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的責任感

教師的責任感(精選6篇)

責任心是指個體積極履行責任的態度特徵和行為傾向,是個體對自己責任的自覺意識和積極履行的行為傾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教師的責任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師的責任感 篇1

一、什麼是責任心

什麼是責任和責任心呢?責任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所謂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擔負的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自覺態度。責任心與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事業心等相比,是“群心”的核心。

如果一個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那麼他就是缺乏了基本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原則問題上應該能做到明辨是非,懂得什麼是該做的、怎麼做才是對的。

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教師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既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又影響自己工作的成敗。對教師而言,責任心是師德的重要內容,也是師德的外在表現。沒有責任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那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責任心呢?

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職業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才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表現出責任心。二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意味著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習慣。三是要對學校負責。所謂對學校負責,就是要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詮釋一個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展現教師的風采。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否則,無法成為學生的示範和榜樣。

二、責任心的重要性

1、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責任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高尚師德。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教師才會愛崗敬業、言傳身教、鑽研進取、關愛學生。可以說,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2、責任心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基礎。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很多,雖然他們生活的環境和人生經歷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擁有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那就是對自己深深的責任感和執著的態度。

1920年,美國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只母雞。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過失負責。可他沒錢,父親說: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一年後還我。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後,他終於還給了父親12.5美元。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我不知道,假如沒有經歷這件事,里根還會不會是後來的總統。但我知道,一個人擁有了責任心,就擁有了至高無尚的靈魂和堅不可摧的力量。在別人心中,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就如同一座高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

責任,是一種使命。責任心,是一種使命感。對教師而言,責任心不是在轟轟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我們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重任,只有每一位老師都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會擁有不斷進步的動力,才會擁有勤奮工作的熱情,才會有務實創新的工作態度。具有責任心的教師不需強制,不需責難,甚至不需監督。他們將教書育人內化為自身需要,把職業的責任昇華為博大的愛心,於細微中發現豐富,於瑣碎中尋找歡樂,於平凡中創造奇蹟。

三、如何增強責任心

責任心對一個人,特別是教師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責任心,培養責任感呢?

1、要有一顆對自己負責的心,做積極向上的人。一是要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根本,精雕細刻自己的一言一行,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榜樣。二是要制定自我發展規劃,明確奮鬥的目標,併為之而不懈努力,才能促使責任心與成就結伴同行。三是珍愛生命,做合格公民。生命可貴,來之不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懂得生命的價值,不斷提升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質量,這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2、要有對學生負責的意識,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負責就是責任心的體現。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將來的發展。工作中,我們既要嚴格要求身邊的每一位學生,也要善於欣賞每一位學生;既要讓學生學好基礎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從業能力,也要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勇於拼搏的品格;既要讓他們健康成長,也要關注他們未來的發展。

3、要有對學校負責的意識,做有益於學校的人。集體是水,我們是魚。所以,無論你處在那個崗位,你都有義務和責任對學校負責。 對學校負責,源於對學校的熱愛。教師只有熱愛學校,熱愛崗位,熱愛學生,才會刻苦鑽研業務,盡職盡責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保持對工作愉悅、專注的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去創造高質量的工作成果。

總之,一個教師他的責任心有多大,他的人生舞臺就多大,可以說責任心是金。花有果的責任,雲有雨的責任,太陽有光明的責任。世界上萬物,都有自己的責任。具有了責任心,就會收穫一個金色的人生。

最後,用以下的話語與大家共勉:位不在高,愛崗則名;資不在深,敬業就行;斯是教師,惟勤耕耘。

教師的責任感 篇2

對於長期在一線執教的高中體育教師而言,與教學經驗日益豐富相伴隨的是職業倦怠感,尤其是對於中年體育教師而言,來自於家庭的壓力或者發展瓶頸的出現,有一部分教師不知不覺地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出現了缺乏教學激情與熱情的現象,這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本文將聚焦於“責任感”,從方法論的角度試談體育教師如何在克服職業倦怠中強化責任感。

