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演講稿

物流專業的演講稿

物流專業的演講稿(三篇)

篇一:物流英語演講稿

Ladies and gentlemen:

Hallo ! It's my pleasure to make a  speech here .My name is xxx, a fresh man , and I major i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oday my speech is something abou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 Some say the assignment of it is to transport some goods for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  others say it is more comeplicated than domestic logistics , and still others say it is an action of business.

To some extent , they are right , but they are not compeletaly right .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not just transporting something , what's more , it can bridge the gap among different counties .

As time gose by ,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our country , the largest  developing socialist country in the world .

For one thing , not only i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good for the circulation of the goods , but it also prmotes the developments of trade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service , service industy and so on .

For another , through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we can strengthen our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other couies , learn form each other , and enhance our friendships .

When I enter this college , when I acquire more and more knowledge

abou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 when I realize that international logisics makes great differences on our country . I have made up my mind to be a great professional person .

I deeply know "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 ". I will keep working on it , and I firmly believe that I will better day after day !

My speech is over .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篇二:物流行業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領導及在場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能參加本次的演講比賽。我是XXX。今天我的演講題目為《如何調車位?》 國內著名的企業家馮侖曾說過:“現場管理除了管理看得到的地方,也要管理看不到的地方。”那麼,調車位有什麼看得到與看不到的地方呢?

為什麼要調車位為什麼呢?WHY SHOULD BE DO THIS我想在場的各位都知道,調車位明顯就是因為實際到達現場的車輛數與實際停車位數不符的矛盾。正如大家所見,到達石巖中心的車輛為30-34輛,但中心實際有的卸貨位僅為12個。如何協調成了一個問題。

另外,還有一句俗話是說“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為惑也。”如果只看到30與12之間的差別,而盲目的去調,會出現盲人摸象,頭破血流的情景,例如:車線人員鬧矛盾、回頭件過多等情況;所以在調之前,我想必須瞭解其內在的問題與原因。那麼調車位有什麼內在的問題與原因呢?

首先是卸貨數量與回頭件數量的矛盾。理論上應該是卸貨車輛越多越快越好。但在現場,卸貨的車輛越多,即卸貨數越多,其回頭件就越多。當卸貨車輛超過9輛時,其回頭件的數量會成乘數倍增加。

所以,9輛車是一個臨界值。當超過9輛車,回頭件的數量會超過30板車,即30方。30方是什麼概念,我想做過現場管理或者去過分撥倉的朋友都知道,一輛4米2的車輛裝載的貨物為15方,即你拖著兩車的貨物來回走動一條100來米過道,一晚要拉30多次,相當於一晚拖著貨物走6公里的路。

而處理回頭件的人員只有三人,如果回頭件超過25方,會導致其人員因工作量較大而選擇離職。所以,解決回頭件多的問題成為了調車位的首要問題。

第二是車輛的集中到達與有限卸貨位、有限停車位之間的矛盾。車輛集中到達的時間為0:30分,在0:30分時,將有30輛左右的車到達現場;而卸貨位既然要控制在8-9輛車,也就意味著將有15-20臺車輛停靠在外圍。而實際上外圍的停車位僅為10個。也就是外圍需要解決5-10輛車的停車問題。

第三是公平與特殊優待之間的矛盾。車輛到站原本是按照先來後到的排序是最公平的,但實際上,因為有部分車輛貨較多,如不優先安排,會導致沒人揀貨、回頭件多、貨區貨物堆積如山的場面。例如:觀瀾、坂田、鳳凰等車線。

在實際操作中,要優先安排其裝卸貨,這其中就會引來一些爭議。也許在場的各位不理解為什麼爭議,在這裡我舉個例子:例如松崗車線在0:20分的時候到,其到達時只有自己一輛車在停靠,但在其之後,出現了5輛車先於他卸。其等待了足足一個小時,在1:10分才能卸貨。無休止的等待有時候會使一個人失去耐心。所以,如何協調成了這其中的一個難題。

正所謂:找到病根才能對症下藥。針對上述分析,根據到站時間、卸貨效率等提出了自己的改善方案。其方案如下:

其一。到站時間規劃,根據現場管理的資料,利用平均值與方差求出車線到站時間的平均到站時間與穩定程度;對車輛的到站時間有個明確的把握;

