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親子

週末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週末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雙休日中的遊玩活動已成為不少家庭的重要節目。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日益重視,“玩中教,玩中學”已成為家長們有效的教育策略。《綱要》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我們要努力創造與兒童生命特徵相適應的教育。作為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有義務為家長這種積極合理的教育行為提供有效的支援和幫助。為此,我們結合園內的課題研究,深化主題內容,以季節、地方、農作物為契機,推出一道道“週末親子活動套餐”。一系列活動,使我們有效地利用園本課程為家庭教育服務,從中又將幼兒園有效的做法滲透進家庭,促進家園協調。

二、操作活動案例

案例一:稻田樂

“水稻”的主題開展一段時間了,田裡的水稻開始抽穗了。雖說我們的幼兒園地處農村鄉鎮,但附近的農田並不多,幼兒也大部分沒看過剛結穗的水稻。於是,我們在週末的親子活動中安排了“稻田樂”活動,請家長們帶幼兒到田裡觀察抽穗的水稻。第二週家長們陸續帶來了成果。仔細看看,孩子們的收穫還真不少。照片上,一大群幼兒站在田裡與水稻合影,他們腳上沾著泥巴,臉上卻洋溢著興奮和喜悅。雯馨在觀察手記裡寫道:“水稻結穗了,還未長熟的稻穀像一粒粒扁豆,綠瑩瑩的可好看了。”江瀅在講述觀察情景時說:“水稻的葉子不像以前那麼綠,稍微有點黃了,到最後會不會像秋天的葉子那樣落下來?”凌鋒在課後悄悄告訴我,他有跟水稻比了比身高,他還高出半個頭呢。……孩子們的體驗和收穫不止這些,成果遠比課堂上聽聽老師介紹、看看圖片資料來得多、記得牢。

案例二:好吃的玉米

繼“認識玉米娃娃”、“好玩的玉米”之後,週末我們開展了“吃玉米”活動。活動中,家長們各顯神通,蒸、煮、炸、炒玉米,作出了一系列美食:排骨玉米湯、香濃烤玉米棒、香爆玉米花……孩子們不僅在活動中大飽了口福,而且目睹了玉米美食的烹製方法和過程,有的還參與了動手製作,真可謂“吃出了學問”。

案例三:有趣的豆寶寶

學習完“豆子與豆莢”,孩子們觀察了綠豆的生長過程,瞭解了種子怎樣發芽、長葉,認識了荷蘭豆、四季豆、毛豆。但我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遠不止課堂上學到的這些。於是,我們陸續安排了相關的週末親子活動:“到市場上認識各種豆子和豆莢”,“美味豆子”“豆科種子發芽觀察記錄”。這樣一來,孩子們的觀察範圍變寬了,體驗範圍擴大了,不再停留於園內、課上,而是讓認知活動滲透到了生活中。如栽種黃豆、紅豆、花生、綠豆等種子,孩子們可以隨心所欲、自由選擇,而我們則受到資源、場所、時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觀察也有一定的侷限。

三、反思與對策

1、把園本課程與幼兒的生活緊密地聯絡起來。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動真實的,我們在親子活動安排中,充分 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在健康、認知、社會性、創造性、情感各方面得到均衡、和諧的發展。每週末的親子活動,不僅促進推動了家園協調,增進了家園合作,而且能夠現實地反映幼兒的生活及經驗,從而達到“玩中有樂,玩中有學”的教育效果。同時,我們也看到,親子活動對於深化主題、開展課題的作用是不可置否不容忽視的。

2、適時捕捉和把握教育的契機。

教育的契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和捕捉。親子活動的效果取決於有效的策劃、組織和安排,而活動的發展則依賴於家園合作共同推進的每一步具體的工作。我們應更深入地思考,使幼兒教育不單單侷限於課堂上,不侷限於幼兒園內,而應拓展到幼兒園外的家庭裡、生活中、社會上。

3、教師“拋磚引玉”,努力挖掘家庭教育潛能,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實效。

我們在安排每一週的親子活動時,要做到“想在先,引在前”,讓家長理解我們的想法、做法及原因,使家長真正體會到這一切不單純是為了開展課題研究,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的發展。明白了這個道理,家長們的責任心和創造熱情就會被激發出來。正如俊偉的家長說的:“到了田地裡,才發現孩子們很難管理,他們的'觀察角度和思考方向層出百變,與自己的預想根本不相符,反倒令我們作家長的始料不及、措手不及。”是的,我們的教育,需要的正是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體驗生活和探索答案。

四、啟示與思考

透過一系列親子活動的開展,我得到的最大啟示是:我們要適時捕捉生活的點點滴滴,準確把握教育契機,讓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延伸到生活中和幼兒園外。另外,只有瞭解孩子、研究孩子,才能發現他們的需要,我們的教育才有針對性,才能妥當地安排一切操作活動和親子活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存在著一些善不成熟的因素有待改進和完善:

1、怎樣使家長理解和支援親子教育活動,讓家長熱心地參與到活動中,使活動更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停留在一部分家庭中?

2、如何擺正心態、策劃實施,使親子活動有效成為幼兒教育的延伸與拓展?

3、有的家長對於活動的參與很熱情支援,但在活動過程中能否堅持到底、消除“虎頭蛇尾”現象,是否及時正確地引導幼兒做觀察、作記錄?

4、怎樣才能更好地建立一個合理、具體的資源、成果家園共享平臺?

由此,我們看到應該更重視親子活動的教育功能。瞭解社會、研究家長、關注幼兒、突破自已,使親子活動更具生命力,成為我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