一、建立目標導向制度

職業倦怠感出現的一個原因就是工作的重複性過高,缺乏新鮮的刺激,在這種狀態下,教師的教學很可能會趨於按部就班,照章宣書的“得過且過”狀態,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激情就會越來越淡甚至消失全無。因此,在克服職業倦怠中強化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學校可以輔助教師建立目標導向制度。比如,從量化的指標上看。具體落實到各個專案,如田徑專案、球類專案等,每一個專案的各種技能,班級學生的達標率要達到多少,拔尖率要達到多少,個性化培養率要達到多少。再比如,從感性的指標上看,班級學生對各個專案的參與度多高,熱情度多高,主動積極性多高,自發訓練意願多高等。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初先羅列下自己的教學目標,包括明確的時間表和對自己的獎懲,以此來作為自我鞭策和鼓勵的一個工具。目標導向制度有利於讓教師保持著對教學的責任感,讓教師牢記自己的使命,從而助力於克服職業倦怠感。

二、明確個人發展追求

教師職業是一種高尚又神聖的職業,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承載著無數個家庭與無數名家長的希望,承載著學生本人的希望。在課堂上,看似只是透過各種教學方式來將體育專案的各種技能教會給學生,但過程中還伴隨著將體育精神、體育素養等德育層面上的內涵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更好的人。又或者是有的學生有體育特長,這部分學生可能會將自己的特長髮展成為自己有別於其他人的獨特競爭力,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活動,這意味著教師不能將自己的工作簡單地視之為到點上班,按要求完成的工作,而是應當有自己的發展追求,這也有利於在克服職業倦怠中去強化體育教師的責任感。比如在長跑訓練中,教師既可以把自己的追求定義在提高學生的跑步耐力,讓學生達到升學要求這一層面上,也可以把自己的追求定義在透過長跑訓練提高學生的抗壓力、孤獨忍耐力、自我鼓勵等更高精神層面。顯然,前者的追求比後者的追求更容易實現,一旦實現,職業倦怠感就容易出現,後者的追求比前者的追求更難實現,但它能夠驅動教師不斷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比如心理學、行為學等,從而將學生培養得更好,在始終學習,保持思考的狀態中,職業倦怠感就不易出現。

三、關注學生學情反饋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其得到的關注與重視會少很多,但隨著越來越多地區將體育考試與升學考試進行掛鉤,體育學科長期不被重視的窘態已經慢慢在改善,在這種時代利好的趨勢下,在克服職業倦怠中強化體育教師的責任感,教師可以從對學生學習的反饋關注上入手。比如,在日常的訓練中,教師多與學生交流,聆聽學生的想法,蒐集學生對教學設計的意見。包括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實用性、時效性、強度、難度等,又如包括訓練環節的節奏、頻率等,再如包括對某個體育專案或者整一堂教學課有怎樣的期待,對教師本人有怎樣的期待等等。透過蒐集學生學情的反饋,一方面,建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降低教師“一個人孤軍奮戰”的孤獨感,讓教師能夠有更多參與感。另一方面,讓教師認識到自己的教學不足以及可供改進的空間,這些都有利於驅動教師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在無形中強化了責任感,同時淡化職業倦怠感。

四、關注教師個人需求

(一)在克服職業倦怠感中強化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學校還應當重視關注教師的個人需求。比如,教師對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場地、體育器材、教學時間安排等方面的需求。假如學校在合理可控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量滿足教師所提出的條件。當教師的需求被關注、被重視、被滿足,一方面,會給教師傳遞自己很重要,自己創造的價值被學校認可並且學校也寄希望於教師能夠再接再厲的訊號。另一方面,教師會考慮到學校為自己提供與創造了更為優越的條件,自己不與意識。

(二)以人為本,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1、用豐富趣味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課程目標為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課堂運動量是較大的,課堂上減小教學難度,增加教學強度,設定多樣教學內容,初中生心理不成熟,專注力不夠,課堂上一個活動很難會堅持30分鐘,但一個遊戲後再接一個新穎活動,學生會忘記疲勞精神抖擻。所以我們可以在耐力跑課堂中設定三~四個針對跑的內容。比如:課程基本部分設定成50米迎面接力跑、報數成團遊戲、取氣球、遊戲8字接力跑等。既能培養團隊意識又有趣味,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目的是讓學生透過遊戲,不僅享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快樂,更能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質。

