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與象共舞的教學領悟

課文與象共舞的教學領悟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與象共舞的教學領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與象共舞的教學領悟 篇1

今天語文課的講授的內容是《與象共舞》,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在理解課文之初,我抓住“熟視無睹”這個詞來展開教學。教師和同學們先一起理解了熟視無睹的意義,為了對這個詞能更好地運用,讓同學們練習造個句子。一時間,一片寂然,一會兒,有同學站起來說:“回到家,我對媽媽熟視無睹。”

“那怎麼可能?”“這怎麼能對?”同學們議論紛紛。

又有幾個同學站起來說:“我對姥爺養的花,熟視無睹。”“在非洲,人們對蛇熟視無睹。”

無疑,這兩個句子都是仿照原文來造的句子,於是我要求同學們不要被課文原句所侷限,開啟思路,很快,有同學說:“小明往地上扔一張紙,他的同桌熟視無睹。”

我聽了,與多數同學反映一樣,不好說錯,但總有些不自在,我又引導孩子們再換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

很快,有同學站起來說:“小明往地上扔了一張紙,我不能熟視無睹。”

“說得好。”我不禁讚歎,“這種思維方式老師喜歡。”

不但是發言同學,其他同學也都與他一起興奮起來。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前幾天講的《人物描寫一組》一文中的一個片段。

那天我講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三個部分《“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在領著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王熙鳳華麗的外貌描寫之後,指導同學們在寫作時要注意觀察人物特點,即抓住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寫,並舉了一個傳說中蘇東坡和蘇小妹“爭鬥”的例子:蘇小妹為了取笑蘇東坡的“長臉”,回應了一句:“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方流至口邊。”隨後要求學生換一個字,使得蘇東坡的這個特點更加明顯。同學們有的說“至腮邊”,有的說“至眼邊”等等,我要求換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很快,有同學答:“後年方流到口邊”,我還沒來得及讚揚,又有同學站起來答:“今年未流到口邊。”、“兒時一點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口邊。”等等。

當時,我特別高興,並總結道:換一種思維,前面是個天。

課文與象共舞的教學領悟 篇2

《與象共舞》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趙麗宏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在泰國人與大象的密切關係,全文充盈著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關注。閱讀提示中“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係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是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回顧本文的教學流程,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性學習。

一、扶放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後,我以“你喜歡課文中的大象嗎?為什麼?”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感知泰象。學生們因為把課文讀熟了,大家都能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想法,知道泰國的大象已經成為了泰國的一份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大象。為了抓住文章重點,弄清楚泰國的大象到底與人們有怎樣的關係,我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文,畫出文章的重點句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時,隨機對學生進行指導,如: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大象聰明而有靈氣?具體寫了哪些事例?有感情地讀一讀相關的句子。以上環節,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創設了討論情境,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髮現、感受、評價,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認識了象與泰國人的.關係,課文重點得到了突破。

二、習得方法,感知文章表達特點

引讀法一直是語文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用得最普遍的,在引導學生研讀第三自然段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再走近一點大象好嗎?邊讀邊想象人與象和諧友好的情景,把體現人與象之間關係和諧友好的詞語畫出來。學生充分走進文字,透過想象、感悟重點詞語,不但從字面上理解了人與象的關係,還從字裡行間深入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面上寫大象的溫順可愛,實際上讚美了人與象之間的和諧融洽。學後總結學法——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合作學習大象表演的段落。

三、領悟寫法,啟迪學生思維

先概述後分述是這篇課文最明顯的特點,在要結束新課時,我引導學生這樣迴歸文章整體:你喜歡課文中的大象嗎?你最喜歡它的什麼?有感情地把相關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讀後引導學生討論這些段落有什麼明顯的特點?仿照課文總分結構,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介紹泰國的大象。學生們的思維非常開闊,紛紛以“大象是友誼的使者”、“大象是泰國的天使”、“大象是勞動能手”等為總起句,生動地描述了泰國人與大象的友好關係,既有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又有大膽奇特的想象。

在以前的閱讀教學中,我從來沒有想到過以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強化情感體驗,而學生卻在自主探究中做到了,是那樣合情合理,美妙的生成給課堂帶來了活力,增添了很多色彩。想象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細節,推想人與象之間細膩的情感,這種體驗誰也無法否定,個性化的表達使課堂閃耀著智慧之花。略教但不略學是我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一直遵循的理念,如何採取多種方式,做到放手——放手——再放手,為課堂生成創設理想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還有待於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