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除夕

寫除夕節的散文

寫除夕節的散文

今天是除夕了,是我闊別十幾年後,正式回到家鄉的第一個除夕。

入鄉隨俗,用在回到家鄉的我的身上並不合適,但在我家鄉除夕這天的習俗主題是:“辭年還福”。

早上,人們起得早早的,殺好雞,劏好鵝。待燒滾熟雞、鵝和豬肉,就開始“走社王,拜廟堂”,焚香拜祭,答謝上一年神靈的恩惠,祈求新一年的平安、福祿。最後還拜祭祖廟,還謝、祈求祖先的保佑。這就是“辭年還福”。而後就開始準備晚飯,“供祖”。供完祖,就開始吃晚飯,守除夕。下午兩三點就吃晚飯了,素有“吃朝燜夜”的習慣。意思是吃完早飯就開始做晚飯,不吃中午飯的了。

吃完晚飯,時間還很早,村裡的.人們打牌的打牌、打麻將的打麻將、聊天的聊天去了。我悠啊悠的,看了下父親種的龍眼樹。有一園果樹已經被他們養豬排的豬尿鹹死得差不多了,滿是荒草。最後,悠到父親的墳上。

一縷綠草悠悠!野花、荒草在微風中輕輕的點著頭。我拿了些幹蔗葉墊著坐了下來。突然很想點燃一支香菸!雖然我並不吸菸。思緒翻騰,淚水一下就模糊了我的雙眼!不用傾訴,因為我知道里面的父親能和我神交!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和父親談心了!這一刻,我只想告訴父親,我回來了,我真的回來了,不用再去漂泊了。

父親在的時候,我們家除夕的晚飯是沒得那麼早的。因為往年,人們去“辭年還福”後,父親就會去放牛。牛兒吃飽了,他才回來幫忙準備晚飯。他說:“我們過年,牛兒也要過年,它們辛苦了一整年,我們不能虧待它們!”所以,不管母親多少次的嗔怒,父親還是每年都這樣。“晚飯,我們可以晚一點吃,又不要緊,吃了又沒事幹,牛兒可不能不吃飽!”父親總是這樣回答母親。不但這天,大年初一,人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父親都去放牛或維護他種的果樹,做其他的修修補補的活。果園裡總是乾乾淨淨的,除了樹葉,幾乎沒有雜草。房子也是乾乾淨淨的,於是,母親責稱父親一個綽號:“勤人”。

如今,“勤人”靜靜的躺在了裡面!我們的除夕的晚飯是變得早很多了,然而,牛兒沒了;果園,荒蕪了;果樹,死了;甚至有些老房子也倒塌了!不是我沒有遺傳有“勤人”的勤的基因,只是我一直都受著生活的奔波之苦。家,都很少回,顧及不了那麼多!這是我面對“勤人”建立的基業唯一能讓自己心慰的籍口!勤儉持家、艱苦創業的精神也隨“勤人”靜悄悄的躺在那裡了!

過年,畢竟是歡樂、祥和的!大約坐了一個小時,我不得不離開了那一縷悠悠的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