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盤點組詞成句的重要手段《幸福是什麼》

盤點組詞成句的重要手段《幸福是什麼》

盤點組詞成句的重要手段《幸福是什麼》

人教版第九冊《幸福是什麼》“思考·練習”第一題為:“十年後,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這些體會是怎麼得來的?”

“牧童”指放牛羊的兒童,十年後,他怎麼還是兒童呢?且在文中,十年後,“三個牧童”已改為“三個青年”。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改為:“三個牧童十年後,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這些體會是怎麼得到的?”

我完全同意王寧老師的意見,這道“思考·練習”題的表述是有問題的。確切地說,犯了語序顛語病。

語序顛倒,是指在行文造句時詞語的排列順序不符合語言組合的規律,或者不符合人們語言習慣。由於漢語極少有形態變化,因此組詞成句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靠語序。它能夠按照表達的需要,按照詞語的性質、特點,把詞語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成需要的具有一定結構形式、能夠表達一定意思的句子。因此,不同的語序,可以構成不同的意思關係和結構關係,組成不同的句子,也有可能組不成句子或組成病句。

產生語序顛倒的原因是,造句者沒有按照意思表達的需要,去正確地合理地安排詞語的順序。語序顛倒的結果,會使句子的意思表達不清或不合事理(不合邏輯),或者使句子內部的結構關係混亂、成分之間的關係不協調,甚至還常常會使句子產生歧義。“十年後,三個牧童……”就不合邏輯,因為“十年後”他們已不再是兒童了。改成“三個牧童十年後……”就合乎事理了,因為他們在十年後已變成青年了。當然,如果不從語序調整,也可把“三個牧童”改為“三個青年”。

下面我們結合一些語序顛倒的病例試作修改和簡析。

①當我七歲時,我清楚地記得父親怎樣送我上學。

應改為:“我七歲時”記得……,其實作者的原意是說“我”現在還記得七歲時父親送我上學的'情景。

②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應改為:“新舊兩個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原句易讓人誤解為兩個新社會、兩個舊社會。這顯然不是作者的原意。

③這是十分天真活潑的小男孩。

應改為:“這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男孩。”原句不符合語言習慣。習慣上都說“這是一個……的人”“這是一本……的書”“這是一件……的事”。語法書上說,描寫性定語應放在數量定語之後。

④去年暑假後,有五個師範學校的五個畢業生來到我校工作。

應改為:“去年暑假後,有師範學校的畢業生來到我校工作。”原句易讓人誤解為“五個”是修飾“師範學校”的,其實是修飾“畢業生”的。語法書上說,幾個定語應放在最前面。“畢業生”隸屬於“師範校學”,故“師範學校”這個領屬性定語應放在最前面。此句另一種改法是將“五個”改為“五位”,這樣也不會產生歧義了。

⑤在班委會上,班幹部們交換了深入的意見。

應改為:“在班委會上,班幹部們地深入交換了的意見。”原句將狀語“深入”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造成了語病。這裡的“深入”只能用來修飾動詞“交換”,不能用來修飾名詞“意見”。

⑥這個問題,在同學中廣泛的引起議論。

應改為:“這個問題,在同學中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原句將定語“廣泛”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造成了語病。這裡的“廣泛”只能用來修飾名詞“議論”,不能修飾動詞“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