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理論發展簡史及現狀吐槽
泰勒說管理也要科學發展,他提出工作標準和勞動定額,他說工人的工資最好計件。
喬治梅奧研究行為動機,他覺得人們努力工作並不只為了錢。
法約爾說過程也該有人來管管,他強調計劃和控制,明確責任與許可權。
韋伯完全同意樓上的意見,但在組織管理方面,他還想再補充幾點。
帕金森說組織里人氣人、事生事,再多時間也能耗完,終究是官僚主義一肥二懶。
彼得說職業發展總有個天花板,何必朝自己明明坐不穩的位子爬個沒完。
馬斯洛提倡人本主義理念,他說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一共有七個層面。
赫茲伯格把問題變得簡單,他把影響行為的因素分為激勵和保健。
偉大的德魯克終於寫成了《管理實踐》,目標管理的'觀念從此流傳。
愛德華戴明把PDCA畫成一個圓環,他說目標管理其實是個圈圈。
拉澤爾出了本書叫《人事管理經濟學》,他講了晉升和發展、激勵與授權。
話說這時已經是1995年,勞資科這幫傢伙除了算工資和考勤,終於有了門專業可以念念。
舒爾茨說人力應該當作資本來看,財務說會計上沒有這個科目她們不好核算。
終於有人發現這個理論很有概念,於是引進了MBO,減持了國有資產。
卡普蘭和諾頓搞了個平衡計分卡片,這玩意兒說起來安逸用起來真難。
我常想要是沒有這哥倆的貢獻,這幾年培訓公司的生意恐怕要少掉一半。
總有人說洋人的玩意兒在這裡並不稀罕,我們的四書五經裡頭都查得出來源。
可惜老祖宗只愛玩哲學不關心實踐,不曉得科學論證,懶得做重複實驗。
他們懂得起勾股,算不來餘弦,他們對現代文明幾乎沒有貢獻。
2008年出了部新法,我看到它總想起《******宣言》。
革命的臨時工都要改成勞務派遣,無產階級打工仔可以隨時炒掉資本家老闆。
我們審慎而靈活地積極又穩健,和諧的政策是一天才一變。
我們自詡包容一切,我們用山寨複製經典,我們的偉大事業叫中國特色的<如: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