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祝福

祝福魯迅多少自然段

祝福魯迅多少自然段

魯迅的《祝福》在語文教材中是非常難懂的作品了,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祝福魯迅多少自然段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祝福魯迅多少自然段 篇1

祝福魯迅多少自然段

祝福總共有111個自然段

祝福魯迅怎麼分段

序幕(第一段):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1――2自然段

結局(第二段): 祥林嫂寂然死去3――33自然段

開端(第三段):祥林嫂初到魯鎮34――35自然段

發展(第四段):祥林嫂被賣改嫁54――65自然段

高潮(第五段):祥林嫂再到魯鎮66――110自然段

尾聲(第六段):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111自然段

延伸閱讀:魯迅文學作品的審美分析

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審美的價值。作家透過對作品人物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敘述以及故事環境的描寫等,寄託出自己獨特的美學態度與理想追求。但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語言藝術形式、表現出的審美特徵是不一樣的。例如趙樹理的“山藥蛋派”作家的文學作品中都是透過對現實的正面描述與歌頌,表達作者對於美好的嚮往與追求;而還有一些作家則是另闢蹊徑,他們透過對現實的醜的揭露,對人性的批判,透過“審醜”來達到審美的目的,如魯迅、李寶嘉、果戈理等,這些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魯迅先生思想深刻,言辭犀利,善於挖掘人性的“陰暗面”、社會的黑暗面,“以引起療救 的注意”。下面筆者就結合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對其進行審美分析。

一、魯迅文學潛在的審美特性

魯迅是思想者,他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人事物的態度都是透過對其的冷峻剖析,透過內斂審美情感、隱蔽審美情趣而進行傳遞,表現出外冷內熱的情感,而這正恰恰說明他深深熱愛著這個國家和這裡的人民。

二、魯迅文學作品的審美反向性分析

孔乙已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深受封建禮教及封建科舉的荼毒,麻木、迂腐,通身透著文人的窮酸氣,是個深受舊社會摧殘的可笑、可恨又可憐的滑稽形象。但我們發現先生對孔乙己表現出更多的則是同情和憐憫,是對社會的批判,是對腐朽社會對人的思想和精神的踐踏、蹂躪和摧殘地強烈控訴,是對人的尊嚴、人的精神和人的價值的鄭重維護、追求和肯定。

《傍徨》中的阿Q更是這一思想的強烈體現。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卻對他表達了強烈的人文關懷。阿Q是一個由於黑暗社會造成的可憐者的形象。他是一個自欺欺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勝利法”中的人。先生透過對這麼一個人物的否定,另闢蹊徑地闡述了自己的美學觀點。先生作品的審美反向性成了他作品的獨特性。他不是按部就班的來進行審美塑造,而是透過否定、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從反方向上體現自己的審美價值和審美取向。

三、魯迅文學作品審美情感的深刻性

除此之外,先生作品的美,不側重於其形式(畫面的優美、語言的華美),而在乎其內容與思想。作者往往把對“美”的追求放在作品人們對社會對思想的認知層面。也就是說,無論是對作品中的人物,還是對待讀者乃至於對待自己,他都渴望人們對於他們的解讀是基於對社會、事物的深度理解和探尋上,而並非表面的暫時的解困。而這才是真正對美滿、幸福生活和和諧社會的追求和嚮往。魯迅作品的審美情感的深刻性也正體現在這裡。

《傷逝》中,對子君和涓生這對毅然從封建禮教家庭中走出來,走向自由戀愛生活的年青人,文章並沒有給予十足的肯定,甚至還有更多的疑慮。在先生看來,衝出封建家庭只是邁向新生活的開始,而不是結局,盲從也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先生正是透過對子君悲劇命運的呈現,來引發世人的冷靜思維和深刻反省。美好自由的新生活從來不是簡單能獲得的。先生作品審美情感的深刻性也由此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透過這些文章的閱讀,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先生對養育他的祖國的深厚情義,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渴望她更強、更美,才為她深深地思慮和擔憂。一個光明、美好、和諧、強大的國家正是在無數個像魯迅這樣有著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兒女的締造中誕生出來的。這樣的作品還不夠美嗎!

四、結束語

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具有偉大的審美價值與深刻的審美意義。如果我們單單從其文章的思想性與革命性方向來解讀他的作品,顯然是對他的誤讀,也有損於魯迅先生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他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審美情感,值得我們認真研讀,奉為典範。

祝福魯迅多少自然段 篇2

序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1――2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3――33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34――35

發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54――65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66――110

尾聲 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111

附:魯迅《祝福》中各人物性格分析

(一)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祥林嫂沒有姓氏,比丈夫大十歲(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她在魯四老爺家擔負著沉重的勞役:

“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這與她剛逃出村來時的青黃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反襯她在喪夫之後,在婆婆家難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寫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憑藉勞動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掙扎下去的活路。鮮明地揭示她勤勞、淳樸、堅韌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掙扎。後來,她又被當作賺錢的貨物賣到深山野坳裡(賀老六家),由於受“寡婦守節”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而且不知道今後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額頭,來表示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幫工,四嬸對她不滿,魯四老爺更嫌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的女人,這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認為以此可以贖免“罪孽”,可是,四嬸仍舊不讓她在祭祀時沾手。就這樣,她最後的一星半點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此,她全然陷入絕境。

祥林嫂臨死向“我”提出三個問題,是對靈魂的有無表示懷疑。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慮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這種疑惑、這種無可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祝福》透過“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這三個特定情節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典型的悲劇形象。從她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無形的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權強迫她改嫁,夫權剝奪她做人的資格,神權摧毀她的心靈,政權是這一切罪惡活動的總後臺。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鮮明寫照,作者正是透過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擊的。

