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最後一課》教材講解

《最後一課》教材講解

一、《最後一課》的情節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上學路上、最後一課、宣佈下課。高爾基說:“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人物形象逐漸完善。這篇課文的情節,也還有其他分法,比如分為“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和“宣佈下課”四部分;又如分為“上課前”和“上課時”兩部分。總之,只要是能清楚揭示情節發展層次的劃分方法,就都可以成立。但比較起來,兩分法雖然可以成立,總失之於太粗。以三分法最為適當。

二、《最後一課》的主人公是誰?這個問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大致上有三種意見,或者韓麥爾,或者小弗郎士,或者韓麥爾和小弗郎士。一般說來,誰最能體現小說的主題思想,誰就是小說的主人公。

先看小弗郎士。他原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很不嚴格,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他懊悔以前沒好好學習而曠了課去找鳥窩、溜冰;他對“剛才”還那麼討厭的課本,一下子“捨不得和它們分手了”。他對老師的感情也迥異於從前。對於韓麥爾老師,他萬分依戀,他對老師變得是那樣理解。他多麼希望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為此寧願拿出“任何代價”。他充分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他是多麼不希望老師傷心啊,他又多麼捨不得老師離去啊。可是老師就要永遠離去了。他不僅理解老師為什麼穿上那套漂亮的衣服,他也理解老師的諄諄教誨,他更懂老師那神聖的信念和深深的痛苦。他感到老師“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這說明小弗郎士不再是那個貪玩、幼稚的孩子,他成熟起來了。

促使他完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再看韓麥爾。作品中對他的描寫是透過“我”小弗郎士的觀察來展開的,因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基本上是一個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但儘管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著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在對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責和對阿爾薩斯人的弱點的直率批評中,他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得到細膩的表現。他的關於牢記祖國語言的精闢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表現主題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說,小說的主題是在這兩個人物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為、語言中表現出來的,忽略、貶低其中任何一個人物的作用,都會削弱對主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