2、以賽帶練的教學方式提高耐力素質。中學生有著爭強好性心理,教學比賽因趣味性、競技性,學生在比賽過程會忘記疲憊一直堅持下去,從中鍛鍊耐力。比如足球教學比賽,學生能自覺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慢跑”、“快跑”、“搶球”、“射門”等角色中,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了學生的有氧、無氧耐力能力。

3、創設情境模式提高耐力素質(情境匯入法)。為了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藉助影片輔助系統進行情景匯入。比如:初中生都會聽過萬里長征的故事,但並不瞭解其真實情境,只是語言上講解學生不會深入理解其艱辛困苦。我們可以創作個小影片把長征的艱辛困苦的過程一個個鏡頭剪輯出來,讓學生有深刻的感受。在校園上佈置長征的站點,學生就能再次跑長征路,設定路線主題:瑞金出發—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懋功會師—過草地—激戰臘子口—會寧會師。在體育課堂上結合長征的主題,設定體育1000米的長跑路線。起跑至200米即是開跑輕鬆階段,如同開始長征。200~400米艱難路段,需要堅定的意念,400~600米是最艱苦路段,需要堅守意志跑下去,如同長征的爬雪山、過草地,600~800米即是會師路段,衝向終點堅持到底。思想上讓學生在鍛鍊身體過程中回顧歷史,學習先輩精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格,從中鍛鍊耐力。

4、自主練習教學法。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鍛鍊的時間與空間,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措施,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裡,圍繞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總目標,按照自我定向的要求,結合個體實際進行鍛鍊。以個體或小群體為主,每節課中都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區域、器材,十幾分鍾,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只作必要的指導。比如:學生自編繩操、“勇敢向前衝”練習等,使學生逐漸從被動轉向主動學習,變“要我練”為“我要練”。學生透過自主練習可以提高鍛鍊的積極性和耐力跑成績。

5、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層評價法。初中生的身材素質、興趣愛好、個體差異越來越大,根據學生的差異設定教學內容,這是與傳統的耐力跑教學截然不同,它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符合“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其原理是圍繞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總目標,創新各層面的教法,創設各種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動”中有效的參與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有所區別,特別是基礎稍差的學生只要有點滴進步教師就應採用激勵評價,比如:“好”、“不錯”、“有進步”,這是他們最樂意聽到的。不能在他們正在努力時出現“不行”、“怎麼搞的”、“你又怎麼啦”之類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體育情感,既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耐力素質。

只有大膽的改革和嘗試,才有新的突破和發展,筆者採取目標統領內容的新課標理論,積極開拓創新教學方法。透過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排除懼怕耐力跑的心理障礙,將“快樂體育”引入1000米跑教學,很好地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極大地豐富1000米跑的形式和內容。

教師的責任感 篇3

教師的責任,是指每一個從事教師職業活動的人對其職所應當承擔的職業責任。從事教師職業活動的當事人是否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是這個教師是否稱職,能否勝任,是否有道德責任感、生命感的問題。

自覺履行教師職業責任,就是要求教師把職業責任變成的道德義務,為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人而無私奉獻。在責任方面教師必須自覺做到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教師集體負責,要提高責任意識,教師一旦樹立了正確的責任意識,就會對道德水平的提高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和調節作用,因為良好的責任意識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巨大鞭策力量,可以調節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衝突,有利於培養教師的高尚道德品質。要讓教師責任意識向責任行為轉化。這樣,教師的道德品質,就會在教師對教師責任感的反覆實踐、反覆認識的基礎上逐步得到昇華。

師愛的內涵強調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職業情感,也是人民教師必備的道德素養。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非血緣關係的愛,它源於人民教師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源於對教育物件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釋放和表達。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是師德的靈魂。教育是教師生命的一部分,是教師生活的主要內容,同時又是師生“生命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也是教師熱愛自己生活的體現。師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師愛是良好師生關係形成的基礎,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其次,師愛是一種社會愛,體現黨和人民對青少年的關懷和期望,學生從師愛中,可深切感受到集體對他的評價、認識的自身存在的價值,進而產生一種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愛,會深化學生對教師的深厚感情。

