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規劃及測評

從高中起確立職業規劃科學選擇志願

從高中起確立職業規劃科學選擇志願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制訂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並按照生涯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職業規劃的作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什麼是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因此,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是為自己繪製未來理想的藍圖。如果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之前能夠適當地做職業規劃,那麼在志願選擇上將更多地避免盲目,效率與效果將大大提高。

沒有最好的專業,只有最適合的專業。這是考生選擇專業最基本的原則。填報高考志願,是每個考生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醫生、藝術家、法官等職業,必須要以大學所學專業為基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雖然也有改行的,並且其中也不乏成功人士,但這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相反,比爾蓋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成功對考生則有更大的啟示。因此,考生應儘可能實現高考志願、專業學習、就業和事業的統一。

如果想成為一名醫生,但去學機械行不行?大家都知道問題的答案。然而許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卻在做著類似的事。填報志願的考生基本上有三種。第一種,不知道自己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種,認為自己知道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三種,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多數考生在考大學甚至考研時都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者考慮得非常粗糙。比如,希望自己將來有高收入,希望將來能做開心的事情,希望將來能有時間到世界各地旅遊等等。這樣的一些想法,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或者說很難確定下一步自己該做什麼。其實考慮將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怎麼樣才能成為那樣的人,什麼時候達到目標,該上什麼樣的學校,什麼樣的.專業等等,這些問題,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弄清自己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很重要

怎麼做職業規劃呢?簡單地說就是弄清楚自己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將來適合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具體應該怎麼做?

許多網站和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都有相應的技術可以為同學們進行職業測試,有些技術經過廣泛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舉例來說,MBTI(Myers-BriggsTypeIndicator)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它已經被翻譯成近20種世界主要語言,每年的使用者多達200多萬。如果在正規的具有職業MBTI施測師資質的指導下進行測試,將會使被測者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對自己性格以及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瞭解,說到底就是不斷引導人們探索自我、進而認清自我的本來面目,以此在工作之前或者工作之中能更好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未來。

既然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那麼就不像許多高中生理解的那樣,等我上了大學再考慮。因此,筆者特別希望高中生能夠嘗試去做職業生涯規劃,儘早瞭解自己的特點,掌握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最佳路線。

根據很多專家的建議,職業生涯規劃應該遵循一些原則,在此簡單介紹,供考生參考。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有可行性。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筆者前面說的,要想成為一名醫生,卻去學機械,這樣的規劃是不切合實際的。又如你想將來成為一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那麼最好先學一個理工科類的本科專業,畢業之後再在管理領域進一步深造。但這種情況如果反過來卻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學科本身存在著某些需要我們去遵循的規律。如理工類機械類專業裡的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課程設定較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定更難,從難到易比較容易,而如果倒過來則可能比較困難。

其次,要有挑戰性。並不是說做一個能夠實現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好規劃。如果一個規劃很容易達到,雖然可行,卻並不成功。規劃的每一步都給自己一些壓力,儘管有難度,但是透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這樣,透過每一步的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實力,最終達到目標時,相信能夠帶給你成功的喜悅。

第三,規劃不是一次定下的,需要適時調整。一個人周圍的環境和個人的狀態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個人的規劃就需要不斷地調整,同時這種調整要避免朝三暮四。有些學生一入學發現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就開始想轉專業,轉完專業又發現新轉的專業因為某種原因,未來就業前景不看好,又開始琢磨學雙學位或者準備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結果發現自己最終什麼也沒有趕上。現在強調終身學習,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這就需要學生能夠不斷學習。本科階段更多的是學習某個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法,更多的知識需要在工作中去學習。發達國家很多人,臨近退休還去大學申請新領域的學位,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很少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將會在我國增多,大家應該具備這樣的勇氣和耐心,才能不被知識淘汰。

第四,規劃不是簡單的計劃,應該有長遠性。制訂規劃應該儘量從大方向著眼,制訂儘可能的遠期目標。一旦規劃變成了計劃,執行起來往往會令自己不知所措。

志願中如何參考自己的職業規劃

那麼在填報志願時應該怎樣參考做出來的職業規劃呢?這裡筆者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做完職業規劃之後,有兩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一個是你個人的興趣愛好在哪些領域,另一個是你將來適合哪些種類的職業。根據這兩個答案,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會有比較明確的方向了。

在這裡筆者以兩個例子來說明:

例1:如果一個學生有興趣且適合成為機械領域的專家,那麼他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可以按照如下條件來選:

1.首選一本院校裡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機械類專業。如果分數不夠,那麼可以降低學校檔次,再選擇機械類專業,或者考慮機械類實力較強的普通院校。

2.如果選擇的機械類專業某個方向很熱門,自己的分數達不到,可以考慮與該專業方向相關的方向。機械類的專業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製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等多個專業。入校之後再尋求轉專業的機會,或者在考研究生的時候換至喜歡的專業。

3.如果以上各種情況都無法滿足,可以考慮報考與機械類相關的專業類別,例如儀器儀表類、物理類、材料類等專業。

這種做法的優勢在於你有了明確的目標,在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時候針對性會非常強,在節約大量的時間的同時還減少你填報志願時的困惑。否則,面對上千所高校,幾百個專業,怎麼選擇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當然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在報考的時候還有一些限定條件和個人偏好,例如學校所在的城市、學校的層次、南北差異、行業當前發展狀況及未來前景、家庭影響等等。加上這些條件之後,目標學校和專業的數量將會進一步減少,更加利於選擇。

例2:有一個學生高中階段參加了計算機程式設計競賽,並且獲得了獎勵,但並未獲得保送資格。他的期望是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但高考時,他因3分之差未能進入某著名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被調劑至該校的燈光與照明專業學習。強大的反差下,他尋求了多種轉專業的機會,但都沒有成功,結果他從燈光與照明專業畢業了。沒有轉成專業並沒有使他灰心,在對計算機程式設計的強烈興趣推動下,他在學好本專業之餘,自學了大量計算機知識,並在上學期間參加了許多社會實踐,最終他畢業的時候,因為計算機程式設計技術的實踐能力而被一家著名的IT公司錄用,現在他已經成為該企業技術總監。

有這樣一個故事,希望能給即將填報志願的考生一個思路。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惟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