其二。根據車線的卸貨時間,劃分不同的優先級別。卸貨時間在20分鐘之內且貨量較少的列為第一優先級別,只要有卸貨位就優先安排;以加快車輛的流動速度、增加停車位,同時解放掃描員出來掃描;特殊優待的列為第二梯隊。

第二梯隊是額外優先第四排,優先安排內部;深圳因其貨量多,卸貨人員少,允許其特佔2個卸貨位獨立卸貨;優先第四排是因為第四排雖然是卸貨位,但其卸貨較前三個車位難,出現違規的可能性更大,優先安排第四個車位,能緩解第三梯隊車線人員的心理不平衡。第三為正常卸貨車輛;在此,要做好車線的工作,讓其知道,理解,並配合。

其三。將卸貨位劃分3級,第一個位置設為第一階梯優先車位;第二、三卸貨位為普通卸貨位;第四卸貨位為特殊優待車位。如果出現特殊優待車輛先來,優先特殊車輛,將原來第二、三車位調出一個作為其卸貨位。

最後,解決調車關鍵還是靠多協調、多溝通、多瞭解。對現場哪些車線貨量多、哪些車線人員不足或者哪些車線有問題,都要及時瞭解,並幫助其解決;在現場,要跟車線司機多接觸,與其一同等待,告知其大概還需要等待多久,在這期間,可以先揀貨等。

經過了這一系列的整改,回頭件、流水線的流暢度、停車位等問題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在演講的最後,我想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論是調車位也好,或者做其他工作也好。如果沒有前期的細心積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就無所謂的發展與成功。只有當事明瞭,理清了,結果自然就會出來。同時,我也相信,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同結一心,細心、認真的工作,就沒有翻不過的'高山,跨不過的江河。只要大家齊頭並進,我相信,XX一定今天定必昨天好,明天定必今天好。

謝謝!

篇三:物流 what 演講稿

物流 WHAT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物管4班的許一可。很高興大家來參加物流發展協會組織的物流演講大賽!

相信很多同學在高考報志願時都十分迷茫,即使查了很多資料還是不明白物流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學物流到底可以幹什麼,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物流。

百度百科這樣介紹我們的專業:“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看完後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而物流給我們最直觀的感覺便是送快遞,在這樣的環境中重複一成不變的工作。我們不禁要問:這也需要我們花費4年時間來學習?直到我們聽了張

院長的講座,才認識到物流是企業第三利潤的源泉,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她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於是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喜歡上了物流,喜歡上這個北師最牛學院。

物流是什麼呢?就是買幾輛卡車,僱傭一些司機,送送貨物,跑跑長途?就是個搬運工?其實不然,我們把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資訊這七大環節,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考慮,並且將這七大環節物質資料的物理性移動稱為物流。

也就是說物流是克服場所間隔和時間間隔,創造場所效益和時間效益的活動。比如上週五1班參訪的企業德豪潤達,要把在生產旺季6月份生產出的麵包機,咖啡機等小家電,經過一段時間的保管儲存,到12月份賣給北美的消費者,這就是克服場所和時間間隔,創造場所效益和時間效益。

21世紀,物流問題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20世紀80年代全球商品市場進入飽和或超飽和狀態以後,人們從實踐中發現,只有解決好物流問題,才能順利擴大再生產,推動經濟持續向前發展。

尤其是我國,因為長期重生產、輕流通,結果導致產品大量積壓,交通擁擠不堪,物流費用竟佔GDP的20%,甚至更高;而美國還不到10%;目前我國企業平均庫存週期為35~45天;而美國1997年汽車和電子產品平均庫存週期就已降至12天。

2000年,因我國物流落後使我國的物流費用支出高達一萬七千八百八十點八億元。物流就像一個可怕的虎口吞噬了我們辛辛苦苦創造的剩餘價值。如果這筆龐大的物流開支降低1個百分點,就可節約178.8億元,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節約空間!

在我國加入WTO後的今天,世界五百強企業已有四百多個來華投資,搶灘中國市場,面對強大的外來衝擊,我們沒有其他選擇,不變也得變,物流現代化不搞也得搞!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國際化社會,與國際全面接軌,才能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成長壯大!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肩上的責任不言而喻。我們渴望為祖國的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做到這些,我們就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紮實的學科基礎,豐富的社會經驗,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大學四年中點滴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