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動態

職場新人如何混的總結

職場新人如何混的總結

第一道關:人際關係關

作為職場新人,處理職場人際關係是最大的軟肋。對此,入職才一個月的小由深有感觸。由於本部門的位子不夠,她的座位被安排在其他部門,辦公室裡小小的格子間阻斷了她和周圍同事的交流。“作為一個新人,總是覺得少說少錯,所以不敢主動去結識別人。原來的老員工又感覺沒有必要去認識新人,這就出現了難以破冰的局面。”

“上班半個月,我和同事的交談平均每天兩句,分別是‘早上好’和 ‘再見’。”職場新人小顏前不久在校園論壇上發帖自嘲。小顏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型國企的企宣部門,整個部門一共六個同事,年齡都比他大十幾歲,談論話題多為股市漲跌、子女教育,小顏都插不上話,認為同事們“沒什麼水平只知道瞎扯”。每到午飯時間,他就拿出飯盒悶頭吃或者叫外賣,同事們則結伴到樓下的小飯館輪流買單吃飯。不過這幾天,小顏的境況改善了不少。原來,一位師姐在他的“抱怨帖”下回復:“和同事一起吃飯是融入團體的捷徑!”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態,小顏開始一起和同事去小飯館。沒想到,此舉收效甚好,同事們開始在工作上關照小顏,一位中年同事告訴小顏,之前同事們都覺得小顏“太清高”,但一起吃過幾頓飯後,距離感很快就消除了。

提醒:人際關係關可能是有些職場新人最難跨過的“坎”,尤其是複雜的辦公室政治或人事鬥爭,常常令職場新人疲憊不堪,那麼職場新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注意什麼?新人最不該做的,則是兩頭倒的“牆頭草”和拍馬屁的“狗尾巴草”。“兩頭倒”容易變成辦公室鬥爭的“炮灰”,“拍馬屁”短期內或許能佔到便宜,但時間久了,會讓大家看不起你的人品。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建議,職場新人應端正自我認知,誠心向同事請教,踏實提高業務能力,友善待人,適度表達對周圍人的讚美,但要拿捏好分寸,不可諂媚,更沒必要捲入辦公室鬥爭。

第二道關:心理關

小許是一所重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應聘成為一家500強歐企的人事助理。由於專業不對口,她在工作中反應不及同批的另兩個新人靈敏。“我做的報表十有八九被退回來重做,現在每次交報表給領導前都要做十分鐘心理準備!”小許在校園BBS上發帖訴苦,她在工作中越來越戰戰兢兢:上司無意朝她所在的角落瞥一眼,她就感到上司在瞪她;開會時上司要求大家加強工作積極性,她就認為是在批評自己不努力……“我現在看到上司就像看到債主,焦慮死了。”小許說道。小許的帖子引來不少已畢業多年的校友回覆和鼓勵,“沒事的,我剛工作時也怕上司,後來發現她人其實特別好”……小許告訴記者,她聽從師兄師姐的建議,壯著膽子向上司請教了幾回,業務能力逐漸提升,與上司關係也親近了不少。

提醒:從象牙塔到職場,“怕領導”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是職場新人最普遍的症狀。面對陌生的、尤其是要求高效的環境,業務不熟練的新人往往會緊張,並把這種緊張投射到領導身上,表現得過於謹小慎微。有時職場新人反映,員工與老闆猶如天敵,很難相處。面對這種狀況,“職場菜鳥”們先要調整心態,意識到級別雖有差別,但人格平等,領導也是普通人,並應儘快提高業務水平。與領導相處,首先一定是要尊重領導,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其次,根據領導不同風格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最後,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把握尺度。

第三道關:工作關

外企部門主管劉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兩個職場新人的經歷:“我們部門來了兩個新人,其中一個名校畢業的新人透著一股聰明勁,開始比較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有意給他鍛鍊一下。結果一段時間下來,發現此人不踏實,雖然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煩瑣的事就往後躲,最大的毛病是懶,幾次考核後就被淘汰了。而另外一個非名校畢業的新人,看起來笨笨的,後來發現他很勤奮,很快適應了環境,結果在我們那裡發展得最好。所以,在我看來,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勤快點總沒有錯,最忌諱的是眼高手低又懶惰。”

提醒:對於一些別人都推脫不幹的事,職場新人能主動要求接過來做,比較容易融入同事圈中,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賞識。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司或同事展示自己學識或能力的機會,儘管單位開始不會對新人委以重任,往往讓他們做一些比較瑣碎的雜事、小事。但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逐漸取得上司和同事們的好感與信任。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角色,即瞭解“我該做什麼”,其實就是要了解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接下來,就是“怎麼做”、“怎麼做好”的問題。第一,必須要積極主動;第二,要樹立目標;第三,重要事情先做。一個職業人士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零零碎碎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養成一種習慣,重要的先做。

