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育兒方法不管用怎麼辦

育兒方法不管用怎麼辦

“磨蹭,我也中招了”提到的那些方法,我也回家和孩子試了,為什麼不管用?

這是一個很發人深思的問題,育兒方法不管用怎麼辦?。我也想弄清楚,為什麼我學到的育兒方法不管用?

我在個體心理學中的私人邏輯和雅吉瓦印第安保留區的圖騰中找到了答案。

私人邏輯和印第安圖騰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行為是有目的,而行為的目的是歸屬感和價值感。人具有私人邏輯:感知→詮釋→信念→決定。無論是成人、青少年,還是兒童,都在基於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做決定。先感知他人行為,而後用思維詮釋,秉承信念而做決定。

史上最牛的撒嬌方式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的影片《史上最牛的撒嬌方式》,在影片中,剛過1歲的他為了獲得媽媽的關注,倒地嚎啕大哭。當看到媽媽跑到另外一個房間,小傢伙立刻停止哭泣,迅速跑到另一個房間的門口,瞬間倒地嚎啕大哭。反覆5次,只有看到媽媽的時候,他才會倒地嚎哭,精準控制自己在媽媽面前的演出。

當小男孩看到自己的媽媽和那條狗不停躲著自己,他的感知什麼呢?

“他們躲著我,我有點轉狂”。

他詮釋了什麼?

“媽媽不理我!”

他心中若有一個信念,那會是什麼?人的信念多半和歸屬感和價值感相關(心訣8)。

“我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

他做了什麼?

“在媽媽面前才倒地哭。”

影片中的大人和小孩,如此迴圈往復5次。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想到類似這樣的迴圈嗎?

在商場上躺地上打滾不拿到東西不罷休,越是公共場合哭的越兇,好像孩子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凡事有了第一次,明天就可能是第二次,就這樣不斷地週而復始……直到什麼事情改變它為止。

那麼如何改變負迴圈呢?

是重新幫孩子腦海中搭一下電路,讓孩子有新的“詮釋”?是像做手術一樣植入一個新的“信念”到孩子的腦海?還是直接把孩子的“行為”強硬扳成不哭不鬧?尤為注意的是,如心理學冰山理論揭示,詮釋和信念更多都深埋在人的潛意識層面,無法輕易察覺,更無法直接改變。

孩子的詮釋和信念無法直接改變,孩子的行為也無法強硬硬扳,那還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攻破這樣的負面迴圈呢?

只有“感知”。

那麼,如何改變小孩的感知呢?

恰是大人的行為。

在這個場景中,媽媽可以做些什麼改變這一系列的負面迴圈呢?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不是躲起來,而是過去抱抱、親吻孩子,孩子的感知會發生改變嗎?

媽媽與以往不同的擁抱和親吻的行為誘發孩子新的、正向的私人邏輯。那下一次,如果孩子希望得到媽媽關注的時候,他還會倒地哭嗎?可能不會了,因為他開始知道,好像也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獲得媽媽的關注和愛。然後獲得媽媽的'關注和愛,不用那麼辛苦,非得跑到媽媽前面倒地那麼大聲地哭。

我在美國西雅圖生活時,曾去拜訪雅吉瓦印第安部落,結識了生活在現代智慧的印第安人,分享的印第安圖騰解釋和私人邏輯頗為相似。

印第安人相信,沒有祈禱好的信念,即是周邊環境再美好,我們也無法感受到,所以信念是一個人的靈魂。

同理,如果一個人沒有對另一個人感同身受的感知,就跳躍到思考環節,一切意見都是偏見,我們無法有同理心,更無法去包容。

最怕沒有祈禱好信念,拒絕感同身受的感知,用頭腦簡單思考後的恣意妄為,家長之友《育兒方法不管用怎麼辦?》。

所以印第安人好幾千年來過著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日子,只取所需而不貪心的掠取大自然的一切,他們祈禱美好的信念,注重先感知再思考。

信念和祈禱的正能量,如種子,會在感知上開花,會在思考上結果,會在行動上收穫。

而信念和祈禱的負能量,也會迴圈到負面感受上,“我感受不到溫暖和愛”,自然消極詮釋,進而指導人的消極行為。

迴圈往復,不知道負面迴圈了多少次。

心訣8-想改變,大人先

一次正面的迴圈能馬上見效嗎?

不會!

為什麼呢?

假設我們負迴圈的次數為n次,而正迴圈為1次。

假設我們的孩子3歲,平均每天和孩子互動10次,一年365天,三年下來,就是10000次。

-10000+1=-9999

這就是父母為什麼回去學習了一個新的育兒方法,不會立竿見影有效,因為孩子和我們上萬次或上千萬次互動,都在積累私人邏輯的迴圈,一次的改變,不會迅速扭轉情況。

那我們就放棄了嗎?

這是蝴蝶效應的第一個翅膀的震動,不能馬上見效,但是已經開始了改變,慢慢正向“中和”過去的負向迴圈。

網上流傳的做父母的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肯為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肯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肯為孩子改變

第四層次:肯為孩子學習

做父母最難的地方就是改變自己,私人邏輯的新迴圈,開始一定不簡單,如果能走入家長課堂,和更多的父母一起抱團成長,也是互相壯膽前行的方式。

想改變,大人先。

我的改變是從覺察愧疚感這一步開始的。在看到負面1000次迴圈後,愧疚感不能給我嶄新的未來。只有勇敢接受曾經犯錯事實的勇氣,可以幫助我開始新的未來。

我開始不和“別人家的媽媽”比,只低頭看到自己的微小但卻艱難的進步,今天的私人邏輯新的、正向迴圈比昨天多一圈。

慢慢的發現,在孩子面前,我的新方法開始有一點效果了,雖然孩子們有時候還是會倔強撅起小嘴,雖然還是會嚎啕大哭,但是歇斯底里和大哭大鬧的時間慢慢減少、程度慢慢降低。

這一點,我得鄭重向我的兩個孩子致謝,因為孩子們的出生和成長,讓我從一個火爆脾氣的女孩成長為一個可以承擔責任的成年母親。

最後,我也要感謝時間,積累幾年的私人邏輯不會因為一兩個月的改變而迅速扭轉,積跬步以致千里,謝謝我在時間面前的耐心。

當父母越久越發現,其實所有育兒技能和方法的背後,都指向自我,育兒先育己,成己方達娃。

所謂教育,其實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一場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