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作文教學法
作文教學素稱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不論在高考、中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賦分都超過總分的三分之一。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來談談作文的教學法吧!
作文教學法【1】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不僅僅是要在語文課本中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逐步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然而在這幾種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往往是寫作。我在剛接手這個班時學生已經上四年級,按理說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習作訓練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基礎與能力,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上作文課學生不是眉頭緊鎖、下筆艱難就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作文收上來大多數內容不具體、語言乾癟、缺乏新意。針對學生習作的這種狀況,在教學過程中,我加強了對學生作文方法的引導。
一、廣泛讀書,豐富語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係。雖說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越來越重視,每一位學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同類別的課外讀物,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我想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把自己的讀物拿出來資源共享,那麼班上不就有很多不同的課外書了嗎?於是,我動員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捐出來,在班上成立班級圖書角並分門別類擺放。這樣學生在教室裡就可以借到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在學生讀書的過程當中我便引導學生把文中寫得優美的、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句子摘抄在本子上,然後每節語文課抽出一兩分鐘時間讓學生交流積累到的詞句,並說一說喜歡的理由。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同時既增加了語言的積累,又學到了一些寫作的方法,為學生獨立習作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
二、走進生活,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我們的人生是千姿百態、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這為我們的作文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但是我們小學生往往不能把作文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做個“有心人”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準備、指導觀察。五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作文要求學生寫“春天的發現”。在寫這篇作文之前我便組織學生到田野、校園、小河邊尋找出春天裡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引導學生抓住它與眾不同的特點認真觀察並做好記錄。透過仔細觀察,他們真正地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春天的五彩斑斕。一篇篇文章讀起來琅琅上口,真實而生動。
三、科學評價,增強學生習作興趣
評議也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待學生的習作我們應該用辨證的眼光去看,採用“1+1”的評價方式。在評價優秀作文時既要肯定和讚揚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又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評論差生作文時則要儘可能的找出其成功的地方而委婉的指出不足。只有科學有效地進行評價才能讓優秀的學生做到精益求精,後進的學生不斷進取。
作文教學法【2】
作文就是讓學生把日常學習、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想過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既能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又能促進智力,對其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好學生作文,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觀察
觀察是學生準確生動表述的前提,是獲得作文材料的必要途徑。一般不是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平時不會留意周圍的人、事和物,因此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掌握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明白觀察的重要性後,告訴學生觀察事物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同時要抓住事物的不同特點,從形狀、外貌、語言、動作等多方面去觀察。並有意識地設定一定情境,集中觀察。如組織學生參觀消防大隊,回來後把學生觀察到的綜合起來,指出哪些應重點寫、哪些應一筆帶過,指導後再讓學生重新觀察,並談談各自的感受,逐步使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掌握觀察的方法。
二、從日記中去積累素材
學生作文頭痛的就是“沒啥可寫”。我就要求學生寫日記,引導他們常練筆。我首先讓學生明確了寫日記的好處,告訴他們日記的格式和應該注意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如何捕捉可寫的內容,如“同學之間的對話”“自己是怎樣當值日生的”“一節體育課是怎樣上的”“放學後你都做了什麼”等讓學生真實地記錄下來。寫出來後,我還鼓勵學生在班上互相交流、傳閱。讓學生常練筆,從日記中去積累素材。
三、從語文課教學中找寫作方法
現在學校一般每週只安排兩節作文課,既要讓學生寫,還要改,教師很難抽出時間去講寫作方法,再說單純講寫作方法很枯燥,學生聽不進去,我就從語文課教學中去講,讓學生去找。如學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這課後,我就讓學生參觀了我縣的吉鴻昌塑像,回來要求學生按本課的寫法寫。學了《我的老師》一課後,我就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老師,學習本課寫法去記敘自己老師的幾件事。當然這樣的作文不要求學生當堂完成,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並逐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四、從優秀作文中去提高表述能力
學生初寫作文時,要想把自己想寫內容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在作文教學中,會根據作文訓練的內容要求向學生推薦幾篇優秀作文,也包括教師自己的“下水”文,供學生閱讀和欣賞。這是學生作文時迫切需要的,因此,學生會用心去看、去聽、去學其中的優秀片斷,既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多讀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被感染和薰陶,從而把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
五、從作文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修改可以幫助學生矯正觀察和表述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職責是教會學生修改作文,而不是代替學生改。在實際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給學生指出習作中存在的問題,而忽視學生修改的過程。或者說學生是否修改了習作中的問題,許多教師不再過問,這很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在作文教學中,會找出學生習作中有代表性的2至3篇,展示給學生,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修改,從習作要求、字、詞、句、標點到內容的詳略、順序的安排等教會學生修改的方法,從而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從批語中去增強作文自信心
現在的作文教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注重給學生下批語,不是打個分數,就是按優、良、及、差分個等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我在作文教學中非常注重給學生下批語,分數、等級學生會不在意,學生在意的是教師給他下的批語是不是恰當,自己的習作是不是受到表揚。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從批語中看到希望、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作文的自信心。特別是作文較差的學生,批語中一定要有鼓勵的話語,哪怕一點點的表揚都會對提高作文積極性起到好的作用。
總之,引導學生寫好作文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教師必須抓好作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和自信心,從生活中去積累素材,從學習中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