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重陽節

重陽節的故事有哪些

有關重陽節的故事有哪些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重陽節的故事,歡迎來參考!

《重陽節》故事1

很久很久以前,在汝河岸邊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個叫阿景的男孩。他每天和父母一起在田地裡勤勤懇懇地勞作,過著快樂的日子。

這一年,汝河兩岸突然流行起了瘟疫,死了很多鄉親。阿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他的父母不幸都死了,只有阿景活了下來。

阿景病好以後,才知道這次瘟疫是瘟魔鬧出來的。這個壞妖怪住在汝河裡,他走到哪兒就會把瘟疫帶到哪兒?

阿景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把這個可惡的瘟魔除掉,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想要除魔,就得先學本領!阿景聽說東南方的大山裡住著一位神仙爺爺,能降妖除魔,本事可大了,就決定去找他拜師學藝。

阿景帶著一袋乾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可就是找不著神仙爺爺的蹤跡。

這天,阿景又在途中停下來問路,一個老爺爺告訴他:“孩子,你蹚過這條河,翻過了那群山,就能找到仙人的住處了。那裡開滿了菊花,真是人間仙境啊!”

阿景聽後,覺得自己渾身又充滿了力氣。他高興地謝過了老爺爺,繼續向前走。

阿景走了三天三夜,終於到了一個開滿菊花的山谷裡。

在一座大房子門口,一位白鬍子老人家正笑眯眯地看著他。原來,那個幫他指路的老人就是神仙爺爺呀!

神仙爺爺很喜歡阿景這個善良勇敢的孩子。他收了阿景做弟子,送給阿景一把降妖青龍劍,還教給他降妖的劍術。

為了早點學好本領下山除害,阿景刻苦地練習。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練劍,練得大汗淋漓,擦乾汗,再練;劃傷、扭傷了,包紮一下,再練;渾身痠痛難忍,咬牙堅持著,繼續練!

練呀,練呀……一轉眼,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阿景練出了一身好武藝。

這天早晨,阿景正在練劍,神仙爺爺走過來對他說:“景兒,你來這兒的時間也不短了,我算了一下,今年農曆的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你的本領已經學成,趕緊回去救人吧。”

神仙爺爺一邊叮囑著阿景,一邊遞給他一把茱萸葉喝一瓶菊花酒。然後招來一隻仙鶴,讓阿景騎在仙鶴背上回家去。

阿景到家以後,趕緊召集鄉親們,把瘟魔要來的事情告訴大家。他對鄉親們說:“別擔心,我有辦法對付瘟魔,一定能把這個壞傢伙除掉!”

到了九月初九,阿景按照神仙爺爺的囑咐,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到了中午,瘟魔爬上了河岸,怪叫著跑進村裡。咦,村子裡怎麼一個人也沒有?

瘟魔四處張望,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他狂叫著向山上衝去。

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和菊花酒的香氣迎面撲來,燻得瘟魔頭昏眼花,一邊哼哼,一邊在原地打轉。

阿景一看,瘟魔中招了!他趕緊持青龍寶劍衝下了山,和瘟魔打了起來。

瘟魔根本不是阿景的對手,被青龍劍刺在身上劃了好幾道大口子,疼得瘟魔“哇哇”叫。

又打了一會,瘟魔傷得更嚴重了。既然打不過阿景,那就趕緊跑吧!瘟魔也顧不上害人了,轉身就想逃跑。

“哪裡逃!”阿景怒吼一聲,對準瘟魔的後背擲出寶劍,“嗖”的一下就把瘟魔扎死了。

鄉親們見瘟魔死了,高興極了,他們擁下山來,把阿景圍在中間,都稱阿景是為民除害的大英雄。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會受到瘟疫的傷害了。大家高高興興地勞作、生活,又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後來,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阿景。

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重陽節”。這些重陽節的習俗,一隻流傳到現在!

