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習俗及詩句

傳統節日習俗及詩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詩句吧,詩句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還苦於找不到好的`詩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習俗及詩句,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 節: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

習 俗:熬年守歲 貼春聯和門神貼窗花年畫 掃塵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詩 句:

1、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劉長卿《新年作》

2、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3、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4、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拜年》

5、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6、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7、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8、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9、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0、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歸》

11、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皇甫冉《春思》

1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13、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除夜》

14、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陸游《除夜雪》

15、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6、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蘇軾《守歲》

17、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18、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19、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巖士女贈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元宵節: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日

習 俗:吃元宵 觀燈 耍龍燈 耍獅子 踩高蹺 劃旱船 扭秧歌 打太平鼓

詩 句:

1、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採蓮船》

2、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4、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5、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6、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9、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0、紫府東風放夜時。——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1、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12、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13、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閒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14、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5、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6、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7、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18、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

19、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0、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元好問《京都元夕》

21、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22、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23、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24、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25、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26、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李商隱《觀燈樂行》

27、看燈記得年時節。——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28、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29、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30、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1、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32、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趙汝茪《戀繡衾·柳絲空有千萬條》

33、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34、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

清明節:

時間:春分後十五日,冬至後的106天 (公曆4月4-6日)

習俗:禁火 掃墓踏青 盪鞦韆 踢蹴鞠 打馬球 插柳 放風箏

詩 句:

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韓翃《寒食 》

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 晏殊《破陣子·春景》

4、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韓翃《寒食 》

5、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 孟雲卿《寒食》

6、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7、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 程顥《郊行即事》

8、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杜牧《清明》

10、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11、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2、淡蕩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3、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14、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5、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6、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

17、聽風聽雨過清明。 —— 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8、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9、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 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20、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黃庭堅《清明》

端午節:

時 間:農曆五月初五

習 俗:賽龍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懸艾葉菖蒲

詩 句:

1、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魚家傲》

2、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端午》

3、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4、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5、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6、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7、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胡仲弓《端午》

8、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閒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9、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10、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11、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1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范成大《鷓鴣天》

13、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14、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宋·胡仲弓《端午》

15、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七夕節:

時間: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23日)。

習俗:香橋會 拜七姐 鬥巧 乞求姻緣 遊七姐水 種生求子 儲七夕水

詩句:

1、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2、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芙蓉》清·鄭板橋

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4、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裡香。《別儲邕之剡中》

5、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採蓮曲》隋·殷英童

6、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採蓮》南朝·梁·吳均

7、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遊。《夏日懷友》徐璣

8、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為農》

9、移居玉池上,託根庶非失。《詠荷詩》江洪

10、胭脂雪瘦燻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鷓鴣天·賞荷》

11、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12、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蕩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14、下有青汙泥,馨香無復全。《京兆府栽蓮》

15、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浣溪沙》薛昭蘊

16、問子今何去,出採江南蓮。《採蓮》南朝·梁·吳均

17、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阮郎歸·初夏》

18、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19、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

20、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折荷有贈》唐·李白

21、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無題·其二》李商隱

22、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折荷有贈》

23、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採蓮曲》李亞如

24、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採蓮曲》隋·殷英童

25、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

26、露花時溼釧,風莖乍拂鈿。《採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27、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採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28、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29、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30、金槳木蘭船,戲採江南蓮。《採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31、結根未得所,願託華池邊。《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3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花》溫庭筠

33、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簷下鐸。《憶餘杭》潘閬

34、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35、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湖上寓居》

36、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採蓮曲》

37、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晚泊江鎮》

中秋節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日

習 俗:文人賞月民間拜月 中秋宴吃月餅 玩花燈舞火龍

詩 句:

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3、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 / 中秋月》

6、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8、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10、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雲山行處合,風雨興中秋。——高適《送魏八》

12、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

13、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14、一月可曾閒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慧霖《閏中秋玩月》

15、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18、萬里嬋娟,幾許霧屏雲幔。——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19、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21、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22、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23、斟酌姮娥,九秋宮殿冷。——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24、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25、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26、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7、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28、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痴頑。見多番。——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9、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

30、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遊。——慧霖《閏中秋玩月》

重陽節:

時 間:農曆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

詩 句:

1、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2、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4、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5、中丞疏有迴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6、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7、追往事,去無跡。——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8、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9、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10、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杜甫《九日寄岑參》

11、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12、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趙時春《原州九日》

13、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李白《九日龍山飲》

14、艱難薄俗猶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遜《西夏重陽》

15、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16、諸君才絕世,獨步許誰強。——妙信《九日酬諸子》

17、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18、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19、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20、記長楸走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評。——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