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父親和書經典作文

父親和書經典作文

父親小時候只念過半年私塾。聽人說,有一次先生讓他認“風”字,他不會。同桌的夥伴想提示他,便對著他輕輕地吹了一口風,他誤解為“吹”字,結果捱了先生的戒尺。

這個笑話一直在村子裡流傳。雖然,我在小的時候為此承受了太多的同學的嘲笑,但我卻認為我的父親很有學問,因為他總有許多講不完的故事。

在那沒有電的鄉村的寒夜,似乎特別長,母親坐在油燈下做針線;父親半躺在床上,我總是纏著他要他給我講故事。他講的多是一些民間傳說,還有如王薔臥冰求鯉、董永賣身葬父等《二十四孝圖》中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的出處是我後來才知道的。

直至我上初中後,才沒有聽父親講故事了。有一回,我正在家做歷史作業。父親突然指著隋朝的隋字,問我怎麼念。我告訴他後。他有點詫異地說:“我只聽說唐宋元明清,卻沒聽說還有個隋朝。”當時,我猶如五雷轟頂。在此之前,我壓根兒沒想到,他的知識竟如此淺薄。我真不知道,他原來講得那些繪聲繪色的故事是哪裡來的?在此後的日子裡,每當面對父親時,我幼稚的心靈總有一種深深的同情。

我上高中的時候,父親已五十開外。兩個姐姐出嫁了,哥哥在一次意外中身亡,而最小的我也在十幾裡地外的學校住讀。家裡只剩下他們老兩口,斷楫殘槳一樣孤零零的被拋在沙灘上。父親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那份落寞,那份傷痛,我無以言表。當時的我曾有退學的念頭,並不是體貼父親生活的艱辛,而是想陪伴他度過那孤單傷痛的歲月。父親的堅定打消了我退學的念頭,並支援著我上完大學,到後來參加工作。

父親是個有什麼苦都咽在肚子裡的那種人。在那沉痛的日子裡,他沒有流露出太多的悲傷,而是靜靜的看書。只要一有空就端著厚厚的唐宋演義之類的書在看。父親身材高大,坐在小板凳上,戴著沒有腳架而用繩子綁著的老花鏡,端著書正坐危襟。此情此景,突然有一種略帶傷感淒涼的美感動了我。歲月的滄桑,生活的艱辛,人生的傷痛,佝僂了父親的身影,他的心卻看似平靜,坦然接受人生的變故。

因為有了前面的笑話,我對父親的看書的行為確實產生過疑問,但我又深深理解一個老人在承受巨大的傷痛後想在書中尋找慰籍的心情。在我週末回家時,父親總是指著書上許多不認識的字問我,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慢慢地他得出一個經驗,那就是秀才認字:長的`認一截,短的認一偏。

我參加工作後,家裡便不再承包田地了,父親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他的心也早已走出了喪子之痛的陰影。我叫他也像別的老人一樣打打牌。他卻說:“打牌費精神,搞不好還會生疏人的。還是看書好,一壺茶、一本書、清靜。”我找到許多適合他看的書送給他,於是常常引來母親的調侃:這死老頭,又在用功,要趕考啦。

春節在家和父親閒聊時,無意間聊起《三國演義》來。父親一大段一大段說出書中的原文,並說寫得如何如何的好,聽得我這個學中文的汗顏。我十分驚訝地看著他,不亞於當初他說不知道有個隋朝。

十幾年來,一直是看書打發父親孤單寂寞的時光。也許他不曾刻意從書中得到什麼,也許僅僅是消遣。一個只念半年私塾的老人,從當初識不了幾個字到後來能讀懂並熟記《三國演義》的過程,切實讓我感動。正如一位農夫守著一塊貧瘠的土地,幾十年如一日反覆耕作,不棄不捨,與世無爭,這其中又有誰會去深究他的收成呢?

如今,父親已七十多歲了。長年在外的我,每次回家和父親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從三皇五帝到愛新覺羅傅義,曹雪芹到金庸,父親總能評點一二。而今消遣的方式千姿百態、日新月異,我也曾想讓父親有所改變,他卻始終一如既往地熱衷他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