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管理

管理科學專業的論文

管理科學專業的論文

管理是一個歷史範疇,其作為實踐是歷經無數人的努力,步步演變,才走向科學化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管理科學專業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論文摘要:

本文透過對管理演變、現行行政管理誤區剖析、新時期行政管理科學化的走向等方面的理論分析,闡述了科學管理的新趨勢,並深刻揭示新時期行政管理須注意的幾個環節。

論文關鍵詞:

行政管理科學演變科學化走向

一、行政管理的演變

管理是一個歷史範疇,其作為實踐是歷經無數人的努力,步步演變,才走向科學化的。從最初的經驗管理發展到工業化時期的泰羅制和福特製管理,管理開始進入科學管理時期,泰羅在其《科學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學管理是由組織、協調、合作、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等多種要素結合而成的。這使人們對科學管理開始一窺堂奧,特別是現代行為科學的誕生,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統論的發展,為系統管理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此時,以梅奧為代表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佔據主導地位,管理不僅僅是為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時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滿足,而且謀求管理的整個系統功能的最佳化。這就是管理的科學化問題。

首先現代行政管理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趨勢性變化。首先是從流行程式管理變為倡導目標管理。程式管理要求管理者對被管理者明確行動的目標,且交代每一個行動的操作步驟,而且標管理僅需對被管理者明確目標及其工作要求,具體步驟由被管理者、操作層次的人自行解決。當然,不同的被管理者應運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資源素質不斷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式性管理是過於落後了。

其次,是從單一管理發展為分層管理。系統論中的結構——層次——功能理論開始在管理中發揮作用。不同人員結構的系統5單位8要運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層次的管理者僅僅關注戰略性決策,而日常程式性決策都授權於低層次管理者操辦。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徑不一樣,其控制力、監督能力也不一樣。

再次,是從剛性管理發展為柔性管理。剛性管理強調硬性行政命令約束,管理思維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權變。而柔性管理認為管理存在彈性,管理者往往根據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從而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第四,從無風險管理發展為危機管理。傳統的管理強調對被管理者的激勵與約束的對稱即所謂的獎懲機制的建立。透過表揚的手段、樹立典型的效應來帶動一批人前進,不談憂患,不提危機,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過度,產生懼怕心理,影響工作及效率。危機管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其獨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後生,都說明危機管理的獨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危機管理似乎有演變為一種經常性管理模式的趨勢。如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在管理中強調“最好的軟體公司離真正破產永遠只有!#個月。”正是有這種危機管理技能的運用,微軟公司才會日益強盛。

不僅僅是管理模式在變,而且管理的指導思想也在變。如鯰魚效應和木桶原理,學習型組織的理論的興起等。鯰魚效應是一指在一批沙丁魚的遠途運輸中,如果摻入幾隻兇猛的鯰魚,反而會使沙丁魚的死亡率降低,這是因為有了逃生的競爭,使沙丁魚遊動頻率增高,從而生存力增強。同樣,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型別的人才,則會使單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這破除了傳統的“一山難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隻由幾十塊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一塊木板。這給管理上的啟示是:面對被管理者的差異與管理環節問題的差異,其實是最薄弱的那一個環節,可能會導致管理上的麻煩與致命傷。因此,一名優秀管理者應從最薄弱環節改進入手,去提升整體的管理績效。只有經常性檢查,經常性抓落實,抓責任制的.貫徹才會獲得滿意的管理效果。現代科學還告訴管理者,如何將自己所管理的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已是十分迫切的問題。傳統的管理認為,被管理者一次充電,受益終生,知識、才能運用只須儲備一次,便可應付全部的挑戰。在資訊、知識經濟時代,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帶領組織成為持續學習型的組織,擺脫單純的模仿,且成員之間相互學習,一個單位、組織才會生機勃勃,不斷髮展,不斷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現行行政管理的誤區剖析

