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詩詞曲》同步教學

《詩詞曲五首》同步教學模板

一、重點知識介紹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

詩作中,劉禹錫首先(首聯)緊承白詩末聯亦知合被才合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接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透過淒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瞭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壓抑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然後(頷聯)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折,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這裡,作者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聞笛賦,一是爛柯人懷舊句表達了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鄉指洛陽。

詩人於是(頸聯)推開一步,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他貶謫之後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這一聯本是劉禹錫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由於它客觀上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其意義就不僅侷限於詩人的身世之感了。

末聯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似乎寫得很平淡,說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實是點睛之筆,不能忽略。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

2、赤壁(作者:杜牧)

此詩的開頭卻只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一隻與古代戰爭有聯絡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於發現了這隻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這一場決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重大戰鬥,英雄雲集,何等壯偉。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二句論史抒懷作了鋪墊。全詩最精彩的,當然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是議論。認前朝,本來可以寫對這場戰爭的回顧,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緬懷,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歷史評價,而是直接的對歷史結局提出自己的評判。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爭的一方

──曹操提出了有異於史家的評價。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概。不直言戰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臺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試想英雄如曹操者,於橫掃天下勝利之後,擁江東二喬於銅雀臺,絃歌豔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塗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袖人物之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過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詩的開頭兩句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概括地說,是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元軍入侵、宋室危亡之際,響應朝廷號召,起兵抗元,在頻繁不斷的戰鬥中度過了四年。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為挽救危亡,竭盡全力,苦苦支撐,但局勢卻越來越危險。此時,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接下去兩句就進一步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國土遭到元軍的蹂躪,山河破碎,設在崖山的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這是從國勢一面說。至於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起兵抗元之後,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數次欲自殺盡節而不死。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託。這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寫國勢和身世,生動形象,而蘊藏其中的感情尤為深摯沉痛。接下去,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兩句,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歷,表現憂憤之情。前一句是追憶過去。說惶恐,即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後一句是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敗,隻身被俘,漂泊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這兩句中,往日的體驗與今日的體驗交錯在一起,回首當初的惶恐,還看今日的零丁、令詩人百感交集。而這一切又都是由於國家的危亡引起的,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心中的悲憤自然是難以名狀的`。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生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4、水調歌頭(作者:蘇軾)

這首詞是詠中秋使節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可見,此詞作於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此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與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鬱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詞的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

詞的上片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開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兩句,點明飲酒賞月。接下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讚美月夜;也有當今朝廷上情況不知怎樣的含意。下面我欲乘風歸去三句,表面是說我本來是神仙境界中來的,現在想隨風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瓊樓玉宇中去,但是又必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這幾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競爭激烈,難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裡所謂人間,即指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這樣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現出積極的樂觀情緒。(這樣由出世之想過渡到入世情懷。)

詞的上片敘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蘇軾和蘇轍,手足之情甚篤。對弟弟的思念,構成這首詞下片的抒情文字。

下片開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轉朱閣照無眠,謂月光移照華美的樓閣。低綺戶,謂月光照著有離愁別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閣綺戶,與上片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光,也寫月下的人。這樣就自然過渡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去。不應有恨兩句是用反詰的語氣、埋怨的口吻向月亮發問。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意思。下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轉為安慰的語氣;既然月有圓缺,人有離合,自古皆然,那是沒有什麼可悲傷的了。惟願兄弟倆彼此珍重,在遠別時光裡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嬋娟,月色美好貌。理解到遠別的人可以千里共嬋娟,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結束全詞,與上片結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是積極樂觀的。一方面是對兄弟不能團聚的安慰,同時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理解這首詞,還要把握詞中隱含的人生哲學意味。上片結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反映了儒家無人不自得的思想,有了正確對待事物的思想,那麼無論在哪裡都可以有所作為,心安理得。在人間也可以得到快樂,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樣可以做一番事業,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上片的此事古難全含有這樣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這正是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是自然界的規律。

5、山坡羊

(作者:張養浩)

全曲可分三層: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然後用表裡山河一語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容。第二層(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思。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西都即長安,曾經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過程的真實寫照。這是何等令人傷心啊!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第三層(最後兩句)寫作者的感慨:一個朝代興起,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其實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這樣的認識是難能可貴的。

二、重點知識歸納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作者:劉禹錫)

1、名句賞析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界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遍意義。後人用此詩句,並不和劉詩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等。

白居易稱讚這一聯神妙,就是從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景、情、理相結合的角度來評價的。後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可以不必以沉舟和病樹自比,而只採取這一聯所表達的哲理,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的道理。後人的引用義與劉禹錫的本義不完全契合,這是不奇怪的。不同時代的欣賞者,在欣賞特定時代的某一具體作品時,思想感情上會產生某種基本一致的藝術感受,人們稱之為共鳴。

