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人生

《人生》課堂實錄

《人生》課堂實錄

匯入激趣

師:你知道你的一生會有多少次慶典活動嗎?

生1:有出生慶典、週歲、十歲、三十六歲、花甲。

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匯入,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2:還有滿月、婚慶、古稀。

師:是的,人每走一段時間,總有一次慶典,直到你離開人世,你的後人還要為你舉辦一次隆重的告別典禮。

師:有誰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嗎? 生3:為親朋好友相聚。

生4:慶祝這個人走完了某一階段。

師:很好,誰能說說這完整的人生像什麼呢? (生小聲議論)

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丹麥作家勃蘭兌斯的《人生》,看看勃蘭兌斯是怎樣看待人的一生的。

板書:人生 勃蘭兌斯 丹麥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 (生迅速瀏覽課文) 師:我們讀了一遍課文,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下面我請幾個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一個自然段,請其他同學仔細聽。邊聽邊思考:勃蘭兌斯是怎樣理解人生的?

此環節主要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生輪流朗讀)

師:誰能說說勃蘭兌斯在本文的一開頭把人生比做什麼? 生1:他把人生比做高塔。 師:為什麼這樣比喻?

生2: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就像是一步一步攀登高塔一樣。

師:不錯,語言很簡練。可是,勃蘭兌斯卻用了好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用了幾段呢? (學生瀏覽課文,然後回答)

生3:勃蘭兌斯一共用了四個自然段。 師:剛才那位同學只用了一句話就把這個事情說得比較明白了,勃蘭兌斯為何要用四個自然段呢?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生4:四個自然段儘管都在寫人類攀登高塔的情景,但各有側重。 師:好!說說看。 生4(繼續說):第一自然段是說人類攀登高塔的總的情況“它至多不過有一百來級”,“一個人一旦達到它的頂端,就會掉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生5:第二自然段談的是人類在攀登時的心理活動,先易後難,“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新鮮而且留戀,到最後則缺乏新鮮感,不再留戀什麼了。

生6:第三自然段好像是在談攀登時的一種情感體驗,表現人類對生命的珍惜。 師:“情感體驗”一語用得好!接著說。 生6:第四段帶有總結的意思在裡面。“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同一個地方”,這是不是說,人的一生儘管千差萬別,但人的精神世界卻有一致性呢? 師:你說得很好,理解也不錯,那麼你同意勃蘭兌斯的比喻嗎? 生6(繼續說):同意,他將人生比喻成攀登高塔,且先易後難,就像我們一樣,小學六年級都很輕鬆,現在到了初三,壓力越來越大,好像生活得很艱難似的。(學生笑) 師:哦!(老師也微笑著說)你的人生才剛剛起步呢! 生7:我不同意勃蘭兌斯對老年人的看法:“目光已不大能區別事物”,“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我覺得老年人生活積累豐富了,能更容易區別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質,老年人也更加珍惜生命。

師:說得很好。其實,我也不同意勃蘭兌斯的這種說法。這只是作者一家的觀點,他強調的是老年人的弱點、缺點,而對老年人的心理意識、洞察力卻忽略了,其實多數老年人更留戀生命呢!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不盲從作者的觀點,大膽質疑,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8:我認為他把人生比做高塔,更符合大多數人的看法。 師:你說說看。

生8:好像是哪位名人說過,只有不畏勞苦,不斷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師: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在這一點上,勃蘭兌斯與馬克思有很相似的看法。

合作探究

師:勃蘭兌斯不僅僅是把人生比做高塔,他還將人生比作什麼呢? 生1:他還將人生比作“地洞”。

師:他是怎樣把人生比作“地洞”的呢?

生1:他將人生比作地洞,洞越深,人生越精彩,反之,人生就沒有多大意義。 師:很好。請你將比喻成地洞的文字讀一遍。 (生讀5、6兩段)

師:這種比喻你同意嗎?

生1:他先將人生比做高塔,現在又成了地洞,我有點不明白。尤其是第6段的最後一句“當死神臨近時,他們會像阿基米德在臨死前那樣提出請求:‘不要弄亂我畫的圓圈’”,這是什麼意思呀?

師:哦,這可能首先要知道阿基米德是什麼人,誰知道? 生2:他是個科學家吧! 生3:數學家。

師:是的,他是科學家:不僅是數學家,還是物理學家,他的關於浮力原理的發現很有名,被稱作阿基米德定律。“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也是他說的。他生活在古羅馬時代,相傳羅馬人攻陷他所居住的城堡時,他正在沙地上畫幾何圖形,羅馬人殘忍地殺了他,在殺害他之前,他提出的惟一請求是“不要弄亂了我畫的圓圈”!

生4:是說他為了科學,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吧!我有點明白了,勃蘭克斯是指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越鑽研就越深入。

生5:我想要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就必須深入挖掘,不斷開拓,也只有這樣,才不會虛度自己的一生。

師:是的!有的人為了勞作、為了事業而忘卻生命,這樣,就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誰能說說勃蘭兌斯還將人生比作什麼呢? 生6:他還把人生比“廣闊的領域”。他對那些無休止的征戰的人們好像持肯定的態度。 師:是嗎,你把這個自然段讀一讀,並說說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的態度。 生6:(讀後回答)從這個句子可以看出:“軍事遠征誘惑著他們,而權力就是他們的樂趣。”

生7:“愛冒險,愛生活,愛爭鬥,精力充沛,頭腦活躍??”這一句也可以看出他的這個態度。

師:同學們怎麼看待這一問題呢?

