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通用14篇)

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很多時候他們都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依然擁有陽光心態,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供大家閱讀參考。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1

蘇格拉底單身的時候,與幾個朋友住在一間窄小的房子裡。有人見他每天都開開心心的樣子,便問到:“幾個人擠在一起,太不方便了,有什麼可高興的?”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開心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先後結了婚,一個個都搬走了。只有蘇格拉底這個單身漢仍住在那裡,他還是那麼快活。那人又問:“一個人住多寂寞啊,你為何還那麼高興?”蘇格拉底說:“有很多書陪我哩。一本書就是一位老師,有這麼多老師與我在一起,隨時都可以為我答疑解惑,這怎會不令人快活呢!”

過了幾年,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裡。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裡是最差的,既嘈雜又不安全,而且上面的住戶還經常往下面潑汙水,丟髒東西,衛生條件糟透了。那人見他還是一副春風滿面的樣子,吃驚地問:“住在這樣的房子裡,你也感到高興嗎?”“是呀!”蘇格拉底說,“住一樓的好處太多了!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容易,不必費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方便,不用一層樓一層樓地去打聽……最妙的是,還可以在空地上養花種菜,哈哈,簡直是樂趣無窮!”

一年後,蘇格拉底與七樓的一位朋友換了房,從最低層搬到了最高層,依舊很快樂。那個人故意問道:“先生,想必住七層樓也有諸多好處吧!”蘇格拉底說:“是啊,你猜得沒錯!例如,多爬幾階樓梯可以鍛鍊身體,有利於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累眼睛;沒有人在頭頂打擾,白天夜晚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問:“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覺得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如意呀?”柏拉圖說:“快樂與否,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2

徐霞客從小便立志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成年後,由於放心不下寡母,他遲遲沒有出行。母親瞭解兒子的心意,對他說:“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遊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像籬笆裡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在母親的鼓勵下,21歲的徐霞客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遊冠,揹著簡單的行李,告別了母親和妻子,開始了他一生孤獨而漫長的行程。他在每年的春天出門,深秋返回,與家人作短暫的團聚之後,再於翌年的春天出遊。在徐霞客34歲那年,他的母親病倒了,看著年邁重病的母親,他決定中斷遊歷,留在母親身邊盡孝。可是,這位80高齡的老人卻並不贊成這個決定,一再催促他再次出遊,去完成考察祖國山河的使命。母親病癒後,見兒子仍無出門的打算,便堅決要求陪同兒子一同出遊。面對毅然決然的老母親,徐霞客只好答應下來,陪同母親走出了家門。考慮到老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徐霞客只帶母親遊歷了宜興和句容等地。這段象徵性的行程雖然短暫,亦無風無浪,卻為徐霞客後來的遊歷增添了無窮的動力。

三十多年間,徐霞客靠兩條腿先後遊歷考察了十六個省,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他一直堅持寫遊歷日記,陸續寫下了2000多萬字的遊記,遺憾的是大部分文字已經流失,只留下一部4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3

安格拉·默克爾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母親曾經是位英語和拉丁語教師。安格拉的爸爸是當地一位有名的神學院院長。安格拉的父母對她要求很嚴,總希望她能夠出類拔萃。她牢記父親對她的教誨,在各個方面都很刻苦,即使是在最差的體育方面,她也做到了堅持。安格拉12歲時,有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

那是在體育課上,老師要求大家練習在跳水臺上跳水。一群小女孩都已勇敢地從3米跳臺跳下水後,只剩下一個小女孩沒有跳了。她一個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就是不敢邁出腳步。老師在旁邊鼓勵她,周圍的同學也在鼓勵她,但她就是害怕,還流下了眼淚。“還有幾分鐘就要下課了。”老師有些不耐煩起來,說話的語氣已經帶著一些責備的味道了。小女孩聽了,腿抖得更厲害了,但是她艱難地退了一小步,又前進了一大步,往池子裡看了看——3米的高度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挑戰。突然,周圍的人看見她閉著眼睛跳了下去,水花濺得很高,但掌聲卻響了起來。“安格拉,我們都為你自豪,你是怎樣戰勝自己的膽怯的?”旁邊一個叫彌潔娜的夥伴問她。這個叫安格拉的12歲的小女孩已經抹乾了淚水,穿上了衣服。但她用發顫的聲音慢慢地說:“我突然想起了爸爸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在困難的時候就算閉著眼睛也要往前邁一步。”大家聽了這句話,都受到了鼓舞,紛紛報以更熱烈的掌聲。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安格拉沒辜負父母的厚望……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4

