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行業

感恩實踐報告

感恩實踐報告範文

感恩實踐報告範文

感恩社會實踐報告:懂得感恩,更要學會感恩

實踐人:郭蘭蘭

實踐的時間 :2017年1月10日~2月11日

實踐地點: 延安市子長縣

實踐目的:當今,很多大學生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拿著父母的錢,到處招搖,同時,還埋怨生活的種種不公,不懂感恩,不懂知足。為此,我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便以此為契機,一方面向那些曾經幫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謝,同時也為了培養自己的懂得感恩,懂得知足的情感。“百善孝為先”,感激對父母養育之恩,不僅給了自己生命,更是教會了自己如何做人。

實踐過程:古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慈母吟》不僅道出了天下兒女尤其是遊子的心聲,更說盡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牽掛。常言“兒行千里母擔憂”。孝,是稍縱即使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孝心是無價的。感恩父母,是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父母嘔心瀝血,養大了我們, 我們應該懂得去感恩父母。首先,應當是內心之處的對父母的感激,其次,是在生活之中,對父母要處處關心,多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同時,搞好自己的學業也是對父母的最好報答,我想父母不需要我們給予他們萬貫錢財,給予他們最好的報答,莫過於我們每個做兒女的都過得很好。這就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從內心之中感謝自己的父母,感激他們所給我們帶來的所有東西,最重要是感謝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 所以,這個寒假,主要的實踐活動為感激自己的父母,在家中多幫助自己的父母做家務,同時在細節上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關心他們的一些身體狀況,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庭瑣事,同時,不遺餘力的想一些可以讓父母開心的事情。讓父母從根本上了解到自己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了。本次寒假實踐活動時間跨度為整個寒假,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一、幫助父母做家務。

二、從內心上關心,體諒父母。

三、從自己做起,樹立一種對父母付出的一種感激之情。

四、由己推人,樹立一種對社會的感激之情。老師,朋友,同學等,一路陪我們走來,是我們歲月路上的永恆 伴侶,這是很美好的一些事情。

我們的人生路上,會遇到很多的人,他們共同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讓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祝福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讓我們永遠記得孝心的存在。

實踐感言:本次寒假實踐活動,讓我認識到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應怎樣做,在學習生活之中,要多多明白和懂得感恩,越容易獲得的越珍貴,我們需要高度警惕,凡是清逸的`來到身邊的,都是珍貴的。我們不能認為輕易獲得的就沒有多大價值,相反,最容易獲得的是最珍貴的,應該把它看成是上蒼的恩賜,也應該把這個道理看作是人生寶典。更要學會感恩。懂得知足,懂得珍惜。

感恩實踐報告範文

白銀區第三小學 寇賢英

一、問題的提出

“我打死你”一個孩子暴躁地向自己眼前的一位老人怒喊著,彷彿與老人有著深仇大恨,可誰能想到這位眼前的老人,其實就是這個孩子的爺爺,而孩子憤怒的原因,只是因為爺爺不答應給他買校門口小店裡的肉串。這耐人尋味一幕就曾經發生在我校校門口,當時正是放學的時間,有許多家長和老師都目睹了這一刻,看著憤怒的孩子,爺爺沉默了在他蒼老的面容上有的只是驚訝和無奈。圍觀的家長們在議論“這孩子怎麼這麼霸道”、“這爺爺也真是的,不就是幾串肉串嘛,就買給他好了”、“原來不止是我們家的孩子會吵著鬧著要買這個買那個”、“學校老師是怎麼教的”這時,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心中一陣翻騰,臉上也不禁傳來陣陣燥熱。我們開始思考: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 、“尊老愛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不報非君子”,唾棄“忘恩負義之人”痛恨“恩將仇報之徒”這些傳統美德怎麼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看不到一絲蹤影?是我們教育者的疏忽,還是家長的縱容;是孩子本性始然,還是環境的影響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正直的人的起碼品德,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看待父母、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很難想像這個人怎麼還會去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我們的孩子迫切需要經受感恩教育,孩子們心靈深處那顆感恩之心急需喚醒。因此,我們學校認為有必要將感恩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框架,並希望透過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感恩教育讓孩子們懂得——知恩·報恩。

二、研究設計

(一)課題界定

感恩教育:

感恩“即對別人所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感恩教育最先起源於西方一些國家的感恩節。西方國家的感恩節只是一種形式,但它告訴人們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不會感恩或者不願意感恩,既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又是缺乏人文關懷、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現。

國內很多機構和學校在感恩教育研究上作了很多探索,如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級重點研究課題《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的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是《尊重 基礎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透過“尊重”作為傳統道德和現代道

德的結合點。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提出:學會感謝,感謝生活,感謝幫助自己的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尊重知識。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的“感激教育”、孝豐鎮中心小學的“孝文化教育”、江蘇淮陰師範附小的“生活教育”、丹陽師範附小的“情育課程”等,都在感恩教育研究中作探索。

本課題中提出的“感恩教育”,是透過建立學校“感恩教育”管理網路——系統性;創設良好的校園感恩教育工作環境——體驗性;成立一支強大的校外“感恩教育”輔導隊伍——參與性;成立課堂主渠道實施小組,在各門學科中滲透感恩教育——學科性;開設傳統節日感恩教育實踐體驗活動——活動性等措施來培養學生形成知恩、感恩、報恩的道德素質。

