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教育孩子家長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因為它比任何工作都難。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1

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1、做一個用心的父母。

當孩子告訴我們作業做好時,不要輕意的聽信他們,而要求孩子把作業拿出來看看,平時多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看看他們做的怎樣,字有沒有寫好,平時對孩子的話要多分析一下,同時要多與老師取得聯絡。一些不誠實的孩子,往往因為家長與老師聯絡較少,所以隨意的編造一個理由欺騙大人。希望家長一週內幾次翻閱孩子的作業。對於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老師也會及時反饋在本子上,要求家長能夠關注。

2、不放鬆對孩子做人的教育。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格。要求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的人,是每位家長的願望。但是人格教育除了父母和同伴的影響之外,也少不了父母對孩子的培養,當孩子出現人格上的偏差時,一定要及時的指出,當孩子有真、善、美的人格時,也要及時的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人格高貴的魅力。如今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缺乏責任感、上進心,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所以希望家長能夠多給孩子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多承擔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當一個孩子越是缺乏了勞動的鍛鍊,就越缺乏上進的願望。讓孩子做一個孝順的人,不要每次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孩子,而應該與孩子一起分享最好的東西,讓他們從小學會感恩於身邊的人。

3、培養孩子興趣。

有些孩子往往在某一方面有興趣和愛好,(比如音樂、美術、小製作等)也希望父母能夠多多的引導和鼓勵,因為人的生長不僅需要接受知識,還應該有另外方面的發展,這樣才會擁有比較全面的素養。同時在興趣方面得到了鼓勵,孩子的這份興趣也會遷移到學習上,能夠促進學習的提高。如果過分的干涉了孩子的興趣,有時非但不能使孩子的成績提高,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

4、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做到回家先做作業,再玩耍。如果看電視,儘量在吃過晚飯時,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對於有電腦的學生,要求在父母的監管下上網。對於剋制能力差的學生,建議不要上網。學校不主張父母給孩子買電腦,總體而言,網路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弊大於利。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希望家長也能夠以身作則。如果孩子的剋制力較強,可以適當的放寬要求,但上網或看電視的時間以不超過半小時為宜。如今有些家長不加節制的給孩子上網或看電視,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了。

5、讓孩子多閱讀有益書籍。

閱讀是一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品,一個書讀的多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和老師操太多的心,他們自會有一種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希望家長利用休息時間能經常帶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閱讀。一個人閱讀的多少,決定著他能否走更遠的路。當孩子們有買書或閱讀的要求時,希望家長能夠滿足他們,最好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

家長教育孩子的技巧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階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階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孩子的學習最佳期,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是指孩子在學習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時候,發展最快,學習接受最好,最容易受影響。如果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那麼可以說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1、孩子的學習最佳期,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是指孩子在學習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時候,發展最快,學習接受最好,最容易受影響。如果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那麼可以說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什麼時候是孩子的最佳學習期呢?父母一定要記住以下幾個關鍵階段:

6個月之前為孩子學習咀嚼關鍵期

2歲到6歲是孩子的秩序觀念規範的關鍵時期

3歲到6歲也是孩子的語言學習關鍵期

3歲到8歲,孩子的想像力開始活躍增長

5歲到10歲,在文化方面的學習接受度最佳

8歲到14歲,家長可以在閱讀方面多加培養孩子

12歲到15歲,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增長,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青春期情緒變化。

2、重新認識母愛與父愛母愛和父愛,都是孩子需要的。只是每一個階段,母愛和父愛對孩子的影響不同。母愛為孩子帶來德行禮儀、品格氣質。父愛為孩子帶來成長與理性性格特質。母愛在孩子的嬰幼兒期影響比較大,而父愛在孩子開始接受外部事物的時候影響作用明顯。

所以孩子對母愛和父愛的依賴總體趨勢為:孩子成長需要母愛的呵護與保護,而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對父親的'需求逐步增強。

嬰幼兒階段:母愛影響80%,父愛影響20%

小學低年級:母愛影響70%,父愛影響30%

小學中年級:母愛影響60%,父愛影響40%

小學高年級:母愛影響50%,父愛影響50%

初中階段:母愛影響40%,父愛影響60%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在這方面我們是極其認同的,我們目前所作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專案,主要是幫助孩子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智力因素、情感因素、音樂天賦、藝術天賦、語言天賦、運動天賦等六個方面,聯合華大基因,對孩子在這六方面進行量化評估,從而讓父母對孩子的各種才能優勢與劣勢做到詳細把握,從而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可以做引導性教育,發揮孩子的強項做到最好的自己。

4、父母愛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一般家長教育孩子,總以為自己起到監督作用即可,自己不去學習,而是一味的打罵孩子,認為棍棒底下出人才(孝子)。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自己學習的多了,一方面對教育孩子的思路越來越寬闊,但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為孩子樹立的榜樣,強化了應該自覺學習的榜樣。

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2

我對績仔的學習情況很擔心,所以分析了一下他學習落後的一些情況.還有以後應該怎麼做的建議.

