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件內容
小學數學課件內容篇一
教學內容:
第幾(第18頁的教學內容)完成第22頁的第7、9、10題
教學目標:
1、具體的情境圖中,讓學生學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理解幾個和第幾的不同,並透過生活例項使學生充分感知無論第幾都只有一個,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幾個則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推理、判斷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知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樂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序數含義,會區分基數與序數,明確數的方向決定的次序。
教具準備:
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雲一個你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裡嗎?
2、出示實物投影的書中第18頁的圖畫。
動物園的售標處,井然有序的排隊買標。師: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在什麼地方嗎?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師:(1)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上車?你是怎麼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後面的兩位叔叔呢?
(3)你是怎麼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請你說一說:兩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學生在公共場合應該自學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數與序數
(1)請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買標?有誰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誰?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已經走了,後面的人次上前。
問:有幾個人在排隊?這時誰排4?小朋友排第幾?解放軍叔叔呢?
3、進一步體會基數、序數的含義
(1)請幾位同學上講臺
先請大家數一數共幾人?再問一問從左數第3人是誰?××同學是從右數的第幾?他還可以排第幾?
(2)分小組做排隊遊戲
三、反饋練習
1、投影出示:5只小鳥
把左邊的4只小鳥圈起來,給從左數的第4只小鳥塗上顏色。
2、舉一些日常生活中關於“第幾”的例子
先4人小組互相說,然後向全班彙報。
四、作業
書第8頁“做一做”的第2題
看圖片可以說一說:照片上共有幾個人?從右數,爺爺排第幾?奶奶和爸爸排第幾等?
小學數學課件內容篇二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
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並訂正。
創設情境,
激趣匯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
明確重點。
(1分鐘)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
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透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
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並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麼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彙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