教師的責任感 篇4

孩子責任感不強,將直接關係到他將來人生的成敗。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的未來更美好,就要重視培養他的責任感,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做個有責任感的人

有天吃完早飯,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從圖書角拿書看,這時有人來“告狀”:“老師,XX一個人拿個好幾本書,不給我看!”原來又是XX,我遠遠瞪了他一眼,他似乎感覺到了我在生氣,我正想走上前去說他,突然心想,他每次都拿好多本書,講了好多次都沒有效果,這次不如索性不管,看他們怎樣解決。

於是,我帶著其他孩子進行盥洗,不一會,XX主動走到我面前,說:“蔡老師,我以後再也不拿書了。”我故意問他:“那你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嗎?”他說:“如果我一個人拿很多書,別的小朋友就看不成了。”這招的確很快見效,後來基本沒見過他霸佔很多本書了。

XX是個特別要強的孩子,習慣搶人東西,之前我對他的行為總是進行勸阻,沒有深入到實處,這次我改變了教育方式,讓他自己去意識到錯誤。

孩子對於事情的後果不能像成人一樣去預料,當他們做錯了事,成人的批評同時也抹殺了他們承擔責任的機會。事實證明,適當讓孩子承認錯誤,不但有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老師,在教育孩子時更要注重策略,該放手時適時放手。

教師的責任感 篇5

格拉塞說,不負責任的人總試圖想不帶責任心就獲得幸福。結果他們找到的只是些短暫的歡樂,而不是那種與負責的行為相伴的根深蒂固的滿足。人要有責任感,有責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人,也只有有了責任感,才會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會發覺前方有那麼多事需要自己去擔當。

責任感是什麼?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我們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在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到位,或是做到預期的效果而受到批評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自己已經盡了力,已經盡了心,效果不好結果不如意都是自身以外的原因而造成的。

藉口,都是藉口,我們都能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找到藉口。有責任感的人不會找藉口,只會從自身找原因。而自身的原因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沒有責任感或是責任感不強,但有時我們自己又是無法確定的。作為一個有教育責任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對自己有責任感的人。

任何一個領域,如果沒有一種精神的支撐,那他一定是行的不遠。職業的定義,首先是對自己教師職業的熱愛,體育教師,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在中國國度裡,本身,深受傳統思想:“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一個哨子,一個球”等觀念影響很大,我們一線體育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自身所從事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增強自己作為一名基層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對自己有了責任感,才能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清楚每一項榮譽所要的子條件的時候,就應該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去實現這此“子條件”。給自己一個目標,給自己一個實現目標的時間,責任感由此開始。

體育課要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的話,老師就應該以身作則,說一不二,上課不能遲到,對學生承諾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讓小學生時刻感覺到老師是很有責任心,對學生從來不撒謊,讓學生知道老師是一個對工作一絲不苟、高度負責的人,而且還有一顆關心、愛護學生的心。

有了責任感,教師才願意把愛獻給每一個學生。當教師將愛的情感傾注給學生時,就願意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待,給學生親切感、安全感和信賴感,成為學生學業上的良師、生活上的益友。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學生透過觀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教師真心愛護他,為他操心時,他們是不會無動於衷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愛回報給老師,會越發地信任和親近老師,愉快地與老師合作,老師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

有了責任感,教師才能夠尊重學生、包容學生、理解學生。如果沒有對學生負責的責任感。在教育實踐中要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是辦不到的。作為教師,我們肯定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聰明的、愚笨的;漂亮的、醜陋的;調皮的、聽話的;貧困的、富裕的;驕傲的、自卑的;上進的、落後的,如此等等。當我們給予他們尊重、呵護和理解時,我們就能夠平等地與他們交流,呵護他們的自尊。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時曾偷偷到校長家殺死他家的狗,這在西方國家顯然是難以原諒的錯誤。但麥克勞德遇上了一位高明的校長,也是一個對學生負責的校長,他給了麥克勞德一個“懲罰”——畫出狗的兩張解剖圖。正是這個包含理解、寬容和心懷善意的“懲罰”,使小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並最終因發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試想,如果小麥克勞德遇到的是一個以放大鏡看待學生錯誤的不負責任的校長,給小麥克勞德以肉體的懲罰、心靈的施暴,或許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就會少了一位科學家。

