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小學數學教師的說課稿

小學數學教師的說課稿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於1987年提出來的。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下面是小學數學教師的說課稿,請參考!

小學數學教師說課稿(一)

一、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比的意義"是小學五年級第十冊教材中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透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相比的知識得以昇華,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意義"這部分知識內容繁雜,學生缺乏原有感知、經驗、不易理解和掌握。針對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並會正確求比值。

(2)透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理解並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絡,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絡的。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絡。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1、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4、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 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5、採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於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的活動與安排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利用一則訊息引起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學生對這則訊息進行討論、交流時,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能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義"教學。

第一步給出班級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兩個條件,請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確是男生和女生兩個量在比,啟發學生思維,除了用以前學的除法知識對兩個量進行比較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比較。然後展開"比的意義"教學活動,說成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運用新知識說說。(說明:從學生身邊的數量中提取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傳遞,輕鬆快樂。)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2、比的讀法與寫法、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後組織同學們彙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後,並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能夠寫出幾個比的例項,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彙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3、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

透過引導學生看板書,合作交流能夠比較出"比"、"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絡,填寫出表格,再透過"相當於"這一詞的理解,明確他們的區別。

(三)、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學習感受。

透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師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該教學內容是以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這些知識為基礎的。原教材先透過直觀使學生了解1/2、2/4、3/6 4/8四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雖然不同,但是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接著進一步研究這四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們是按照什麼規律變化的。最後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安排教學內容,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充分體現,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此,我打算透過"折、畫、想、問、用"五個環節對教學內容作如下處理。

1.畫--讓學生用色筆在長方形紙條上分別塗出它們的一半,並用分數來表示。

2.想--1/2、2/4、3/6 、4/8這些分數有什麼關係?你還能說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數吧?你還能說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數吧?

3.問—從"1/2=2/4=3/6=4/8"中,你發現了什麼?

4.用--用已學過的"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這樣安排教學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於知識的遷移。

讓學生透過動手摺、塗,再用分數表示,這樣既幫助學生複習了分數的意義,又為學習新知識作了準備。

(2)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透過學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數,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數,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自主學習的精神。

(3)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透過交流,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思考問題,積極探究問題,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以上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體現如下幾點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性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分數基本性質"抽象概括的全過程,正確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學生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

2.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絡、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應用意識。

3.創新性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課起打算採用"創設情境,複習遷移--設疑激思,獲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時反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複習遷移。

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舊知識起到正向遷移的作用,首先創設了動手操作的情境:課開始發給每位學生四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讓學生折一折。把第一張紙條對摺(也就是把這張紙條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張紙條對摺再對摺(也就是把紙條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張3次對摺(也就是把紙條平均分成8份)。接著,讓學生畫一畫,用彩筆在等分後的紙條上分別塗出它們的一半。告訴學生,如果把每張紙條都看作單位"1",問學生:你能把塗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嗎? 這一情境的設定,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僅複習了分數的意義,為下面匯入新知識作好鋪墊、遷移。並且在教學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愛動手以及直觀思維的特點,啟用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開端。

2.設疑激思,獲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就是學習問題,學怎樣問問題。為此,我在上面教學的基上,引導學生逐一討論以下問題:

(1)1/2、2/4、3/6、 4/8這些分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會說這四個分數的大小相等。)

(2)你能說出與"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數嗎?你還能說出與"2/3"大小相等的分數嗎?

(如果學生寫錯或寫不出,待得出分數基本性質後再寫)

(3)從"1/2=2/4=3/6=4/8"中,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經過歸納,最後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並把這句話顯示出來。)

(4)你對上面這句話覺得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提出地"相同的數"中"0"必須除外。如果學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師提出問題:相同的數是不是任何數都行?為什麼?)

最後,讓學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老師揭示課題)

這樣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情感交融、和諧,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學習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3.深化概念,及時反饋。

為了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設計瞭如下練習:

1.下面各式對嗎?為什麼?(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對錯)

(1)3/4=6/8 (2)3/8=12/2 (3)3/10=1/5

2.在()裡填上合適的數。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線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兩個分數用線連線起來。

4/5 1/6 4/9 4/6 12/16

3/4 2/3 20/25 6/36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