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

怎麼做好職業規劃

怎麼做好職業規劃

職業指的是你的地位職位提升的縱軸,生涯指你的時間發展的橫軸。大計劃短安排,深思考長累積,凡事要思考對未來的累積性價值在哪裡。你所有的優勢與劣勢,其實既是長線累積的結果,同時又是短期連續管理的結果。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職業生涯規劃呢?

如何做職業規劃

簡單粗暴的總結:選擇職業方向→選擇行業→選擇公司→根據目標制定實現路徑。

選擇職業方向

流程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工作告訴我們,這根本沒那麼容易。

而往往最讓我們頭疼的, 也造成很多人所謂迷茫狀態的,就是這第一步:職業方向。

在職業規劃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往往被人們大力推廣和強調,然而有案例說明並非如此。

曾有一群宣稱自己的樂高迷的人作為志願者參與了一個“樂高實驗”,他們被分為兩組,每組志願者都需要將自己手中的積木組成一個標準的機器人,並且每組成一個機器人即可獲得2美金、1.89美金、1.78美金......依次遞減11美分的獎勵金。

差別在於第一組完成的積木都被會存放起來,而第二組志願者會在完成搭建後,被實驗者告知積木不夠用,讓他們將已經完成的積木拆掉重搭,錢數照算。

實驗結果是第一組組裝的機器人個數普遍高於第二組,同時更樂於再次參加此類活動,而第二組則普遍消極表示不願再參加。

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平時被我們認為是興趣的事情,以同樣的酬勞方式將它轉化為工作性質,會因為成就結果的差別,而產生完全不同的繼續動力。

在感覺到成果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可和珍視時,繼續工作的興趣將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選擇工作僅以興趣為導向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成就感。

生活中有很多人似乎興趣廣泛,卻往往都是三分鐘熱度。

他們會覺得自己似乎做什麼都可以,而當固定一項工作給他時,卻又覺得也許另外一些才更適合自己。

此時,興趣之間就需要多去比較才能夠確認哪個興趣程度更高,而這最終也常常是受成就感的影響。

還有一些人會存在“偽興趣”,因為欽佩或羨慕他人所具有的某種能力,正是自己缺少的,就希望透過工作來鍛鍊、彌補自己這部分的短板,而產生自以為的興趣,經過嘗試受挫後卻又更加鬱悶。

很多性格內向,寄希望於做銷售來鍛鍊自己的人正是這樣。

於是有人認為以性格來擇業,更加穩妥可行。

穩定的性格產生穩定的行為,繼而產生穩定的結果。

但相似性格的人似乎又不像我們預料的那樣,擁有相同的工作結果和生活命運。

還有人說那應該用優勢來做指引,但是我們又能看到有些工作做得不錯,卻說自己過得並不開心的人嗎,因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沒興趣。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擇業時片面依照“興趣”、“性格”、“優勢”都不是很合適,只有將他們綜合起來,才能找到既能揚長避短、又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

選擇行業

雖然確定了職業,但在不同行業,對於人才的要求也會出現側重和不同。

比如,同樣是銷售,B2B和B2C的銷售模式完全不同,銷售人員需要達到的素質也完全不同;同樣是內容運營,做個人號的自媒體和企業號的自媒體,也會有很大差異。

另外,不同行業也會受到技術變革、國家政策等等影響,從而影響到個人的職業發展。

如柯達膠捲受到數碼相機的影響,瞬間隕落,膠捲研究人員只能重謀發展。

因此在選擇行業時,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查詢瞭解各行業相關資訊,更可以向身邊的親友、學長學姐、已經步入社會的前輩等多多請教,多關注一些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動向,最終確定更適合自己的行業。

選擇公司

其實這點對於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都是比較被動的,無論是校招還是社招,自己更像是處於一個被選擇的位置,但我們其實可以學會在被動中爭取主動。

仔細對照招聘資訊,根據自己的學歷、知識,先對自己可以進入的公司有一個基礎的判斷,再對自己意向行業內的公司進行分析。

比如同行業從產業上游到下游,大公司到小公司,都有不同的優劣利弊。

判斷你所在的'崗位對公司的價值量,確定你的工作內容及成長空間,同時可對公司的發展狀況、企業文化、工作時長、薪金福利等作出相應的考察。

瞭解了以上資訊,就可以結合各公司崗位的要求及自身實際情況,努力做好功課,爭取拿到儘可能的offer,最終選定一家公司。

根據目標制定實現路徑

進入公司後,你需要了解這個公司,包括職級晉升通道、技能通道等,仔細想好自己要走那個晉升通道。

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3-5年計劃,確定想要達到的合理高度。

一般就業生的第一份合同都會是3-5年。

確定了自己的晉升通道後,你就要需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

但是要切記無論自己要走哪一個通道,完成日常的工作都是排在首要地位的。

然後想如何提升技能或者如何進入管理。

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與上級的溝通管理,如何透過有效的方法,處理好與上司之間的關係,以最大程度獲取上司的信任,在工作上獲得重用,以便將來獲得更大的成長和晉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