責任感能激發人的潛能,也能喚醒人的良知,失去責任感不僅喪失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將失去必要的人的良知。有了責任感,教師才願意為學生無私地付出。失去責任感的教師,是不可能願意對學生付出的,必將於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教師一旦沒有了付出的意願,就會在工作中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不會在工作中關心學生的.成長,竭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我,本著少一點遺憾,多一點責任,揹負著厚重的目標前行,揹負著責任感前行,熱情地投入工作,積極地思考,沉靜地閱讀,使自己儘快地駛上專業發展的快車道。

教師的責任感 篇6

1、高職教師教育教學責任感評價的必要性

據筆者針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調查發現,近年來,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效果普遍一般。總結分析原因,這一方面有來自於教師的原因,很多高職教師沒有真正用心把調動學生積極性作為己任,這主要來自於客觀現狀和制度上的原因。眾所周知,高職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在責任感上的壓力相對較小。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通常沒有諸如擇校、擇班、排名、升學以及高考等壓力,也沒有因此而產生的績效評價機制。很多高職院校教學考核甚至連“教考分離”都沒有完全實現,這就導致教師“自己教、自己考、自己給學生評分”,以學生分數顯示的教學效果完全由任課教師自己判定“。如何教、如何考”成了良心活,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來自學生自身因素,高職分數線一降再降使得高職學生生源整體素質下降,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講,現階段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都不能與以前的高職學生相比。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高職教育辦好,培養更多更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一線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職教師建立更多的責任感,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做好這項工作,首先是要提升高職教師的責任感,而這絕不是憑几句口號、進行宣傳倡議就能夠做到的,必須從政策制度上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因而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學合理的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考核評價體系,從制度上約束教師來加強責任感建設,督促高職教師真正把“教書、教技、育人”當成一種習慣。對高職教育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專案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專案教學”等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能力進行科學設計、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在課下投入大量精力,而這種投入一方面取決於教師的能力,更多地取決於教師的態度和責任感。高職教師責任感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應該是有利於這種責任感的建立與持續的激勵上。

另外,我國當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職稱評聘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問題,對教師的評聘和職務晉升的標準也需要科學的考量,它至少應該涉及教師的態度和能力兩個方面,只有能力沒有責任感的教師不能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另外,只有積極的態度缺乏能力的教師也不能達到高職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國已有的考評大部分是結合“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和管理者評教”三個方面。且評價的方法沒有統一標準,往往各校自有一套,大多是根據教學結果以及管理者的經驗進行考評,公正、公平、客觀性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失偏頗,從而挫傷一些勤奮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的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這種缺乏科學指導的主觀的考評機制不利於高校的健康發展,還有可能挫傷高職教師的榮譽感、責任心,並且使考評在很多情況下流於形式,失去其應該具有的價值和作用。從以上分析來看,建立有利於提升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考核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高職教師責任感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對於當前深化高職教學模式改革、促進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和能力進而“建設優秀高職教師隊伍、落實示範性高職院校正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保證示範性高職院校高質量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2、高職教師責任感評價體系構建的原則

建立科學有效的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評價體系必以須激勵為導向,既重視過程考評又兼顧結果考評,並要結合評優、評先、教師職稱的評定、聘任以及職務晉升來進行。這需要我們圍繞高職教師責任感評價體系,從理論到實踐層面作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在構建責任崗評價體系時堅持“目的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全面性與重點性原則、明確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認同性原則”。

(1)目的性原則。在眾多反映教師工作數量和質量的指標中,儘可能選擇那些能夠揭示教師責任感整體效果的指標,滿足對教師責任感評價的需要。

(2)客觀性原則。在設計考核指標體系時,所採用的定性、定量等方法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必須客觀地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最本質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3)全面性與重點性原則。在影響教師責任感的眾多組合因素中,採用系統設計、系統評價的原則,綜合各方面的業績、成果,以便全面客觀地做出對教師責任感的評價。在令人滿意的定性、定量等評價指標資料採集困難的情況下,需在全面與重點中尋找最優交叉點,使之既能真實反映教師總體工作狀況,又使蒐集資料工作相對簡化。

