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人生

讀魯迅感悟人生的文章

讀魯迅感悟人生的文章

導語:魯迅的心中,因為他有一種博大的愛心,能把自然山水之美,人的樸實善良之美,風土人情之美,很形象具體地寫出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讀魯迅感悟人生的文章,歡迎閱讀!

著名作家王蒙老師,談到他對讀書的體會時說,在讀書到中發現人生,發現人生的美的體會,別人體會出來了,而自己卻還沒有體會出來。最近,讀完了一百五百頁的魯迅作品,包含《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朝花夕拾》幾大塊。

我讀《野草·淡淡的血痕中》有兩段,大概是和自己的生命經歷聯絡在一起起來,感到下面的句子很給我做人的力量。

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戲;他將要起來使人類蘇生,或者使人類滅盡,這些造物主的良民們。

造物主,怯弱者,羞慚了,於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於是變色

特別是讀到在天地在猛士的眼中於是變色,試想想,天地之中,有一些真正的猛士們,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為世界做出了特異的貢獻,而自己和他們比起來,內有羞慚。從魯迅的教導裡,知道做人還是要勇敢一些,不要那麼地怯弱,向前勇敢地走出一小步,就會有生命的亮色,就會有我所希望的奇蹟出現!

《吶喊》有一篇《社戲》,這篇我讀出和我共鳴的地方很多。

這篇小說開始的時候,魯迅先寫了一段他第一回在朋友的見議下,去劇院看了一回北京戲的情景。

有這樣一個小細節:戲文已經開場了,在外面也早聽到鼕鼕地響。我們挨進門,幾個紅的綠的在我的眼前一閃爍,便又看見戲臺下滿是許多頭,再定神四面看,卻見中間也還有幾個空座,擠過去要坐時,又有人對我發議論,我因為耳朵已經喤的響著了,用了心,才聽到他是說“有人,不行。”

這一段,魯迅把一個用心聽人講話這個看似簡單而並不簡單的事情,這麼具體形象地表達了出來,這讓我聯想到,平常和朋友講話,如果不用心聽,是聽不見的。或坐在音樂廳裡欣賞音樂,如果走神了,歌唱家唱的什麼歌曲,根本聽不見的。這個用心包括讀書,或給學生上一節課,或要一個人面對的所有事情,只有用心的時候,效果就會明顯的不一樣,可以說,會格外的神奇地好。

《社戲》這篇,魯迅寫了他十一二歲時,和雙喜阿發等,划著小船離開平橋村,到了五里遠的趙莊,趙莊有一個小舞臺,晚上演戲。

魯迅的心中,因為他有一種博大的愛心,能把自然山水之美,人的樸實善良之美,風土人情之美,很形象具體地寫出來,寫出人物的一言一行,就能把有對人性之美淋瀝盡致地表達出來。

文中寫到: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裡。

以上魯迅寫月夜行船,用動作聲音來表達,用嗅覺,視覺等,我每讀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明白魯迅是怎麼用感官來表達他那所感受到的一切美的點點滴滴。

以上特別是寫快到趙莊的時候,聽到了橫笛的聲音,魯迅用了兩個詞宛轉悠揚就把當時他聽到橫笛悅耳的聲音表達出來了,他聽到橫笛的音樂聲的時候,讓他的心也能變得沉靜起來。

我也有過這樣聽音樂的感受。比如我聽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還有關牧村、李谷一等歌唱家演唱的歌曲時,聽著,感到我的心變得沉靜起來——這也說明好的音樂作品,是滋潤人的靈魂的,是能夠淨化人的靈魂的審美效果。

《社戲》,魯迅寫母親的句子,並不多,我感受到了魯迅的母親對兒子的魯迅純真之愛。

魯迅開始向母親要求,要晚上去外村看戲,因為他們都是年小的孩子,母親很不放心。文中寫道:“母親又說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們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

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是平橋。橋腳上站著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說著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說是過了三更了,怎麼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

我讀到這些孩子去趙莊看戲船行到快到平橋——這是夜半三更的時候,三更是子時,一點至兩點的時候。魯迅的母親還沒有睡覺,因為還很年少的魯迅還沒有回來,就一直站在橋角等魯迅回來,我讀寫一段文字的時候,想到了天下母親對女兒是怎麼一種愛,是真正付出的一種愛。

