徑。從課堂教學實錄看,只要設計巧妙,引導到位,文言課文不僅可以上得紮實,而且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文詞文句品析)依然可以完成得相當出色。

《狼》教學實錄 篇4

課前老師在黑板上畫出本課的背景:樹林、草坪、小溪

師:(指板畫,深情敘述)小朋友們,快看:在一大片綠綠的草地邊兒,一條清清的小溪緩緩地流淌著,一隻可愛的小羊在小溪邊兒喝水。(師貼圖片:小羊)正在這時,從森林裡走來了一隻狼。(師貼圖片:狼)

師:你們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嗎?

生:想

師:這節課,咱們就一起走進《狼和小羊》的故事。狼字是本課的生字,有沒有小朋友已經會寫了?(多生舉手)

師:你來說說狼字怎麼寫?

生:左邊一個反犬旁,右邊一個良字。

師:大家同意嗎?你們是怎麼學會這個字的?

生:我早就在故事書裡見過狼字了。

生:我是在電視裡見過狼字的。

生:我爸爸有一件衣服是七匹狼的。

師:你們懂得在生活中識字,你們真棒!來,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塊兒寫一寫狼字。(生書空,師板書)

師:那麼,狼和小羊在一起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你們想自己讀讀課文嗎?

生:想

師:這篇課文只有短短的六個自然段,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準每一個字音,讀通每一句話,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請小朋友們放開聲音自由地讀吧!多讀幾次!(課件顯示:正確、流利)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板書:找碴兒)小朋友們,請看黑板,誰來讀讀這個詞?

生:找chár

師:對,這個詞應該讀成兒化韻找chár,可有些小朋友卻把它讀成了找chá

er,請跟老師讀讀!

生齊讀:找chár

師:找碴兒是什麼意思?

生: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找理由

師:對,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找理由、挑刺兒請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讀這個詞。

生:找chár

師:(投影儀顯示課文內容)除了找碴兒,課文裡還有那些詞也要讀成兒化韻?

生:那兒、這兒

師:除了讀準兒化韻,你們還想提醒大家注意那些字詞的讀音嗎?

生:我還想提醒大家注意讀準平舌音:髒字。

生:我還想提醒大家注意(師根據學生提出的詞勾畫、指導)

生:我想提醒大家不要把辯字讀成了瓣字。

師:辯和瓣就像一對雙胞胎,我們應該怎樣區分這兩個字呢?

生:瓣字中間是個瓜字,辯字中間是個言字旁。

師:對,瓣字是兩個辛辛在種瓜,種了瓜呀開朵花。(師板畫花)辯字就是兩個辛辛在說話,說著話呀爭論它。(師做手勢)現在大家能記住辯字了嗎?想寫好辯字嗎?

生:想

師:(在田字格里範寫)老師覺得辯字就像是一個和睦的三口之家。左邊是媽媽,穿著漂亮的裙子,中間是兒子,個子小小的;右邊是身材最高大的爸爸,站得直直的。

師:孩子們,老師寫得美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比我寫得更美!現在就請你們在田字格中美美地寫寫辯字吧!

(生書寫,師巡視提醒,展示優秀書寫。)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課文裡用辯字組了個什麼詞?

生:爭辯(師板書)

師:誰和誰爭辯?

生:狼和小羊。

師:因為狼故意找碴兒,所以引起了狼和小羊的爭辯。那麼,狼和小羊是怎麼爭辯的呢?請小朋友們默默地讀讀課文,看看狼和小羊都爭辯了些什麼?

生默讀課文

師:已經有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要說了,狼和小羊第一次爭辯了什麼?誰來讀讀?

生:讀出狼和小羊的第一次爭辯

師:你讀得真是正確、流利。特別是髒這個平舌音讀得真準。

師:在爭辯時,狼和小羊是什麼語氣呢?老師相信大家透過練讀,不僅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還能把課文讀得更加有味!(課件顯示:有味)

師:下面就請大家自由地練讀練讀!注意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練讀

師:誰想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狼說的話(語氣平淡)

師:孩子,狼說這話可是在故意找碴兒啊!你們看這段話裡有一個感嘆號、一個問號,請想想狼會是什麼語氣?你能再讀讀嗎?

生再次讀狼說的話

師:我聽出狼在生氣地責問小羊。請再想想,狼除了會生氣的說,還可能怎麼說?

