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指導高段作文教學

如何指導高段作文教學

能在寫作的同時從生活細微小事中感受到母愛的存在,從而有一種感恩的情結,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指導高段作文教學,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 要:古語云,“意在筆先”。說的就是要胸有成竹,方可揮毫潑墨,如果胸無點墨,那也只能紙是白的,墨是黑的,絲毫不增,絲毫不減。要讓學生覺得作文是快樂的,作文的天空每天都是好天氣。

關鍵詞:意在筆先;審題;結構;思緒

古語云,“意在筆先”。說的就是要胸有成竹,方可揮毫潑墨,如果胸無點墨,那也只能紙是白的,墨是黑的,絲毫不增,絲毫不減。進入小學高段,學生的閱歷增加了,知識的儲備也較中低段有質的飛躍,思維方式也多樣化,這些對於作文的原始積累,肯定是有益的財富。而說起作文來,一看到題目不少孩子就只能發出:“哎,怎麼寫啊?”如此慨嘆,這對於教者無疑是提出了挑戰。

如何讓學生聽到作文二字從陰雲密佈,到喜笑顏開,讓學生覺得無論晴天、雨天,每天都是好天氣,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撥雲見日談審題

作文題目的設計,分封閉式,開放式,半開放式三種。開放式無疑是這三種之中最靈活的,封閉式雖說樣式陳舊,但主題易於把握,半開放式介於兩者之間,靈活中透著一種天性的固執。

有一篇文章《二十年後再相會》,這屬於封閉式題目的文章,面對這樣的題目。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匆忙去想作文到底該怎麼寫。要讓先看清楚文章的題目到底是由幾個詞語組成,和詞語做個遊戲,它們都能怎麼組合:“二十年後”、 “再相會”或者“二十年後”、“再”和“相會”。再把這個題目抑揚頓挫的讀出來,如果要關注時間,哪些詞語重讀,如果要關注事,哪些詞語重讀。接下來請學生討論,這篇文章“二十年後“這個時間和“再相會”這件事,誰比較重要。作文課變成討論課,孩子們都相當有興趣。有的覺得時間重要,因為時間長說明不容易再見,有的說事情重要,因為時間只是起了烘雲托月的作用,重要的是再相會這件事,還有的用朗誦題目說明事情重要。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是要我們寫20年後再相會的場面,那些激動的話語,熱烈的氣氛,大家的變化……最後學生自然是知道這篇想象作文是需要以事寫人。其他這類的題目還有“家鄉變了……”“難忘的一件事”等等,封閉式題目的文章,給定了寫作物件,寫這類文章要善於抓字眼,“家鄉變了……”突出的是一個“變”字,究竟是想從美變醜,還是由醜變美,就由你自己開動思維去完成,“難忘的一件事”,突出的是“難忘”,什麼樣的事讓你無法忘懷。抓住了字眼,突出了重點,讓學生知道筆往何處落。

2、還有一篇請學生回憶自己看過電影和電視劇的片斷,寫出一個片段,並寫出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個片段的原因或者感受。小學階段開放式作文,其實題目要求就是一個小提綱。同樣的,請學生找出題目要求由幾個分句構成,一個分句其實就可以擴充套件成為一個自然段。你的作文其實是你對這個分句的解釋和說明,你到底看了什麼,在哪看的,簡單說說都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按照第一個分句的要求,這就是第一自然段,比較困難的是第二段,要求是寫片段,很多孩子無法理解片段的意思,都是把整個電影或者電視劇交代出來,內容煩瑣不說,也找不出重點,最後孩子寫著寫著,自己都越來越找不著北了。片段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次談心,一場戰鬥……這些都可以成為片段,開放式作文的特點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作文,是比較動腦袋的作文形式,敘述清楚片段是重點,理清自己的感受是次要的,當然也可以互相穿插。在穿針引線裡讓孩子體會思維變化的奇妙,作文的樂趣就在於你能把散亂的思緒集中在一處,並能讓他們彼此關聯。