一、家庭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一生。

孩子的第一老師就是家長,很多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愛好都是取決於家長的輔導.特別是孩子的心理接受上特別敏感.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孩子的生活中,孩子的世界就是學習大人的動作行為.所以說,孩子與什麼人在一起,他就會向什麼人學習.特別是早年他在家鄉里跟了一些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一起時候所養成的習慣.還有,家長每天對小孩的學習情況都要進行問候關心。家長時刻要問自己,自己對孩子的批評多,還是讚美多?在教育例子中,天天被讚美的孩子比天天被批評打罵的孩子學習都好。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很容易在大人的批評下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走向厭學和叛逆。當孩子厭學的時候,就需要從心理支援上去解決問題。

相當穩定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學習的最大支柱。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就會讓孩子內心有安全感,就有靜心學習的精神支援。相反,一個混亂的家庭環境裡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好爸爸好媽媽不容易做啊。阿績之前換了幾個學校,學校環境因素不穩定。家庭因素也不穩定。父母之前不在孩子身邊,造成他心理的創傷。行為變得比一般孩子更精明和狡猾。你發現嗎?他模仿和學習生活實物(如開電視,騙你去哪裡實際不是去那裡等等)他很早就會了。這個是他自己自強心理的表現。當他從小缺少父母的疼愛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會開始建造自己的城堡起來,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簡單的說就是自私心理的培養。想做什麼就是什麼,沒有人能阻止。無論你怎麼打罵,他無所謂。這個心理習慣已經早年養成。所以,孩子成長的第一因素和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

二、學校方面的教育沒有因材施教。

這個基本上很難做到,因為學校學生多,老師少,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小孩。另外就是成績差的孩子如果被老師劃分成差生的話,那阿績在那個學校就完了。絕對沒有翻身的機會。

三、孩子本身是調皮的性格。

好動的孩子是很聰明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大腦一直在思考新事物,只是思考的問題不是在正事上,而是在搗蛋和玩上。

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

(1)改變家長教育觀念。

(a)生活中以教育引導和啟發為主,不要以命令口氣去教育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去嚴厲責罵或批評,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做錯事情,是大人教得不好,還是別的因素。另外要轉移角度去思考孩子做錯事情後該怎麼去引導讓他做好。家長要往好的方面去為孩子想,雖然做錯,但是也算是孩子的一個經驗教訓。以道理去說服孩子。只要家長的態度和善了,小孩的幾年來的心理障礙會慢慢解開,他也會慢慢感受到家長的愛的溫暖。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般小孩子的心理是她喜歡誰,他就聽誰的話。誰表揚他最多,他就喜歡誰,做事情就來勁。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處在被批評被罵成是笨蛋的時候,那個人真認為自己是笨蛋了,最後完全沒有自信心。大人如此,何況是小孩。所以你要開始練習,每天早上表揚阿績一次。每天他放學回來也要表揚。無論怎麼樣,你總要找些事情來表揚。無論他做對了一題很簡單的題目或作業,你都要去看並且表揚。天才是靠表揚出來的。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利用孩子的玩成為他們學習的方式。

(b)抽空陪孩子聊天,講故事,不會講也要買本書來讀給他聽,這個可以增進母子間感情和增強他的語文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用力的去逼他背誦沒用的,過了就忘,甚至他都不背。還不如給他講故事。講小孩子讀書有好成績的故事,或者一些偉人的故事。童話故事等等,這個對孩子的世界觀教育很重要。睡覺前關了電視講故事給他聽。建立一個好孩子的觀念給他。讓他去以好孩子的榜樣去做事情。養成習慣。28天就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

(2)不要輕易變換學校環境和生活環境。

孩子的適應能力沒有大人那麼強,他要長時間去建立他的人際關係。(老師、同學、朋友、鄰居等等)對孩子來說,都會影響到他。

(3)家長與學校班主任密切聯絡。不要誤以為把所有的教育都推給學校。熟悉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與老師實話實說,共同想辦法。這能讓老師重點去關注阿績。

(4)與孩子建立朋友的互相尊重的關係。大人在孩子面前要守信,以身作則,做錯事情也要向孩子道歉。讓孩子以家長為學習的榜樣。從小培養,長大了他就知道怎麼為人處世。

(5)家長也要不斷的學習,跟孩子一起學習是調動孩子學習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

(6)養成孩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可以提高語文的成績。日記可以是一句話或幾句話,記述今天看到了什麼,看什麼電視節目,想到了什麼等等。開始的時候要好好指導,要一個月左右才可讓他獨立作業。

(7)數學,你每天都舉個生活中關於他學習數學的例子(簡單的)讓他去去思考。答對的就表揚,答不對,就告訴他怎麼算的。每天如此。

(8)要建立好一個和諧和善的家庭環境,這是最重要的。不然會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