生讀出狼陰陽怪氣的語氣

師:是的,狼可能會生氣地責問小羊(師範讀),也可能會故意陰陽怪氣地說(師範讀)。我們讀書就應該大膽地想象,用心地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你是怎樣想的,你就怎樣讀!讀吧!

師:那麼,聽了狼說的話,小羊是怎樣爭辯的呢?我們一起讀讀小羊說的話。

生齊讀

師: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髒。

師:小羊為什麼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呢?

生:因為水是從狼這兒流到小羊那兒去的,不是從小羊這兒流到狼那兒去的。(師相機板書:是不是)

師:(課件演示水流畫面,加深理解)是啊,狼站在上游,水是從上往下流的,不是從下往上流的。你們能用是不是說句話嗎?

生: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不是媽媽幫我做的。

生:

師:好了。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課文,小羊說這段話時,是什麼表情呢?

生:吃了一驚。

師:小羊吃了一驚,又是用怎樣的語氣和狼爭辯的呢?

生:溫和的語氣

師:誰能用溫和的語氣讀讀小羊說的話?(抽一生讀)

師:誰來評評。這是一隻溫和的小羊嗎?

生:這是一隻溫和的小羊,因為她的聲音輕輕的、柔柔的。

師:那麼,從小羊溫和的態度中,你們體會出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羊?(板書:_____的小羊)

生:這是一隻溫柔的小羊。

生:

師:請帶著你們的體會再讀讀這段話!

生齊讀

師:第一次爭辯狼被小羊駁倒了。那麼,接下來,他們又是怎樣爭辯的呢?請同桌的孩子,透過你們的朗讀互相爭辯爭辯!

同桌的孩子互讀第二次爭辯

師:(巡視、指導)這一桌的孩子想讀給大家聽,我們一起認真聽聽好嗎?

兩生分角色朗讀

師:同學捫,在這次爭辯中狼是什麼樣兒的?

生:狼是氣沖沖的。

師:他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出來了嗎?

生:讀出來了

師:你們也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出來嗎?

生齊讀

師:我相信你們不僅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在嘴上,還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在臉上。來,帶著你們的表情,再讀!

生再次齊讀

師:真是深情並茂呀!那麼,小羊會在背後說狼的壞話嗎?為什麼?

生:小羊根本不可能在背後說狼的壞話,因為小羊去年還沒有出生。

師:這一次,小羊還是溫和地跟狼爭辯的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生:從喊字可以看出小羊這次不是跟狼溫和的爭辯的。

師:從喊字你們體會到小羊怎樣的心情?

生:著急

生:害怕

生:吃驚

生:委屈

師:我們試著讀讀!

師:可憐的小羊著急、害怕地喊道:(生齊讀)

師:可憐的小羊吃驚地喊道:(生齊讀)

師:可憐的小羊委屈地喊道:(生齊讀)

師:孩子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帶著你們各自的體會再讀讀這句話!

生各自讀

師:沒聽夠,再讀!

生:啊,親愛的狼先生

師:停!什麼?親愛的狼先生?你們覺得狼可親嗎?(生:不可親)可愛嗎?(生:不可愛)可小羊卻稱它為親愛的狼先生!此時,你又覺得小羊怎麼樣?給它送上一句話,哪怕只是一個詞也行!

生:小羊太老實了

生:小羊太善良了

生:

師:請把你們的體會放進句子中,再好好地讀讀狼和小羊的兩次爭辯。

師:(課件顯示課文段落)男生讀狼說的話,女生讀小羊說的話。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師:讀得真有味啊!狼本想找碴兒名正言順地吃掉小羊,可沒想到兩次爭辯,狼都被小羊駁倒了,於是狼不想再──(生:爭辯了)

(課件顯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引讀:

他──(生:齜著牙,逼近小羊)

大聲嚷道──(生:)

說著就往小羊身上──(生:撲去)

師:請注意這一連串帶點的表示狼動作的詞──齜、逼、嚷、撲

師:用心地體會體會,閉上你的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找找朗讀的感覺。

生閉眼用心體會

師:找到感覺了嗎?

生:找到了

師:那就放開聲音讀吧!