3、半開放式的文章,比開放式的文章相對容易一些,比如《第一次××》,這需要學生自己補充題目作文,首先分析給出的條件“第一次”,這一次肯定和其他時候完全不同,心態、語言、行動各有不同,或者成功或者失敗,重要的是這件事的過程和其中我的感受。先……再……再次……然後……最後……,從程式裡體會,程式是重點,也是要多加筆墨的地方。這是需要我們格外關注的。半開放式的作文,給出的條件是我們必須在感受裡重點落實的。而需要我們加入的條件是需要我們詳細敘述的事件本身,一篇文章需要事件,這是文章的血肉,也需要因事件而發出的些許感受,即使是短暫的、渺小的,只要發出了,也是新的認知,是值得鼓勵和強調的。這無疑是為日後託物言志的文章做了絕好的鋪墊,作文並不是僅僅做了一篇文章,而是從一件事裡看出一個道理,讓孩子在思考中,在寫作中走向成熟。

二、晴天霹靂說結構

小學作文訓練是一個自主、多元、個性釋放的過程,而教師在學生作文過程中,不僅僅是引領者,更是學生思維阻塞時的清道夫,是晴天裡突然出的一個霹靂,讓學生血脈為之僨張。好的提綱是好作文的前提。

1、冰糖葫蘆竹籤穿

寫關於環保的文章,從脈絡裡找到文章的中心,比如上課時候課堂飛進一隻小鳥,孩子們的眼睛都被小鳥牽引。於是請孩子告訴我:小鳥從哪裡來的',你想對它說什麼?孩子們展開討論,最後得出了小鳥從大自然裡來,我們應該珍愛動物,保護動物,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還有孩子提出了生命的課題,這隻小鳥現在在教室裡,生命多麼的脆弱,從小鳥身上我們也要學會珍惜生命。於是得出了一條小鳥——大自然——生命——保護生命的脈絡,最終讓孩子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這比任何古板的說教都要具體生動得多。

2、上天入地我都行

寫關於感恩的文章,情是主線, 孩子的思維面對情這個問題,大多侷限在親情和友情,當出現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自主研討,除了人,還有哪些事物有情。還相機播放了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這下孩子的思維開闊了。天有太陽,給我溫暖,於我有情,地堅實,給我住所,於我有情。至於小草小花,雨露和風,都是有情的。與人,自身之間,皆有情的傳遞,思維的開闊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理清思路,明晰結構。感恩父母,是孝人倫,感恩天地,是敬造化。由小見大,擴充套件了孩子的心。

3、時間長河慢徜徉

到了高段,寫童年生活的文章漸多了,似乎每篇文章都是靠回憶的點滴況味延伸而來。拉開記憶的窗簾,有那麼多的事擺放在那裡,如何選擇,如何分配主次。記憶要深刻,事件要具體,且要有針對和代表性。能展示一個時間段的精神風貌,還要注意和別人不一樣,寫出自己的個性來。把覺得有趣且可寫的事羅列出來,一一篩選,自己確定誰走誰留,這不僅是在篩選事件本身,也讓那些生活的點滴在心裡又走了一回。回憶過去,抒寫過去的目的,是為了從今天延伸開去的未來走得更穩。

三、 雲淡風情話思緒

“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這句話出自元代戴師初老先生之口,是說。

凡是寫文章之前立意之時,首先想到的一本都是其他人早就用過的陳年舊事,於是不予考慮;然後再次思索到的,是人們正在使用的耳熟能詳的事,於是也不予考慮;然後再次思索得出的文章立意,就是精益求精的新觀點,這時才能夠開始作文章。這樣的句子無疑告訴我們,思緒於立意的用處,多思,善思,這些都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學生在寫作時,少的不是作文的時間,而是思考得出真知的時間。

亂是學生作文第一劣處,前後倒置,分不清主次,常常是前語未盡,後言已開。往往讓觀者茫然不知所措,不知究竟在寫什麼,寫到哪裡了。亂的成因是思考時間太少,匆忙下筆,少了分析時間,少了把文章題目或者要求通讀理解的時間,那又如何會有好作文。

作為教師,每次作文讓學生把題目,以及題目要求的意思讀清楚,讀明白,書上的作文要把作文要求讀出來,並且請學生自己分析要求講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講。把思考的空間多一點留給學生,我以為作文時間,想一定要有相當重的比例,在讀要求時,教師啟發學生想,在學生回答時,注意其他學生是否有思考,在解決問題後,是否能思考新的問題的產生。讓作文成為一項活動,一項于思考有益的活動,而不僅僅是為了寫一篇文章。思緒開朗了,看清楚作文究竟要求寫什麼,進而分析自己當如何寫,這樣一篇好文章才成為可能。

綜上,作文教學的路,可謂是“悠久”,可惟有讓作文的天空,無論晴雨,都能讓學生覺得每天都是好天氣,方能讓這條路“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