《重陽節》故事2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捨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為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雲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裡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隻烏鴉飛過,在葉間找著蟲子,找到了,卻不急著吃,而是叼著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著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裡卻希望那隻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著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啟明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唸叨著,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囉!”以為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著。一個大男孩牽著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著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著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裡安慰道。

緊接著,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

“今天,我帶女兒去吃飯,就不回來吃了,祝您——”

後面的話,老人沒聽清,但他感覺有無數個雪球向他砸來,把他的心打的生疼、凍得冰涼。

黑暗中,老人摸索著拿起飯碗,可口的菜到了他的嘴裡,卻很苦澀,一滴渾濁的老淚滴入飯碗。

老人坐著,如一尊雕像般的坐著,天黑了,老人的心裡也一片黑暗,唯一能給他帶來光明的兒女卻沒有來。

周圍的黑暗裹挾著老人,老人彷彿掉入一個無底洞,唯一能把他拉上來的力量—“愛”卻沒有來。

桌上的團圓飯涼了。窗外傳來烏鴉的叫聲,那聲音是多麼的歡暢快樂,而此時卻像針一般刺扎著老人的心。

這一夜,老人該如何度過?

唉,重陽節呀重陽節,這就是“老人節”?

《重陽節》故事3

據研究人員考證,西峽重陽店最早是由堯的`兒子丹朱所建。丹朱為堯的長子,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曾統帥大軍征伐強大的東夷諸侯而獲勝,鞏固了堯的地位,為建立陶唐王朝立過大功,具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

考古學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時代》中介紹:堯欲指定王位繼承人,大臣放齊說:“帝子丹朱開明,可登帝位。”堯認為丹朱“不守德,好爭訟”,“不足以授天下”。那時,人們把孝德作為眾德之首。堯認為舜有孝德,決定把帝位傳給舜,並由舜代堯執政。堯怕丹朱與舜爭奪帝位,派丹朱駐守丹江和漢水交接處的丹江口,並派舜領重兵駐於黃河北岸,監控丹朱。為了防止舜從北方攻擊,丹朱在丹江邊建丹朱臺,在正北建丹朱城作為國都,與國都配合,建九層高的天文臺,即丹朱臺。並在正北建朱陽關、紫荊關、重陽店,來保護都城丹朱城。

丹朱為什麼要在重陽店建立要塞?為什麼以“重陽”命名?重陽店在朱陽關和荊紫關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朱陽關和荊紫關只是它的側翼,起輔助作用。古人重陽輕陰,陽的地位比陰高。最大的陽數是九,九代表萬物之大、之高,因重陽店在戰略上處於核心地位,在軍事上有從旁邊防衛紫荊關的作用。所以丹朱很重視它,把它起名為重陽。

丹朱建重陽店的時間在公元前2240年左右,距今有4200年,說明重陽店的建店時間有4000餘年了。因舜最後繼承了堯的帝位,名聲遠揚,丹朱則慢慢被後人遺忘了,但丹朱在淇河上建重陽店是確信無疑的。

《重陽節》故事4

重陽節文化迄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在西峽至今流傳眾多民間傳說。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要數重陽公主的傳說。

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年間,宮中身懷六甲的李娘娘受閆氏所害,逃至洛陽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陽店。恰在農曆九月九日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慢慢把重陽女養大成人。誰知一年秋天,此地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村裡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倖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重陽女,並把安帝贈送的玉佩傳給女兒,讓她找機會狀告閆氏,為她討回公道。

李娘娘死後,重陽女到處拜師學藝,立志斬除瘟魔,為母報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精心傳授劍法,並密告瘟魔的四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讓重陽女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組織附近的百姓登上雲彩山,女的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散發出一種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現就齊聲高喊:“剷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見到紅色,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喊聲,縮成一團,重陽女一劍將瘟魔刺死。從此重陽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

此事傳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來視察,見到了重陽女和玉佩,報知安帝。安帝召重陽女進京相見,父女擁抱大哭一場。後安帝貶黜閆氏,專門為李娘娘修了娘娘廟,封重陽女為重陽公主。安帝要留重陽女在宮中,重陽公主以母親葬在重陽、逢節要去祭奠為由,執意回到重陽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後,都要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順便把當地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傳入宮中。

重陽公主生在重陽,長在重陽,又在重陽結婚、生子,百歲而亡。當地群眾為重陽公主修了重陽道觀,年年重陽節前來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