生自由朗讀

師:剛才老師發現這個小朋友不僅把課文讀在了嘴上,還把課文讀在了臉上。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朗讀的聲音,欣賞他朗讀的表情,分享他朗讀的感受!

一生朗讀

師:他讀得怎麼樣?

生:好

師:你們有信心比他讀得更好嗎?

生齊讀

師: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板書:不是就是)

(課件顯示畫面:狼)師:課文讀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狼?(板書:_____的狼)給他送上一句話,哪怕只是一個詞也好啊!這隻狼怎麼樣?

生:兇狠

生:可惡

生:兇惡

生:

師:那麼,跟狼這樣的壞傢伙講道理有用嗎?

生:沒有用

師:請大家把這句話說完整。

生:跟狼這樣的壞傢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師:說得真棒!下面,我們再來好好地讀讀整篇課文,給聽課的老師送上你們最美妙的讀書聲!請三、四組的孩子讀狼說的話,一、二組讀小羊說的話。剩下的話,老師來讀。好嗎?

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師:孩子們,狼在小羊面前是一副兇惡的嘴臉!可當狼掉進了陷阱,向一隻老山羊求救時,它卻又是這樣一副嘴臉。請孩子們自由地讀讀《會搖尾巴的狼》。(課件顯示:《會搖尾巴的狼》片段)

師:誰想談談,此時,你對狼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生:狼太陰險了

生:狼是一個兩面派,在小羊面前是一個樣兒,再老山羊面前又是另一個樣兒。

生:

師:對,狼陰險、狡詐、善於偽裝,但不管狼怎樣花言巧語,它兇殘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師:如果你是課文中的小羊,你會怎麼做呢?請把你們想到的用幾句話寫下來,給我們的課文添上一個更加精彩的結尾!下節課咱們再來交流,這節課咱們就上到這兒。孩子們,再見!

《狼》教學實錄 篇5

師:今天早晨,老師聽到一個好訊息,咱們學校要成立一個“小金星”劇團,聘請老師擔任團長。這節課,老師在你們當中選幾名出色的小演員,你們想參加嗎?(想)可是,老師有一個錄取的條件,就是要演好課本劇《會搖尾巴的狼》。

師:怎樣才能演好課本劇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要背熟臺詞。

生:要準備道具。

生:表演時要有感情,不能緊張。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那麼為了演好課本劇,你們都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我想知道狼為什麼會要尾巴?

生:我想知道狼要尾巴時是什麼樣?

生:狼不會要尾巴,為什麼課題卻是《會要尾巴的狼》?

師:同學們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問題,真是好樣的!你們想不想聽一聽這個小故事。(想)那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認真聽,認真看,想一想,你聽明白了什麼?

生:我聽明白了狼想讓羊救它。

生:我聽明白了這個故事寫的是狼掉進陷阱裡,怎麼爬也爬不上來,一隻羊從這裡路過,狼用花言巧語騙老山羊,而老山羊從狼的花言巧語和硬尾巴上認出是一隻兇惡的狼,而沒有受騙。

生:我聽明白這是狼和老山羊的故事。

生:我明白了狼很狡猾,羊很聰明。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這個故事就是我們語文中的第14課,請同學們翻開書,再默讀一遍,想一想,你還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幫助解決。

生:我讀懂了這篇課文有有11個自然段。

生:我讀懂了這篇課文寫了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對話。

生:我讀懂了狼的本性非常兇殘的。

生:我不懂“花言巧語”是什麼意思。

生:“花言巧語”是說好聽的話,一般指壞人說的假話。

生:我不懂“輕蔑”是什麼意思?

生:“輕蔑”就是瞧不起人的意思。

師:同學們學了這麼多知識,還提了很多問題,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自己學習了。老師恭喜你們!這篇課文重點寫了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對話,你們覺得有意思嗎?(有)想不想透過自己的學習理解,讀一讀、背一背、演一演。(想)好,下面就以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喜歡方式自由地學習其中的一次對話,看那組學的得出色!

(生討論彙報)

師:同學們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學習的是哪次對話,請用手勢打給老師好嗎?(生打手勢)咱們按順序從第一次開始彙報,行嗎?哪組願意先彙報?

A組:

生:“狼掉進陷阱裡怎麼爬也爬不出來。”可以看出狼爬了很多次,想了很多辦法都沒爬上來。所以狼很著急。

生:我知道狼說的是假話,因為它和羊根本不是好朋友,上學期,我們學了狼和小山羊,狼欺負小山羊,還想吃小山羊呢!

