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都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中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一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權傾天下的厲害人物,戎馬一生,過了一輩子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到了晚年估計是有點老年痴呆了,也好奇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於是便找了當時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來給自己算一卦。

姬先生問:我還能活多久啊。算命先生也實在就說:“今年的新麥子你肯定吃不上了”。這話擱到誰身上誰也不痛快不是,於是作罷。等到今年麥子出來的時候,姬先生就把那位算命先生找來了,說:“你看我碗裡的不就今年的新麥子嗎?你不是說我吃不上嗎?我這就吃給你看,不過我吃之前你得先死,是讓你算的不準呢”!出完算命老頭拉出去被砍了,正當姬先生準備吃飯的時候感覺身體不適,於是就上了趟廁所。侍衛等了半天,還看不到皇帝回來吃飯,四處尋找,最後在廁所發現了姬先生的屍體,已經一命嗚呼了。

中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二

話說這哥們生在當時秦朝正鼎盛的時候,年齡才23歲,風華正茂的歲數,並且他身體強壯,孔武有力,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這孩子有點缺心眼,喜歡跟人家比力氣。跟他比過力氣的人都封了大官,比如:烏獲、孟說等人,23歲那年,外出到洛陽,看見洛陽的大鼎頓時來了興趣,還聽說有個姓孟的也是個大力氣之人,這他就不服氣了,所以找人過來一比高低,非得說自己也能舉起來,最後舉是舉起來了,可惜沒抗住啊,最後鼎掉下來砸斷了大腿,放到現在不過是截肢的問題而已,可是當時醫療條件差了,沒幾天就死在了洛陽,真是英年早逝啊!史稱:龍文赤鼎。

中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三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的齊國君主是姜光,姜光的能當上君主還是崔杼一起聯合起來才做到的,按說他們兩個的關係應該更加緊密才是,奈何姜光貪戀美色,把綠帽子帶到了昔日的戰友頭上,崔杼知道事情後一不做二不休,找人結果了君主的性命。

碰巧當時的'史官心眼比較直,就如實寫到:"崔杼弒其君"。崔杼也覺得名聲不是好聽,再說自己也真的有情可原,史官不聽被崔杼給殺了,當時的時候史官都是世襲制的,史官的弟弟上臺後還是這麼寫,崔杼一怒又殺掉了,當史官第三個弟弟上臺後崔杼聽說他還是這麼寫,他就不敢再殺了,否則真的就遺臭萬年了。想當年堂堂的宰相也有這麼無奈的時候啊。

中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四

春秋時魯國的孔子有三千學生,而其中有名的為七十二賢。這七十二賢人中有個叫子路的,他並不是文質彬彬的弟子,原來是個桀驁不馴的莽漢子。

一天,尚不年邁的孔子帶著他的學生子路出遊到深山老林去避暑。春秋時夏天的天氣並不比現在涼爽。孔子上了山已是汗流浹背,跟在身後的子路也敞開衣衫任腥熱的山風把胸毛吹得東倒西歪。孔子在一塊大石上坐下之後說口渴死了,讓子路去尋些水來喝。

子路開啟隨身的包袱取出石臼走到一條小溪的上游,小溪噴珠吐玉,泉水清凌如碧。子路在用石臼舀水當兒,一抬頭忽然看見他面前的草叢裡黃燦燦的鮮花開得正盛,定睛再看時那根本不是一簇豔麗的鮮花,而是斑斕炫目的猛虎。在那白額黃斑虎吼聲震山撲過來的瞬間,子路縱身躍到猛虎的身後一把揪住了老虎尾巴。子路力大過虎,就好像若干年後的武松那樣赤手空拳把猛虎打死了。他揪斷了死虎的尾巴揣在懷裡以作憑證,準備向孔子炫耀,然後蕩了蕩泉水舀了滿滿一大臼泉水返回原地。子路遞水給孔子時喜滋滋地問道:“先生,上士智慧過人、武藝高強的人怎麼樣打死老虎?”

孔子抿了一口清涼的泉水回答:“上士打老虎先揍虎頭。”

子路斂住笑容又問:“那中士呢?”

孔子喝了好幾口水道:“中士打老虎,先揪虎耳朵。”

子路不高興地接著問:“那堋,下士打虎是個什麼樣子呢”孔子清了清嗓子:“下士打虎拽住老虎尾巴才敢動手。”

聽完孔子的話,子路感到受了侮辱,扔掉老虎尾巴,怨恨地說:“先生大概明知泉水被一支猛虎守著,竟然讓我去打水,是存心想害死我!”

子路在質問孔子的時候,趁孔子只顧喝水不留意的空當,就手抓起一個石盤揣在衣襟底下。那石盤邊緣十分鋒利,子路懷揣著石盤準備在適當時機如擲鐵餅似地拋起石盤,然後石盤會在空中飛旋,劃一道閃亮的弧,頃刻之間即會把文弱不堪的孔先生擊個腦漿塗地。

子路預謀好這一切,站在孔子面前咄咄逼人地發問:“孔先生,你說,上士殺人是怎麼個殺法?”

孔子一愣,隨即鎮靜地回答:“上士殺人用筆尖。”他怕學生聽不懂,解釋道,“用筆墨寫在竹簡上或刻在甲骨鐘鼎上,以文字昭示天下,把人置於死地。”

子路怒氣未減地又問:“那麼中士該如何殺人?”

孔子慢條斯理地回答:“中士殺人用舌尖。人的舌頭是軟的,能把方的說成圓的,圓的說成扁的,眾口鑠金,也會殺人不見血。”

子路居心叵測接著問:“那麼下士該如何殺人?”

孔子若無其事地回答說:“下士呀,下士殺人用懷裡揣著的一個石盤。”

子路一下子洩了氣,他扔掉懷裡的石盤,五體投地跪拜了孔子。從此對孔子心服口服,忠心耿耿。

後來,子路和孔子的其他門生,把孔子治國平天下很有歷史穿透力的言論整理成《論語》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