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發明和科技產品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發明和科技產品

●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複製、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CATO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心室、閥瓣膜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神經轉化

一位澳大利亞程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透過神經訊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介面:一個人可以利用面板表面電極接收神經訊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接收到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資料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象。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訊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慧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千奇百怪的科技產品

科技改變人的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高科技產品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方式。科技產品更是千奇百怪,層出不窮。

1.竹子筆記本

非環保型電子產品對人類及環境會造成哪些危害呢?僅以筆記本為例:在其生產過程中,所有的電路印製板都會用到鉛,它能導致人體貧血,出現頭痛、眩暈、乏力、睏倦、便秘和肢體痠痛等症狀,當鉛的吸入累積到一定量會時對腎、肝、心及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作為全球首款採用竹皮外殼的筆記本,該產品具備可分解的有機材料,並能夠自行更換磨損的腕墊,報廢后造成的環境汙染也會比目前的筆記本小很多。

2.木夾子U盤

一個高科技,一個簡單質樸,比起常見的工業感很強的隨身碟設計,這樣兩個元素融合到一起還真有些不同的味道。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到衣服、檔案或包包上面,它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如果曬衣服沒有木夾子,這是一個不錯的替代品,當然它可能不防水,使用前請備份資料。

3.東芝ApriPoko機器人

東芝目前正在研究一個會說話的機器人,可以用來作為語音啟用遙控器。這個5磅重,11英寸高的機器人叫做ApriPoko,它能透過你的行為和對你相關的動作提出問題來學會怎麼控制電器。當你用到紅外線的時候,它就會感知到訊號並問使用者“你剛才做了什麼?”如果你的回答類似“我開啟電視”,它就會把這個命令記到記憶體裡,然後你就可以透過聲音操作它了。

4.吃錢的儲錢罐

FaceBank是裝有感應器的零錢儲蓄罐,只要你將硬幣在它眼前晃晃,然後放到它嘴裡,它就會慢慢把硬幣吃下去。目前,這款由日本設計師Takada設計的FaceBank零錢儲蓄罐可以提供八種顏色,包括檸檬黃和磚塊紅。這款產品僅在日本地區銷售。

人類最期待問世的`七大發明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評出了人們最期待的七項傑出技術發明,其中超聲波洗浴裝置位居第一。該雜誌稱,這七項技術創意都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製造出相關產品。1.超聲波洗浴裝置

儘管人類早已從穴居時代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但在洗澡這件事情上,我們與原始人類並沒有本質不同:我們仍然在使用水。多年以來,傳統洗浴裝置不但費時費力、浪費生活用水,而且常規洗澡後未必能夠完全達到衛生要求。或許我們應當從各大醫院的裝置防毒清洗過程中學習些經驗:這些醫院經常使用高壓滅菌器。與滅菌器工作原理一樣,今後在人類普通洗浴當中,或許也可使用高壓氣體甚至超聲波等方式。

2.生活模擬器

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即使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也未必能夠保證一生都春風得意。在我們面臨生活困境和壓力時,或許可以把我們的生活經歷資料輸入到一臺超級計算機當中,然後由計算機來預測我們今後的人生軌跡。

3.野外驅蟲裝置

雖然昆蟲有利於生態平衡,但對於喜歡徒步旅行的人來說,野外宿營時免不了要受蚊蟲叮咬之苦。如果科學家能發明一種驅趕蚊蟲的便攜裝置,則徒步旅行者就可在帳篷中迅速進入夢鄉。雖然此前人們已經發明瞭各種除蟲劑,但這些化學物質不但會危害環境,而且會進入我們的食物鏈。

4.超強跟蹤裝置

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有過電子產品丟失的經歷。在射頻識別系統(RFID)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或許我們應該在所有日常生活用品中都置入RFID晶片,這樣我們的雨傘、行李丟失時,就可方便找回。但射頻識別系統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該技術被用在公益事業中,它能發揮重大作用;如果它被犯罪集團利用,無疑又將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5.可行走的傢俱

人們早已發明了汽車,我們的傢俱也都有“腿”,只是這些傢俱還不能自己“步行”。如果我們的椅子、桌子都能自己行走,則我們的家居生活質量肯定會大幅提高。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如果這些傢俱能自己“步行”,我們將只需要兩個房間,一是儲存室,即用來存放平時不用的傢俱;另一個是主生活室,即需要哪件傢俱,就讓它從儲存室中“走出來”,使用完畢後又讓它回到原處。

6.兒童健康監測儀

通用汽車(GM)此前推出了OnStar導航系統,它能實時監測汽車的發動機溫度、輪胎壓力、安全氣囊是否處於正常狀態等指標。從這個思路出發,科學家們或許可以開發出監測兒童身體健康狀況的裝置。這種裝置應可掛在兒童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這樣家長就可隨時瞭解其子女的身體健康狀況。

7.自動記憶裝置

在我們經歷的所有事情中,只能記住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如果我們能發明一種可隨身攜帶的記憶裝置,並把相應資料儲存到大腦視神經當中,就可記住我們所經歷的所有事情。如此一來,即使是多年前僅有一面之交的陌生人,我們同樣也能清楚記住他(她)的音容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