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高考志願該如何選擇

2017高考志願該如何選擇

很多高三考生和家長為“到底選省內的學校還是省外的學校”愁得茶不思、飯不想,睡覺數羊都沒用。基本上,總結家長和考生的顧慮有以下內容

父母:

1、選省內,省內離我們近,隨時可以照顧著孩子,萬一有個緊急情況,我們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要是在省外,來去都要好幾天,就只能乾著急了!

2、選省外,孩子長大了,也該多鍛鍊鍛鍊,學會照顧自己。到省外去讀書,也可以拓寬自己的眼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舞臺。最重要的是,聽說外省的教育水平更好一些。

考生:

1、選省內,從小都在這裡長大,有感情了,而且好多朋友都在這裡,捨不得離開。省外人生地不熟的,要適應新環境,萬一不合群,不是就孤立無援了。省內的學校我要了解些,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要容易得多。

2、選省外,早就想到遠處看看了,在省內,總會受父母的`束縛,到了省外,我就完全自由啦。結識新朋友,接受新挑戰,太酷了!世界那麼大,讓我去看看!

不過,這些都是“小心思”,不是顧慮的焦點,也不能成為決定最終選擇的關鍵。真正應該顧慮的是“如何選擇最正確”。如果可以選到一所適合孩子的優質高校,那麼無論它在省內還是省外,都不重要了。

所以,與其糾結“選省內還是選省外”,還不如糾結“省內怎麼選,省外怎麼選”。為此為大家獻上一計——遠攻近交,省內交,省外攻。希望能為遇到這樣困難的考生和家長提供一些參考。

省內“交”:進大學、入社會,省內學校比較容易。

一方面,省內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計劃是其他省份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比起省外幾十個、十幾個甚至幾個的招生名額,簡直就是“大象之於螞蟻”,所以報考省內院校錄取機率更大;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報考本省有很大的“資源優勢”,不用到一個陌生地方重新開拓自己的生活圈和人脈圈,這一點在畢業後工作特別能夠體現。在本省生活十幾二十年,有一定的交際基礎,加之上一輩的幫扶,很容易在社會站穩腳跟,事業也會順利的多。

所以,對待省內院校,要採取“交朋友”的方式。如果想要進入大學穩妥、順利一些的學生,和省內大學“交”朋友是不錯的選擇。

省外“攻”:機遇與挑戰並存,省外學校更加精彩。

很多考生和家長不願意選擇省外的院校,不單單是因為距離太遠,更多的是對這份“陌生”左顧右盼。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只要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瞭解省外學校,就可以達到與省內學校同樣的熟悉度。而為什麼要報省外學校的理由也是很誘人的。

一方面,一些和省內院校錄取分數相同的省外院校實力比省內院校高出一大截,其辦學實力和就業前景都很強,只是因為地理位置或者知名度,而被埋沒。如果能夠報考這類院校,同樣可以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表面上,省外院校在其他省份的招生計劃數很少,但同樣因為報考的人數少,所以錄取反而比較容易。

這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詳細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在外省讀書可以鍛鍊學生很多本省內無法鍛鍊的能力,比如獨立性、開闊的眼界、廣泛的社交。這些為學生往更好的層次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對待省外院校,要採取“攻敵人”的方式。我們常聽一句話,真正讓我們進步的,是敵人而不是朋友。在不瞭解省外院校時,或許可以當它是個“敵人”,在與它“搏鬥”的過程中,讓自己逐漸強大起來。因此,如果想要挑戰自己、鍛鍊自己、追求更精彩生活的學生,可以選擇和省外院校來一場“戰鬥”,一定會有很大收穫!

選擇省內院校還是省外院校,關鍵還是在於學生,父母可以在旁參考,但更應該聽取孩子的聲音。如果孩子願意選擇省外的高校,想挑戰自己,那麼家長不能因為捨不得就束縛孩子的翅膀;同樣,如果孩子想要留在省內,那麼家長也不能因為想要孩子成長而逼迫孩子去省外。無論如何,瞭解學校本身實力比在意它的地理位置更重要!