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規劃及測評

職業規劃是為成功還是為幸福呢?

職業規劃是為成功還是為幸福呢?

有個小故事:

六年前,我是按部就班過日子的小職員,每天規劃著自己以後做老闆;六年後,我有了年入百萬的公司,卻規劃著如何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

吾生有涯,規劃無涯。當我們尚未鬧清規劃的目的與標準是什麼,生涯規劃往往顯得縹緲或無用。

所以,在開始正式的生涯規劃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成功還是幸福,我要的是哪種人生——畢竟,這兩者並非等義詞。

成功與幸福的倒u關係

說到成功與幸福,碰巧有這麼一件相關的事。

兩個月前,我受邀到廣東佛山去參加一個會議,其間走訪了一些企業,並且跟當地居民進行了一些交流。每到一地,我除了看經濟和物質方面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看人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狀態,這是社會觀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在佛山感受最深的是當地人精神狀態好,幸福感強,幸福指數比較高。相對的,我在北京卻經常聽到很多人抱怨“不幸福”,說自己活得太累,生活壓力太大。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相比北京,佛山不是大城市,也不是風景名城,但人們的幸福感為什麼那麼強呢?

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中薪階層的幸福指數最高,那些世人看來“最不成功”和“最成功”的人士幸福指數卻相對偏低。最新的“全球幸福指數”調查顯示:國民幸福感名列前茅的並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而是拉丁美洲、亞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中等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非常高,而美國、英國這樣的富裕國家卻分別排在了第114位和第74位。

這些統計告訴我們,幸福感是相對的,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感受相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這與你貧窮還是富有、是否成功出色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顯然,這對於那些抱著“成功就會幸福”想法的許多當代年輕人來說,或許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是因為很多來找我做職業生涯規劃的青年,張口就是成功,彷彿這是唯一目的。當然,我並不排斥將成功作為規劃目的,我想要強調的只是:成功不等於幸福。在做職業生涯規劃之前,首先要弄清你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是價值觀,也就是說,你把什麼看得最重。有人看重收入,那麼職業生涯規劃就會朝向高薪方向;有人看重地位,那麼規劃時就會優先考慮升遷;而有的人寧願平凡安寧地生活,如此一來,職業生涯規劃就會側重穩定。一般來講,職業價值觀對確定職業規劃具有本質意義。不過,從縱向來看,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會因時因境做出一定調整和改變。比如,一般在職業規劃初級階段會較多考慮一些經濟利益,以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隨著初級目標的實現,職業規劃就會多一些考慮成就感的獲得;再進一步,職業規劃則會加大幸福感的權重。當然,任何一種職業價值取向都是因人而異的。

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特徵,也可以說是宗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而每一名職業規劃師也都需要把握一條準則,那就是:你可以幫來訪者分析情況,但永遠不能代替他做出決定。

我幫很多人做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諮詢,其中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XX年8月,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做諮詢,想要確定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事實上,她的條件非常優秀,外形氣質很好,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專業也是當下的熱門。按照我的判斷,她的整體素質非常適合到外企發展。

但是,她說了一段出乎我意料的話:“李老師,我並不想進外企,我希望自己能進國企。相對來說外企競爭太激烈,不穩定。我希望壓力小點兒,穩定點兒,希望工作之餘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自己的愛情、婚姻和家庭。”顯然,這個學生並不像當下很多年輕人那樣把高薪和外企的名聲看得那麼重,相反的,她更看重生活的穩定性和家庭要素。

聽了她的敘述,我理解了什麼樣的職業生涯才是她要的,也是能夠帶給她幸福快樂的。

在一個鼓吹成功學的年代裡,人們提起生涯規劃想到的就是“怎樣做個成功人士”。其實,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從來都不是讓每個人都去做偉人和成精英,它只是按照人們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條件,幫助他或她設計出適合的職業道路而已。職業生涯規劃沒有簡單的模式可以套用到任何人身上,就像天底下沒有兩片絕對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生涯規劃。

所以,做好個人職業規劃的方法之一就是:說出你的故事。

我真心期盼在我們這樣一個人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的時代,每個青年人都能大膽率真地說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生涯規劃就是理性的冒險

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則和目的,然後按照你的價值觀,設定一條實現目標的路。如此即可嗎?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還欠缺一點兒東西,那就是超越自我的冒險精神。

前面我們說過了,工作前期是滿足生存需要,之後則會更多地側重滿足成就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基礎上,又提出過“高峰體驗論”。我想:一個人的高峰體驗應該離不開奮鬥的挑戰與冒險過程。

舉個例子:當你去爬泰山,經過了漫長艱難的山路,終於到達了山頂。此時,清晨的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映入你的眼簾。這一刻,你一定會全身心地沉浸於高峰體驗,你也就會暫時忘卻了走的路,流的汗,吃的苦。再比如,一對情侶兩情相悅,到了如膠似漆的狀態。他們常常會沉浸在二人世界裡,完全忽略了周圍的.一切。這是否也會伴隨一種高峰體驗?

那麼,在工作中,我們同樣也需要高峰體驗。比如你是一名記者,肯定不會滿足於簡單的採訪、寫稿,你會爭取進步,成為知名記者和媒體圈裡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實現了這個目標,比如獲得了新聞界的至高榮譽普利策大獎,你會去想能得多少獎金,夠不夠買棟房子?肯定不會,那一刻你的高峰體驗是被人認可和欣賞的快樂。

然而,一個人生涯高峰體驗的獲得需要巨大的付出,包括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失敗。因而,國外有一種說法,認為職業規劃的過程就是生涯冒險(career adventure)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來看,的確如此。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一次冒險的歷程,其中會有理想的召喚和奮鬥的喜悅,這會給你帶來精神的刺激。但同時,這種刺激也可能帶你跌入深淵,甚至喪命。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做生涯規劃時必須具有想象力和冒險精神,要多做一份承擔痛苦和折磨的準備。

天底下任何一份職業,迴歸到本質上看,都避免不了一定的簡單重複過程。因此,生涯發展並不像我們最初憧憬的那樣完全充滿著樂趣與新奇。當然,如果能把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性格和素質能力進行與職業的有效匹配,那麼,相應的痛苦就會呈現得少一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學會用一種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分析自己的生涯和職場的關係,從而,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職業生涯之路。

我相信,帶有冒險精神的理性思考,能更好地幫助我們青年人規避奔向理想道路上的潛在風險,讓我們實現更多的高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