2、中心意思: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3、寫作特色: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詩的第一層,先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了憤激的基調。頷聯,詩的第二層,透過對受害戰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憤激之情進一步深化。頸聯,詩的第三層,推開一步,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詩的第四層,急轉直下,表示並不消極氣餒,要抖擻振奮,積極進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勵結束。層層深入,言簡意深。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後人以莫大的啟迪和鼓舞,所以古今傳誦,交口稱讚。

〖赤壁〗(作者:杜牧)

1、名句賞析: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兩句詩是說,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這兩句設想與歷史事實相反的結果,借史傾吐胸中的鬱抑之氣。

2、中心意思: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3、寫作特色:

詠史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型別。許多歌詠歷史滄桑的詩作,更包孕了作者的認識和感情,即所謂名為詠史,實為詠懷。在這首詩中,赤壁之戰已不是作者關注的重點,歷史興亡之感才是本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只是表現得很含蓄而已。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1、名句賞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兩句詩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這是鼓舞后代仁人志士捨生取義的格言!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表現出詩人的高尚節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也感召了後世人為正義事業而英勇獻身。明朝文學家謝榛說: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由於結尾的高妙,使得全詩由悲而壯,由鬱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3、中心意思:

《過零丁洋》透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願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4、寫作特色:

從藝術上說,此詩是大氣勢、大手筆。但在具體表現手段上同樣是別具匠心。開頭兩句從概括回顧自己一生主要經歷入手,是從縱的方面追述。三、四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具體形容當時的局勢,從國事說到自身,是從橫的方面著筆,重在氣氛情調的渲染。接下去五、六兩句則承接前兩句進行具體的補充,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對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表現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可以看出,前面六句從縱橫兩方面構思,從自身到國事,又從國事到自身;從實到虛,由虛到實,反覆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情調,到結尾兩句,卻轉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絕唱,完全是獻身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鋪墊,後兩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絕,後兩句高亢振拔。這樣的情調轉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效果。當然,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則不在於藝術技巧,而是在詩中所表現的崇高氣節、悲壯情調、獻身精神。

〖水調歌頭〗

(作者:蘇軾)

1、名句賞析:

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開篇一問,排空直入,筆力奇崛。此處詞義和屈原《天問》、李白《把酒問月》有傳承關係,說明了作者奮勵有當世志不諧塵俗的怫鬱心理。

⑵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此句把神話傳說中廣寒清虛之府具體形象化,說入世不易,出世則更難。言外之意仍是說要在現實社會中好自為之。這裡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

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月無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歡離合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知此理,就不必生無謂的悵恨。由感情轉入理智,化悲怨而為曠達。

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兩句是說,惟願(兄弟)彼此珍重,在遠別的時光中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

詞人終於以理遣情,向自己兄弟,也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奮發向上的意蘊。

2、中心意思:

表達了詞人由心有鬱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

3、寫作特色:

⑴寓哲理於抒情之中

全詞上闋問天,下闋問月,歸根到底是在問人生。透過想象和探索──獨白自議,終於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詮釋千載離怨,得到慰藉。

⑵豐富奇特的想象和人格化的描述,體現了詞人豁達的胸襟。

蘇軾是一位充滿矛盾、苦悶,而又竭力掙扎希望精神解脫的大詩人。此詞中雖有傷感、孤獨之情調,但透過奇特而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一個神話般美麗的境界,又經過對天、月的問議,終於詮釋人生哲理,得到慰藉,這些無不體現了詞人豁達的胸襟。

⑶豪放曠達,浪漫瀟灑,實為寫月名篇。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認為這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山坡羊·潼關懷古〗

(作者:張養浩)

1、名句賞析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四句,因潼關而懷古,闡發議論,指出廣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不會因朝代更替而有所改變。作者對廣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對封建統治者的熱衷於爭權奪利而不顧廣大人民的死活也有所譴責。

2、中心意思:

《山坡羊

潼關懷古》表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

3、寫作特色:

此首小令最大的特點是弔古傷今,層層深入,揭示主題。

在敘議中,先寫潼關地勢險要,引出歷代戰禍,並透過望和傷引入自己的感慨──戰禍之深重,災難之大,都做了土。最後以警句的形式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歷代王朝無論興亡,最終受苦遭難的都是老百姓的殘酷現實。鞭辟入裡,精警異常,閃爍著奪目的思想光輝。

在寫景上,用聚怒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寫出了山河的動態與靈性,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悲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