社戲寫他們返回時,屬於小孩子們乾的事情。把船靠近岸停了船,搖船的人肚子餓了,搖不了船,想找些什麼吃的,如摘漢豆燒的吃,冒出了這些想法。

“"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

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開在阿發家的豆田裡,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裡又各偷了一大捧。”

這個阿發因處年還尚小,並不知道他家的,摘了讓他的母親知道會多少不高興。這些他連想都不給時間想,就這麼幹了,一個簡單的原因是他家的漢豆大。

他們摘了六一公公家的漢豆,第二天見到了魯迅問到。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於是對我說,"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麼?"

我點一點頭,說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說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裡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嚐嚐去……"他於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一般的農村人小孩子如果真偷摘了他家的什麼,被主人拉住了,會又打又罵,和魯迅小說六一公公這個待小孩子寬厚是兩回事。

社戲這篇出了人性之美,像阿發六一公公及魯迅的母親,讓我感受到了人性中共有一些美德,待人寬厚的很多地方,就是今天能感動我心靈的。

魯迅是一位有真情的人,所以他寫出這樣一篇美文。特別是能把母親待他的愛那細節能不忘記,寫在他的作品中,也讓我多回想一些母親待我的愛的小事,把母愛留在我的心中,或寫在我的文章中。

故事新編理水,是魯迅根據大禹治水的故事改編的小說。文中有一段話,也深深地教育了我。

禹給皋陶說。“做皇帝要小心,安靜。對天有良心,天才會仍舊給你好處。”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人做事的一個原則,皇帝做事都要小心,我一個小老百姓更應小心一些為好,為什麼要小心,就是人不能忘本,忘乎所以,或悲觀失望,或不清醒的盲目驕傲,對自己不能有任何自滿情緒,而是應放在一個小學生的位置,只有這樣才合適。我很喜歡這個安靜,取掉雜念,才會在自己的工作方面或愛好的方面,有一點小進步。對天要有良心,這個天並不是抽象的天,或說對身邊的好友,或對自己的小同學,要用愛的心待之,就是說做人的天地良心應永存在自己心中,或給自己找到一位好老師,以他們的好行為做為自己為師學習的榜樣,對天地有良心,自己也能得到天地保佑。

關於對希望的理解。故鄉中寫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裡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製的偶像麼?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讀上面的文字,能感到魯迅對希望的看法,希望最後也會化為無,還給無。

但卻不是說人在活著的時候,不要追求希望了,按魯迅的意思就是不管能不能最終實現,這不是主要的,關鍵的是要讓心中存有希望,然後總在做事,總在百折不回的努力,魯迅看重的是這種生命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結局相同,而過程卻是不相同的,生命的意義就在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魯迅散文詩《野草》有一篇過客,細讀很有趣味。

翁——對了。那麼,我可以問你到那裡去麼?

客——自然可以。——但是,我不知道。從我還能記得的時候起,我就在這麼走,要走到一個地方去,這地方就在前面。我單記得走了許多路,現在來到這裡了。我接著就要走向那邊去,(西指,)前面!

(女孩小心地捧出一個木杯來,遞去。)

客——(接杯,)多謝,姑娘。(將水兩口喝盡,還杯,)多謝,姑娘。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應該怎樣感激!翁——不要這麼感激。這於你是沒有好處的。

客——是的,這於我沒有好處。可是我現在很恢復了些力氣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約是久住在這裡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麼一個所在麼?

翁——前面?前面,是墳〔3〕。

客——(詫異地,)墳?

