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調查報告

新聞專業實習情況調查報告

新聞專業實習情況調查報告

一、前言

目前,很多用人單位提出的招聘條件都要求有工作經驗,但是對於整天在學校上課的大學生來說,缺的恰恰就是工作經驗。因此,上學期間的實習就顯得十分重要。對大學生來說,實習是接觸社會的一個極好機會,是提前接觸未來的實際工作,感受以後可能要從事的工作氛圍的重要前提,尤其對於新聞專業的學生而言,需要極強的動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然而,對於一直處於家庭庇護下成長的學生,很少與社會交流,不懂得怎樣為人處事。因此,社會經驗往往比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顯得更為重要。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大學生找到實習機會很困難,在實習過程中也常常碰到許多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實習的問題?怎樣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透過這份調查,來初步探討一下新聞專業大學生實習的問題。

二、調查初衷

隨著大四長達半年的實習期的到來,我為自己該選擇什麼實習單位著實好好考慮了一番。首先,這半年的實習,我希望能夠跟未來的工作掛鉤,最好在實習期好好表現,將來留在該單位工作。第二、電視臺的一些欄目組,對學歷要求不高,但是對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工作強度很大。奧運期間,我在北京電視臺實習,當時欄目組的製片人倒是提起過將來願不願意留下來,但我想當時那種已經達到癲狂的工作狀態,我支撐不了多久,甚至於那時的工作對我的身心都消耗極大,我現在回想起那段日子感到十分恐懼、排斥,所以我想,這份工作我肯定幹不好,不是長久之計。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身邊一些朋友的情況。他們為了找到實習機會,到處面試,有些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開始實習生活後,覺得煩悶無聊,後悔不已,沒幹幾天就想離開,更談不上好好幹、對工作負責。有些一心想找個喜歡的職位實習,可是苦於沒有途徑,說著手準備考研,可是又看不進去書。我自己也是迷茫猶豫了好久,想了很多,也一次次的做了自我否定。所以我想做這樣一份問卷,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能好好問問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實習機會難求。

根據調查顯示,一半以上在媒體實習的人都是透過人脈關係獲得機會的,自己尋找的幾乎沒有。我在實習時也是憑藉認識人才進去的,和我一起實習的人全都是這樣。我在報社時,曾聽到有人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實習崗位,報社裡的人直接說:“我們不招實習生。”然後就掛了。由此看來,新聞媒體的實習崗位基本上是呈現“封閉”、“不開放”狀態。

新聞專業的學生對於實習機會的渴望似乎從一開始就強於其他專業的學生。一方面是由於新聞專業本身的專業知識不像其他專業那樣,需要非常認真的學習,要好好打牢基礎。新聞專業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學習怎樣去為人處事、學習怎麼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學習怎樣去健全自己的人格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及引導社會輿論。當然,從事新聞工作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和大量的.知識積累,但這些往往都是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就慢慢培養出來的,真正靠進入大學後再現補實則已經晚了。儘可能多的融入社會中,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新聞專業學生的首要問題。因此,新聞專業的實習機會往往是一擁而上,而新聞專業的學生多,新聞媒體的總數少,實習機會就變得不容易找了。

新聞專業實習機會的“裙帶制”所帶來的麻煩不僅僅對於學生。很多媒體在職人員表示寒暑假到來,辦公室裡實習生人滿為患,弄得辦公環境吵雜混亂,影響工作。而且很多實習生

只是為了應付學校差事,到了實習單位不幹正經事,就是玩玩鬧鬧,由於是熟人介紹來的,又不方便說什麼,所以只能任由他們在辦公室裡待著,也不敢委以重任。

我想可以對新聞專業實習生進行一個招募,這需要學校與媒體加強聯絡,可以設定某種能力資格,透過學生平時在學校的表現來評定他們是否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這樣一方面,有能力沒有關係的學生可以得到實習機會,新聞單位也不用發愁找不到可以信賴的實習生。

2、實習與未來的工作,怎麼看得長遠?

這份調查問卷中有幾個問題是這樣問的:你今後想從事新聞傳媒方面的工作嗎?你認為實習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對你今後的工作幫助大嗎?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實習能保證將來的工作嗎?如果不能保證就業,你是否會考慮換一個單位實習?你目前實習主要是為了什麼目的?