生:我覺得讀狼說的話應該用假惺惺的哀求的語氣來讀,我給大家試試。(讀)

生:老山羊的話應該讀出疑問的語氣,我來試試。(讀)

師:這組的同學學得很有特色,老師祝賀你們,其他同學也學著他們他們的語氣練一練。

師:狡猾的大灰狼怎樣才能獲得老山羊的信任呢?哪組願意接著彙報。

B組:

生:我組想給大家演一演,希望大家能給我們評議一下。(表演)

生:XXX演得好,他讀出了大灰狼又老實又可憐的摸樣,裝得很像。

生:老山羊的話應該再肯定些,我給大家讀讀。(讀)

師:老師有個問題請教同學們:老山羊看了狼幾眼,同學們猜一猜,老山羊會看到什麼?會想什麼?

生:老山羊會看到狼的眼睛裡閃綠光,它會想狗的目光沒這麼兇狠,它好象是狼。

生:老山羊會看到它的大尖牙,心想狗的牙沒這麼鋒利,它不像狗。

生:老山羊看到狼的爪子,心想狗的爪子不是這樣尖尖的,它好象狼。

生:老山羊看到狼的硬尾巴,它會想狗的尾巴總是向上翹,它的尾巴為什麼又粗又硬呢?它可能是狼。

師:同學們真聰明,所以老山羊說:“你不像狗,倒很像狼”狼聽了這句話又是怎麼做的呢?

C組:

生:我們想給大家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我讀狼,這一次狼還是說騙人的話,也應該帶著假惺惺的語氣讀。(讀)

生:我讀羊,老山羊的話應該堅定一些,我倆給大家分角色讀一讀。(讀)

生:我想提個問題,狼為什麼要半閉著眼睛?

生:因為狼的眼裡有兇光,它怕老山羊看到。

師:剛才XXX

同學讀大灰狼討好的語氣老師覺得還差了一點,同學們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這隻掉進陷阱的大灰狼,老師就是那隻次、聰明的老山羊,你會對我說些什麼討好的話。如果說的好,我會考慮你上來。

生:親愛的老山羊,如果你救了我,我會把全世界都給你。

師:吹牛,不救。

生:老山羊,如果你救了我,我會把家裡所有好吃的東西蛋糕、糖、蘋果都送給你吃。

師:我老山羊只吃青草,不稀罕你那些破玩藝,不救。

生:老山羊,我家有一塊漂亮的紅寶石,如果你救我上去,我就把它送給你。

師:我最喜歡寶石了,彆著急,一會兒我救你。

生:我有一塊寶地,那裡有很多鮮嫩的青草,那青草吃完就長,如果你帶我出去我就帶你去。

師:真有這樣的寶地嗎?我現在就救你。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真好,下面同學們帶著這種討好的語氣讀讀大灰狼的話。

生:我還能背誦,我給大家試一試。

師:你值得大家學習,同學們誇誇他。

生:嘿,嘿,你真行,我比你還行。

師:同學們學得這麼好,老師提議你們男女生進行一次比賽,怎麼樣?男生讀狼,女生讀羊,老師讀旁白。看誰讀得最好!

師:(評價)男生讀的不錯,女生讀的更好。

師:大灰狼見老山羊還不上當,心生一計,又想出了一個可笑的鬼主意,是什麼呢?

D組:

生:我組想背一背的方式彙報。

生:XXX背狼的話。XXX背老山羊的話,XXX背旁白。

生:我還想給大家表演搖尾巴的動作。

師:看,他表演得多買力呀,看來這搖尾巴的差事對於不會搖尾巴的人太難了。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看文中的大灰狼是怎樣搖尾巴的?

(課件:大灰狼搖尾巴把土都掃起來)

師:如果你是老山羊,我就是這隻搖尾巴的狼,看到此情此景,你們想對我說什麼?

生:大灰狼,你太可恨了,這大好時光我還不如回家吃睡覺呢?