孩——不,不,不的。那裡有許多許多野百合,野薔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們的。

小孩子單純,她出她對前面看到的真實的話:“那裡有許多許多野百合,野薔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們的。”

而過客也同樣已經看到了前方是墳,既然這樣了,為什麼老翁他住下來歇息,不要他走路,他還不顧一切地向前走路,這就是說這位過客看重的還是一種走路中所要傳達的是一種行走的過程中之美。

讀這篇過客,讓我從中悟出生命本身是過程中之美,或給學生能成功地上好一節課,或自己讀了一本好書,或和好友在一起一次有趣味的交流等,總之,時間就在瞬間,瞬間成為永恆,看重過程,看看瞬間,堅信,我同樣會為社會為自己創造出有意義的一切來。

魯迅的朝花夕拾有一篇《藤野先生》,多年以前讀過,給過我人生努力的力量。

文章結束有一段,給我以意味深長地思考。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回憶起我自己多少瞬間,也有過猶如魯迅一樣,想偷懶一下,不要做什麼事情了,魯迅在他的人生中一定很多他精神方面的人生導師,他看到了他老師的牆上相片相貌時,竟對他產生那樣一種努力的力量。

一張名人的相片,或一段名人名言,或大自然萬物任取一——都能給我力量重新喚醒人生的信心。

在校園三廊走廊上,我多次經過李書記的門口,無意中向辦公室內一望,看到了李書記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精氣神十足有虎虎生命動感的大字:“天道酬勤”。我每看到了,就想它其中的意義。有一個週四下午第四節課,李書記組織校裡的讀書會,讀書會上,聽到了李書記談他讀書,都是新書一本接一本,深感到自己不始李書記讀書快理解得精準,想李書記也一定是是用這幾個字來激勵自己,就聯想到了自己身上那些懶惰的地方,這時候,那個懶字就想讓它離我遠去。

當我有的時候,也害怕做事難,不知從什麼地方開始,想起了老子道德經中教導的句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雖然自己的人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跎歲月,卻還是願意從零起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之路。

老子道德中有一段名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它大致的意思是: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土一筐土築起來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邁出來的。

說明萬事起於忽微,量變引起質變!這樣去思考時,做成一件極微小事情也有它藏著的很大的意義,從很小地方開始起步吧

老子還有一段名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師法的是大地萬物,而地師法是天,而天師法的是道,道師法的是自然,確實大自然萬物是很美的,一花一竹都能成為人的審美對像,也是也人法師的老師。

我從魯迅菜野先生這篇,感到找到一位精神方面的老師,指導自己,特別是我不想做事的時候,想一想曾教過我的老師,給過我的教導,都會讓我的人生產生一種正能量,讓我做成一些我想做的事情。

野草中,還有一篇好的故事,給我以創作好故事的想象力,開啟我的思路。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我彷彿記得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裡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我也學習魯迅看見我好的故事,它有時間空間(地點),有物有象,有人有事,當我用心看的時候,宛諾就在我的面前。

有一年春天的一天早晨,我到學校上班,走出小院子大門的時候,無意間向東方望去,東方天穹上,正有一輪猶如紅玟瑰般羅裙色的太陽,正在冉冉升在天空一兩丈竹杆子多高了,它那溫暖的光,灑在我全身,感到全身溫暖,讓我想到了母親小時候在冬天晚上為我燒的熱土炕睡在上面的那種溫暖我的感覺;像母親那溫暖的雙手,冬天的時候,為我做好了一件棉衣,穿在了我的身上,冬天的寒冷離我全部遠去了。

那一年春天早晨的太陽那麼溫暖,那麼明亮,我看到了太陽天天升起,天天落下去,一陰一陽地發生著變化,我感到了我的人生也會在悄悄地變化,看到了那麼滾園光亮的春天的太陽,我當時感到人生中有一種永恆的希望永存,就像這春天的太陽一般。

我會記得我的爺爺待我的恩情。有一年一個炎熱的夏天的中午,在爺爺的小院子一塊長白石頭前,爺爺問我:“你什麼時候到外邊去?”“我明天一早。”爺爺把十元錢放在了我的手上,說:“這是我給我娃的一點路費線。”這一個瞬間,讓我記住了我的爺爺待我的愛,雖然爺爺現在墳前的野草長很高了,墳前兩棵松樹長很高了,卻一年四季長青,讓我記住了我的爺爺,這是我的一個好的故事,它永遠在展開中,沒有結束,這樣好的故事還很多很多,還有我在6264學校所體會到的數不清的好故事。

受魯迅好的故事的啟發,我願意找到我人生中更多好的故事,特別在我人生命運轉折的關鍵的時候,那些幫助我拉過我一把的好朋友,我永遠記得你們待我的恩情!