當前,一些人戲稱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為“領導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並將其作為管理上的金科玉律。這其實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現,是一認識誤區,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進行管理將貽害無窮。

首先,將開會佈置任務,理解為科學決策的替代,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這種錯誤的認識容易造成“會海”連綿,管理者開了會就等於事情完成了,長此以往,落實工作成為頑症。而沒有落實的政策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無從體現。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什麼,僅僅是收費嗎$把管理許可權混同於單項財權行使、賺錢的所為,這是極端簡單化的表現。的確,好的管理可以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管理不是為了收費了事。這是管理導向的錯誤,會造成管理可有可無,機構形同虛設,人浮於事,最終斷送了事業。

再次,協調就是喝醉,這是將管理極端庸俗化的表現。當然,協調是需要將方方面面的利益進行平衡,對各方傾向、意見進行妥協,但決不是一喝了事。

還有一種的管理誤區就是多訂製度,認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從而導致規章多如牛毛,有否貫徹執行則無人問津。這種錯誤的認識容易造成“文山”現象,管理者須籤閱大量的檔案,哪有時間、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實,有了制度不等於就有管理,有了制度,只是為管理準備了一些基本前提、準備了一些條件,這只是管理的開始,實際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覺執行這些規章,這需要監控、需要調研,這都是管理題中之義。制訂過多的規章等於沒有規章,因此,規章過濫也會影響管理的效能。

三、新時期行政管理科學化的走向

1、決策的科學化。作出一項正確的決策,有賴於完全準確的資訊,也需有一套動力機制去刺激決策付諸實施。傳統的管理以領導者“拍頭腦決策”為主,憑經驗、憑主觀決策,容易導致決策失誤,導致嚴重後果。因此,我們必須尋求決策的動力機制,健全為決策服務的資訊系統。

2、辦公的自動化。制度、決策的落實在於執行,它涉及到辦公的啟動,傳達貫徹、督辦決策的實施到位。傳統管理這些環節都已齊備,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現代管理就是要藉助於辦公自動化技術,成倍地提高政務效率,建立督辦網路體系,使事中、事畢都存在可測性與可控性,使決策者、管理者隨時能得到確切、全面的資訊反饋,以便實現全程動態管理。

3、管理的資訊化。無論是決策,還是日常管理監督,都需要管理的資訊化。提供全面、準確的資訊是決策的前提,反饋實施資訊是管理的要求,總結反映、宣傳資訊是管理效能的體現。因此,資訊化管理是走向科學化的必然要求。透過重視資訊反饋,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在管理過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資訊反饋,以便隨時調整管理的目標和方式,達到最佳化。

4、監督的經常化。好的管理,必須伴隨大量的、經常性的日常監督,否則,薄弱環節隨之產生,突變因素隨之潛伏,久而久之,隨著問題的累積,可能使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因此,發揮群眾監督,加強內控建設,充分利用社會監督,使問題、隱患沒有藏身之處,是十分必要的。

5、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後行政管理的大勢所趨。伴隨著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發展程序,我國行政法制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我國制定了成千上萬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規章,這大大改變了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政策進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隨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國透過《行政複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建立了比較健全的行政救濟的法律制度。在這一基礎上,我國於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號和要求,管理開始走上法制化的軌道,這對新時期的行政管理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斌偉、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對行政管理的借鑑意義+華南師範大學學報[J]2001,1:26-28

[2]洪威雷、黃華+服務行政—21世紀中國行政管理的方向選擇、湖北大學學報[J]2001.2:15-18

[3]吳瑞堅、知識經濟時代:行政管理的變革趨勢+長春市委黨校學報[J]2000,62(0)62-66

[4]喬革宇、石英等+略論行政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J]2001,1:70-73

[5]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M]孫耀君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3版

[6]知識經濟+吳季松著[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3月

[7]管理模式+劉光起著[M]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年9月

[8]新行政法學新論[M]江松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