在新書《王蒙八十自述》中,王蒙寫道:“到2013年10月,我滿79歲實足年齡,按照中國咱們本土的習慣,可以毫無遲疑地自稱八十老翁了。”這位八十老翁在書中披露,作家鐵凝曾特別送他 “高齡少男”的稱謂。鐵凝覺得王蒙在古稀之年,還像個少年人一樣對什麼事都感興趣,都躍躍欲試,真的不像是個老人。

生活中的王蒙的確和他的同齡人不太一樣。王蒙手舉著兒子買的蘋果手機講起了自己的“掌上時代”。從最初打電話、發簡訊,到現在微信、彩信樣樣都能來,“我就覺得一個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很有意思,學習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那個事情本身,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英語、德語、俄語、法語、日語、波斯語,王蒙都自學過,發音也過得去。王蒙揭秘道,他不是專門的翻譯家、外交家,但學習不同的語言,讓他覺得生活越來越可愛了,對生活的陌生感、距離感越來越少了,“大街上都是人,你和誰都沒有距離,你寫出小說來多有把握呀。”

一位德國漢學家翻譯了王蒙大量作品,但他完全無法理解王蒙當年曾被打成“右派”這段經歷,“你怎麼能夠忍受這種狀況,如果是我的話,要麼自殺,要麼發瘋。”而王蒙有自己的想法,“與其發瘋、自殺,還不如自己好好學習,做個‘陽光男孩’。”說這話時,滿屋灑滿了陽光,作家王蒙的笑聲讓陽光變得更溫暖。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5

蕭伯納是英國傑出的戲劇作家,被譽為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他不僅以劇作高產聞名,還因健康長壽備受關注,他高壽94歲,是世界文壇有名的壽星。他的高產和高壽得益於強健的體魄和睿智的頭腦,而這兩者又和他自小養成的鐘情素食、摯愛陽光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蕭伯納出身貧苦,從小就養成了樸素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蕭伯納一生喜歡素食,一日三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麵包、通心粉、小扁豆、雞蛋和一定數量的生菜。而且,蕭伯納終身禁菸忌酒,連含有刺激性的咖啡都很少飲用。

這種飲食方式,和我國傳統醫學倡導的“平易恬淡”的素食養生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呂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於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因為“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眾珍”指的就是肉食。現代醫學也證明,日常飲食中少食油膩葷腥,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脂肪、膽固醇含量低的素食,能均衡身體營養,減少心臟病、肥胖症、高血壓和癌症的發病率。而且,穀類、豆類富含的麩酸和維生素B,是讓大腦細胞活躍的主要成分。所以,素食可以增強人的智慧和判斷力,從而變得更聰明。

除了鍾情素食,蕭伯納對陽光的酷愛可以說已經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英國是個多霧的國家,經常見不到陽光。作家為了沐浴到更多的陽光,在庭院裡建造了一間結構特殊的木屋,屋子底部安裝了轉動機關。這樣,木屋就可以隨著太陽的移動而轉動。他在屋裡寫作、生活,就能經常接受陽光的沐浴。

有了陽光,蕭伯納就會變得思維敏捷、運動活躍,比如在陽光下游泳、划船、爬山、打網球、騎單車等等,都是蕭伯納喜愛的運動方式。這些戶外活動既緩解了寫作疲勞,又鍛鍊了身體。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6

楊光是一位盲人歌手,我喜歡聽他的演唱。他的歌聲寬厚、富有磁性,特妙的是,他能模仿很多著名歌唱演員的聲音,在享受音樂之美時,還能享受他帶來的歡樂。楊光善於在演出現場與主持人“交換意見”,使我們有機會了解他的成長道路很坎坷。在廣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楊光以一曲《我是陽光》,感動過無數人,像歌名一樣,帶給了人們“陽光”般的溫暖。