有時候,以為世界上全是醜惡的故事,沒有正義和非正義,沒有事非,只有假醜惡,遠離棄了真善美人類美好的品德,不能只看一個方面,一陰一陽為之道,事物都是兩個方面的,當我讀了魯迅好的故事的時候,又想到了我人生體會到的好的故事,是成千成萬,看見我人生的好故事,那一瞬間對我於我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啊,我看到了美好世界一切,猶如到達了天堂般美的世界。

我在讀李白的詩中,曾讀出過人生時間的變化。比如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樣的變化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公平,這叫讓我反思時間對於人一個的寶貴性。

李白身上有一種積極進取的上進心,他發出了讓多少文人志士心跳動的句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在另外一首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特別讀到最後兩句的時候,我的心中的天眼突然一個明亮,細細地想,每一個人生都有些得意的時候,也有失意的時候,有路走的時候,有無路走的時候,有人生高潮的時候,也有人生低潮的時候,真時考驗一個人的靈魂,人生的一正一反是人生中必然,看透後,也不過如此。

李白除過對人生有過這樣的體會,但李白本身那種努力精神是天下的詩人們比不上的。

原來我不懂,以為李白是一個寫詩的天才,後來看到了一個資料,李白寫詩,曾模仿了他當時認為好的詩兩千多首。

李白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我在讀魯迅寫的散文詩希望,感到李白的精神和魯迅的精神有一曲同共之處,讓我的心絃顫動了起來。

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滿過血腥的歌聲:血和鐵,火焰和毒,恢復和報仇.而忽而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陸續地耗盡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了?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蝴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笑的渺茫,愛的翔舞…….

雖然是悲涼漂渺的青春罷,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現在何以如此寂寞?難道連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麼?

我讀魯迅這篇希望,也希望自己找到人生身外的青春,如太陽月亮大地大海春天的百花,百鳥嘲鳳優美的樂曲聲,萬古不彎的優美愛情樂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人在生理年齡上會蒼老起來的,可是人在心理年齡上可以做到永遠青春長在,永遠有一顆青春的心態,這全在心意。

魯迅作品會給當今人一些反思的。

比如我,對教學,對自己一些愛好的事情,比如說音樂文藝等,

總認為自己還不懂,那怎麼辦呢?讀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給了我方法論的思考。

讀魯迅狂人日記讀出了驚人的智慧句子。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這篇所謂狂人日記,實際上是一位能看透社會本質的人,魯迅借狂人,一位精神病患者寫的日記,照原文抄錄了一遍,文中寫的一切與魯迅本人無任何聯絡,這是魯迅創作小說的一種手法罷了。

魯迅的作品中,總愛寫到月光,狂人日記第一節就是:

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為什麼很好的月光,這說明這位狂人,在明亮的月光中,人特別沉靜,對當時社會的反思對自己的反思都越發地清楚起來,如用光一般明亮。

第二節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麼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麼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孃老子教的!

特別最後兩句,魯迅對小孩子有不好的看法的地方。小孩子身上壞的地方是從哪裡來的?狂人的話,真是一針見血,這是他們孃老子教的。

這也說明了一個人成長是教育、環境和自己內因努力的結果。

三節: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魯迅對中國四千年曆史的研究,得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對社會對歷史如果不懂,那麼就去研究吧,讀中國的歷史方面的書或看反映歷史的電影,都能看出些意思來。

古是今,今是古,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能看出一個人勝敗是怎麼一回事。

對求知不懂的地方,也是需要研究,向他人學習,或讀書,或從生活中體會,都能明白一些。

比如一位愛好作曲的人,如果不懂作曲是怎麼一回事,那麼就去讀作曲方法的書,或聽成千上萬首音樂作品,腦中的音樂語言就會多起來的,加上學得一定的作曲方法,那麼要寫出一首曲子自然不成問題的。

教育也是一樣,有它的原則要求,如果不懂得,就去研究教育,學習古今中外的教育法,學習兒童心理學,就去親近自己的教育物件,用愛心親近小學生的辦法,走近小學生的世界,這樣才能上好一節課,學生才會慢慢地接受老師,並聽老師的給正面教育的一切