(4)明確性原則。在評價中明確每個評價指標的具體含義,以儘量減少由於不同評價主體可能對同一指標有著不同理解而產生評價誤差的可能性。另外,各項指標要簡潔明確,易於理解,評價指標之間在內涵上應有明顯的差異,避免使用可能產生歧義的指標。

(5)可操作性原則。要保證評價體系的易理解性和資料蒐集的可行性,同時應結合現代管理理論和計算機相關技術,實現評價程式的計算機化,儘可能方便評價主體的使用。

(6)認同性原則。一個良好的評價體系,評價的結論應儘可能準確、客觀,應該是使用者樂於接受並在使用中得到不斷完善的體系。這要求我們設計的評價方案能夠被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認同和使用。

3、影響高職教責任感大小的因素分析

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若想窮盡出所有的影響因素是不可能的。筆者經過認真地分析和總結,找出對其影響最為重要的五個因素:教書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人文素養與師德水平。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3.1教書育人能力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20年的發展,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己經進入到相對成熟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逐步提高。如何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滿足“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從而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影響力和自身社會價值,已成為越來越多的高職教育工作者和領導關心的問題。另外,不容置疑的是,激烈的生源市場競爭己使培養物件成為學校的“上帝”,而高職院校教師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以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與水平是否得到學生認可以及認可度的高低,關係到社會對一所高職院校教師的總體評價。而具有較高的責任感的教師會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培養和個性發展的過程,注重培養髮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因而這種教書育人能力是高職教師責任崗評價的重要影響因素。教書育人能力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掌握和運用教材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2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體現了一個教師的主要能力,開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這從絕大多數高職教師職稱晉升評審標準中均得以體現。教研能力主要包括承擔國家級、省級、院級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專案建設的情況、以及承擔各種級別的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情況。各種級別的質量工程專案建設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的主題形式,是關鍵性的教研專案,它是促進各級各類高校包括高職院校進一步改善教學軟硬體建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者進行教學理論創新、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實習實訓實驗建設與管理水平等等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科研專案主要針對教師所研究的學科專業,利用專業理論,加強與實踐結合,以期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形式。同時,撰寫論文、編寫教材、進行學術交流也是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大小的重要體現。

3.3社會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的辦學強調為地方經濟服務,作為其教師,應該積極利用自身智力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如:面向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諮詢、培訓管理幹部、開展橫向課題合作,這種型別的合作一方面促進自身所學與實踐結合,進一步鞏固理論,促進教學,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在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這體現了高校教師的社會責任。因而,高職院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如何、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的效果和成果理應成為是評價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大小的主要指標。

3.4實踐教學能力

實踐教學能力表現為實際動手能力和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它是高職院校教師的的核心職業素養和競爭力。實踐教學能力主要用指導實習實驗實訓工作的效率效果來衡量。例如,當前政府舉辦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為各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的評價和比較提供了平臺,各校透過參賽也進一步取長補短。這其中學生競賽成績實際上檢驗了所屬院校實踐教學組織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不斷將所學理論與實務操作緊密結合,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是高職院校增強生命力的主要途徑,是高職院校參與市場競爭的銳利武器,是學校獲得社會滿意、實現辦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3.5人文素養與師德水平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產物,承擔著傳播人類優秀文化的主要任務。高職院校教師良好的人文素養是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高職院校教師的人文知識的素養直接影響到他所培養的學生的文化素養。除此以外,師德水平作為高職教師能力的基本要求,體現出的是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以及熱愛高等職業教育,敬業愛崗,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些顯然應該成為評價一名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重要指標。總之,高職院校要實現辦學目標、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和較高的社會滿意度,必須對高職教師能力與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職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情況顯然對學校辦學目標產生直接影響。作為各級各類管理主體,對高職教師責任感的大小進行量化考評,並進而採取激勵措施,有利於解決高職教師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幹好幹壞基本一樣、幹多幹少基本一樣、干與不幹基本一樣”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分析影響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教書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人文素養與師德水平等教師能力與素質”的基礎上,透過廣泛的社會調查,結合教育專家的意見,設計出上述指標在量化評價中的佔比,進而透過相應的制度對一定時期的教師責任感做出客觀公正的量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