我也聆聽過世界著名盲人歌唱家波提切利的演唱會,與楊光帶來的效應不一樣的是,後者更多的是帶來藝術享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需要音樂藝術,更需要陽光般的歡樂。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問題,甚至會遇到非常難熬、嚴重的問題,假如那時哪怕有一絲一縷陽光照射進來,都會給這一片陰暗地帶帶來光明。我們太需要楊光那樣的用藝術的、輕鬆的方式開懷、解憂了。我們同樣需要榜樣來為我們做出示範,在感受陽光時,自己也成為別人的陽光。

當我許多次在電視中聽楊光演唱後,問自己:想過沒有,楊光為什麼能成為陽光?這肯定與生活中需要陽光、卻又缺乏陽光有關。與之關係密切的還有,在我們周圍總會有一些陰暗面,會有一些心理陰暗的人。幾年前發生的影片播放高跟鞋踩死小貓的事件,無論具體原因是什麼,都逃不脫是展示陰暗心理的典型。對這樣的影片的圍觀,不管是否“喜好”陰暗,或者是一時糊塗、一葉障目,在那些地帶發出的聲音,總是讓人產生沮喪和懷疑,總是讓人非常不舒服。令人防不勝防的是,有些陰暗的聲音往往打扮得很美麗、振振有詞,“歪理十七八條”。歪理多了、聽多了,心裡的陽光就會暗淡下去。陽光燦爛的天空偶爾飄過幾絲雲彩是美,假如烏雲密佈,還會美嗎?況且,這些由烏雲造成的陰暗是人為的,它可能來自網路,也可能來自生活的某個角落。陰暗現象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喬裝打扮,即使是能量巨大的太陽,也會有黑子。當然,黑子只是太陽內溫差引起的自然現象,它雖然總是存在的,卻並不能阻擋陽光的普照。

不過,偏偏有人相信、喜好陰暗,而陰暗一經打扮,就會像黑子一樣,躲在太陽之中,產生負效應。說得小一點,假如一個人一段時間處在陰暗中,哪怕並非主動,只是落入了別人的陷阱,那麼,他自己無法快樂,還會給與他有關的人,帶來負能量。而喜歡陰暗、心理陰暗的人,哪怕只是一時半回,也可能會給自己的很長一段生活道路和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我有很多朋友,其中有工人,也有作家、藝術家和當領導的。他們中有的人經常用自己的陽光去影響別人,諸如一起說說開心話、開心事,一起吃飯、旅遊,一起幫助別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甚至幫助陌生人解決生活困難。但也有極少數人,故意用自己的“不開心”、用自己陰暗的心理去影響別人。有意思的是,許多年後,他們自己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後者往往各方面都原地踏步、口碑不好,甚至身體欠佳;而前者卻往往事業、家庭都很幸福。前者不管是當領導了、成名成家了,還是建起了幸福家園了,不知道大家察覺沒有,他們會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心胸都很寬,裝著自己的同時,也裝著很多很多朋友,裝著許多需要他幫助的人。在我看來,他們用生活中的陽光,溫暖別人的同時,上蒼很公允,讓他們自己也感到了溫暖。

我們總是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要做到這點,前提就是心裡有陽光。當我們用別人的陽光、社會的陽光來照亮、溫暖自己時,哪怕閃過一個念頭:也用自己的陽光去照亮、溫暖別人,這已非常可貴了。當跨出行動的一步,那就需要讚賞一下了,假如已有成果了,那我們一起擁抱他吧。這當然只是一種善良的願望,現實並非如此簡單,這就是生活。所以,楊光啊、楊光,你知道嗎?在你歌唱的時候,在你展示自己的模仿秀魅力的時候,有多少被感動的人,是衝著你的陽光來的,又有多少人在悄悄呼喚,不,是大聲呼喚:我們愛你,陽光。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7

還記得初上熒屏的印小天,陽光充滿活力,周身都是健康向上的勁兒。《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裡的痴情大男孩兒的形象,甚至為了愛情敢於拋棄一切,讓人過目難忘。父親是軍人,母親也當過兵,爺爺奶奶都是老紅軍,如此“鮮紅”的家庭氛圍,讓印小天從小就有著軍隊一般的成長環境,無論是外形和氣質,軍人世家出身的他,也總有一股濃濃的正氣總掛在他尚有些稚嫩的臉上。

