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房屋地基基礎設計

房屋地基基礎設計

1、目前國內房建工程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的常見工藝

1.1地基置換工藝

房屋建築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如果擬建地點的地質為鬆軟土質,則需採取有效的方式和施工工藝,對土層進行換填、置換;透過有效改善地基基礎環境條件,有效提高房建工程地基基礎的承載強度和承載力;地基置換處理工藝,即將原來的軟土徹底地清除乾淨,在作業面填築一些壓縮性相對較好,而且不含腐蝕物、強度相對較大的粗砂、礦渣以及卵石等,然後對其進行夯實,從而取代原來的軟土地基。

房建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地基基礎處理時,採用注漿施工法進行處理,即矽化注漿處理工藝、水泥注漿地基處理工藝。以水泥注漿處理工藝為例,採用壓漿泵和灌漿管,將事先已經調配好的水泥材料注入到待修地基土體內,然後直接填充好,使其逐漸滲入到深層,並將其擠密;同時,將部分水分、氣體排出,並且對孔隙有效填充。注漿材料硬化後,與土體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其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以此來提高地基基礎的抗滲、穩定性,降低壓縮性,從而實現地基基礎加固處理目的。

1.3旋噴注漿樁施工工藝

房建工程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採用旋噴注漿樁施工工藝,尤其在應對軟土地基時,旋噴注漿樁施工工藝的應用效果更加的顯著。在該施工工藝應用過程中,防水、加固性非常的好,而且施工步驟非常的簡單,應用範圍也較為廣泛。在房建工程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建議採用這一工藝對地基基礎進行處理。房屋建築工程地基基礎施工處理過程中,應當全面施工專案,在結合具體的工況條件下,對施工深度進行明確,先下鑽、開孔,然後利用帶有噴咀注漿管,置於地基基礎土層之中;將其插入鑽孔底部,採用快速提升方式或者緩慢旋轉方法,將高壓漿液注入其中,透過持續旋轉、高速噴流以及加大壓力和衝擊等方法,對原來的地基基礎土體沉底的進行破壞,使碎塊與漿液之間有效地混合起來,從而形成堅固的統一結構體系。

1.4擠密樁施工工藝

在房建工程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由於施工建材存在著加大的差異性,因此可採用擠密樁施工工藝對其地基基礎進行處理,具體而言包括夯實水泥土複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地基、砂石樁地基等型別。以灰土擠密樁施工工藝為例, 在具體的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採用的是施工質量較大重錘,經過機械裝置強力擊打,將鋼管置入待修復的地基基礎土體之中,對其進行側向擠密,使其成孔;在拔出鋼管以後,用灰土建材對樁孔進行有效的回填,並對其進行有效的夯實,從而使其能夠與附近的土體形成一個複合式的地基結構形式,以此來有效提高地基基礎的'整體強度。

2、房建工程地基基礎施工技術

2.1房建工程地基基礎土方開挖

房建工程地基基礎情況勘察完成後,需對其土方進行開挖作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土方開挖質量直接決定著房建工程的地基基礎質量。實踐中,房建工程施工單位需明確工序、流程以及施工技術和工藝,對所需的機械裝置進行全面的規劃,由專業水平比較較高的人員開挖作業。在土方開挖時,一定要對孔位深度進行嚴格控制,尤其是重點區域的孔位探孔深度需在硬持力層5米以下;承臺基坑開挖作業過程中,對開挖深度、坡度進行嚴格控制,土方開挖人員應當充分考慮施工土層的密實度,結合承臺尺寸對作業面進行適當的拓展,以確保土方開挖質量。

2.2房建工程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目前來看,在房屋建築工程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基坑支護施工技術主要有兩種,即排樁支護技術、逆作法技術,實踐中無論採用哪種支護技術進行施工作業,都必須先確定嵌固深度,然後才能開展具體的支護施工作業。

第一,排樁支護施工技術。在排樁支護技術應用過程中,需利用鋼樁、混凝土灌注樁以及錨杆等相關構件,而且還要充分結合基坑土層支撐結構,以此來實現與土體共同支擋之目的。排樁支護過程中,主要支護結構是拉錨、錨杆以及懸臂等結構,而且其具體的施工技術有套管灌注樁、泥漿護臂關注樁以及沉管灌注樁等技術手段,目前而言以沉管灌注樁施工技術應用最為廣泛,如1所示。

(a)――(e)分別代表就位、沉鋼管、開始灌注混凝土、下鋼筋骨架繼續澆築混凝土以及拔管成型;1-3分別代表的是樁尖、鋼管以及鋼筋。

第二,逆作法施工技術。房建工程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逆作法施工技術是一項非常先進的技術手段,該技術的應用需施工人員與上部交替、土方開挖兩種工藝配合應用,才能有效降低載荷,才能有效以減少對基坑上部產生的壓力。在逆作法施工技術手段應用之間,基坑周圍應當留出足夠的空間和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混凝土灌注樁、人工鑽孔樁工序的順利進行。

第三,嚴格控制地下水。對於房建地基基礎而言,影響地基質量、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下水。實踐中可以看到,如果地下水位超過了警戒線,則必然會對地基基礎進行浸漬,進而導致地面沉陷。實踐中,針對該問題,筆者建議採用管井降水施工技術應對之。一般而言,管井井深應當比基坑深6米,而且含水層粉砂互動層、粉質黏土層以及粉土層的滲透性相對較差,所以可將井打至基岩底部位置,然後用卵石層來提高其滲透性。如果基坑面積太小,則可在基坑內外布井,以此來控制降幅;如果基坑面積比較大,則可在坑內布井,以此來有效降低管井數量,避免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實踐中,若隔水層設計的厚度難以抵抗承壓水頭壓力,開挖深度也難以揭穿隔水層,為了能夠有效確保地下水得以控制,則建議採用懸掛式隔滲帷幕對井的深度進行適當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