我在讀魯迅的作品中,發現魯迅的作品,和現實生活保持一定的溫度,他是從人性這個根本上看待人,也反思自己。

魯迅的一件小事,是我在少年時代讀過的一篇小說,當時把這篇作品一個字一個字背了來。

我從鄉下跑進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在我心裡,都不留什麼痕跡,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只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裡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

我從農村來到城市,不瞭解城市的時候,有也過魯迅的看法,比如城市人與人之間很冷漠,住在一個樓房的人之間互不打招呼,永遠陌生人一般。

一件小事中的情節:伊伏在地上;車伕便也立住腳。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又沒有別人看見,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誤了我的路。

我便對他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

車伕毫不理會,——或者並沒有聽到,——卻放下車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來,攙著臂膊立定,問伊說:

“您怎麼啦?”

“我摔壞了。”

我想,我眼見你慢慢倒地,怎麼會摔壞呢,裝腔作勢罷了,這真可憎惡。車伕多事,也正是自討苦吃,現在你自己想法去。

車伕聽了這老女人的話,卻毫不躊躇,攙著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詫異,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駐所,大風之後,外面也不見人。這車伕扶著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門走去。

車伕和我對那個跌倒的年大的女同志完全是兩種態度。一個是並沒有多少文化的人,一個是當時的所謂知識份子。

魯迅看到了車伕對那個年大的女同志的關心,心靈受到了很大感動。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這裡給我的啟發,發現人性中的美是透過具體實在的事,從人關心人幫助的動作中獲得的。這也說明了一個作者,要寫出好作品,先感動了自己,然後才能感動讀者。

這篇透過魯迅的反思,說明魯迅關注的人性中美好的地方,難能為普通人寫作,為一個車伕寫作,寫出了一件極小的事情,車伕把撞倒的一個人扶起,找一個小醫院給包紮,這小中並不小,正如一滴水看到大海,一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到車伕助人如自己那種平常的美良之心。

這事到了現在,還是時時記起。我因此也時時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2)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魯迅在這篇文章結束的時候寫下了上面的句子,聯想到我在生活中同樣有過這樣人與人之間除過冷情一面而是給於一定照顧關心的人和事,卻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魯迅朝花夕拾有一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

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這樣稱呼她,似乎略帶些客氣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長。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⑴我那隱鼠⑵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這位阿長,平時對魯迅的管教很負責,把一些舊的規矩,一點一滴的教給魯迅。

魯迅喜歡看一本《山海經的畫》的書,長媽媽幫助買到了,當面送在魯迅的手上,可以想到這位長媽媽是怎麼有一種有遠見目光的人,對魯迅的讀書是極重視的人之一。

另外還幫助魯迅買了四本書。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象也很壞,甚至於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⒃;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鏚⒄而舞”的刑天⒅。

此後我就更其蒐集繪圖的書,於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⒆和《毛詩品物圖考》⒇,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山海經》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緻得多了。這一部直到前年還在,是縮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卻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失掉了。

從長媽媽給魯迅買的四本書,魯迅把它當作心愛的寶書,堅信這些書,應是魯迅讀到的好書,滋潤了魯迅的精神,從魯迅一生的作為中,能看出最早讀過的書對他的影響。

這篇結束的兩小段: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於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我怎麼很受一種特別的感動,也是我對這位長媽媽的敬意,她並不是一位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卻能買好多本書給魯迅,魯迅因為對長媽媽心懷一種敬意,寫下了這篇文章,多少年過去,讓喜歡魯迅作品的人讀到這麼一篇,想魯迅長媽媽今何在,卻把這樣溫暖的美的文字留到了世界上,讓喜歡讀書的人,特別讀起來溫暖。

總之,以上讀魯迅的作品,讓我在讀書中,發現了魯迅的人生是怎麼一回事,發現了魯迅精神是怎麼形成的原因,也從讀魯迅的作品中,發現了我自己的人生,發現了所有人性共同相似之處,發現了人性中美的地方,用魯迅的話結束我的讀書體會,生活中有數不清的美好的小事,在於用發現美的雙眼把它發現出來,把它看得清清楚楚,因為它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