陽光、正派的特質,也自然跟隨著他一併成長。因此,在印小天剛剛入行的大多數作品中,皆以此型別的角色為主。諸位大導、名編劇甚至同行們看上印小天的優點的,也都是因為他難掩的正氣陽光的特點。事實上,這不但給了印小天不少參演或主演一些正派角色的好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戲路和發揮的空間。或許,很多人還對印小天在2004年上半年那部與孫儷和何潤東一同主演的《一米陽光》有印象。尤其是印小天飾演不務正業的紈絝子弟年立倫的巨大轉變,因一場家族陰謀和銘心刻骨的愛情,在遭遇與身世、情緒與情感的動盪過後,一股濃濃的責任感在他周圍。從此,印小天的熒屏的優質形象,穩穩的確立。

他就像那雨後刺破烏雲的一縷陽光,熱愛生活,熱愛表演事業。也不斷在這二者的有效的平衡中,感受著生活的意義和表演的樂趣。近些年,小熒屏上佳作不斷的印小天,大銀幕上也逐漸加快了步伐。先是在一些時尚都市和愛情喜劇型別片中的小試牛刀,如今又在八一廠年度鉅獻的戰爭大戲《百團大戰》中領銜主演。毫無疑問,軍人的戲最適合他不過。尤其是早已在《槍林彈雨》和《馬上天下》等劇中已然輕車熟路的表現,抗戰題材對他來說早已不在話下。

讓男人成熟的除了事業就是愛情和家庭。事業上順風順水的印小天,也終於像所有的到了這個年紀的男人一樣,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愛情成正果,家庭圓滿的好日子。從不靠緋聞只靠實力的他,鍾愛的另一半來自娛樂圈外。眼下,進入享受家庭和愛情的美妙節奏的印小天,也在期待著事業與生活的進一步轉變。已為人夫的感覺是美麗的,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家更是溫馨的,尤其是在每每接受採訪時,一提到自己的另一半都幸福感四溢的模樣,讓人豔羨。而幸福中的印小天也流露出對下一代的期待,以及對未來事業的期待!就像東北同鄉佟大為,晉級家長的同時,其表演事業也水漲船高。而縱觀印小天闖蕩娛樂圈十餘年的經歷,諸多角色眾多優秀作品的成績,好老公、新奶爸的形象,以及都市暖男、好情人的趕腳,都很適合他。也好期待快有一天,看到印小天參與的《爸爸去哪兒》。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8

虎虎生威的氣勢、熟練的反手橫打和富有想象力的進攻是王皓在賽場上給人的最大印象。然而在賽場下的王皓性格非常內向,加上稚氣未脫的孩子臉,實在很難令人相信這和賽場上的是同一個人。

儘管不善言辭,但是王皓卻始終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和他聊過天的人就會知道,王皓平靜得根本不像一個大男孩。有時候我跟他開玩笑,自己都笑得快不行了,他卻只是那麼淡淡一笑,好像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刺激得了他一樣。希望王皓在賽場上也能保持這種遇事不驚的平靜。

論實力,王皓足以挑戰世界乒乓球壇任何一位強敵,惟一缺少的可能是比賽的經驗、智慧和對自我情緒的剋制。但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王皓承受的外界壓力相對比較少,只要在比賽中能夠穩住自己,打出氣勢,雅典奧運將是他揚名世界的最佳舞臺。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9

1996年,他從湖南電視播音專科學校畢業。一箇中專生要想在電視臺找到立足之地談何容易?剛進湖南衛視時,他什麼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劇務。所謂劇務,說難聽點就是臺裡的打雜工。一次,編導讓他搬200多張椅子。那是什麼樣的椅子呢?不是摺疊的,也不是塑膠的,清一色的粗笨木製高背椅子。一次只能搬動兩張,這樣要來回走上百趟,既費時,又辛苦。他累得滿頭大汗,也沒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這種活兒幹多了,誰都覺得沒意思。他卻能苦中找樂,給自己減壓!一次,現場來了256個觀眾,臺裡還給每個觀眾準備50多件禮品。禮品多得讓人看了就頭痛,什麼滷蛋粉,電燈泡,麵條,醬油……好像把超市搬進來一樣,林林總總地擺了一大堆。這麼多椅子要搬進現場,還有如此多禮品要一一地分揀出來,送到觀眾的面前,有的劇務開始有意見了。他卻樂樂哈哈地說:“沒準!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會是毛寧坐的。”