(二)研究的目標及預期成果

1、本課題預期透過一年半的時間達到以下目標:

(1)師生、學校在感恩教育中得到提升

①學生初步具備知恩、報恩素質。

②學校形成感恩氛圍。

③老師具備感恩素養。

(2)探索出一條適合小學生的以傳統節日為特質的感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預期成果:

(1)撰寫第一二階段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報告。

(2)積累感恩教育的相關案例,作出相應的解讀。

(三)研究的理論基礎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國家的道德教育主要以宗教為基礎。重視拯救靈魂和培養良好行為目的。道德教育從初始就與宗教密切聯絡,與宗教一起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西方孩子從幼年起就接受了“要感謝上帝的賜予,感謝他人的幫助”等感恩思想,並透過感恩節等活動在社會生活中處處受到感染。美國人非常重視每年的感恩節,在這一天,他們會採用各種形式表達對上帝的感謝,表達對親友的感謝美國在90年代初提出的10點建議中,要求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等美德,並在行為上有所體現。美國中小學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和美國精神教育的課程,一般有社會課來承擔。同時也注重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德育。學習任何一門專業課都要回答三個問題:這個領域的歷史和傳統是什麼?他說涉及的社會和經濟的問題是什麼?要面對哪些倫理和道德問題?日本的一些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他們的感恩教育主要是講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父母;老師給予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我

們應該感謝老師;他人關心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人。這些看似樸素的感恩教育中卻蘊藏著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關懷。而中國的感恩教育更是源遠流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研究策略

我校主張由點到面,先研究後推廣的方式。

2、研究的操作思路

知恩教育、報恩體驗:問卷調查,摸清現狀 聯合教師、家長、德育專家對現狀會診 系統總結問題原因 尋找相關的有用點 整合傳統節日和學科教學、校園環境、教師教學策略、大隊部工作、家庭教育策略 制定知恩教育和報恩體驗具體實施體系 具體操作 達到研究目標。

三、操作實踐

(一)以學科滲透為方法的知恩教育

1、設定教育目標

透過研究、開發傳統節日文化中的適合對當代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資源,使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能夠不同程度地懂得感恩。為此,我們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設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標,例如:低段學生要懂得感謝父母、感謝師長、感謝同學、感謝環境;中段學生要懂得體諒父母、感謝生活、懂得心中有他人;高段學生要懂得為父母分憂、感謝祖國、回報社會。

2、各門學科的整合

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都蘊涵著豐富的感恩因素。其中,語文、思品教材中就有許多感人至深、充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如品德課中的《父母的疼愛》、《我從哪裡來》、《祝你生日快樂》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資源。為此,我們對各學科中的感恩教育資源進行了篩選和整合。

3、以思品課為教學主渠道

思想品德課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但感恩教育不是獨立於其他諸課程之外的單獨存在的一育,也不是隻在特定的思想品德課以及“感恩實踐體驗活動活動”中存在。現在的思品課教學中有許多課程內容中就包含著感恩教育,例如:一年級的《我的爸爸和媽媽》中就要求學生敘述爸爸媽媽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讓孩子們從心裡愛自己的父母,以父母為榮,感謝父母,讓孩子們體會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及長輩對自己無私的關懷,從而分擔家裡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不亂花零用錢我們力圖

讓孩子們在課堂中體會到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導之恩、長輩的關愛之恩、祖國的培養之恩、環境的給予之恩

(二)以活動體驗為途徑的報恩教育

1.利用每月節日特點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如三八婦女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教師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日對學生進行尊老敬老、親情友情、勤勞節儉等教育。

2.探索實踐體驗活動

我們力圖開展各種豐富多采的實踐體驗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生動活潑、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我校結合實際,在寒假和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學會孝敬、學會感恩”、“孝敬實踐五個一活動”、 “走向社會、學會關愛”等。

實踐體驗活動主題的產生是先由教師發現或引導學生髮現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並從中捕捉或提練感恩教育活動主題,然後利用綜合實踐體驗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去見識、接觸這一方面的所有問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親身體驗的活動,讓孩子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長輩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感恩的情懷!

參考文獻

1.李偉平、姜明紅:《感激教育的思考和實踐》載於2004.7 1、

2.魯潔主編《德育新論》2004版

3.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課書實驗本——品德與社會(全冊)

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全冊)

參與人員: 寇賢英 張 芹 周銀蓮 柯紫萍 孫一萍 王文惠 關小會 高秀娟 魏秀芳 王兆蓮 張愛萍 張建英 魏常東 何小梅 劉曉麗 薛生麗 張愛香 沈愛蓮 張曉琴 張文靜 強農霞 楊憲雲 牛有情 張愛琴 高紅明 郭樹軍 張春霞 石 靜

作者 :寇賢英,系白銀市白銀區第三小學高階教師。

通訊地址:東星街288號

郵編:730900

聯絡電話:13830067172

電子信a class="__cf_email__"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data-cfemail="896d2a33e2f1f0f8faf1bbb9b9bec9b8bbbfa7eae6e4">[email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