企業看中的是一個員工的職業素質。職場新人要提高職業素質一是要迅速學會相關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比如接受工作要問清職責和目標、請示工作要說備選方案、實施工作講求效果、彙報工作直接說結果;二是要避免一些職場禁忌,如眼高手低、工作懶惰拖沓、上班打遊戲或煲電話粥等。

簽訂勞動合同須知

職場新人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查明必備條款

1、瞭解用人單位的名稱、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瞭解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以防止日後用人單位不合理地調崗和變更工作地點。

3、瞭解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確保自己定額內及定額外的勞動均可獲得法定休假。

4、瞭解勞動報酬及社會保險,防止日後在勞動報酬、休假工資、經濟補償金基數計算等方面,陷入舉證不利的境地。

5、瞭解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對已有或潛在人身危險及風險有足夠認識。

6、瞭解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熟知勞動紀律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何謂“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均未作出具體規定和細化,而是要求用人單位在企業規章制度中加以明確和界定。因此,不同的用人單位對“嚴重違紀”的界定多多少少會存在不同,尤其是一些特殊行業或企業,往往對內部員工存在一些特殊的行業或企業要求。因此,職場新人進入新單位前,首先應對其紀律要求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很多勞動者對《勞動合同》以及相關附件的簽署較為程式化,只履行程式,不知曉內容之後,莫名其妙即揹負上了“違紀”之名,極為被動。

職場新人如何做到自我提升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君而從” 剛入社會的人總喜歡把自己比作是千里馬,是良禽,但也需要伯樂,需要好的棲息場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怎麼建立自己的一個職業平臺,如何在涉世之初少走彎路,而有一個好的開端,開始一番成功的事業呢?

一、自知之明,認清自己

很多人經為自己有了學歷或文憑,或者讀了幾本書,或者掌握了一些技能,便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正像我們的父輩常說的“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幹什麼都覺得自己很委屈,而在企業看來卻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因而就很難找到適當的位置發揮自己現有的才能。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說得就是要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能力、正確分析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條件,進一步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步驟,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修正,這樣才能逐步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二、禍從口出,妄議他人

”靜坐常思己之過,閒談莫論他人是非,不要談論自己,更不要議論別人,這也是自己的做人原則。我總認為談論自己往往會自大虛偽,在名不副實中失去自己。議論別人往往陷入雞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糾纏不清。同時我感覺得沒有必要為了所謂“團隊建設的感情投資,而每天下班後和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這可能不是件好事,因為,這中間往往會把議論同事、朋友當作話題。背後議論人總是不好的,尤其是議論別人的短處,這些會降低我們自己的人格。用這些所謂的交際時間,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也許是最好的'修身之道。

三、靈活處理,抓住機遇

人生職業走向設計法則職業定位簡單講就是認準選好了這塊地方,認為底下有水,堅持挖下去。有許多人是在一個地方久掘無水仍在那裡”愚公移山;而有許多人選了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剛剛有點溼潤就迫不急待的另選地方;結果都難以找到如意的甘泉。所謂跳槽,就是這挖一個坑那挖一個坑,最後只有挖到職業的墳坑。一個人不論是創業還是打工,都要從零開始,腳踏實地的努力把事情辦好。但是,在客觀環境發生變化,個人的才華已經無法得到施展的情況下,也需要“人挪活、樹挪死,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就如買股票一樣,既不能盲目地“追漲殺跌,”這山望著那山高,也不能“撞到南牆不回頭,進入了”下降通道還捨不得“割肉,這將會耽誤很多的良機,關鍵的時候,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現代講的是”抓住機遇,而機遇往往是機會和能力的有機結合,通常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四、立足眼前,定位長遠

人要發展,首先需要生存。如果眼前已經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而妄談今後的發展大計,無疑都是空的。但是,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忘記自己的發展目標和長遠利益,同樣也會影響一個人才能的施展和發揮。職場新人要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資歷、經驗、年齡、所從事行當在職場上的競爭態勢等來分析自身目前的價值,這是確立個人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基礎。所以,人既要腳踏實地的解決生存問題,也要積極創造條件,也要能夠及時感知經濟大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分析所在行業或相關行業的發展態勢,從而對自身發展做出調整,在變化中尋找機會,趨利避害,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最大限度的體現人生價值。

五、放開思想,主動出擊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和紛繁的社會的新人,大都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帶著各自的理想和抱負,很多人的思想非常活躍,能想了許多這樣或那樣的“計劃和”點子,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真正實施起來,卻又是前怕狼、後怕虎。想創業時怕失敗、想投資時怕賠錢、想發展時怕競爭、想應聘時怕老闆、想在一個企業熬下去怕前景不佳、想跳槽時又怕得不償失。若是有這種”喝涼水怕塞牙,放屁怕砸腳後跟的心態,即便是很有才華也難以得到施展和發揮。而如果天天蹲在臥龍崗等著有人像劉備那樣人來“三顧茅廬,不能說這種機會絕對沒有,但也無疑於”守株待兔。因為劉備“三顧茅廬畢竟還有水鏡先生的推薦和徐庶”走馬薦諸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