當有人抱怨時,機會終於來到他身邊。這一天距他進臺時間僅一年。

一次,臺裡搞大型活動,搬椅子扛凳的事總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點回去休息。可是,臺領導覺得東西擺好了,應該派人看著,別讓人破壞現場,就點名叫他和另一個劇務留下。另一個劇務卻說:“累了一天,總該讓休息下吧!再說,這樣的事應該由保安來做。”可他沒有推辭,趕緊圓場:“沒關係,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這樣,他泡了一碗泡麵就算是晚飯,然後一直守在那裡。臺長半夜巡視,見到桌上的泡麵碗,心疼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他照實回答了。臺長很賞識眼前這個不怕吃苦的小夥子,就提拔他為“現場導演”。

現場導演也不是什麼光鮮的職位,可他乾得很認真。由於觀眾人多,又沒經過培訓,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現場氣氛。他就抓緊時間給觀眾培訓,告訴他們:什麼時候要鼓掌,什麼時候要舉牌,什麼時候起鬨,什麼時候保持靜默。搞一場活動,錄一次節目,他都要講得口乾舌燥。在現場錄製時,他會隨時根據節目的進展情況,帶動觀眾配合,一時站起,一時鼓掌,一時舉牌,成了場上最活躍的一個人,也是最累的一個人。

本來他鼓掌只是象徵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卻自己帶頭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有次演出結束後,臺長讓他過來,說:“把倆手伸出來。”他伸出拍得發紅的雙手,臺長說:“你們看,這個現場導演多麼的投入,連鼓掌都這麼賣力。”

1998年,湖南衛視《真情對對碰》節目缺一位男主持,臺長想到了他。

就這樣,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獲得過許多榮耀。從做劇務到節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兩年時間。對此,他感觸頗深:“要學會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拋給你的東西,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不管拋多少先扛著,扛著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更加堅強,雙臂更加有力。這樣的話,有一天它饋贈給你更大禮物的時候,你能接得住。”

好作品不會從墨水中流出。

1900年,24歲的美國青年傑克·倫敦創作的第一本小說集《狼子》出版發行後,不僅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一舉擠進知名作家的行列。同時,也讓他得到了一筆優厚的收入。這筆稿費讓原本生活還處於貧困線上的傑克·倫敦稍稍擺脫了困境。

由於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清貧,傑克·倫敦自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雖然現在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稿費,但他寫作起來仍像以前那樣節約:每次,在稿紙上寫作時,在寫完稿紙的正面後,再反過來寫稿紙的反面,從不浪費一丁點地方。

一天,一位朋友來傑克·倫敦家裡做客。當時傑克·倫敦正在進行小說創作。他抱歉地讓朋友稍等片刻,等他寫夠1000字後,就立刻停筆過來陪他。

十幾分鍾後,傑克·倫敦寫完字快步走了過來。朋友好奇地問他:“你天天都在寫作嗎,每天大概要創作多長時間?”

傑克·倫敦微笑著回答道:“我每天規定自己只寫上1000字左右。同時,每星期只寫作6天。剩下的那一天,我會將自己前6天的稿子再全部進行修改,並反覆推敲,決不容許文章裡有半句廢話。”

朋友好心地對傑克·倫敦建議道:“你現在的生活並不算多麼富裕,為什麼不多揮上幾筆,每天寫上四五千字甚至一萬字,那樣的話,不就能多換一點稿費嗎?更何況,以你現在的名望和威望,還擔心編輯會不刊登你的稿子嗎?”

傑克·倫敦聽後,嚴肅地回答道:“一個人如果只考慮填飽肚子,一定寫不出好的作品來。須知,好的作品不是從墨水中流出來的,而是用心寫出來的。寫作好比砌牆,每一塊磚都必須經過鄭重選擇,這樣才能蓋起富麗堂皇、風雨不動的宮殿來!”

