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3篇

《名人傳》讀後感一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有了莫大的感觸。這本書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偉大事蹟。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英雄,也不是獨步江湖的俠客,但有一點,他們都在與命運做著頑強的鬥爭。

其中,最令我印響深刻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人們稱為樂聖。

音樂對他彷彿有一種魔力,吸引著他,讓他對音樂的追求和渴望總是那麼的強烈。他克服重重阻難,創作出許多著名的作品,在樂壇裡也漸漸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正當他的音樂創作進行的如火如荼時,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一個音樂家沒有了聽覺,就像奔跑的斑馬沒了四肢,再也奔跑不起來,多麼可悲啊!

一生經歷坎坷,還有家庭、社會的種種磨難,命運彷彿嫉妒這位天才,讓他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絕望。換做一般人,恐怕早就放棄了吧。但他卻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咽喉,頑強地與命運鬥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堅持下去,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未完成的事情呢?

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也是不朽的偉人。他們的一生同樣充滿坎坷,飽受磨難。但是,堅強是他們唯一活下去的勇氣,是他們動力的源泉。它們用生命的姿態告訴我們:必須堅強!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學會堅強。

總之,我覺得《名人傳》是一本喚醒心靈的書,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讀後感二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總稱。這本書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在這三位偉大的名人裡,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貝多芬了。在他的生命中,最大的痛苦就是,他做為一位音樂家,一位作曲家,他居然耳聾了聽不到任何聲音了。可是,更讓人吃驚的是,在他的耳朵失聰後,他克服了我們無法想象的困難,譜寫出了好多世界名曲。真讓人驚訝!

貝多芬耳聾之後,就很少與人交往,就連他的親人和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這回事。所有的痛苦他一個人獨自承受。在耳聾後他寫了一支《第九交響曲》,他要求親自上臺指揮,貝多芬在指揮時他聽不見觀眾一致的喝彩聲,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牽著他的手,讓他面對著觀眾時,他才看見全場觀眾起立,揮舞著帽子,向他致敬。這時候的貝多芬激動極了!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領悟到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穫。面對命運的不公,我們要勇敢的面對生活,永不言敗。不管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有一顆堅持的心,永不放棄。

《名人傳》讀後感三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裡的三人,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還有一位是小說家。三部傳記分別記述了三位偉人的成長曆程,著重記載了三位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出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在《貝多芬傳》中,作者詳細介紹了貝多芬的經歷。貝多芬從小就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但最終,貝多芬成功了!為什麼?因為他有著超凡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米開朗琪羅似乎就要比貝多芬幸運得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貴族教育,有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遭受了更大的折磨。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並不自由,他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為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裡,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但倘若我們拋開他後來的經歷,我們會發現,米開朗琪羅的境遇還是很好的,教皇賞識他,如果他以此為榮,努力為教皇工作,相信他後來的生活也一定不錯,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說明他追求的並不是榮華富貴,那他追求的是什麼呢?是尊嚴與意志!米開朗琪羅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得不屈服於教皇,最終無法實現他的理想,痛苦一生。

而托爾斯泰就與這兩人的境遇完全不同了,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是非常的完美,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但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擁一切,包括的文學聲譽。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榮華富貴,不要!功名利祿,不要!他渴慕的是生命的真諦,於是他用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竟成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三位名人都有著艱苦的經歷,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與信心。

羅曼羅蘭將這三位天才藝術家稱為“英雄”。這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公僕”,只是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的品質,像他們一樣,為公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