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重陽節

有哪些重陽節的古詩

有哪些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關於重陽節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拓展知識】

古詩的相關常識

1.韻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光霜鄉是韻腳。通常第三句不押韻,但是也有不規則押韻的詩(如《望天門山》)。

2.押韻:詩歌辭賦押韻使音調和諧優美,如李白《靜夜思》押ang韻。

3.律詩的結構:共八句,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4.古詩的節奏和韻律:

從句式上看,古詩一般四字為二、二;五字為二、二、一;七字為二、二、二、一、

從意義上看,有時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況如:勢拔|五嶽|掩|赤城,這樣就成了二、二、一、二式。

5.因為古詩原沒有標點(標點是後人新增上的),所以一行為一句。

6.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

a. 主語後置。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

b. 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溼雲鬟,清輝寒玉臂”。

c.主、賓換位。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也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

d.定語的位置。

(1) 定語挪前。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

(2) 定語挪後。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意即“一月夜飛渡鏡湖”。

e、以賓語面貌出現的狀語。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笑春風”表面上是動賓片語,實際上“秋風”、“春風”都不受“動”、“笑”的支配,而是分別表示“在秋風中動”、“在春風中笑”的意思。

許多詩中都有一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眼。

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雲:“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夠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

① 動詞: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在這裡,一個“剩”字引人注目,作者並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剩”雖與“留”意思相近,但是“剩”字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餘”的 意思;另外“剩”字有時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留”則無這麼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夠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鑑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物件。

例1: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後,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 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 處。

③ 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夠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或抓住能夠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 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或抓住能夠表現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 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的詞也能夠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