確實有許多捷徑可以使我們獲得一時的鮮花和掌聲。但要謹記一點,想要獲得眾人的認可,還需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下去。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10

蘇格拉底和拉克蘇相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遊覽一座大山。據說,那裡風景如畫,人們到了那裡,會產生一種飄團欲仙的感覺。

許多年以後,兩人相遇了。他們都發現。那座山太遙遠太遙遠。他們就是走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達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蘇頹喪地說:“我用盡精力奔跑過來,結果什麼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傷心了。”

蘇格拉底撣了撣長袍上的灰塵說:“這一路有許許多多美妙的風景,難道你都沒有注意到?”

拉克蘇一臉的尷尬神色:“我只顧朝著遙遠的目標奔跑,哪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啊!”

“那就太遺憾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切莫忘記,旅途處處有美景!”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11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學教育學家。他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並多年活躍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

1928年,梁思成學成回國後應東北大學之邀去瀋陽創辦了建築系,任系主任和教授。在東北大學建築系草創之時,梁思成和林徽因既是組織者,又是僅有的兩名授課老師。梁先生特別注重啟蒙教育。開班第一課,他先在黑板上一筆畫了一隻小狗,問大家這是什麼?大家齊聲答狗。又在小狗的旁邊畫了一座與小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問學生這是什麼,學生回答是狗窩。他又在狗的旁邊畫一個大的屋子,再問學生是什麼,學生都說是房子。梁思成笑了,說“狗窩”和“房子”,一個是狗睡覺的地方,一個是人居住的地方,這就是“尺度”的含義。

與“尺度”同樣有趣的,是梁先生在講到更加抽象的“比例”這一概念時,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小嬰兒和一個成年人,然後又在成年人旁邊畫了一個和成年人同樣大小的嬰兒,問同學們兩個誰是大人誰是小孩,同學們照實回答,梁先生笑著說,“這就叫比例”。並說建築也和人一樣,各種建築有自己的特點和比例,如果尺度弄不好,讓人看起來像拔高了的小孩或縮小了的大人。

大師就是大師,兩個難以用語言輕易講通的抽象概念就在談笑間烙印在每位同學的記憶深處了。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12

哲學家馮友蘭與梁漱溟是好朋友。當年,梁漱溟給他講過《印度哲學》。梁漱溟出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後,在美留學的馮友蘭給梁漱溟寫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見。梁漱溟很感動,將此信收藏了60年,足見他們的諍友情深。

不過,兩人的友誼也有出現裂痕的時候。1973年,馮友蘭發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後很生氣,認為馮友蘭違背了原則,沒有立場。1985年,馮友蘭九十大壽,他的女兒宗璞按照父親的意思,打電話請梁漱溟光臨,梁漱溟回信批評了馮友蘭當年“批孔”一事,果斷拒絕了。

對此,馮友蘭不僅沒有生氣,反倒覺得梁漱溟很直率,隨後還給他寄去了自己的《三公堂自序》一書,並附通道歉:“來書直率坦白,甚為感動,以為雖古之遺直不能過也,故亦不自隱其胸臆耳……”梁漱溟收到書信後,見老友意識到“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該譁眾取寵。寫文章只能寫實際見到的,說話只能說真想說的”後,他改變了態度,主動回信表示希望見面。1985年12月24日,馮友蘭來到梁漱溟家裡與他相聚。這次見面,氣氛友好,兩人相談甚歡。梁漱溟還特意將自己的著作《人心與人生》送給馮友蘭,並親題贈言。

面對好友的“絕情”和直言批評,馮友蘭沒有心存芥蒂,而是虛心接受,並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馮友蘭誠懇的態度,自然也贏得了梁漱溟的諒解。馮友蘭主動化干戈為玉帛的這種行為,折射出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這種交際方式和交際心態,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精妙的處世哲學。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13

他來自於一個陝西小鎮,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連續創業,從媒體到網際網路,再到腳踏車完成三次不同的人生跨界,同時,他也成了韓寒、蔡崇達的至交好友。

大學畢業時,他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媒體,但僅僅在媒體行業中工作了20個月,便辭職創業。

辭職後的他,在2004年創辦了久邦數碼,其首創的中國手機免費網際網路模式,被《福布斯》譽為“無線網際網路的曙光”。

隨後,在2012年他決定出海,專注安卓平臺的移動網際網路App開發,在死掉20多個產品後,他終於做出了一款基於Android系統的“GO桌面”,在2013年註冊使用者超過3億,並在Google Play 全球應用發行商中下載量排名位居前列。