(二)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兇。作者先交代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新黨。罵祥林嫂是個“謬種”,這說明他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接著,寫他書房裡的陳設,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偽善面孔。其實,他的這種偽裝,已在憎惡、詛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時,自己剝得乾乾淨淨了,暴露出極端兇殘、冷酷、自私的本質。這樣前後對照,互相映襯,不僅深刻地揭示了魯四老爺這類人物的主要特徵,而且收到了極好的諷刺效果。

(三)“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透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作者透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透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四)柳媽

柳媽是個深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同祥林嫂一樣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她是一個“善女人”,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完全出於善意,從主觀上講,她想幫助祥林嫂找到“贖罪”的辦法,救祥林嫂出苦海,這是她作為女性善良的一面。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極深,她把地獄、天堂、靈魂之類的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當作挽救祥林嫂的靈丹妙藥,從而給祥林嫂造成無法支撐的精神負擔,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祥林嫂在向“我”詢問有關“靈魂的有無”之後,在祝福聲中寂然死去,柳媽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說明用封建迷信來挽救祥林嫂是行不通的,柳媽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是可悲的,而她又將這些思想灌輸給祥林嫂,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就更加增強了。另外,柳媽對祥林嫂被賣改嫁反抗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譏諷、奚落的態度,譏諷、奚落中還帶有幾分詭秘,把玩味別人的苦痛作為自己的享樂。這是當時中國農村婦女令人極其生厭的一面,而在柳媽的身上卻表現得琳漓盡致。而且因為她發現祥林嫂頭上的傷疤,好像哥侖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使“許多人都發生了新趣味,又逗她說話了,至於題目,那自然是換了一個新樣,專在她額上的傷疤。”從這裡看,柳媽是一個罪魁禍首。“別人的笑容和聲調”使祥林嫂“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後來連頭也不回了”,祥林嫂在別人的譏諷、嘲笑中,內心有無法言表的痛苦。由此可以看出,柳媽給祥林嫂帶來的心靈創傷是雙重的。

(五)衛老婆子

衛老婆子是一位利慾薰心、毫無人情味、虛偽狡黠的中人形象。她以介紹人打工為職業,從中謀利。即使對祥林嫂這樣一個善良、安分耐勞、命運悲慘的人,也把她當作自己謀取金錢的工具,即使對魯四老爺這樣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她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點施捨,也敢於欺騙,合夥將祥林嫂劫走,她認為祥林嫂被賣給賀老六是“交了好運”。在魯鎮,她奔走於大戶人家和窮困潦倒人家之間,憑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貌似有同情、憐憫之心,活得有滋有味。因為她被金錢所迷、被封建禮教所縛,不能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實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勾當,她認為自己在魯鎮能左右逢源,能說會道,且會掙錢,是一個能人。實際上,她被金錢和禮教吞噬了靈魂,而同時又幫著封建禮教吞噬任何一位她認為有可能被吞噬的人。祥林嫂被四嬸趕出家門,衛老婆子再也不來幫她介紹打工的人家了,因為她認為祥林嫂再也沒有能力充當她賺錢的工具。因此,衛老婆子和祥林嫂之間純粹是一種金錢關係,衛老婆子命運的悲劇性更顯示祥林嫂命運的可悲。

(六)四嬸

四嬸是一位備受歧視而又剝削、歧視別人的女性形象。她作為魯鎮大戶人家的女主人,沾了富人家的光,又有一種自得其樂的優越感。她僱用打工人,剝削自己的同胞,自己享受,看來過得逍遙自在。實際上,她的命運同樣是悲慘的,她作為虛偽、保守的魯四老爺的妻子,除生活在魯四老爺的歧視之下外,她作為當時中國女性僅有的一點同情心、善良、耐勞的一面也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吞噬了。如果說第一次僱用祥林嫂還有她一點虛假的同情心的話,第二次僱用祥林嫂連一點同情心也沒有了,因為她常常提起祥林嫂只是“因為後來僱用的女工,大抵非懶即饞,或者饞而且懶,左右不如意”,只有祥林嫂是她最滿意的僱工。祥林嫂又一次送上門來,從她心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可是祥林嫂第二次來魯鎮的表現,使她大失所望,祥林嫂的勞動不能帶給她輕鬆自在,她在魯四老爺的指使下,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的事,自己要在祝福時忙碌。最後,她對祥林嫂表現出她的極大不滿,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再也不能使她的“眼圈有些發紅”,再也喚不起她的同情心,因為祥林嫂沒有能力充當勞動的工具了。四嬸認為祥林嫂在她家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了,最終將她趕出家門。即使祥林嫂在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之後,她還和魯四老爺異口同聲大罵祥林嫂為“謬種”。四嬸所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毒害是最深的。作者描寫她與祥林嫂之間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一旦這種關係不存在,祥林嫂在她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她是當時中國農村婦女中剝削意識濃厚者的化身,同時又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即使是魯鎮大戶人家的女主人也難逃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吞噬的命運,那區區祥林嫂又怎能逃脫封建禮教的魔掌呢?

(七)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由於婆婆要把她嫁到深山野林裡去和大伯收屋使她不能生活下去,如果不是這種人身的迫害和生活的威脅,祥林嫂或許不致得到這麼悲慘的結局。可是中國的封建社會存在那麼長,統治階級的思想瀰漫整個社會,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形成一種成見,他們有意無意地為封建宗法思想散佈影響,織成了統治階級思想意識的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