這些問題是我在實習過程中漸漸產生的。我從大一第一次在報社實習了一個月之後就清楚了自己不適合做記者,性格孤僻,不愛跟人接觸,;寫稿子,不喜歡很正式、很古板的,喜歡調侃聊天的方式,喜歡加入想象力,與新聞報道要求的客觀真實不符,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我不適合做記者。在北京電視臺提起留下不留下這個問題時,我曾猶豫過。這是個很大的誘惑,是個大媒體、工資一般但是待遇還不錯、說出去是電視臺的記者也比較好聽,而且家裡人的意見是不管什麼工作先幹著。但是今年暑假回來,人家問我還去不去的時候,我還是沒答應。我想起自己以前實習時的生活,那時別說快樂,基本上都是咬牙挺過來的,嚴重的時候,在實習結束之後,我會有一段時間自閉起來,不想跟任何人說話。所以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找一條別的路走。其實我對這個工作這麼排斥的話,也肯定無法專心工作,人家也不會讓我留下。要想把一份工作做好,首先要熱愛它,然後才會涉及到發展上升空間的問題。

調查資料顯示,參與調查的人中,對前途比較確定和不確定的大致各一半。其中說在新聞媒體實習將來保證能留下的,我想他們的各方面條件和機遇應該都很不錯,所以

是不太會為工作發愁的一類人。另外的一部分,在模稜兩可間、徘徊不定的人其實在大學生中很常見。現在人大都沒什麼理想、目標,從小就沒有,甚至連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不清楚,隨大流,走一步算一步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我想人不怕別的,就怕愚昧、麻木,在這麼複雜、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如果連自己的想法都不明確,那肯定無法立足。所以,我們應該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給自己多一點思考的時間。

3、低薪?白乾?倒貼錢?大學生放低姿態,端正態度,建立正確價值觀?

在參與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宣告自己不在乎工資,只為積累經驗,實習也不見得就是想留下工作。在這次找工作之前,我實習也從沒考慮過錢的問題,甚至在有了一定的經驗,又學不到新鮮東西之後,實習有時候就是玩。但我現在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說自己不在乎工資的人,肯定沒想過不再依靠父母,要開始獨立生活了。現在獨生子女大部分都沒有獨立意識,被父母養著一輩子也理所當然。

我在這次選擇實習單位前簡單算了一筆賬:去年夏天在電視臺實習了將近兩個月,花了差不多3000—4000塊錢,包括每天上下班車費、飯費、手機話費、還有一些不得推辭的工作應酬,而我過去實習過的電視臺和報社剛開始都說有稿費,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這麼一來,真是又倒貼人力、又倒貼財力。然後我想,實習兩個月就三、四千,這要是實習半年呢,得多少錢?而且隨著工作量的加大、工作任務的重要程度,花的錢只會越來越多。這樣投資,究竟最後能有多少回報?正式開始工作之後,能減緩多少入不敷出的情況?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回報是不是物有所值?由於我自己將來不想從事新聞工作,所以如此昂貴的實習學費我不捨得教。

我的實習經歷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新聞,大部分的採訪都是我在跑,稿子也是我在寫,在電視臺的時候,把採訪甚至拍攝提綱都寫好了,然後人家拿走去拍,實習生接著尋找下一個選題。我總看到正式的記者們喝著啤酒、抽著煙、玩著CS、聊著QQ、甚至再過分點的,去會男友了。而裡裡外外忙活的全都是實習生,最後把稿子寫

好,記者們審閱一下,大概改改,就交上去了,一天一份稿子,任務算是完成,回家去了。我時常感覺他們是我的子女,我辛辛苦苦的養著他們。後來看到一篇文章中說,新聞媒體很不容易,這麼辛苦還兼顧教育實習生,而且還是免費的,沒有收任何實習費用。我當時心想:我沒跟你要一半工資已經很不錯了。

前些年,社會上總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學生眼高手低,太驕傲,應該挫挫他們的銳氣。現在呢?有幾個大學生出來不是低聲下氣、點頭哈腰的?為了更好的實習,家裡也是傾盡人力物力財力,託人找關係、請客送禮;想要獨立的畢業生,為了找到好工作,硬說工資不用很高、能餬口就行,然後過著省吃儉用、入不敷出的日子。這難道就是正確的態度嗎? 付出勞動,就應該有相應的報酬。很多公司、單位,就是仗著“現在工作不好找,來我這兒應聘的多了,你愛來不來。”這種“霸王條款”故意剋扣剛畢業的學生的工資,以減少公司的支出。而大學生們誠惶誠恐的心態也助長了這種現象越來越“正常化”。我認為國家應該出臺相應法律對於剛畢業的學生的工資待遇制定一個標準的額度,並且保護“學生工”的勞動付出,保護學生的權力利益,規範市場。因為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只有讓他們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展,社會才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四.總結

新聞專業實習的問題似乎從一開始就形成這麼一個模式了,改變它,不容易。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這條路走不通,趕緊停住,四下望望,看看哪條路更順更通暢。然而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應該更懂得自尊自愛,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被社會壞風氣輕易地擊敗投降。上了四年大學,說自己比別人到底多瞭解了什麼,專業知識?生活技能?我想最根本的是比別人更清楚的理解了人格和尊嚴,以及生命的莊嚴和神聖,為什麼賢人雅士能生活得比別人都好,因為他們更尊重和善待生活。

不到要獨立生活的時候,不會真正的明白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理應該比其他人更明事理。聰明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了的,但至少我們要做個明白人。對於自己的未來,只有自己最能說了算,所以出於對自己負責,我們應該更多的思考一下,多想想、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