2014年已經創業有成的他,辭去久邦數碼總裁職務,加入700Bike,成為聯合創始人。

一年之後,他帶領700Bike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1500萬美金,估值正式超過10億人民幣,同年,700bike釋出了名為“美術館、百花、后街和銀河”的四大系列新一代城市腳踏車產品。

他說,他要把700Bike做成一個生活品牌。

他就是張向東,如今700Bike的聯合創始人,一手將其打造成為估值超10億的的“千里馬”公司。

本期《對話千里馬》邀請到了張向東,主持人則是他的好友《皮囊》作者蔡崇達,今天,這一對“好基友”將與我們分享從愛好到事業、從媒體到創業、從焦慮懷疑到砥礪前行的內心體驗與創業經歷,看一看這位“連續創業者”和“文藝青年”如何打造自己的“騎行千里馬”?

1 談創業:把人生最大的愛好用來創業,既是幸運也是不幸

將自己熱愛的事情當作事業,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多的接觸、剖析甚至嚼爛一項“愛好”,反而容易讓人遠離愛好本身帶來的純粹樂趣。

張向東談到這一點時,顯得有些遺憾。他講述自己去年去義大利騎車時,總是在騎行過程中想到測試、效能、優劣,與過去騎車時單純享受風吹拂過身上感覺,想著晚上吃肉喝酒的自己已經截然不同了。

但是實際上他認為自己還是幸運的,人一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所以當他信仰網際網路時,他就毅然創辦久邦數碼;當他熱愛腳踏車時,他就率性選擇參與創辦700Bike。

也因為這一份熱愛,張向東說“做事情的時候感覺也會更敏銳、更清晰一些”。

2 與韓寒、蔡崇達一樣貼著“文藝青年”和“小鎮青年”標籤的張向東,有一點自信,又帶一點自卑

熱愛騎行與寫作,出版過《短暫飛行》、《創業者對話創業者》等書,張向東的身上一直有著文藝青年的標籤,同時也被人認為是文藝青年創業的鼻祖。

而這份文藝,也讓他敏銳的發現,在知識付費、消費升級越來越得到消費者接受的時候,文化的積累會成為一個品牌肥沃的土壤。

除此之外,張向東在分析自己時,還提到了他身上小鎮青年文化中的那種自卑與敏感。

在對話千里馬中,當主持人蔡崇達說到關於小鎮青年自卑時,張向東深有感觸,“就像我剛入大學的時候,我的同學都已經會程式設計了,我卻連電腦的電源開關鍵在哪裡都不知道。”

而在700Bike中,這種自卑感更多的來自於自身所從事的腳踏車事業,相對於歐美產品與品牌,現在所做的產品還遠遠不夠國際化。

正是因為這種自卑感,張向東總是能不斷地認識到知識結構的缺陷,透過不斷地學習,嗅出生活和時代的變化中的創業機會。

3 對融資的理解逐漸變化,找準基金的偏向、佈局與階段性

在談到初創企業融資的問題時,張向東也坦陳自己的理解發生過變化。

在幾十年的創業經歷中,他發現基金也有其自身傾向與偏好,資金與專案的結合需要更精確的匹配才能產生更高的命中率與匹配度。在投資細分的大趨勢下,應當瞄準投資人的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資金。

“千里馬”只有找準“伯樂”才能在眾馬之中脫穎而出,資本與專案也只有相互“投契”才能獲得信任、實現對接。

同時,張向東對於初創公司與投資機構也有了一些自己獨到的看法,“第一個,不要神話,第二個,不要美化。第三個,投資人和創始人是有可能成為朋友的。”

而如今,在中國有許多創業者,尤其是初創企業或者比較年輕的創業者,會神話投資人。但是就投資來說,雙方對接的本質是優質資源的自由選擇與自由結合。雖然存在一定利益博弈關係,但更多是建立在雙方信任、價值觀相符的基礎之上。

