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期末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期末考試

1、 曹植:謝靈運稱曹植才高八斗;《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 曹丕:代言體《燕歌行》

3、 左思:詠史詩8首,《三都賦》“洛陽紙貴”

4、 北地三書:水經注、洛陽伽藍記、顏氏家訓

5、 元嘉三大家:鮑照、謝靈運、顏延之

6、 謝朓“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7、《歸田賦》標誌著抒情小賦的興起。

名詞解釋:

楚辭:是指以具有楚國地方特色的樂調、語言、名物而創作的詩賦,後來固定為兩個含義:

一是詩歌體裁,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

就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開創的,以楚地民歌為基礎的一種新詩體,以屈原為其代表詩人,《離騷》為其代表作品,故又稱“騷體”。楚辭地域文化色彩濃厚,善於鋪排、誇張、渲染,具有浪漫主義氣質。

就詩歌總集來講:它是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而成,繼《詩經》後對我國文學產生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六義:

《毛詩大序》總結了《詩經》的藝術經驗把《周禮》中的六詩說發展為六義說。

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以及“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樂調,詩經中有十五國風;“雅”即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分為大雅、小雅;“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賦”是鋪陳直敘,即把思想感情以及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做比喻;“興”即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

散體大賦:

是綜合詩經、楚騷、縱橫家之文等諸多樣式而成的有韻散文,在漢武帝時期非常興盛。內容上主要是歌功頌德,它鴻篇鉅製,採用問答的形式,以敘事狀物為主,辭藻繁複。代表作品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枚乘的《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