生:這可狠的大灰狼,鬧得我肚子咕咕叫,我得回家吃飯去了。

師:同學們真棒,那麼,就請同學們帶著剛才指責大灰狼的語氣讀讀老山羊的話。(生讀)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這是大灰狼再也裝不下去了,情不自禁地露出本來面目,哪組願意接著說。

E組:

生:我們組想用表演的形式來彙報。

生:我先給

同學們表演一下大灰狼的動作,請同學們跟我學(做動作)謝謝同學們的表揚。

師:我們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最後一次對話)。

師:我是動物園的小記者,剛才你表演的真出色。我想採訪一下,此時,你一邊走一邊在想什麼呢?

生:唉!好險啊,如果我不認真觀察,把它救上來,它一定會吃了我,那不就成了東郭先生了嗎?我真聰明!

師:同學們,假如你也是這隻正在走開的老山羊,你會想些什麼呢?

生:如果我不認真識別,還以為它是一隻馴良的狗呢?

生:狼怎麼狡猾怎麼裝也不像狗,狼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生:哎呀,幸虧我及時識破了這隻狡猾的狼,不然我會被吃掉的。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這篇課本劇很有意義,你們想不想連起來演一演。(想)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演一演這個課本劇,老師選出最好的一組,評為劇團小演員。

師:同學們學得太棒了,為了表達心意,老師獎勵同學們一首兒歌,想聽嗎?(想)

(投影出示,生拍手配合)

有隻掉進陷阱裡的狼

遇到善良的老山羊

狼說自己是條狗

還說自己心善良

老山羊不上當

識破狼的壞心腸

狼的下場怎麼樣

大家好好想一想

師:同學們,你們想出來了嗎?

生:狼被獵人打死了。

生:小動物聽老山羊說狼掉進陷阱裡了,每人拿了一塊石頭,把大灰狼打死了。

生:獵人打死大灰狼之後抬回家,煮著吃了。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討厭狡猾的大灰狼,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很多,他們的本性不改變的,我們要像老山羊一樣,高度警惕,認真觀察,仔細思考,識破狼的陰謀詭計,相信我們的同學會比老山羊更加聰明,對嗎?

《狼》教學實錄 篇6

一、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這節課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做個文字遊戲,老師要測試一下同學們傾聽的能力,所以要認真聽清老師說的每句話。我們做這個文字遊戲,就是老師給大家一個詞語,大家根據這個詞去猜謎底,看看誰能比較快,比較準確地猜出謎底。大家看螢幕【屏顯:動物】

師:誰能猜出來?(指名猜)再看螢幕【屏顯:食肉】

師:這次該猜什麼呢?(指名猜)

師:再往下看,【屏顯:兇殘】前兩個是它的屬性,第三個就是它的性情。(指名猜)

師:最後一個【屏顯:形似狗】說出謎底。

二、詞語訓練

師:剛才我們一點一點給出了謎面,大家猜出了謎底——狼,那麼關於狼,你都知道哪些帶“狼”字的詞語?(指名說)兩個字、四個字的都行。

師:大家很了不起,說出很多四字的詞語,甚至有很多成語。大家發現沒有,凡是帶“狼”字的詞語一般都怎麼樣?(生:都是貶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就是狼。(教師板書:狼)

三、引導想象之聽故事

師:大家猜猜,我們今天會講一個關於狼的什麼故事呢?(指名說)

師:剛才大家的推測,其實就是一種猜測。(板書:猜測)但是這種猜測漫無目的,如果老師讓同學們說,一節課也說不完,那麼老師給大家一個故事的開頭,還是要注意聽,注意從老師表述的故事開頭當中搜索有用的資訊。

師:“有一天,狼在山腳下發現了一個山洞,各種動物從洞的一端走進,一端走出。狼非常高興,它想,只要我能夠守在洞口,我就可以獲得我想要的動物,於是,它把山洞的另一端堵死了,隱藏在開口的那一端,單等動物們來送死。”

四、引導想象之猜故事

師:這是故事的開頭,那麼同學們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指名說)我們按照這樣的格式說(板書:第一天)大家看螢幕【屏顯:狼的圖片】。它把山洞的一端堵上了,然後它就到開口的那一端隱藏起來,等著動物們往裡進,那麼我們接著大膽猜測,第一天誰會來?(指名說)