其次,投資人和創業者其實更應該是朋友關係,大家互相認同,擁有默契,才會使投資這件事情,形成長期的價值。

4 創業的痛苦:曾經死掉20多個產品,在年會上淚崩,後來找到調整心態的秘訣

在聊到創業所帶來的焦慮時,張向東顯得十分動容,其中說到曾經做“GO桌面”之前,內部曾經先後孵化過20多個產品,連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個才是戰略產品,一個一個的投放到市場實驗,誰不行了就把誰砍掉,解散的團隊兩隻手都數不出來。在某年年會中,張向東甚至痛哭出聲。

但後來,張向東開始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態,對於創業來說,沒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創業就是在不斷的解決問題,創業的樂趣也是解決問題。

在這以後,張向東便找到了對於他自己來說,緩解焦慮的方式,透過騎腳踏車來釋放壓力。同時,騎行對於張向東來說也在慢慢變化為具有儀式感的存在。

他說到,曾經的他選擇一條無人的路線一路狂騎,耗盡體力,目的只是為了更多的享受那種身處路上的焦慮、孤獨,再到逐漸平靜的感覺。

創業和騎行有一點很像,在漫長的行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踏頻,讓節奏和方向隨心而動,變的像呼吸一樣自由。

如今,在全民焦慮的時代環境下,創業者更需要學會從生活中抽離,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與空間,花一點時間從更高的角度去思索企業的戰略方向、產品選擇等宏觀問題,具備和保持將工作和生活剝離的能力。

雖然張向東一直被貼上文藝青年的標籤,但是他卻反對將創業程式化或者文學化。放棄預設程式的幻想,創業是一個殘酷的商業遊戲,遇見問題與解決問題才是真實的兩個部分。

陽光心態的名人故事 篇14

陳偉霆父親早逝,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但哥哥姐姐都比他大十幾歲。像母親一樣,哥哥姐姐非常疼愛陳偉霆,但對他也都有嚴格的要求。有一天,哥哥多方打聽,找到了已經好多天沒有回家的陳偉霆。小時候因為父親的離開他沉淪了,長大後為了家人的期望他爆紅了。

有句話說得好,在娛樂圈成名的背後,都有十年臺下的艱辛,都有一份不平常的堅持,陳偉霆自然也不例外。他十多年辛勤的摸爬滾打,在這個漫長的蟄伏期裡,陳偉霆似乎都是在等待這一次的奮力跳躍,也只為迎接破繭成蝶的一天。陳偉霆只用了一部《古劍奇譚》就完成了從“萬年新人王”到“新一代男神”的逆襲。

就當很多人都在感慨陳偉霆幸運的時候,他卻說:“我並不是一夜成名,我的青春也有奮鬥。”

對於陳偉霆來說,這次的成名逆襲的確有點太突然,讓他還不能完全適應。但這個圈子就是這樣的,有的人一夜成名,有的人卻打死也不紅,有的人則沉寂多年後鹹魚大翻身,從二線小咖到走紅內地,只有混過HK娛樂圈才深知走到這一步有多不易。

陳偉霆紅遍大江南北,但是他的演藝之路真的走的很艱辛。走紅內地之前,陳偉霆已經在香港出道8年,從選秀比賽到成為歌手,主持節目、拍電影,道路卻一直平平。被港媒嘲笑是“萬年新人王”。直到2013年他將重心轉向內地市場,接拍古裝劇起家,武打戲力求逼真不惜親自上陣,成功建立帥氣硬漢的形象。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陳偉霆一直缺少的是機遇,當他遇到了《古劍奇譚》,也驗證了這句話:金鱗豈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最近幾年,陳偉霆憑藉俊朗的外表,紳士有禮的風度和溫柔體貼的態度,成為萬千少女心中“國民男神”的代言人。他也憑藉精湛的演技追逐到了觀眾的目光,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從低谷瓶頸到高峰當紅,看似幸運的走紅過程,中間充滿了艱辛與努力。生活的磨練幫助陳偉霆更好的塑造角色,愜意的追求更真實的自己,尋找自己內心真正的熱愛。

在演藝圈的浮浮沉沉中,他是明明可以靠長相吃飯,卻偏要靠自己的努力、實力與天賦紅透半邊天的明星。陳偉霆卻依然堅持自我特立獨行,活躍在無數歌迷和觀眾的視線裡。人前風光,人後努力,敬業、明智、暖心,這就是粉絲們日思夜想的完美男神陳偉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