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求職

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

關於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

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不良的家庭環境中,在他們心理留下了陰影。生活中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無端煩惱和焦慮,這使他們的性格不同於其他同齡人。常表現為: 憂鬱型、 少言寡語,膽小怕事,自卑,不願意和同學交往,整日生活在一個孤獨的城堡裡。那麼,對於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究竟如何辦呢?

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單親家長可按以下方式處理。

其一,家長首先調整思想認識,調整心理情緒,引導孩子對家庭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夫妻離異大多是有無法化解的矛盾才發生的,離異雖然出現新的問題,但畢竟從更大的痛苦糾纏中解脫出來。面對新問題,要敢於正視,並逐步去解決。對孩子不應長期隱瞞離異的事實,那樣反而增添一層苦惱。瞞是瞞不住的,矇在鼓裡的孩子知道實情反而怨恨父母。

其二,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係

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同演。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有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一起度週末。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個別同學說了刺激性的話,家長不妨找那個同學聊一聊或者寫一封信。誠懇的態度和有理的分析,會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況,請班主任以適當的方式大班上講清道理,造造輿論,正確對待這種情況。

其三,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有些事情會使他們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瞭解情況之後,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有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要進行更多的調查分析,考慮妥善的解決措施。

其四,讓孩子接觸其他長輩,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響

如果是離異家庭,不管哪一方帶孩子,都應該讓孩子與另一方面有接觸與交流的時間,感覺父母之愛。雙方都要講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爭龐”。如果有可能,應該讓孩子與父母同時團聚,這在現代社會不僅應該,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況還有共同的下一代。還要讓孩子與其他親友中的長輩接觸,擴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長的同事也是交往物件。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此外,對於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多給孩子當家作主的機會,讓他們多為家長分憂解難,還會有利於他們儘快地成熟起來。家長如果包辦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

當今社會,單親家庭是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著一些特點,他們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對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愛說實話,還有的情感冷漠等等。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得到老師與家長全面的教育,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

拒絕感

這是單親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論孩子的父(母)親是逝世或離婚,他們都有被拒絕感。青少年對於被拒絕——不論是表現出來或感覺到的,尤為敏感。由於單親父(母)親必須獨力應付生活的重擔,大部分時間可能都不在家,也有可能缺席一些重要的節日或場合——儘管孩子知道父(母)親已盡力而為,但在情緒上,被拒絕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續。

感到憤怒

在情緒混亂時,孩子會感到憤怒。當父(母)逝世時,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欺騙,失去了父(母)的支援與關愛。而離婚更會加重這種情緒,尤其是憎恨離開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時候都不會對離開的一方表達自己的憤怒,反而是向撫養他的父(母)發脾氣,將家中的父(母)當成發洩怒氣的物件。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

打擊他們自我價值感的有三種因素:導致父母離婚的環境;離婚的過程及父母離婚後的情形。他們可能覺得跟其他有完好無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多疑嫉妒

單親家庭孩子與正常家庭孩子對比,具有較強多疑、嫉妒心理特徵的前者比後者高約3%。其表現為對別人的議論,對許多事情非常敏感,總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猜疑別人是不是在說自己的壞話,猜疑老師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個活動沒有讓他參加就會胡思亂想。我認為,這種心理的.產生與自卑心理有關,潛意識裡還是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於是就亂猜疑,好嫉妒。

行為退縮

當人們在一段關係中受傷害,本能的反應是退縮、拒絕說話、不願付出愛與關懷。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覺得與父母有距離,覺得突然被朋友疏遠——儘管親友或同學老師並沒有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和判斷他們,但他們仍可能疏遠這些人。他們會感到命運不公,為什麼這種事情發生在我的家裡?在自我退縮的行為中,許多青少年會感到非常孤單,覺得自己沒有朋友,十分無助。因此,在情緒上可能會憂鬱。

根據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可將孩子分為自立自強、孤獨憂鬱、散漫放任、偏執易怒這四種類型的孩子。希望老師給這類孩子更多一些關愛與鼓勵,培養出良好的人格。

單親家庭的孩子怕生正常嗎?

來訪者:我是單親媽媽,兩歲的兒子乖巧可愛,白天我媽帶,晚上和週末我自己帶。孩子好像非常膽小,在家裡行走自如,在外面玩時,有他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在我的鼓勵誘導下,他會自己走路。但是隻要出門就要求抱,見到生人或者人多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時見到生人會表現出很緊張的樣子,玩熟了才會好。我認為我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在我面前,他的要求我都會滿足,在我媽那也是儘量滿足的。經過不斷的自我調整,我自己的心理比較穩定,自認為沒有對孩子有過多負面影響。我想請問心理醫生,單親家庭的孩子怕生正常嗎?是否有心理問題呢?

心理醫生:從您描述的情況看,您孩子的表現都很正常。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見生人就有戒備心,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表現,孩子必須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玩熟了就能放鬆,說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挺好,並且能夠識別什麼是沒有危險的地方和人。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對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應,跟對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應毫無差別的話,那我們才真是需要擔心呢。

兩歲的孩子,身心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一方面表現得具有反抗心,另一方面又比以前更加黏人,這些都是正常的。你能夠儘量滿足他,相信他會成長得很健康。

你對孩子的擔心,恐怕來自於單親媽媽普遍的一種焦慮,生怕單親環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有時候甚至過分補償。如果像你說的那樣,你不斷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情緒比較穩定,那麼孩子也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揭秘: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現象

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文明、進步,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父母離異後,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領著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組合的家庭裡,還有的則是依附著爺爺奶奶。單親家庭的學生也為數不少,單親學生的增多,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必須重視單親學生特殊的心理現象並採取合適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