生8:征戰,搞侵略,還愛爭鬥,老師好像不贊同吧! (生笑)

師:是的,這與我所受的教育有關,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種單一的規範化教育,同學們現在處於一個多元的社會,大一統的局面被打破。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老師也不會強求你。

生9:其實第7自然段與第5、6自然段是相對的,前面說深度,這裡說廣度。 生10:他還將人生觀比作工場。

生11:工場中的勞動的人們,刻苦勤奮,吃苦耐勞。

生12:作者寫他們勞作的情景,著重寫了他們工作的瑣碎、微小,他們的專心、細緻、勤奮,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長。

生13:我覺得這些人的工作性質和他們的性格好像都是對立的。一方面他們的工作瑣碎、微小,另一方面他們必將經過漫長的道路才能成為大師;一方面他們的.工場不大,另一方面卻生活在一個廣大的“空間”。

此環節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為個性化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師:是啊,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他們變老了”,另一方面他們以辛勤的勞動和豐碩的成果延緩了沙漏計的轉動,讓時間放慢了腳步。

生14:老師,文章的最後一句“那像是一隻可愛的手在轉動沙漏計,從而延緩了它的轉動。”這句話我還不太明白。“一隻可愛的手”指的是什麼?沙漏計為什麼會延緩轉動?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為他解答一下嗎? 生15:根據上文“當一切親切的思想給他以饋贈”,可以判斷“一隻可愛的手”是指“一切親切的思想”。而沙漏計之所以延緩轉動,是因為他“沒有時間去察看放在角落裡的計時沙漏計”。

生16:我覺得“一隻可愛的手”,是指“一切親切的思想給他以饋贈”這種情況。“沙漏計延緩轉動”是說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別人需要很長時間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完了,收穫甚豐,過得充實,所以時間彷彿被拉長了。

師:你倆說得都有道理,都是正確的。與前幾類人相比,作者對這一類的描寫顯然更為充分、細緻。

拓展延伸

師:勃蘭兌斯將人生所作的後面三個比喻:地洞、廣闊領域、工場,分別照應的有三種

人,誰說說看是哪三種人?

生1:地洞裡挖掘的人,就是像阿基米德一樣的科學家;征服廣闊領域的人,指的是政治家、軍事家;工場勞動的人,就是普通的勞動者。

師:說得很好。勃蘭兌斯的三種人是不是將人類全部概括進去了呢?

生2:我覺得還沒有。比如說像我們,全世界的學生也是人類的一員,而這三種人中卻沒有我們啊。 (生大笑)

師:同學們不會是笑這位同學說錯了吧,其實他說的是對的,那麼我們能不能模仿勃蘭兌斯的語句來一段,給他補上去?請注意,勃蘭兌斯每個比喻的開頭都有提示語:“這裡有一座高塔”“這裡還有一個地洞”“還有一個??廣闊領域”“還有這樣一種工場”。 (學生開始仿寫)

師:請幾個同學讀一讀自己的仿寫,有多少就說多少。 生3:這裡還有一條小溪??

師:你為什麼要把人生比作小溪呢?

生4:小溪不停地流淌,就像人的一生,從狹窄的山谷,流經寬闊的大江,直到匯入浩瀚的大海,一路飽經風雨,歷盡滄桑。始終堅定:生命不息,奔流不止! 師:你說得真好!(鼓掌) 生5:這裡還有一棵小樹?? 師:你把人生比作小樹?

生6:小樹生長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裡,盡情地享受陽光,貪婪地吮吸雨露,拼命地攝取養分,希望快快地長成參天大樹,給大地送去綠陰,或者給高樓撐起大梁?? 師:太精彩了!(全班鼓掌)

師:真不錯!今天,我們讀了勃蘭兌斯的《人生》,使我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全新的理解,每個人對人生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關於人生的思考,還有許多經典的名篇,哪個同學還知道哪些名人對人生做過經典的論述?

生7:我記不得是在什麼地方看見過好像是一個叫勞倫斯的說過一句,在世界的開端和末日之間出現了人,大意好像是這樣的。

師:勞倫斯是英國的作家吧,他的作品我不很熟悉,希望你能利用課前推薦的時間給我們推薦,行嗎?

老師不避諱自己知識上的缺陷,誠心誠意地拜學生為師,讓學生有成就感,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生8:行!(很得意的)

生9: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師:很好,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暫時說到這裡,我給同學們推薦一個人,他就是英國哲學家和文學家培根,他寫的《論人生》很有名氣,有可能的話,請同學們課後閱讀這本書。我們國家也有不少的優秀作家對人生也有很精彩的思考,比如冰心、魯迅等,請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一讀相關文章,並寫一段文字,談談你對人生的理解,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然後我們來一起交流,看誰寫得最好。

對人生的思考,對於初三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教師立足於對課文的理解,聯絡生

活實際,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引導學生思考,效果較好,課堂氣氛較為活躍。開頭用生活現象匯入,取得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良好效果。結尾的練筆,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仿寫訓練,做到了讀寫結合。

(鈴聲響起,師生道別)

教學反思

①2001年教育部新制定並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的全新閱讀教學理念。顯然,新課標視野下的閱讀教學是以發展師生(尤其是學生)的主體功能為宗旨的,就其深層而言,它不僅是一種“對話式”閱讀教學,更是一種“個體式”閱讀教學。它提倡輕教重導的教學原則,主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對文字進行品味、求真、索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他們的個性,關注他們鮮活而新異的見解。鼓勵他們與文字、與作者、與編者、與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對話,從而發揮其真正的主體作用。

②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主體作用發揮上的正、負向性,它並不否定教師的作用而一味遷就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是作為閱讀主體存在,同時還兼有閱讀計劃的擬定者、閱讀資訊的提供者、閱讀情境的設定者和閱讀過程參與者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地運用問答、陳述、撰寫等方式對閱讀效果進行自我評估。因此,教師不能獨霸課堂,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作壁上觀。

③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要力避空洞的訓誡,要在現實的情景之中,薰陶學生,感染學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才會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