師:想不想知道謎底?(生:想)【屏顯第一段內容】默讀。

師:讀完了吧?剛才誰猜對了?第一天來了什麼?(板書:羊)然後呢?(指名讀螢幕的第一段)這裡有個詞是“功敗垂成”,大家跟老師齊讀。能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嗎?可以根據情節猜猜這個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垂”的意思,如果把這個字理解了,這個詞你就理解了。

師:馬上就要成功的時候卻失敗了,多遺憾啊?還有一個詞表現出了非常遺憾,是哪個詞?(氣急敗壞)你們有沒有氣急敗壞的時候?(指名說)

師:那麼剛剛來了一隻羊,逃走了,從哪兒逃走的?(板書:偏洞)有一個詞叫“倉皇逃竄(板書:逃竄)。

師:第一天狼追羊,羊從偏洞逃跑,狼功敗垂成,第一天的故事就到這兒了。接下來再到第二天(板書:第二天)第二天誰會來?(生猜)

師:想不想知道謎底?(想)【屏顯第二段內容】默讀。

師:讀完了嗎?我們一起按照第一段的格式整理板書內容好不好?(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兔子、更小洞、逃竄)

師:很了不起,講述了兩段大家發現了一個規律沒有?是什麼規律?最顯著的一個規律,先將了是第幾天,來了一隻什麼動物,從哪兒逃跑的,這是一個最顯著的規律,還有一個規律。大家去發現。(第二天來的動物比第一天小點兒)動物越來越小,可以逃生的洞也越來越小,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怎麼樣?(生:逃跑了)

五、引導想象之講故事

師:接下來這個故事該怎樣講了?同桌之間交流一下。(生交流)

師:有沒有結果?(生:有)我們由聽故事、猜故事到自己講故事,是不是很厲害?誰想講一講呢?注意第一個講的要符合邏輯,我們今天一再強調的就是猜測,接下來你們是推測。(板書:推測)推測和猜測很相似,但它們不完全一樣,猜測可以什麼也沒有,但推測一定要符合邏輯,誰想推測?照著大螢幕這樣的格式講。(指名講故事)

師:想不想知道誰猜得對?請看螢幕【屏顯第三段內容】生默讀。

師:(指名整理板書)你覺得老師黑板應該寫什麼?(生說,師板書:小松鼠、洞頂口、跑掉了)

師:接下來第幾天了?(板書:第四天)

師:第四天,狼嚇壞了,拔腿就跑。誰也不許交流,我估計你們自己都能猜測。看到老師手裡拿的單子沒有?跟大螢幕上的是一樣的。請同學們把筆拿出來,這次不光是讓你們猜出是誰來了,而且要把情節補充完整。注意這一段就是故事的結局了。(生續寫故事結尾,師巡視)

師:大家都寫完了嗎?透過老師剛才的觀察,發現同學們寫的有一下幾類,我們分別從各類中找出代表讀一讀。(生讀自己習作)

師:那麼大家猜得對不對呢?想不想來驗證一下。(生:想)我們推測的最終結果就是要驗證。(板書:驗證)不能漫無目的地去推測,其實我們在不斷地推測當中也在驗證,驗證了,再推測,有沒有意思?

師:我們來看一下,故事最終的結果。【屏顯第四段內容】

師:看來絕大多數同學推測的結果和原文的結果是一樣的,那麼推測其他的結果也沒有錯,其實你已經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在講故事。那麼,故事到這兒,大家發現沒有,故事還沒有題目呢!只有一半,想不想猜一猜,故事的題目是什麼呢?臨近的同學交流交流。(生交流討論)

師:有沒有結果?(有)(指名說)。

師:但題目只有一個。老師的題目是(板書:不留餘地的)

六、評價故事

師:那麼故事學到這兒,還沒完。【屏顯:各界人士的評論】社會各界人士對這匹狼以及在狼身上發生的事,給予不同的評價。我們看螢幕,默讀。

師:你讀了不同角色的人,不同身份的人說的這些話,發現一個規律沒有?用一句話說說他們的規律。(指名說)

師:軍事家,經濟學家等等,都是他們自己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我們在短時間內也不一定要把他們都理解好,但是今天我們最大的一個收穫就是什麼?推測了故事,而且推測的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這就證明我們能夠按照邏輯去思考,去講述。那麼在下課之前,老師根據這個故事,送給大家一句話【屏顯:堵死他人活路的同時,其實也堵死了自己的活路,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別人逼上絕路呢?得饒人處且饒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